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2016

再飛中南半島。柬埔寨金邊,又見關關,我的網誌。

#再飛中南半島——柬埔寨行#之一
首次飛過海南島西岸,飛越北部灣,夕陽紅時,時隔十年再次飛臨中南半島。金邊時間8點,北京時間9點,年齡加起來一0一歲的我倆,抵達柬埔寨首都金邊。 導遊黃國權是第四代柬籍華人,祖籍廣東開平,因為爺爺的堅持,少年讀了華校,在暹粒和金邊從事華語導遊快十年,講一口不錯的普通話。 金邊有點像建省初期的海口,民居多三四層私家小樓,沿街都做成店鋪,店招4-5種語言,柬埔寨語、英語、法語、中文、泰語、韓語,看出這個國家底子開放,藏富於民。 黃導介紹,金邊1866年起曾被法國殖民90年,後來日本佔領,二戰後還給法國。1970年代紅色高棉革命,全國殺人300萬,餘300萬。90年代初和平後,國民使勁生孩,如今人口也有1400萬了。 金邊市中心就像海口九十年代中,有現代建築,高架橋,和霓虹,汽車和摩托不少,像馬來東和越南北混合體。 我們住的酒店叫做HIGH SKY HOTEL,相當國內三星級,房間放著臺灣民視,講到都是島上事,好像人在臺北。房間有免費無線上網,很容易微信通聯。登上久違的我的網誌,恍如隔世。這個世界好神奇。

3/18/2012

海口400年古庙的移留引发保护“两难”话题讨论

中新网海口3月15日电 (王子谦)3月15日,海口海甸溪“五庙”在浓雾中静静矗立,等待着对其命运最后的判定。

  10天前,海口市美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一纸通知单打破了五庙所在村庄的宁静,这座有400年历史,在2011年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中列入海口市1567处文物点之一的古庙,因不是市级、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又恰好在2008年批复公布的《海口市海甸溪北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道路及城市改造地块范围之内,将被拆除和移建。

  围绕着“五庙”是移是留,连日来在海口受到广泛关注。

  “一寺八庙”背后的历史


  五庙是海口海甸溪“一寺八庙”中的一座,始建于明朝,供奉着关公、马援、蒙恬和孔子的牌位,78岁的村民陈明常说,它是海南仅有的两处供奉秦朝大将蒙恬的寺庙,为纪念他修长城的历史功绩。

  海甸溪沿岸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这里分布着八个村庄,每村一庙,加上历经千年的“仁心寺”,组成了“一寺八庙”的古建筑群,分别供奉阿弥陀佛、郭子仪、冼夫人、蒙恬、张天师、泰华三仙、关羽、康保裔等不同“神灵”。但旧城改造不断推进,已有三座庙宇退出历史舞台,为加强保护,剩余的一、五、六庙和关、康庙在去年列入海口市文物点。

  执行拆迁的海口市美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主任方常青介绍,根据2008年批复公布的《海口市海甸溪北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规划》),本次涉及的五庙并非拆除,而是移建,“五庙庙址恰好位于规划中60米宽的海达路延长线和新建五号路的交叉点,还位于即将出让的地块中。”

  文物局长的“两难”

  据了解,经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海口不可移动文物1567处,占海南的三分之一,但除“国保”单位设立保护管理机构并有专人管理外,其他级别文物点均未实施有效管理。

  一边是城市建设汹涌的大潮,另一边是古庙承载的厚重历史,该市文物局长王大新坦言自己处于“两难”之境。

  “文物部门也有很多难处,”他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有特殊情况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然而该法条是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定,对文物点无明确要求。”王大新说,包括“一寺八庙”在内,海口众多寺庙未达到级别,只能参照对文保单位的保护原则进行保护。

  据了解,虽然五庙在《规划》公布三年后列入文物点,但《规划》却未依此修改,仍然确定五庙为移建,方常青也表示,旧城改造一直按当时的《规划》在进行。

  王大新的“两难”主要有三点,“首先是资金上,‘十一五’时期海口宣传文化投入共五亿元,只占财政投入1%,属全国较低水平,分到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更难以满足需要。”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口文物部门每年正常项目支出不足40万元,大量文物点得不到基本维护,严重制约海口文物事业发展。

  其次是执法权,王大新说,当前实施的综合执法由文化市场执法支队负责,而专业的文物局没有执法权,另外很多文物由私人所有,遭到破坏时执法难度较大。

  “这是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很多问题由此而来。”他说,旧城改造建设任务艰巨,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上,文物常常被动保护,“包括考古发掘和迁移等都是为了配合建设,为经济服务,对于未列入文保单位的文物点遇到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只能通过移建等方式解决。”

  专家呼吁:要给古迹应有的尊严

  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詹长智认为,海口的古庙拆迁要特别慎重,“政府不能简单从经济效益和美观来考虑,古庙承载的文化含量和城市记忆一旦撤掉,是不可恢复的。”

  “所有古迹都有特定的价值,能换取很多人的回忆,让人们对城市精神有新的感悟,”詹长智说,不一定美观整齐才叫国际旅游岛,最有价值的是唤起很多人对历史追忆的地方。

  “现在的文化遗产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也在关注此事件,“即使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只要是有价值的文物,也应当给予妥善的保护。”

  “‘一寺八庙’寄托了海口人民许多朴实的真、善、美情感,不论建筑价值多少,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很好地保留了海口人在民俗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原真性一面,”他说,海南更需要在物质遗产方面和非物质文化方面都得到全面、立体的保护。

  王亦平明确表示,文化遗产要获得后人应有的尊严,拆除重建、缩小面积等都是不妥当的方式。“不应是文化遗产为道路让路,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考验政府对文化遗产的基本认识。”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两会上表示,凡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各类建设性活动和保护维修项目等,都必须严格遵循文物工作方针,依法报批,古建筑规划要按程序经过政府公布认可。

  记者15日晨了解到,由于广受关注,目前海甸溪五庙的保护出现转机:美兰区政府已暂停对其拆除移建并与村民沟通。而据王大新透露,文物部门已和美兰区政府展开研究,五庙或将放弃拆除移建,而被整体平移。

  这座400年古庙未来的命运如何,记者将持续关注。(完)

盛世重槌﹕拆那解密:梁林故居清拆疑團

2012年2月23日 (四)


【 明 報 專 訊 】 位 於 北 總 布 胡 同 的 梁 林 ( 梁 思 成 、 林 徽 因 ) 故 居 終 於 被 從 北 京 的 版 圖 上 抹 去 。 這 是 新 的 一 年 文 化 上 不 該 發 生 的 第 一 個 悲 劇 ! 這 個 悲 劇 叫 我 們 難 過 , 心 裏 流 淚 。

