12/19/2009

閱讀時光:陳冠中《盛世:中國,2013年》


後極權時代《1984》的寫法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9日
【明報專訊】陳冠中滿可以把自己的新小說命名為《2013》,藉以向那本偉大的政治幻想小說表示敬意。這種借構想未來政治與社會體制下小人物掙扎抗爭的故事來澆自家塊壘的筆法討巧而又迷人;我們簡直要禁不住詫異,何以整整半個世紀,竟然少有仿效喬治·奧威爾的傑出作品產生出來。

至少從表面上看,《盛世:中國,2013年》與《1984》有頗多相似之處。自不待言,兩者都在構想威權體制未來某時刻的走向,亦都對此一體制禍及社會與人心的統治原則表示批判;即便在細節上,讀《盛世》的時候我們也不斷被喚起對其前輩的回憶。《盛世》裏有自己的溫斯頓·史密斯,那是不斷尋找「丟失的二月」的方草地;有自己的裘莉亞,那是不甘沉默孤獨作戰的韋希紅;甚至在那位政治局高官何東生的身上,也找得到奧勃良的影子(更不必說小說後半段何東生對中共「盛世」政策的解釋,與奧勃良在拷問溫斯頓時的誇誇其談所具有的結構上的相似)。盛世之下民的滿足感,簡直是「兩分鐘仇恨」的後現代拷貝;那「丟失的二月」裏報刊資料的缺失,讓人想到真理部裏充滿嘲諷意味的「忘卻洞」;還有,連小希那個頗具恐怖主義「左憤」色彩的兒子,也很有點《1984》當中派遜斯的孩子拿手紙加蜂窩當軍號的味道呢。

浪漫頑抗Vs. 末世「嗨賴賴」

然而兩者的相似便到此為止。須知《盛世》是充滿後現代末世氛圍的環境下產生的作品,而絕不似《1984》那種極具浪漫主義與自由主義傾向的風格,故而我們絕不可把這兩者,混為同一類小說。遙想《1984》產生的時代,正是自由和極權絞殺在一起的辰光;在極權體制下,人們追求自由的鬥爭是壯烈的、悲劇性的,宛如一齣齣《沙家》《紅燈記》在上演;概言之,這是鮮血與屠戮交織在一起的慘烈戰爭,反映的是極權時代當局與民浪漫主義的緊張關係。到了後極權時代,這種浪漫主義的對抗已經褪色。就統治者而言,他們已經不存在對於舊日信仰的狂熱忠誠,其嘴裏道出的信仰不過是掩蓋其瘋狂追求私利本質的花言巧語;因之對於民,他們也不似自己的前代先祖那樣,必欲格殺所有潛在的敵對因素而後快。於是他們往往表現得疲軟鬆懈、漫不經心,恐怖和對抗變成了他們的變態而非常態,成為其牟求私利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手段。相應地,統治者的這種行為方式,令到民失去了敵對的物件。凡是敵對,總歸需要雙方的存在才可以進行下去;這樣,統治者暴力手段的缺失,使得民亦放棄了浪漫主義的對抗,用《盛世》裏的話講,開始變得「嗨賴賴」了——而且根本不需要政府在飲用水裏加什MDMA,他們自行就會忘記。

(何東生說)我想跟你們說的是,沒錯,中央主管宣傳的部門是做了些工作,但這也不過是順水推舟,如果不先是老百姓自己想忘記,我們也不可能強迫大家忘記,是中國老百姓自己主動給自己吃了健忘藥。(259頁)

官民共譜後極權內核

這實在是《盛世》一書最為深刻的地方。作者竟然如此舉重若輕地窺見了後極權時代政府和民關係的實質,那便是雙方在攜手共同建設後極權體制的根本內核。何東生將其概括為「天佑我黨」,此言得之。

統治的實質既然改變,則統治的形式勢必發生變化。後極權體制下,當局通常不會使用橡皮棍和電刑對付民,也毋須勞神建什「101房間」——說到底,人們的101房間都在他們的心裏,便是自己的蠅頭私利。因此很具諷刺意味的是,小說中具有對抗意味的人,多半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憤青」——右憤如小希,或者左憤如韋國。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小希那樣的右憤,最終是在何東生的慷慨陳詞面前敗下陣來;對當局真正具有威脅的倒是韋國那樣的左憤,唯有他們才因自己的恐怖活動而遭到鎮壓。至於其他人,充其量會像小說最後寫的:

