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海派”作家王安忆:不上网,看现实
中新社记者 符永康
发髻、短靴、深蓝外套。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休息厅,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作家王安忆端起一杯茶,向中新社记者谈起了她的小说与她眼中的道德、经济和文明。
“以前把简单的事情讲复杂,现在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是评论界对王安忆最新一部小说《天香》的评价。该部作品以明朝晚期为背景,讲述上海家庭的情怨故事。
王安忆说:“这个评价很好。在《长恨歌》之前,我就开始努力地用简明的表达风格。加上《天香》讲的是那个时代的事情,仅仅凭借想象描述,尽量做‘减法’,没有太多丰富化的表达。”
至于“改文风”的原因,王安忆说,写作是一种持续性的劳动,“一个人每天在写,稍微有点出息的话,总会有变化的。”
谈到小说之外的现实,王安忆说:“我平时不上网,像方舟子和韩寒的争论,我都不太知道。”“我也不看太多的报纸,一个人不需要有太多的信息量。”
但与她笔下身着旗袍,在弄堂里重温“上海梦”的女性不同,王安忆表示对社会现实较为关注,“对社会的关怀是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冷淡的话,那是做不了作家的”。
“对于大问题,我还是关注的。只是与别人关注的方式不一样。”
例如广受热议的道德问题,王安忆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滑坡问题,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一直沿着这个轨道走,恐怕是一条不归路。”
“但是,如果说是发展经济与提升文明素养的冲突,那就太简单了,怎么解释西方社会既发展市场经济,又有社会秩序的状况呢?”
王安忆被称为“张爱玲后又一海派作家”,目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也是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她说,去年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把多年的讲课内容整理成《小说课堂》一书;二是将一些书评结集成册,目前还尚未完工。
“现在写的量不如以前了。有短期目标,我对自己还是有要求的。但没有长远的目标,我的眼光很短的。”王安忆笑着说,因赶着入场参加全国政协大会,她匆匆跟记者说了一声“再见”。(完)
3/11/2012
2/26/2010
林燕妮看人
精人四重奏
文章日期:2010年2月26日
【明報專訊】怎麼形容呢?一個人很smart,一看人家的眉頭眼額便知道人家要什麼。人家摸一下鼻子,馬上遞上紙巾;接機,即使對方航班改時、滯留,甚至換了另一家航空公司都必定接得。這人很醒目,永不會開罪人,很smart。但是smart的人不需要受過很多教育,讀書也不需要成績好,只要有街頭智慧,醒目便行。
一個人很clever,聰明,讀書一看便懂,學什麼都快,亦懂得走捷徑,做事教一次便會,不用教第二次。很擅於保護自己和爭取利益,做賊都精過人,那叫做聰明。聰明人再懶惰,讀書成績也不會太差,clever嘛。
一個人很intelligent,那又高了一層,他是才智高的,包括了聰明、理智和伶俐在內。他吸收了很多知識,明理亦懂得向人解釋那個人不明白的事物,很快解決難題。但他不曉得street smart街頭智慧,但給他一本書,一幀畫,或者一台新電腦,他便可以鑽研半天便明白。他的頭腦分析力強,歸納能力亦強,不太崇尚物質,常常靈魂出竅地在他的智慧大海裏飄。忽然在街上遇賊,他可能一時沒有危機感,當他一發覺形勢不對時,每每很快便想得出逃亡和捉賊的方法。