我 想 起 2009 年 8 月 與 一 些 好 友 在 東 城 區 那 個 光 影 重 重 的 深 巷 裏 , 考 察 這 座 當 時 被 社 會 各 界 關 切 而 存 亡 未 卜 的 歷 史 名 宅 。 在 那 棵 彎 彎 的 石 榴 樹 和 挺 拔 的 絨 花 樹 簇 擁 的 蒼 老 的 門 樓 與 房 舍 中 , 深 切 感 受 到 兩 位 令 人 敬 仰 的 文 化 先 輩 與 我 很 近 ─ ─ 這 是 一 種 唯 在 故 居 裏 才 能 得 到 的 感 動 。 記 得 當 時 還 遇 到 來 自 海 澱 區 的 母 女 二 人 , 她 們 是 普 普 通 通 的 北 京 百 姓 , 由 於 關 切 梁 林 故 居 的 命 運 而 到 這 兒 裏 裏 外 外 地 流 連 。 我 更 感 到 , 梁 思 成 林 徽 因 與 京 城 百 姓 精 神 與 情 感 的 關 係 。

文 化 主 人 怎 麼 了

人 民 熱 愛 自 己 的 土 地 與 文 化 , 他 們 是 文 化 的 主 人 , 但 誰 保 護 他 們 的 文 化 權 利 ? 當 然 是 當 地 政 府 。 政 府 是 文 化 遺 蹟 的 保 護 人 。 後 來 , 總 算 有 了 好 的 結 果 , 地 方 政 府 的 相 關 部 門 認 定 這 是 理 應 保 護 的 文 化 遺 蹟 。 梁 林 故 居 逃 過 一 劫 , 我 們 鬆 了 一 口 氣 。

然 而 , 正 像 很 多 地 方 的 文 化 遺 蹟 一 樣 , 今 天 認 頭 保 護 的 , 明 天 為 了 什 麼 好 處 又 會 去 一 舉 剷 除 。 到 底 這 種 「 認 定 」 是 真 心 認 識 到 了 文 化 的 價 值 與 它 的 神 聖 性 , 還 是 一 種 不 得 已 的 口 頭 應 付 , 一 種 為 了 躲 避 公  輿 論 與 批 評 的 權 宜 之 計 ? 今 天 , 梁 林 故 居 已 化 為 一 片 平 地 , 便 是 最 好 的 答 案 了 。

既 然 兩 年 前 已 經 認 定 為 北 京 城 的 歷 史 遺 蹟 , 為 什 麼 一 直 放 在 那 裏 沒 有 保 護 方 案 、 措 施 與 行 動 , 更 沒 人 守 護 ? 是 相 關 部 門 的 失 職 還 是 不 作 為 ?

記 得 當 時 我 還 寫 過 一 篇 文 章 題 目 是 《 從 大 水  了 龍 王 廟 說 起 》 刊 發 在 《 北 京 青 年 報 》 上 , 我 說 為 北 京 到 底 怎 麼 了 , 怎 麼 連 北 京 城 保 護 神 的 老 宅 子 都 不 要 了 ? 令 人 尤 其 驚 訝 的 是 , 在 我 們 都 高 調 宣 稱 要 「 文 化 自 覺 」 的 今 天 , 對 一 生 珍 愛 與 守 護 中 華 文 化 的 兩 位 文 化 巨 人 的 故 居 還 能 去 撒 野 地 動 手 廢 除 , 還 談 得 上 什 麼 文 化 自 覺 嗎 ?

保 育 責 任 誰 來 負

當 代 文 化 只 有 自 豪 地 站 在 自 己 雄 厚 的 文 化 根 基 上 , 才 能 創 造 繁 榮 。 使 用 反 文 明 的 手 段 對 待 文 明 ─ ─ 特 別 是 這 樣 對 待 一 個 文 明 精 神 的 象 徵 , 怎 麼 可 能 真 正 地 建 設 與 繁 榮 文 化 ?

那 麼 這 件 事 應 當 問 責 於 誰 ? 不 言 自 明 。 應 該 是 對 這 一 行 動 的 當 事 人 和 負 有 相 關 責 任 的 部 門 問 責 。 可 是 , 至 今 沒 聽 到 誰 出 來 承 擔 和 認 錯 。 不 是 不 認 頭 , 就 是 搖 腦 袋 說 不 知 道 ; 而 且 一 邊 說 不 知 道 , 一 邊 為 肇 事 者 開 脫 , 說 是 為 了 維 修 。 聽 說 過 故 宮 維 修 之 前 先 把 故 宮 拆 了 嗎 ? 還 有 什 麼 「 落 架 維 修 」 , 有 用 推 土 機 和 鏟 車 「 落 架 維 修 」 的 嗎 ? 這 種 無 知 的 話 居 然 也 能 出 自 文 化 部 門 ; 再 進 一 步 說 , 文 物 維 修 是 開 發 商 還 是 文 物 部 門 的 事 ? 此 中 的 邏 輯 叫 人 生 疑 , 難 道 拆  梁 林 故 居 是 文 化 部 門 放 手 叫 開 發 商 來 幹 的 嗎 ?

現 在 應 當 先 講 明 「 問 責 」 到 底 是 要 問 什 麼 「 責 」 ? 梁 林 故 居 既 然 已 被 文 物 部 門 確 定 為 「 第 三 次 全 國 文 物 普 查 中 認 定 的 不 可 移 動 的 文 物 」 , 那 麼 該 問 之 責 就 是 究 竟 誰 在 光 天 化 日 之 下 破 壞 文 物 , 破 壞 北 京 乃 至 國 家 的 文 化 遺 蹟 。 問 責 是 按 照 《 文 物 法 》 追 究 文 物 的 破 壞 者 及 其 應 負 的 責 任 , 還 要 追 究 相 關 部 門 的 責 任 ─ ─ 失 職 抑 或 其 他 原 因 。

 壞 文 物 的 責 任 是 一 定 要 追 問 個 水 落 石 出 的 , 為 了 文 化 的 尊 嚴 ! 寫 到 這 裏 我 忽 想 , 現 在 的 關 鍵 不 止 於 「 問 責 於 誰 」 , 而 是 「 誰 來 問 責 」 。

我 以 為 , 梁 林 故 居 事 件 是 考 驗 相 關 責 任 部 門 ─ ─ 保 護 、 監 管 和 執 法 的 試 金 石 。 看 看 我 們 文 物 部 門 有 沒 有 文 化 自 覺 和 執 法 力 度 , 以 及 是 真 是 假 。 如 果 現 管 的 部 門 不 力 , 責 任 就 落 到 上 一 級 部 門 身 上 。 此 件 事 不 能 含 糊 , 更 不 能 「 溜 之 乎 也 」 。 一 定 要 弄 清 我 們 的 文 物 是 否 安 全 。 我 們 將 拭 目 以 待 。

[ 文 . 馮 驥 才 ]

世紀.錢鋼筆記﹕活在歷史夾縫裏的高華

2012年3月7日 (三)


