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2009

歐陽五﹕民生熱播劇遭禁 折射規管焦慮

歐陽五﹕民生熱播劇遭禁 折射規管焦慮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近日有消息指稱,反映內地「房奴」、二奶、官場貪腐等民生問題的熱播電視劇《蝸居》被中國廣電總局官員點名批評,稱該劇「靠葷段子、官場、性等話題來炒作」、 「社會影響低俗、負面」。

此番言論立刻引起內地觀眾不滿。幾乎所有網民均力挺《蝸居》,認為該劇「反映真實生活」,「指向中國社會矛盾」。還有許多網民表示不解:「為什麼老百姓叫好的,某些官員卻說不是?」

在遭點名批評之前,《蝸居》曾在內地部分電視台中途停播,有內地媒體稱官方已下「封殺令」。雖然廣電總局出面否認,但電視台和電視劇主創對此一致「封口」,劇集亦未復播,令「封殺」之說傳至今日。遂有輿論指出,「可以『封殺』《蝸居》,卻封殺不了凌厲的社會現實。」還有評論說,「《蝸居》一針見血,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

內地文化管理部門以「封殺」方式阻止爭議性電視作品在大眾中傳播並不鮮見。以清末民初歷史為腳本的電視劇《走向共和》被禁重播即是一例,當時有評論人士指該劇招罪或因其所頌揚之主題易予人「借古諷今」之感。

應以民生立場代替「堵」「禁」思路

北京觀察人士指出,在當今轉型社會各種現實問題突出的情下,更需昌明的文化環境,允許大眾作品傳達不同聲音。胡溫政府所倡「和諧社會」是一項兼顧社會多元性的富有包容力的政策,而某些機構在行使權力過程中顯示出「聽好不聽壞」的單一性價值取向已然偏離本意,「封殺」的背後也反映出相關部門的文化規管焦慮。

事實證明,文化管理部門只有「堵」和「禁」,沒有「導」和「疏」的管理方式收效有限。對影視作品的「封殺」往往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不僅「地下」傳播更盛,甚至產生「愈禁愈火」的相反效果。


再以廣電總局近日以嚴厲手段整肅BT下載網站為例,其打擊盜鏈的初衷固然未錯,但只封堵傳播管道,卻不從源頭為民眾提供更多低廉且豐富的文化娛樂產品,結果是導致民間「翻牆」(通過代理伺服器流覽內地被禁網站)花樣層出。

有評論人士就指出,以計劃體制下的干預思路管理現代化技術條件下的大眾文化傳播已經不合時宜,只有創新管理手段,切實以民眾立場為考慮,才能促進社會文化自我更新、健康發展。

回到《蝸居》事件,如果有關部門能以民生角度而非官位立場看待該劇反應的「敏感」問題,則不僅不應「封殺」,還應感謝該劇帶給了社會關於現實民生議題的討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