一個wise的人,天生睿智,那又比高智能的人要高一層。他不會做無謂的事,生來就有淘汰能力,分得出什麼要理會什麼毋須理會。千絲萬縷的麻煩事在他腦袋中很容易沉澱﹕那只不過是一個問題,只需一句解決的話。這種人的吸收能力很高,不過亦只吸收他認為不尋常的事,其他的他不會理會。睿智的人多半心腸好,因為他有條件毋須做壞事,毋須害人。我們若一生遇上一個智者,是很幸運的事。
至於罵人的話,smart-ass即是「懶聰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意。楊修在三國時代,「懶聰明」地解開曹操在一盒酥餅上面寫了「一盒酥」三個字,便自動拿來吃,說道把那三個字拆開來看,不正是一人一口酥嗎?他屢犯這類錯,結果讓曹操砍了頭,他是個smart-ass。
[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文章日期:2010年2月26日
【明報專訊】怎麼形容呢?一個人很smart,一看人家的眉頭眼額便知道人家要什麼。人家摸一下鼻子,馬上遞上紙巾;接機,即使對方航班改時、滯留,甚至換了另一家航空公司都必定接得。這人很醒目,永不會開罪人,很smart。但是smart的人不需要受過很多教育,讀書也不需要成績好,只要有街頭智慧,醒目便行。
一個人很clever,聰明,讀書一看便懂,學什麼都快,亦懂得走捷徑,做事教一次便會,不用教第二次。很擅於保護自己和爭取利益,做賊都精過人,那叫做聰明。聰明人再懶惰,讀書成績也不會太差,clever嘛。
一個人很intelligent,那又高了一層,他是才智高的,包括了聰明、理智和伶俐在內。他吸收了很多知識,明理亦懂得向人解釋那個人不明白的事物,很快解決難題。但他不曉得street smart街頭智慧,但給他一本書,一幀畫,或者一台新電腦,他便可以鑽研半天便明白。他的頭腦分析力強,歸納能力亦強,不太崇尚物質,常常靈魂出竅地在他的智慧大海裏飄。忽然在街上遇賊,他可能一時沒有危機感,當他一發覺形勢不對時,每每很快便想得出逃亡和捉賊的方法。
一個wise的人,天生睿智,那又比高智能的人要高一層。他不會做無謂的事,生來就有淘汰能力,分得出什麼要理會什麼毋須理會。千絲萬縷的麻煩事在他腦袋中很容易沉澱﹕那只不過是一個問題,只需一句解決的話。這種人的吸收能力很高,不過亦只吸收他認為不尋常的事,其他的他不會理會。睿智的人多半心腸好,因為他有條件毋須做壞事,毋須害人。我們若一生遇上一個智者,是很幸運的事。
至於罵人的話,smart-ass即是「懶聰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意。楊修在三國時代,「懶聰明」地解開曹操在一盒酥餅上面寫了「一盒酥」三個字,便自動拿來吃,說道把那三個字拆開來看,不正是一人一口酥嗎?他屢犯這類錯,結果讓曹操砍了頭,他是個smart-ass。
[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11/14/2009
小思老师的“童子功”
如此磨鍊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14日
【明報專訊】金文泰中學同學為慶祝畢業四十年,籌備聚餐和出版紀念冊,負責的同學十分認真從事及尋找舊日資料,感動了我,從塵封中翻出頁頁記憶,這一翻動,不得了,原來我們是經過老師如此磨鍊,帶一身「武功」年復一年走過來的。
我保存了初中一到高中三年級六年來的作文,個別老師的批改,顯示了手把手教的心血痕。最令我回首看而驚訝不已的,是高中三那一年,用毛筆依老師講本抄下《中庸》(連朱注小字)。在堂上邊聽講邊用鉛筆把老師所作注釋寫下,並用紅筆圈點精要處,真是一字不苟。我完全不明白當年怎有這樣能耐,只記得還要背默,故印象深刻,事隔幾十年,到今天,有些句子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問,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仍歷歷在心。
我們一輩人,沒有印刷精美、重磅洋紙的教科書,教科書中沒有編輯人細意安排的甚麼分析、設計、遊戲……卻用心把老師說的一字一句,銘記心中,日子久了,遂成生命的部份,一切與考試分數無關。