【 明 報 專 訊 】 編 按 : 被 譽 為 「 中 國 良 心 」 的 內 地 著 名 學 者 高 華 , 於 去 年 底 辭 世 。 著 名 報 告 文 學 作 家 、 《 唐 山 大 地 震 》 作 者 錢 鋼 , 曾 就 黨 史 研 究 ( 尤 其 關 於 林 彪 的 ) 請 教 高 華 。 今 天 , 錢 鋼 寫 下 與 高 華 幾 次 會 面 的 經 過 、 在 港 出 版 《 紅 太 陽 是 怎 樣 升 起 的 》 前 後 的 歷 程 , 並 記 錄 高 華 與 熊 景 明 、 龍 應 台 等 人 遊 山 頂 的 細 節 , 補 充 了 高 華 鮮 為 人 知 的 、 與 香 港 的 幾 段 緣 。

高 華 走 了 。 他 走 後 的 許 多 天 裏 , 我 一 直 在 回 想 : 是 哪 年 ? 哪 月 ? 哪 天 ? 在 哪 裏 ? 我 們 曾 談 過 什 麼 ? 旁 人 恐 難 置 信 , 我 自 認 和 高 華 是 相 知 相 得 的 故 交 , 但 屈 指 算 來 , 交 往 竟 如 此 之 少 , 我 們 見 面 不 超 過 10 次 , 其 中 半 數 是  人 聚 會 。

2000 年 5 月 20 日 , 上 海 大 學 召 開 現 代 化 與 社 會 變 遷 國 際 研 討 會 , 朱 學 勤 邀 請 我 參 加 。 他 當 時 正 籌 備 1949 年 以 來 當 代 史 的 研 究 計 劃 , 利 用 間 隙 開 了 個 約 稿 會 。 他 想 參 照 費 正 清 康 橋 史 的 編 撰 方 式 , 約 請 專 家 分 題 撰 述 。 他 和 我 商 量 能 否 參 與 研 究 災 害 史 或 軍 事 史 , 並 告 知 , 會 請 葛 劍 雄 寫 行 政 區 劃 史 , 高 華 寫 政 黨 史 等 。 那 幾 年 常 聽 學 勤 提 到 高 華 這 個 名 字 , 知 道 是 位 研 究 延 安 整 風 運 動 的 著 名 學 者 。 頭 一 天 未 見 高 華 , 第 二 天 他 到 了 。

高 華 熱 情 隨 和 , 一 見 如 故 。 我 還 真 以 為 這 是 頭 一 回 見 面 , 他 卻 說 , 12 年 沒 見 了 。 他 提 醒 , 1988 年 , 我 們 曾 在 京 豐 賓 館 會 議 上 相 遇 。

四 分 一 世 紀 以 前 的 相 遇

京 豐 賓 館 會 議 算 得 上 歷 史 事 件 , 其 全 稱 是 全 國 現 代 化 理 論 研 討 會 , 1988 年 11 月 10 日 到 13 日 在 北 京 召 開 。 雖 有 李 銳 、 于 光 遠 、 李 慎 之 等 高 官 到 會 , 但 實 際 上 是 由 北 京 國 防 經 濟 研 究 會 、 北 京 社 會 與 科 技 發 展 研 究 所 、 《 經 濟 學 周 報 》 舉 辦 的 一 次 罕 有 的 民 間 論 壇 。 時 值 政 治 體 制 改 革 漲 潮 期 , 二 三 百 位 學 者 ( 還 有 企 業 家 ) 集 聚 一 堂 , 我 認 識 的 有 孫 立 平 、 鄭 也 夫 、 劉 東 、 曹 遠 征 、 蕭 功 秦 、 周 舵 等 人 。 此 會 宏 論 滔 滔 , 大 會 、 小 會 、 會 場 、 客 房 , 到 處 聽 到 慷 慨 激 昂 的 討 論 和 爭 論 , 其 間 新 權 威 主 義 派 與 激 進 民 主 派 還 爆 發 了 激 烈 論 戰 。 而 最 讓 我 難 忘 的 是 會 上 特 別 濃 厚 的 史 學 氛 圍 , 許 多 人 在 談 明 治 維 新 、 洋 務 運 動 、 戊 戌 、 五 四 。 我 在 1986 年 發 表 《 唐 山 大 地 震 》 後 , 被 朋 友 引 入 北 洋 海 軍 史 和 李 鴻 章 研 究 領 域 , 漸 漸 成 為 兩 棲 於 新 聞 與 歷 史 的 「 非 典 型 傳 媒 人 」 , 1988 年 秋 寫 成 《 海 葬 》 。 我 亦 亢 奮 , 急 於 表 達 。

我 努 力 回 憶 , 才 想 起 在 蕭 功 秦 住 處 見 過 一 位 叫 高 華 的 南 京 大 學 教 師 , 他 在 我 的 筆 記 本 上 留 了 姓 名 地 址 , 也 告 訴 過 我 , 他 在 研 究 延 安 整 風 , 但 印 象 較 淡 。 隱 約 記 得 , 這 人 謙 和 , 沉 默 , 坐 在  邊 , 聽 情 緒 激 動 的 蕭 功 秦 對 曹 遠 征 評 說 袁 世 凱 的 功 過 ( 當 時 體 改 所 的 曹 遠 征 似 對 「 開 明 專 制 」 發 生 興 趣 ) 。 在 上 海 大 學 , 當 我 將 眼 前 這 位 蜚 聲 海 內 外 的 黨 史 大 家 ( 他 剛 剛 在 香 港 出 版 了 《 紅 太 陽 是 怎 樣 升 起 的 》 ) , 和 12 年 前 那 位 低 調 的 南 京 學 者 聯 繫 在 一 起 時 , 心 被 觸 動 。 12 年 , 好 一 個 磨 劍 人 。

我 和 高 華 的 交 往 , 是 從 2000 年 5 月 21 日 下 午 才 真 正 開 始 的 。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緣 分 真 很 奇 妙 , 想 來 連 我 自 己 都 驚 訝 。 寒 暄 數 語 , 我 們 就 開 始 直 奔 要 害 , 討 論 起 「 1963 年 林 彪 的 病 情 」 、 「 毛 澤 東 為 什 麼 拋 棄 嫡 系 羅 瑞 卿 」 等 問 題 。 那 時 我 渴 望 向 他 傾 訴 , 向 他 求 證 。 兩 人 關 注 點 相 近 , 彼 此 又 毫 無 保 留 , 完 全 信 賴 對 方 。 我 們 乾 脆 缺 席 大 會 , 在 會 場 外 的 長 椅 上 切 磋 甚 歡 。