走出門外,老陳對小希說:「我在雲南邊境那邊有朋友,他們都沒有嗨賴賴的感覺,你願意跟我一起過去嗎?」(261頁)

於是便來到了小說結尾那充滿寓意的一句:

東方既白,兩人半遮自己的眼睛,迎刺目的晨光,走。(261頁)

「盛世計劃」:逃避主義的誕生

這便是《盛世》之於《1984》最大的區別所在。在《1984》的結尾,溫斯頓和裘莉亞對黨的鬥爭失敗了;他們的靈魂已經被消滅,正在等待肉體的消滅。然而即便是他們的失敗亦是悲壯的戰歌,亦能夠激勵讀者向極權體制發動新一輪浪漫主義的進攻。而《盛世》的結尾是低迴的,抑鬱的,主題是逃避主義和無可奈何。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所謂「盛世計劃」的矛盾心態:既因其扼殺人性的根本取向而嫌惡之,又因其幫助中國度過世界經濟「冰火期」和阻止極端勢力上台而嚮往之。這種矛盾、無奈和逃避,正是後極權時代人們的慣常心態;所有這些,都沒有逃過作者敏銳的觀察。

因此,《盛世》一書算得上對後極權時代統治關係與社會心理的絕佳描摹。欲尋找後極權時代政治幻想小說寫作的活標本,此書當之無愧。

[文/張曉輝 北京「萬聖書園」經理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a link:關于沙葉新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都由妻子将我精心饲养。结婚前,我毛重105市斤,如今重达150多市斤,一身肉都是我妻子精心饲养的成绩。俗话说,饮水思源,我是见肉思妻啊!” ——沙葉新

故電視劇《圍城》請“沙肉”出演“四喜丸子”——詩人曹元朗。呵呵。

《江青和她的丈夫們》難產記


K,
人間事,的確很吊詭。

小女子的媽咪與沙是華師大中文系前后校友,不知為啥,沙與他的華師大校友們,不親。
父親當年寫劇本,自然與老友謝晉及滬上一幫“作戲者”多有往來。媽咪很紅色,總是反對爹地與沙往來,曰:我們華師大的校友不與沙往來的,他很“反動”。
這話,媽咪現在也用來說小女子。呵呵。

小女子和MAYBOY南大中文系時期的輔導員呂效平老師,原先研究魯迅,就在俺們讀書的當兒迷上了校園戲劇,之后專攻了現代戲劇博士,還放洋法國專讀戲劇。如今,呂老師被南大中文系戲劇戲曲專業的小師弟師妹,稱作“老板”,博導也。五月,小女子回南大看中文系劇社校園戲劇,劇畢呂老師竟然以“明年和沙葉新商量,讓你們演出他的劇作乜乜(沒記住名字)”為獎勵。

五月,拜訪父親老友南京話劇團老團長趙家捷叔叔,得知沙、趙聯手撰寫了《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當代話劇》,給那一代的話劇人畫像。
明明還是熱辣辣的小劇場,怎么一眨眼已經寫入歷史喇。和我們的青春一道。
趙叔叔住在小女子南京父母家的樓下,他的女兒趙向東也是書蟲,自己在南京新華書店開工,嫁了南大出版社的編輯。盡管一同長大,彼向東每日午休都可步行回到父母家,此向東卻浪跡天涯海角不知所終。
“你嫁得離譜的遠”,我總記得向東對向東說的話。

數九寒天,紙上遇故人,哪怕隔著山梁好幾道,都有點暖意啊。

看禁劇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9日
【明報專訊】沙葉新創作的《江青和她的丈夫們》終於搬上舞台,但當然是在香港而不是內地;焦媛是江青,梁彥浚是導演,十五年前已經看中了這個劇的高志森反而只是藝術顧問。