我 看 出 高 華 的 關 注 點 已 轉 向 1949 後 的 黨 史 , 特 別 是 林 彪 、 文 革 。 2001 年 4 月 初 , 高 華 經 廣 州 去 香 港 , 恰 逢 林 彪 之 女 林 立 衡 在 穗 。 林 立 衡 想 見 高 華 , 高 華 也 想 見 林 立 衡 , 我 從 中 牽 線 安 排 了 見 面 。 我 們 還 參 加 了 一 場 特 別 的 宴 會 : 幾 位 林 彪 麾 下 的 將 領 見 林 立 衡 , 其 中 有 文 革 中 新 疆 第 一 把 手 龍 書 金 、 吉 林 第 一 把 手 王 淮 湘 。 高 華 乘 直 通 車 赴 港 前 , 我 們 還 用 半 天 參 觀 了 黃 埔 軍 校 舊 址 。

這 回 相 處 , 我 對 高 華 考 證 史 實 的 一 絲 不 苟 有 了 直 接 的 印 象 。 我 在 軍 隊 21 年 , 半 數 時 間 當 《 解 放 軍 報 》 記 者 , 離 開 軍 隊 後 的 上 世 紀 90 年 代 中 , 開 始 搜 集 研 究 林 彪 資 料 , 但 困 難 重 重 ; 加 之 捲 入 不 同 媒 體 , 此 事 時 斷 時 續 。 我 對 高 華 說 , 林 的 歷 史 , 可 裁 為 三 截 。 首 段 為 1949 年 前 , 中 段 為 建 國 到 「 九 大 」 , 末 段 的 核 心 是 九 一 三 事 件 。 現 在 首 段 已 無 禁 區 , 媒 體 、 書 籍 乃 至 電 影 , 都 已 為 「 軍 事 家 林 彪 」 正 名 。 末 段 最 關 鍵 處 , 在 高 層 資 料 解 密 和 當 事 人 說 出 真 相 , 否 則 歷 史 難 寫 。 而 資 料 較 為 易 得 的 中 段 , 人 們 似 乎 興 趣 索 然 , 但 我 極 為 看 重 , 其 中 包 括 軍 隊 如 何 捲 入 政 治 這 一 問 題 。 我 說 我 想 攻 中 段 , 高 華 支 援 。

見 在 《 南 周 》 地 震 前 後

在 廣 州 見 他 一 個 多 月 後 , 我 們 聚 首 南 京 。 我 所 任 職 的 《 南 方 周 末 》 舉 行 「 校 園 行 」 活 動 , 我 和 同 事 們 來 到 南 大 。 高 華 是 傾 力 幫 助 《 南 周 》 的 諸 多 學 者 之 一 , 他 特 意 向 錢 乘 旦 教 授 引 薦 , 邀 請 我 在 錢 教 授 主 持 的 大 型 講 壇 上 作 公 開 演 講 。 這 是 2001 年 5 月 17 日 , 我 的 講 題 是 《 南 方 周 末 與 新 聞 改 革 》 。 那 晚 我 和 在 座 師 生 情 緒 都 有 些 激 動 。 高 華 坐 在 第 一 排 , 不 時 向 我 會 意 地 點 頭 。 結 束 時 , 他 和 我 握 手 許 久 , 說 : 「 錢 鋼 啊 , 講 得 好 ! 」

僅 幾 天 後 , 《 南 方 周 末 》 遇 到 麻 煩 。 和 此 前 多 次 發 生 過 的 一 樣 , 報 道 出 事 , 班 子 調 整 。 我 的 常 務 副 主 編 職 務 被 免 除 了 。 不 過 從 新 聞 一 線 退 下 , 使 我 有 機 會 重 返 史 料 。 應 熊 景 明 女 士 邀 請 , 我 在 2001 年 8 月 訪 問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的 大 學 研 究 服 務 中 心 。 在 那 裏 我 從 公 開 出 版 的 資 料 入 手 , 繼 續 研 究 「 林 彪 中 段 」 。 我 借 鑑 金 觀 濤 、 劉 青 峰 兩 位 教 授 的 關 鍵 字 計 量 分 析 方 法 , 嘗 試 對 已 有 數 碼 光 碟 的 《 解 放 軍 報 》 作 話 語 分 析 , 寫 成 《 紅 色 政 治 詞 語 的 勃 興 和 流 變 (1956-1969) 》 。 2002 年 5 月 , 我 到 南 京 大 學 和 高 華 詳 細 討 論 該 稿 , 得 到 他 許 多 中 肯 的 意 見 。

從 2000 年 上 海 大 學 見 面 算 起 , 和 高 華 展 開 過 交 流 的 , 似 乎 就 只 有 這 4 次 。 2003 年 春 我 到 了 香 港 大 學 , 在 一 次 聚 會 中 見 到 高 華 ; 那 天 是 他 的 生 日 , 景 明 在 寓 所 附 近 的 餐 廳 邀 朋 友 們 相 聚 。 當 時 聽 大 家 祝 賀 高 華 50 歲 , 我 還 納 悶 , 他 小 我 一 歲 , 怎 麼 會 先 我 進 入 半 百 ? 後 來 知 道 , 其 實 是 他 的 49 周 歲 生 日 。 那 天 我 發 現 高 華 的 頭 髮 突 然 白 了 許 多 。

「 林 彪 」 解 密

時 間 提 速 了 。 我 開 始 在 港 大 主 持 中 國 傳 媒 研 究 計 劃 , 雖 仍 對 歷 史 入 迷 , 但 被 新 聞 的 河 流 愈 捲 愈 遠 。 高 華 則 咬 定 他 的 目 標 , 步 步 推 進 。 我 在 學 術 刊 物 上 讀 到 他 談 大 饑 荒 、 談 四 清 、 談 文 革 、 談 林 彪 的 多 篇 論 文 。 他 逝 世 後 , 我 從 網 上 看 到 他 在 香 港 科 技 大 學 的 兩 次 演 講 ─ ─ 「 毛 澤 東 何 以 發 動 文 革 」 和 「 再 探 林 彪 事 件 」 。

高 華 在 演 講 中 說 , 近 年 來 , 有 關 林 彪 的 許 多 新 材 料 被 披 露 , 許 多 新 的 解 釋 有 價 值 , 多 數 論 著 表 現 出 對 林 彪 很 深 的 同 情 , 但 一 些 研 究 偏 於 主 觀 。 他 認 為 , 「 研 究 者 應 該 保 持 和 研 究 物 件 的 距 離 」 , 「 特 別 不 能 對 親 屬 的 解 釋 照 單 全 收 」 , 「 要 縱 深 研 究 體 制 」 。 我 對 這 些 話 深 有 同 感 。 高 華 的 新 課 題 難 度 極 高 。 今 天 黨 史 研 究 仍 被 人 為 禁 錮 , 解 密 時 代 尚 未 到 來 。 坦 率 說 , 他 對 文 革 和 林 彪 的 研 究 , 還 沒 有 重 大 的 突 破 。 我 在 看 兩 個 演 講 視 頻 的 時 候 , 時 而 叫 好 , 時 而 不 安 。 高 華 對 史 料 有 特 殊 的 悟 性 。 但 我 能 看 出 他 遇 到 史 料 闕 如 的 瓶 頸 , 也 能 體 會 , 面 對 年 輕 人 時 表 達 的 不 易 。 會 場 上 有 的 笑 聲 , 總 讓 我 覺 得 有 什 麼 不 對 勁 , 可 能 他 的 某 些 表 述 , 造 成 了 臉 譜 化 效 果 , 甚 至 誤 讀 。 高 華 對 史 實 有 強 大 的 邏 輯 建 構 能 力 , 但 這 種 能 力 也 可 能 固 化 思 維 。 我 們 以 獨 立 的 態 度 與 研 究 物 件 保 持 距 離 , 是 否 也 應 該 與 自 己 的 定 見 保 持 距 離 ?