即使你不知道誰是沙葉新,想必聽過江青之惡名狠名壞名臭名,也必明白為何這樣的一齣戲在內地極有爭議。——中國有數以億計的人曾經飽受江青之苦,想不到一齣談論江青的舞台劇至今仍然遭禁,中國人確是受了咒詛。

《江》劇創作於1990年,計劃中由謝晉導演,由盧燕主演江青,謝晉還為劇本取名為《審判》,但盧燕覺得太單調也太武斷,建議用一個比較煽情的名字,所以改名。劇本寫成,製作卻波折重重,沙葉新兩年前曾經撰文憶述往事:「突然,一日見報,謝大導演對記者宣稱我們三人合作拍攝江青一事是謠傳,這一否認,將我和盧燕晾在了一邊。盧燕在國外,倒無所謂,我就很尷尬了。謝晉的否認,當然源自上面的壓力,不能怪他,情有可原;而我不怕壓力,終於完成了劇本。1994年,香港的嘉禾影片公司決定拍攝《江青和她的丈夫們》,都先期投資了,都已經來國內看景了,但也夭折了。因為有關方面出面,請嘉禾老闆飲茶,勸其撤資,致使該片胎死腹中。」

謝晉去見馬克思了,死無對證,但嘉禾老闆仍在,當時曾把舞台劇本寫成電影分鏡頭劇本的高志森也仍活得快快樂樂健健康康,有機會我倒想問問來龍去脈,替中國現代版《儒林外史》添些知識和智慧。

前幾日為了主持沙葉新和高志森的對談講座,特地到圖書館找了幾本沙葉新的散文作品,隨手翻開第一本,隨手翻到一頁,無巧不成話,讀到的竟然是他寫於1994年4月17日的日記,當時他來香港旅遊,看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電影版,散場後跟高志森吃飯聊天,高說要買他的《江》劇版權。當時高連劇本也沒看過,但「我對你的劇本絕對信任」,一開始即談價格。

詭異的巧合。為了某事亂翻書,亂翻書立即讀到某事,歲月河流或許有一位「河神」在主管人間所有事情,十五年的前世今生都在文字上還原了。生命處處奇妙。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12/16/2009

沙葉新《江青和她的丈夫們》

一齣禁劇是如何產生的?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6日
【明報專訊】香港對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沙葉新並不陌生,他去年於書展來港之外,早在因《假如我是真的》當編劇聞名海外,幾年前中英劇團演繹之《幸遇先生蔡》亦迴響劇壇。然而被余秋雨稱為「沙警官」的他,常堅持說出「真相」,許多作品於內地遭禁,他卻依然每天很認真地讀書寫作,每天「為事業流一斤汗」。

「左拉52歲時已經非常疲倦,沒人要求他繼續戰鬥下去。」沙葉新重讀19世紀自然主義作家左拉之書,為其不懈的言說感動:「這位世界級的大作家,也有過猶豫和動搖,但他還是要寫,寫出自己應擔當的道義、責任和良知」,使沙葉生這位已屆70的回族烈性漢子,景仰不已。

而他於1990年創作完成但一直被禁演的《江青和她的丈夫們》,明年初將由焦媛實驗劇團演出。沙葉新筆下,江青變成了出走的娜拉、演出易卜生「假紳士偽君子的婦女聖經」,以她與30年代的上海評論家唐納、國家主席毛澤東周旋,以一段段情事漸漸改寫中國近代史。除焦媛將演譯此「紅色女皇」外,前香港芭蕾舞團首席梁菲亦將演出「舞者江青」,如今已加場至共10場,於明年1月7至16日於上環文娛中心公演。劇作者沙葉新則將於本月17日赴港,於座談會中談及創作中的動力、摸索與掙扎。