可 以 肯 定 , 繼 《 紅 太 陽 》 後 , 高 華 已 有 下 一 部 力 作 的 攻 堅 計 劃 。 我 聽 到 了 磨 劍 之 聲 , 可 惜 沒 有 機 會 再 和 他 切 磋 。 我 知 道 他 已 在 密 切 注 意 有 關 林 彪 事 件 的 一 些 新 披 露 史 料 , 而 這 些 撲 朔 迷 離 的 資 料 , 正 需 要 高 華 犀 利 的 目 光 來 一 一 研 判 。 我 注 意 到 他 在 香 港 科 技 大 學 的 兩 次 演 講 都 在 2006 年 。 一 年 後 , 他 被 查 出 肝 癌 。

最 後 一 次 在 香 港 相 聚

病 中 的 高 華 , 對 我 一 如 既 往 地 關 注 。 很 慚 愧 , 我 對 林 彪 的 研 究 幾 乎 停 頓 , 他 寄 予 希 望 的 紅 色 詞 語 論 文 也 未 及 修 訂 發 表 。 2008 年 春 , 我 使 用 傳 媒 話 語 研 究 方 法 , 結 合 親 歷 , 寫 了 一 篇 《 紅 心 的 故 事 》 , 貼 到 網 上 , 算 是 那 項 研 究 的 一 份 作 業 。 恰 逢 奧 運 火 炬 傳 遞 風 波 引 發 抵 制 家 樂 福 之 類 風 潮 , 網 上 滿 是 「 紅 心 」 。 4 月 27 日 , 我 正 行 山 , 接 到 景 明 的 電 話 , 她 說 , 高 華 來 電 話 , 推 薦 你 的 文 章 ! 不 數 日 , 汶 川 地 震 。 我 的 焦 點 再 次 回 到 自 然 災 害 。 我 埋 頭 檢 索 分 析 , 用 三 個 月 寫 出 《 地 震 預 警 問 題 初 探 》 。

2008 年 8 月 31 日 , 我 給 高 華 發 郵 件 : 「 高 華 , 你 好 嗎 ? 非 常 想 念 ! 我 用 了 許 多 時 間 , 陷 在 地 震 史 料 中 。 附 件 裏 的 文 章 , 請 指 教 ! 錢 鋼 」 , 兩 天 後 , 他 回 覆 : 「 錢 鋼 , 大 作 讀 畢 , 一 看 就 知 道 , 你 花 了 很 多 功 夫 和 心 血 而 寫 成 , 全 文 嚴 謹 實 證 , 極 有 說 服 力 , 最 好 能 發 表 在 南 周 或 經 濟 觀 察 報 , 讓 更 多 的 人 看 到 。 高 華 9 . 2 」

這 是 一 個 重 情 義 的 朋 友 , 真 摯 , 溫 暖 ; 我 想 起 高 華 , 就 能 感 受 到 他 的 鼓 勵 和 期 待 。 我 們 相 見 的 最 後 一 面 , 在 2008 年 1 月 17 日 。 那 天 , 蕭 今 開 車 帶 高 華 夫 婦 、 熊 景 明 到 港 大 , 參 觀 陸 佑 堂 、 圖 書 館 , 中 午 陳 婉 瑩 請 大 家 聚 餐 , 我 和 龍 應 台 在 座 。 下 午 , 我 和 他 們 一 行 去 了 淺 水 灣 、 赤 柱 和 山 頂 。 在 車 上 , 他 和 訪 問 港 大 的 年 輕 學 者 郭 宇 寬 一 路 交 談 。 我 注 意 到 罹 患 重 症 的 他 的 些 微 變 化 , 在 那 天 日 記 裏 記 述 對 他 的 印 象 : 「 朗 聲 地 笑 , 一 如 既 往 地 的 談 ( 種 種 歷 史 細 節 ) , 惟 一 能 看 出 不 同 的 是 , 他 拍 照 , 拍 景 致 , 被 拍 , 留 戀 。 」

我 一 幕 幕 回 想 起 和 高 華 的 交 往 , 交 往 的 次 數 屈 指 可 數 , 每 一 幕 卻 都 栩 栩 如 生 。 這 不 是 祭 文 。 我 試 圖 借 此 , 較 準 確 地 記 下 這 位 史 學 家 的 幾 段 個 人 史 料 , 我 更 想 像 從 前 一 樣 , 和 他 快 樂 隨 意 地 交 流 , 海 闊 天 空 , 赤 誠 相 見 。

2012 年 1 月 15 日 寫 於 香 港 大 學

( 標 題 為 編 輯 所 擬 , 原 題 「 記 高 華 」 )

[ 文 . 錢 鋼 編 輯 袁 兆 昌 電 郵 mpcentury@mingpao.com]

3/12/2012

a link:对照记@1963

四十岁

四十岁前:在远方
四十岁后:寻找回家的路
人随心走 一生快乐

3/11/2012

a link:实录:杨照、马家辉、胡洪侠做客大佳网

http://www.dajianet.com/news/2012/0213/180806.shtml

“海派”作家王安忆:不上网,看现实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海派”作家王安忆:不上网,看现实
中新社记者 符永康
发髻、短靴、深蓝外套。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休息厅,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作家王安忆端起一杯茶,向中新社记者谈起了她的小说与她眼中的道德、经济和文明。
“以前把简单的事情讲复杂,现在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是评论界对王安忆最新一部小说《天香》的评价。该部作品以明朝晚期为背景,讲述上海家庭的情怨故事。
王安忆说:“这个评价很好。在《长恨歌》之前,我就开始努力地用简明的表达风格。加上《天香》讲的是那个时代的事情,仅仅凭借想象描述,尽量做‘减法’,没有太多丰富化的表达。”
至于“改文风”的原因,王安忆说,写作是一种持续性的劳动,“一个人每天在写,稍微有点出息的话,总会有变化的。”
谈到小说之外的现实,王安忆说:“我平时不上网,像方舟子和韩寒的争论,我都不太知道。”“我也不看太多的报纸,一个人不需要有太多的信息量。”
但与她笔下身着旗袍,在弄堂里重温“上海梦”的女性不同,王安忆表示对社会现实较为关注,“对社会的关怀是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冷淡的话,那是做不了作家的”。
“对于大问题,我还是关注的。只是与别人关注的方式不一样。”
例如广受热议的道德问题,王安忆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滑坡问题,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一直沿着这个轨道走,恐怕是一条不归路。”
“但是,如果说是发展经济与提升文明素养的冲突,那就太简单了,怎么解释西方社会既发展市场经济,又有社会秩序的状况呢?”
王安忆被称为“张爱玲后又一海派作家”,目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也是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她说,去年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把多年的讲课内容整理成《小说课堂》一书;二是将一些书评结集成册,目前还尚未完工。
“现在写的量不如以前了。有短期目标,我对自己还是有要求的。但没有长远的目标,我的眼光很短的。”王安忆笑着说,因赶着入场参加全国政协大会,她匆匆跟记者说了一声“再见”。(完)

2/23/2012

天涯熱風:儋耳古郡,滿城盡“念”蘇東坡

作者:關向東
“1982年,儋州複建‘東坡廟’,那年我不滿18歲,被叔叔安排去當了個‘小沙彌’。守著東坡的載酒亭、載酒堂,莳花弄草、曬掃庭除,一晃已是30年,期間經歷了‘東坡廟’恢復明代就有的‘東坡書院’名號,又晉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縣裏正籌備擴建東坡文化園。”
初春的傍晚,在千年儋耳古郡所在地中和古鎮一個小飯館,海南儋州東坡書院管理處副主任布其傳,就著當地流傳了幾百年的漬楊桃配肉絲酸爽的“東坡小炒”,大塊連皮肉油炸後與梅菜幹蒸數小時滑軟的儋耳“東坡肉”,喝著米酒泡天門冬的“東坡酒”,聊起自己與東坡居士的“半生緣”。
“我們中和世世代代都以東坡在此開壇講學為自豪,家家都出讀書人,人人喜談蘇東坡。在書院浸著,我有機會見證了不少拜東坡的場景。1987年書院舉辦的‘蘇軾貶儋890周年紀念會’盛況空前,約有5萬人來書院上香吟詩祭拜,鎮上5角錢一碗的米粉漲到5元錢一碗都不夠賣。記得那年載酒堂前250多歲的芒果樹結了好多果,大家都說是東坡老人家高興顯靈呢。我呢,大約到了35歲悟出來,能有機會幫東坡看園子守載酒堂,那可是幾世修來的福分!一直有個願望,想著哪天真能遇著‘東坡顯靈’,一睹他老人家真容。”
遙聽布其傳的肺腑言,想來北宋大文豪蘇軾在天有靈,也一定很感念他最後謫居地瓊州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市)的百姓吧。
其實,北宋哲宗紹聖4年(西元1097年),當蘇軾繼被貶黃州、惠州,再貶儋州之時,內心可是落寞無比。他帶著幼子蘇過啟程前,給友人王敏仲臨別信曰:“某垂老投荒,無複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海外……”
然當東坡輾轉來到昌化軍(現儋州市)後,當地百姓是既仰慕又憐惜這落難才子,先建載酒亭,後捐載酒堂,還為他挖荷塘,建桄榔庵……東坡詩文曰“卯酒無虛日,夜棋有達晨”,“明日東家知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遺我吉貝布,海風今歲寒”,很是感念儋耳鄰里之間的友善;又寫“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垂天紫霓雲端下,快意風從海上來”,訝異于瓊州自然景觀之奇詭迷人。東坡居士一開筆,就留下《海外集》詩文詞賦各類文字凡二百一十二篇(據民國《儋州志•居儋錄》),待到謫瓊三年應詔離島之際,他更是在《六月二十夜渡海》中寫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東坡與儋耳百姓的感念是相互的。記者在儋州採訪幾日,驚訝于當地百姓眼中的東坡,像是位可親又可愛的鄰家老人,連街頭婦孺都能講幾段東坡軼事。流傳最廣的一則故事說:東坡某日去鄉里飲酒,酒後遇雨,借了斗笠、斗篷,足踏木屐上路。不想,東坡不慣斗笠、木屐,在泥濘的路上一步一滑前仰後合,甚是滑稽,引得村姑、小童大笑,甚至鄉狗也跟著大吠。東坡書院的小講解員,每每帶參觀者來到明代才子唐伯虎依故事所畫的《笠屐圖》前,總會先笑後語,樂不可支。
其實,儋州人最感念的還是東坡在載酒堂開壇講學。《瓊台紀實史》記載:“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
唯這教化一開已九是百多年,且不論歷朝歷代進士舉人出了幾許,儋州民間至今依然文風詩情很盛。市文聯陳家祥主席告訴記者,全市有6大詩社、5個文學刊物,官方還成立了 “國學教育中心”,編輯《國學開講講義》,市里的國學講師每月都進中小學開講,各類文學比賽經年不輟,新人輩出。
當地文人謝有造先生告訴記者,可用“無所不在”形容東坡遺風在儋州之盛。除了逢年過節家家戶戶自撰楹聯,結婚、生子、升學紮詩文牌樓祝賀,更為古風的是,無論男女老幼、高低貴賤,一旦仙逝,鄉里德高望重者在其“走後”第四日必聚在一起,“票選”出可以給其蓋棺定論的兩個字,如“廉”、“孝”等,而後親朋好友開筆以這倆字入挽聯表達追思,貼滿其宅。“我老父仙去時,得聯過500幅。” (完)

2/21/2012

龙应台如何告别香港?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02-20 来源: 广州日报
马家辉
  2月初出版了《对照记@1963》一书, 先到台北国际书展打书,立马转到北京再打,海峡两岸跑不停。打完书, 回到香港, 接到龙应台的电邮, 表示“很快便要回台湾报到了,怕,请给我祝福。”当然当然,朋友和后辈们想必都会给她祝福,既是为了她,亦是为了海峡两岸,唯望她能凭借这几年所建立的“两岸文化能量”令海峡两岸交流得更为密切顺利。

  祝福,不仅是口头的,更是行动的。香港大学柏立基学院于龙应台返台前两天, 举行了一场情深意切的欢送会,邀请20位朋友前来跟龙女士或握手或拥抱或祝酒, 气氛于温馨之中混合了伤感和兴奋。伤感,因为龙老师要离港了,告别香港,总有离情;兴奋,是期待她在台湾的“文化大业”能够顺利开展,造福海峡两岸。

  欢送会的时间不长,晚上7时14分开始, 8时结束。前来的朋友在进门时都收到一个金色的信封,不是请柬,那太客套了,而是一张薄薄的信笺,上面有着龙应台的书法字迹,封封相同,但封封都是龙应台亲笔手写,并非复印。在信笺上,龙应台这样说:“写作室在柏立基学院,开门见山, 推窗是海。山那边,有杜娟啼叫,雨打棕榈;海那边,有麻鹰回旋,松鼠奔窜。我对香港,充满感恩。”

  这段话其实摘自她一本书的序言,当时读了,感觉不大,如今告别在眼前,读来特别有味道,尤其经龙应台亲笔题写,便不仅有味道而更有“价值”和“价格”——我到底是现实的香港人,当夜回家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拿了龙应台的手稿, 不如放到孔夫子网拍卖,捞些钞票,如何?