《沙葉新的創作背後》座談

時間:明晚(17日)6:30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演講廳

皇后大道中345號上環巿政大廈5樓

主講:沙葉新

查詢或留座:2793 1123

12/15/2009

最後這一次了@@

愛情與婚姻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愛情與婚姻,有微妙的關係, 以一扣牽一扣,特別在中國人的社會觀念下,總認為完美的愛情結局就是婚姻。
其實,愛情由感覺而生,你跟她在一起時,舒服愉快,沒有不舒服感覺,那是愛情衍生的第一章,樂章是否奏下去,也要看雙方的取決。沒有滋潤,情花自然枯萎。
特別在沒有打好根基便過婚姻生活,對雙方來說都是重重危機,始終,婚姻生活需要活在現實世界。
和平共處是婚姻保養之道,人要保養,樹要保養,婚姻自然不會例外,而且,需要的養分要更多更密,所以,不要只將快樂放在婚前,婚後的那種感覺更為重要。
每個人都會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夫妻更不可例外,他們要解決的,不單是兩個人的問題,而是兩個人的家族、朋友,總之親朋戚友一大堆。
千萬不要將責任推向對方,最後的結局只會有一方提出離開。好多人以為夫妻吵架是問題,我認為不吵架才是問題,當一切一發不可收拾時,問題會變得更大。其中的原因是雙方對問題互相迴避,得過且過,以為沉默可以解決一切,又有可能的是一方根本是辯論高手,另一方則有理也在對方的強詞之下說不清,乾脆引筆成一快,用離婚將積下來的問題一次過化解。
也不是鼓吹離婚,而是有一天,當你覺得雙方相對無言,生活無味,對方對家庭失去一份責任感,感覺對方甚至雙方都有第三者,家庭間出現意見分歧,甚至經濟出現危機時,則要小心處理。
許多時候,拖與等都不是辦法,所以經常讀到妒夫妒婦殺死對方的新聞,就是不少人在等又等之間,將問題化得更大。
愛情是享受,一旦涉及婚姻之上時,則要三思,如何取得婚姻優質標誌,不是一個人可以控制。
[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婚禮知客 /文.劉進圖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12月12日12時12分,吉日良辰,涂謹申議員和蘇麗芬小姐結婚,地點選在深灣遊艇會泳池旁邊的白色帳篷,我早上11時便到達,穿了西裝結上領帶,準備接待賓客。
婚禮知客的工作,印象中做過好幾次,都是中學或大學年代的好朋友。對上一次是新聞處長黃偉綸結婚,他是我在港大 辯論隊的隊友,一起經歷許多緊張難忘的比賽。他跟涂也是老同學,這次和我一起當知客。
涂謹申是我的中學同學兼大學同學,他比我高一屆,當年我準備報大學選科時,他在港大法律系念一年級,我向他請教念法律是怎麼一回事,他花了兩個小時詳細講解,我聽得津津有味,便報了法律系。月前涂和我說,婚禮有許多政界和新聞界的朋友,希望我幫手招待,我一口答應了。
跟新娘子蘇麗芬也是認識多年,他是我在《信報》工作時的同事,專長政治新聞。她的人緣很好,後來離開報行,加入公關公司,幹得有聲有色。她現在的上司是黃麗君,當年《南華早報》的政治編輯,有許多港英高官的獨家新聞,後來下嫁老外高官盧維思。那天到達深灣遊艇會,黃麗君比我還早,她笑說公司「嫁女」,要親自打點才放心。
蘇麗芬是涂謹申的第二任太太,來觀禮的一些港大同學,都認識涂的第一任妻子,當年港大社會科學院的活躍分子,本來是聰明賢慧的好妻子,可惜涂議員太過投入政治公務和私人興趣(如蒐集電話卡和煲碟),沒有好好珍惜這段姻緣。但上帝對他非常照顧,在他婚姻觸礁處於人生最低谷時,給了他另一位聰明賢慧的伴侶,同學們都羨慕他的福氣,來觀禮前私下也不客氣地告誡他,最後這一次了。
[文.劉進圖 editorial@mingpao.com]