  除了把手稿送给朋友,龙应台还送了7分钟的动人演说,以及,边说边流出来的眼泪。她说,这几天忙着收拾行李,她向来物欲观念不强,所以没有太多东西要带走, 几乎只有书,以及几件小首饰,那是她的老母亲于老人症发作前送给她的,母亲曾说:“我希望在我不认得你以前, 把这些亲手交给你。”未几,母亲完全失忆,果然不记得她了。话语到此,龙应台哽咽了。

  要走了,龙应台,从香港回去台湾,重出江湖,翻云覆雨,果真应了她的名字—— “应台”,回应台湾的需要与想望,拉拔台湾文化往上提升。而我们可以肯定,最后得到好处的,将不止是台湾,更是整个华文世界。

2/14/2012

1/22/2012

新春读欧阳修《浪淘沙》

浪淘沙

【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
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
知与谁同

10/23/2011

中国纪录片进行式

2011-10-23 旺报 【记者吴靖雯/专题报导】
 今年威尼斯影展的「地平线」单元由大陆导演贾樟柯担任评委会主席,也是首度有中国电影人出任此职的纪录。他在国际影坛的声誉如日中天,知名影评人闻天祥甚至笑称「其片子都在海外自给自足,不需要在中国回本。」如此一位大陆导演的成功是否暗示著中国纪录片未来将成群浮上国际台面?

 其实外界看待贾樟柯未必全然聚焦于其纪录片背景:「他的剧情片一向有纪实风格,虽然他还是关注纪录片,但主要路线应该还是落在剧情片上。」阳光卫视纪录片总监暨CNEX制作总监张钊维认为,贾樟柯的成功只是案例之一,毕竟在大陆有太多的可能性,其它纪录片导演各有不同的路线及发展方向。

 从 What 到Why

 1999年大陆官方电影政策松动,当时除了贾樟柯崛起,境内纪录片跟国外影展的关系更形密切,每年都会有一两部作品赢得国际大奖;此外拍摄器材与技术应用的普及,让杜海滨、赵亮、王兵等这一批中生代导演开始投入,10年来他们的作品已相当成熟,题材深度与广度兼具。同时也有一些新锐冒出,方向类似近年台湾纪录片走的「私电影」路线。张钊维用一个名词来形容这些人:准知识份子,帮助这个社会探讨社会底层运行的内在逻辑。例如他就转述了拍摄三峡工程纪录片《淹没》的导演李一凡所言:以前中国纪录片大多在叙述眼前发生之事(what),但这几年开始有人试图开始解答「为什么会发生(why)?」

 今年是大陆纪录片产业、体制内纪录片开始受重视的一年,显见题材与类型愈来愈丰富、拍摄者更多,并且资金可以说是投入几百万几千万元人民币在投入。随著时间发展,大陆体制内外的纪录片也不再像以往泾渭分明。张钊维就认为,未来两者必定会相互影响,体制内会吸纳部分原本身为独立纪录片的导演,有些导演游走在两边之间,其余则坚持留在体制外,另一方面是题材敏感所以也不会为体制所接受。

 天花板 效应

 张钊维口中的「体制」不单是狭义的政治领域,还包括了商业、主流媒体等,其中有一点至少是体制外纪录片会胜过体制内的:「大陆这几年也在学Discovery或国家地理频道去说历史故事或风景名胜,但只要意识型态的管控不打开的话,纪录片就永远不会有飞跃式的发展。」张钊维强调除了官方的言论审查,整个中国如何认识自己、建立与世界的关系……也属于意识型态的部分,然而现阶段影像的叙述方式一直停滞在某个层次无法突破,即所谓「天花板效应」:「整个说话方式就是那样,拍久了就把一个东西拍死掉了,这是对纪录片产业发展最大的伤害。」

 目前大陆几个有在经营纪录片的电视台或频道,例如中央电视台或凤凰卫视,都使用同一种论述模式,「所有东西都用中国高度来衡量,在这个社会很少人有心力、时间与资源去跳出这个限制。」张钊维点出台湾也有这个毛病,两岸毕竟历史文化共享,长久以来受限于某种华人文化的特质,绝大多数都在「自视」,想要跟西方纪录片能够对话还有一段距离,「大陆没有把自己放在世界高度,台湾则是什么都很本土,这可能是整个华人发展最大的问题。」

 思想局限 与压抑

 尽管大陆纪录片日益受到国际目光关注,但是重点在于外界如何透过这些片子来认识、理解中国。张钊维观察到,以往类似《大国崛起》这种关于中国的纪录片通常是访问西方专家,但现在制作团队会去访问许多中国人,他们正在学习如何从这个国家本身的局内人角度来看中国,「因为外来人会有太多看不懂的地方,这些导演事实上就提供了局内人的观点。」

 吊诡的是,大陆不若以往封闭,在某种程度上却又比80年代更封闭,2008年因为北京奥运之故似乎开放了不少,但之后的环境氛围反而愈严肃,今年更是如此;不只是国家机器管控,整体社会人民也帮著营造出闭锁状态。台湾亦然:「1970年代比现在更压抑、政治强力管制、信息流通不便,但那时迸出的文化能量不会比现在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人的心理状态或精神层次上,台湾解严后反而比解严前更封闭。张钊维表示,现在整个中国大陆社会跟外界建立关系的心态不比80年代进步,长远来说这是对纪录片最大的伤害。

…更多

梁实秋的故居「雅舍」重新亮相

梁实秋故居揭牌 珍贵文物首曝光
2011-10-23 中国时报 【叶芷妘/台北报导】

▲梁实秋(右图,本报资料照片)故居位于云和街,为传统日式建筑,富含文人气息,屋内展有诸多文物,台师大安排定时导览服务民众。(陈振堂摄)

▲梁实秋(右图,本报资料照片)
文学大师梁实秋,在台湾唯一完整保留的故居「雅舍」,日前重新修建,昨日举办揭牌典礼。梁实秋在大陆接受当时教育部长陈立夫签署的教授证书、民国三十八年随国民军政府来台的通行条、台湾警备司令部政治部发函给梁实秋的公函也首度在故居曝光。

 梁实秋曾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十六年,当时就居住在师大商圈云和街的日式宿舍,故居后来破旧不堪,一度面临倒塌,经台师大重新翻修后,昨天故居重新亮相。

 在故居住了七年、梁实秋的小女儿梁文蔷昨天出席揭牌典礼,看着庭园外的面包树,哽咽地回忆小时候的生活情境。

 梁文蔷说,面包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母亲过世后,父亲梁实秋总认为面包树是母亲生命的延续,父亲也常和友人在树下聊天叙旧,阅读文学。