活士的catwalk

活士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活士可能暫時告別球壇,對許多關注球事的女人來說,too bad,肯定是一樁不輕的憾事。
女人看球,據說有一半快感來源自觀看男體雄風,而不同的球類所展示的男體狀態足可喚起不一樣的慾望想像。
足球看的必然是身軀的閃動。推球前進,盤球腳下,左扭右旋,男人的身體像一尾在森林裡遊走的狐狸般靈活敏捷,也如同一根懂得旋轉的濕潤舌頭,努力地在生命隙縫之間勾勃挑逗,創造更多的潮濕,讓濕潤與潮濕相加而成一片洋汪澤國,男女兩人一起在海水裡快樂地淹死。
籃球看的是身體的跳彈勁度。把球掌控於手,牢牢握住,在對手眼前突然縱身躍起,雙手一揮,霍聲把球投向籃板,那股拔地凌天的爆發力如同床上的勇猛衝刺,誰能把深淺拿捏準確,誰便可創造難忘的永恒;窄窄的網子高高掛在籃板上,張開等待男人的投射,圓球應聲而入,痛快激爽,女觀眾忍不住叫了一聲,這一聲又豈止為了入球。
棒球為的當然是速度了這麼說來,把球揮出去,在球被接下以前盡快跑到壘上,用速度對抗速度,一旦贏了,是無可比擬的快樂。而羽毛球和網球為的是男體的敏銳回應,緊握球拍在畫著框框條條的球場內前後左右流汗奔跑,救球有如救美,把你托住撐住,讓你永不落地,又把你狠狠地拍打出去,像那夜用力拍打你的小屁股,痛楚與快感再也難分。
至於觀看高爾夫球為的必是精準與沉著,眼前佇立著一個成熟的男體,把衣服穿得合身而體面,不緩不疾,瞇起眼睛察量距離與方向,又稍蹲一下,不願放棄每個驗證準確的機會。好了,都好了,雙手握杆,腰身輕搖,最後是用最適當而不一定是最兇猛的力度把小白球或推或揮或搖到小洞裡面,小洞永遠在寧靜地等待,球來了,迎接它,包容它,保護它,不再讓滾動離開;小洞完成了它的夢想與使命,這是高爾夫遊戲的高潮終結。
高爾夫球場是男體的天橋,球者在其上走catwalk,而活士是其中的超級模特兒,球技固是超倫出眾,其實,身段比例更具魅力。如果球場失去活士,草木哀怨,鮮綠退色,女觀眾從此寂寞得多矣。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歐陽五﹕民生熱播劇遭禁 折射規管焦慮

歐陽五﹕民生熱播劇遭禁 折射規管焦慮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近日有消息指稱,反映內地「房奴」、二奶、官場貪腐等民生問題的熱播電視劇《蝸居》被中國廣電總局官員點名批評,稱該劇「靠葷段子、官場、性等話題來炒作」、 「社會影響低俗、負面」。

此番言論立刻引起內地觀眾不滿。幾乎所有網民均力挺《蝸居》,認為該劇「反映真實生活」,「指向中國社會矛盾」。還有許多網民表示不解:「為什麼老百姓叫好的,某些官員卻說不是?」

在遭點名批評之前,《蝸居》曾在內地部分電視台中途停播,有內地媒體稱官方已下「封殺令」。雖然廣電總局出面否認,但電視台和電視劇主創對此一致「封口」,劇集亦未復播,令「封殺」之說傳至今日。遂有輿論指出,「可以『封殺』《蝸居》,卻封殺不了凌厲的社會現實。」還有評論說,「《蝸居》一針見血,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

內地文化管理部門以「封殺」方式阻止爭議性電視作品在大眾中傳播並不鮮見。以清末民初歷史為腳本的電視劇《走向共和》被禁重播即是一例,當時有評論人士指該劇招罪或因其所頌揚之主題易予人「借古諷今」之感。

應以民生立場代替「堵」「禁」思路

北京觀察人士指出,在當今轉型社會各種現實問題突出的情下,更需昌明的文化環境,允許大眾作品傳達不同聲音。胡溫政府所倡「和諧社會」是一項兼顧社會多元性的富有包容力的政策,而某些機構在行使權力過程中顯示出「聽好不聽壞」的單一性價值取向已然偏離本意,「封殺」的背後也反映出相關部門的文化規管焦慮。

事實證明,文化管理部門只有「堵」和「禁」,沒有「導」和「疏」的管理方式收效有限。對影視作品的「封殺」往往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不僅「地下」傳播更盛,甚至產生「愈禁愈火」的相反效果。


再以廣電總局近日以嚴厲手段整肅BT下載網站為例,其打擊盜鏈的初衷固然未錯,但只封堵傳播管道,卻不從源頭為民眾提供更多低廉且豐富的文化娛樂產品,結果是導致民間「翻牆」(通過代理伺服器流覽內地被禁網站)花樣層出。

有評論人士就指出,以計劃體制下的干預思路管理現代化技術條件下的大眾文化傳播已經不合時宜,只有創新管理手段,切實以民眾立場為考慮,才能促進社會文化自我更新、健康發展。

回到《蝸居》事件,如果有關部門能以民生角度而非官位立場看待該劇反應的「敏感」問題,則不僅不應「封殺」,還應感謝該劇帶給了社會關於現實民生議題的討論和思考

12/14/2009

转发:低碳生活50準則

低碳生活50準則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4日
【明報專訊】編按: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近日舉行,為各界所翹首,國家間的議定商談往復,有評論指不過徒勞:霸權暴力、龐巨利益的輸送交換,生存環境與生態不過充當中介。樂施會提出:在哥本哈根發布了的氣候協議的摘要,沒有包括長遠的氣候資金援助計畫,來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亦不能保證作出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拒絕成為一個氣候難民,就要當氣候公民,「由自己做起」當中的經濟政治性又是如何?此番思考之前,下文作者呼籲:來,我們先做一個行動者。

1. 隨手關燈、關水、拔插頭,這是第一步。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

2. 每張紙都雙面列印,相當於保留下半片原本將被砍光的森林。

3. 不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4. 綠化不僅是去郊區種樹,在家種些花草一樣可以,還毋須開車。

5. 是的,一隻塑膠袋5毛錢,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錢的50倍不止。

6. 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經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經用了,請用積水來洗馬桶。

7. 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式,減少硬碟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8. 相比開車來說,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一不擔心油價漲,二不擔心體重漲。

9. 沒必要一進門就把全部照明打開,人類發明電燈至今不過130年,之前的幾千年也過得好好的。

10. 考慮到坐公交為世界環境做的貢獻,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開私家車帶來的優越感。

11. 請相信,癡迷皮草那不過是一種返祖衝動。

12. 可以這麼認為,氣候變暖一部分是出於對過度使用空調/暖氣的報復。

13.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膠袋、一次性水杯……因為製造它們所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 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館裏展出中國生產的魚翅罐頭,還會有這麼好的食欲吃魚翅撈飯麼。

15. 未必紅木和真皮才能體現居家品味。建議使用竹製傢具,因為竹子比樹木長得快。

16. 其實利用太陽能這種環保能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盡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 過量食肉至少傷害三個物件:動物、你自己,和地球。

18. 婚禮儀式不是你憋足28年勁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積累的PK。如今簡約、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加值。

19. 認為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碗盤洗得更乾淨,那只是心理作用。

20. 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衣服攢夠一桶再洗不是因為懶,而是為了節省水電。

21.把一個孩子從嬰兒期養到學齡期,花費確實不小。部分玩具、衣物、書籍用二手的就好。

22. 有一種選擇可以同時達到省錢、省能源、減輕疲勞、減輕交通負擔以及增進人際關係的作用——拼車。

23. 如果堵車的隊伍太長,還是先熄了火,安心等會兒吧。

24. 定期檢查輪胎氣壓,氣量過低或過足都會增加油耗。

25. 定期清洗空調,不僅為了健康,還可以省不少電。

26. 一般的車用93#油就夠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費油,還傷發動機。

27. 跟老公交司機學習如何省油:少用急剎,把油門鬆了,靠慣性滑過去。

28. 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個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潔癖也不用這麼誇張。

29. 科學地勤儉節約是優良傳統。剩菜冷卻後,用保鮮膜包好再進冰箱。熱汽不僅增加冰箱做功,還會結霜,雙重費電。

30. 其實空調外機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設計的,給它穿外套,只會降低散熱效果,當然費電。

31. 洗衣粉出泡多少與洗淨能力之間無必然聯繫,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幾次,省水省電省時間。