 梁文蔷共捐赠十五项梁实秋文物给台师大,其中最珍贵的是台湾警备司令部政治部发函给梁实秋的公函。

 台师大图书馆副馆长郭美兰表示,梁实秋来台时,赞助发行《世界文学史》一书,但因为书本作者是大陆人而遭到查禁没收,梁实秋当时便收到警备司令部来函关切,要求他到部说明。

 目前梁实秋故居由台师大总务处负责管理,作为学术研究之用,未来不排除开放民众参观,对梁实秋文物感兴趣的民众,也可至师大图书馆特展室参观。

书摘《错过的时光:哈金诗选》

2011-10-23 旺报 【本报讯】
 哈金(Ha Jin)本名金雪飞,1956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役5年。在校主攻英美文学,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1984年获山东大学英美文学硕士。1985年,赴美留学,并于1992年获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大学。

 著有三本诗集:《沉默之间》、《面对阴影》和《残骸》。短篇小说集《好兵》获得1997年「美国笔会/海明威奖」。长篇小说《等待》获1999年美国「国家书卷奖」和2000年「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为第1位同时获此两项美国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该书迄今已译成20多国语言出版。《错过的时光:哈金诗选》精选其3部诗集的内容。


错过的时光:哈金 诗选-雪
2011-10-23 旺报 【哈金】
你寄来雪的信息,美丽而清冷。雪片在我指缝间滑落,覆盖星辰和山坡上的脚印。山下,松树静穆地弯著绿枝。山上,我为你长久地站立,守著一线空寂。你寄来雪的情意,要我做你的男人又做你的雪人。

说不出地落寞

k,
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披肝裂胆终于出来了。却发现心爱的文字版面竟然被小文人把持,弄个所谓的“缴费阅读”。网络与精神高度衔接的时代,在光纤世界自缚的文字,真的还有份量么?
文人无行, 读者无奈…………

刚刚捧读完圣经般厚重的《巨流河》,一个人的史诗。被时代拉扯的人生,说不出地落寞。
不知小女子到了88岁,能否有心力书写一部人生漂泊史。或者,时光穿越史?人生的无奈,原来是每个时代都躲避不了的。

9/21/2011

l来自中时的艺文报道:班维尔

爱尔兰重量级作家班维尔 左写文学右写推理
2011-09-21 中国时报 【李维菁/台北报导】
 对孤独奎克而言,死人不会让他不舒服,反而是活人使他觉得诡异。这是犯罪小说家班杰明.布莱克(Banjemin Black)创造出来属于五○年代忧郁都柏林的经典角色。奎克是在解剖室工作的病理学家,块头大,难相处,他总是卷入谋杀案,让他陷入谜团难以自拔的,初始是好奇,后来总是回忆的纠缠以及爱的失落。创造奎克的班杰明.布莱克是谁呢?他正是爱尔兰文学大家班维尔(John Banville)!

 现年六十六岁的班维尔是爱尔兰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大海》获得二○○五年曼布克奖,他更是今年的卡夫卡奖得主。这个奖常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哨站,曾获得卡夫卡奖的叶伶尼克、品特在获奖后不到半年就成为同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它获得卡夫卡奖项的还包括美国的飞利普.罗斯、日本的村上春树等人。台湾的出版社近来计划性地引进班维尔代表性作品及他以班杰明.布莱克为名写的犯罪小说。

 班维尔以准确、富含意象并强调音韵的风格出名,用字讲究,强烈的视觉加上诗般的文字,嘲讽之中又充满对回忆的纠缠以及对爱情失落的悲伤。班维尔曾谈过,他的企图是小说的行文中加入「诗的浓度与厚度」。在英美现代文学中有同样企图与文风脉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就是纳博科夫,班维尔也因此常拿来与纳博科夫相比。波士顿环球报曾赞誉他是「当今最伟大的英文作家」。

 班维尔代表作是「框架三部曲」中的《证词》,这是部犯罪者的独白。主人翁弗雷迪是科学家,过著浪荡生活,他为排遣无聊,勒索一个混混,却因此欠了黑道一笔钱,迫使他不得不回到家乡爱尔兰想办法。他在家乡遇见一位有钱的老友,在朋友的豪宅里,看到了一幅让他迷恋的肖像画,他决定将这幅画占为己有。但在盗窃的过程中,一位女仆目睹了他的犯罪,他挟持女仆逃亡,又在逃亡过程中,以残忍至极的手法杀死了女仆。《证词》就是凶手喃喃自语的证词,邪恶与天真,早年的回忆与现今的生活在文中反复交错。

 艺术史与科学史的涵养让班维尔的作品更为动人,他曾以科学家牛顿、克卜勒与哥白尼的故事写成三本小说。在班维尔细致的笔下,科学家跳脱理性发明者的制式印象,他们成为爱情创伤与命运捉弄的流离主角,宛如永无止境的追梦人。

 这样的一位文学家又是怎么开始写犯罪小说的呢?

 二○○五年班维尔到意大利朋友家小住,有天早上起来突然振笔疾书,午饭前已经写了一千五百字。他惊讶地发现这股创作能量并非班维尔式的,而是另一位作者的状态,因为他之前的创作速度不可能这样快,于是一位新的犯罪小说家班杰明.布莱克就此诞生了。

 班维尔曾经担任爱尔兰时报的文学编辑十二年,也长期撰写书评,相当推崇比利时侦探小说家西默农。班维尔的犯罪小说角色奎克颇有冷硬派主角的味道,对五○年代都柏林的暴力与败德,压抑的氛围,以及对宗教的质疑,加上他高超的文字能力,都增添了艺术性与深度。

齐邦媛:我最应该得的是世界上最资深的漂泊奖

2011-09-21 旺报 【特派员宋丁仪/上海报导】
 第2届「在场主义散文奖」1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揭晓,台湾作家齐邦媛以《巨流河》拔得头筹,获30万人民币首奖奖金。87岁的齐邦媛并未出席颁奖仪式,仅以传真发表得奖感言,自称自己应获得「世界上最资深的漂泊奖」幽了自己一默。

 大奖发起人、散文家周闻道指出,「《巨流河》以亲历的个人和家族命运,观照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史,以片段式的经验呈现,书写哀痛结实的生命历程,具有强烈的介入意识和时代精神 。」

 齐邦媛在通过传真发来的获奖感言中说:「在20世纪那么大的场面里,我由一个孱弱哭泣的小女孩长大成一个不再哭泣的读书人,双脚所行,双目所见都有心灵的观照相随。对于人生的苦难与欢乐都有深深的思索。我最应该得的是世界上最资深的漂泊奖。」
 「在场主义散文奖」由周闻道等人发起,去年5月于北京成立,总奖金额近50万人民币。大奖首届由林贤治《旷代的忧伤》获得首奖。

9/13/2011

雨中秋

雨海峡,烟如幕;
往事飞,不知处。
念念海梦,如影相随。
旧情不语,今缘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