32. 洗衣機開強檔比弱檔更省電,還能延長機器壽命。

33. 電視機在待機狀態下耗電量一般為其開機功率的10%左右,這筆帳算起來還真不太小。

34. 如果只用電腦聽音樂,顯示器盡可以調暗,或者乾脆關掉。

35. 如果熱水用得多,不妨讓熱水器始終通電保溫,因為保溫一天所用的電,比一箱涼水燒到相同溫度還要低。

36. 洗乾淨同樣一輛車,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龍頭洗湧水量的1/8。

37. 可以把馬桶水箱裏的浮球調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8. 建立節能檔案,給每月消耗的水電煤氣也記記帳,做到心中有數。

39. 買電器看節能指標,這是最簡單不過的方法了。

40. 實驗證明,中火燒水最省氣。

41. 10年前亂丟電池還可能是因為無知,現在就完全是不負責任了。

42. 隨身常備筷子或勺子,已經是環保人士的一種標籤。

43. 冰箱內存放食物的量以佔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44. 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音響等等。

45. 沒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費電的。

46. 非必要的話,盡量買本地、當季產品,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更耗能。

47. 植樹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單,排多少,吸多少。

48. 衣服多選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優雅、耐穿。

49. 烘乾真的很必要麼?還是多讓你的衣服曬曬太陽吧。

50. 美國有統計表明:離婚之後的人均資源消耗量比離婚前高出42%至61%,讓我們用婚姻保護地球吧!

(轉載自第312 期《新周刊》)

[文/張淩淩 編輯/黃靜]

“禪修”与“干干淨淨的小生命”

甚麼是一切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4日
【明報專訊】許多人以為,禪修可以改變一切。沒有說錯,禪修可以改變,不過不是一切,因為許多人將自己的一切放得太大,但始終,每個人是個渺小的個體。

禪修是將心靈來一次清洗,洗滌過後,就是一個乾乾淨淨的小生命,再次感受世界的一切。而這個一切,跟你從前所認識的,感受的不一樣。

洗滌也不是說將你自己放入清洗機內將從前洗滌,而是將不高興不開心的事放進另一個角度去,之後你會發覺,在宇宙裏,人這種生物根本連一粒微塵也不如,對甚麼從前又何須介懷。

記憶美好的事,快樂的生活,總比留著不快好。青春歲月的可愛,在於那份不怕受傷的精神,寒風凜冽地衝自己而來,也比平靜無波的日子教人依戀。

一無所有,是青歲月的奢侈感受,奢侈在於你曾經擁有時卻又因種種理由而不得不放手。

今日,人長大了,會受許多無形束縛,家庭,親人,朋友,是生命必須接受的。看見不少朋友為財富而惶惶終日,這就是抹抹紅塵淚。

許多人會以為禪修是消極避走,其實那是另類入世方式,以為不吃人間煙火便是出走行為,是你沒有得到真正的體會。

每一日的生活,已是每一日的修為,還身邊人一個微笑,欣賞身邊一切,你會發覺哪管是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他們都與你同一天空下,享受世間賜予的一切。

你如何看出世,他如何待入世,正是許多人的提起與放低。生活,原是一份希冀與美麗,執著於自困自艾只會令人屈死。倒不如舉杯邀明月,說一聲好,加一句祝福,清風朗日的晚上,誰也不再欠了誰。乾杯。

[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12/13/2009

因为平坦,所以喜乐。

Z博,
收到您的新加坡本土调研报告,辛苦了!
我的省内调研报告还是分产业来写,希望将我们采集到的信息和意见,尽量融进去,让更多的掌握着“权柄”的人知晓,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才能够促成这个心愿,且不至于乱“作为”。
农业和港航昨日写完,今日在旅游(航空)中呐。

上午去教堂。这是牧师讲道的经文,是不是好像是在说我们的工作?
路加福音4-6
正如先知以赛亚书上所记的话,说:
“在旷野上有人喊着说:
预备主的道,
修直他的路。
一切的山洼都要填满,
大小的山岗都要削平。
弯弯曲曲的地方要改为正直,
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为平坦。
凡有血气的,都要见 神的救恩。”

牧师言,这段福音不但教我们应对外部世界,也教我们调整内心。
因为平坦,所以喜乐。

相信,我们大家已经一起度过了好几个终身难忘的周末了,会是一生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周末愉快!

关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