幾十年過去,不是這些舊物提醒,一時間也忘記了老師用了甚麼教導方法。大概所受磨鍊,當年只覺理所當然,我們沒一絲埋怨,不感到壓力 ,那樣的學習,才叫愉快。有些教育理論,拚命講愉快學習,事實卻推行無聊無情的學習方式。又反對背誦,怕令學生蠢了,那真不知有何根據。
我們經過如此磨鍊,仍感愉快,又不見得蠢了,真感謝師恩。
[小思]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14日
【明報專訊】金文泰中學同學為慶祝畢業四十年,籌備聚餐和出版紀念冊,負責的同學十分認真從事及尋找舊日資料,感動了我,從塵封中翻出頁頁記憶,這一翻動,不得了,原來我們是經過老師如此磨鍊,帶一身「武功」年復一年走過來的。
我保存了初中一到高中三年級六年來的作文,個別老師的批改,顯示了手把手教的心血痕。最令我回首看而驚訝不已的,是高中三那一年,用毛筆依老師講本抄下《中庸》(連朱注小字)。在堂上邊聽講邊用鉛筆把老師所作注釋寫下,並用紅筆圈點精要處,真是一字不苟。我完全不明白當年怎有這樣能耐,只記得還要背默,故印象深刻,事隔幾十年,到今天,有些句子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問,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仍歷歷在心。
我們一輩人,沒有印刷精美、重磅洋紙的教科書,教科書中沒有編輯人細意安排的甚麼分析、設計、遊戲……卻用心把老師說的一字一句,銘記心中,日子久了,遂成生命的部份,一切與考試分數無關。
幾十年過去,不是這些舊物提醒,一時間也忘記了老師用了甚麼教導方法。大概所受磨鍊,當年只覺理所當然,我們沒一絲埋怨,不感到壓力 ,那樣的學習,才叫愉快。有些教育理論,拚命講愉快學習,事實卻推行無聊無情的學習方式。又反對背誦,怕令學生蠢了,那真不知有何根據。
我們經過如此磨鍊,仍感愉快,又不見得蠢了,真感謝師恩。
[小思]
11/13/2009
6/28/2009
林燕妮:已經把白色的米高積遜埋葬了
媽咪,米高死了
文章日期:2009年6月28日
【明報專訊】上午電話初響,以為又是打來問我要不要借錢的,原來是我的兒子,他很少上午打來的﹕「媽咪,米高積遜死了!」
「他多少歲了?四十……」我在猜想。兒子沒等我想完便說﹕「整整五十歲。」像所有欣賞米高積遜的人一樣,雖然近年來厭惡他的怪樣怪行,官司打到清了身家,但他的死訊馬上令人想起他的天才,Dangerous、Thriller那些在他全盛時代的歌。他是個舉世公認的唱歌、作曲和跳舞天才,流行曲之王。
還記得兒子老在學他的moon walk,我這個媽媽也不甘示弱,亦moon walk起來,表示媽媽也做得到。
電視不停地播他的生平片段,悼念者都是既歡笑亦不捨的。連所有流行曲天后如麥當娜等,亦第一時間向這位天王致敬及惋惜。
我在心中把米高積遜分為黑色和白色兩個時代,在他還是黑人膚色的時代,把扁大的鼻子弄小了高了,那時最好看,亦是他的黃金時代。
後來他要改變自己的根,全身皮膚變白和把臉孔整得奇形怪狀之後,每次在電視上看見他說話,老是不男不女,陰聲細氣,謊話連篇的,我已經把白色的米高積遜埋葬了。
從黑變白,他自稱是白蝕。白蝕不會那麼平均一色的,我猜他是用了非常危險的方法,打針或者口服抑制麥拉寧(黑色素)的產生。我們每一個人皮膚內都含有麥拉寧色素的,我曬得多了便會黑了或者長雀斑了,其實是麥拉寧色素聚集起來保護我們的皮膚。
黑人源自非洲,陽光猛烈,所以需要很多麥拉寧色素保護皮膚以致全身黑色,只有手掌和腳掌那些不大曬得到的是白色。米高積遜要變白色,用藥抑制黑色素的生長只是以我所知的唯一方法。
他的三個孩子全是白皮膚金頭髮,以遺傳學的可能性來說是零,無可能。
米高積遜為什麼一定要化厚妝塗口紅?正因沒有了麥拉寧色素,他是不能曬的。他因心臟停頓猝死,他那個倫敦演唱會台空無人,可以知賣票的速度是每五秒銷十一張,誰可爭鋒?
[林燕妮]
文章日期:2009年6月28日
【明報專訊】上午電話初響,以為又是打來問我要不要借錢的,原來是我的兒子,他很少上午打來的﹕「媽咪,米高積遜死了!」
「他多少歲了?四十……」我在猜想。兒子沒等我想完便說﹕「整整五十歲。」像所有欣賞米高積遜的人一樣,雖然近年來厭惡他的怪樣怪行,官司打到清了身家,但他的死訊馬上令人想起他的天才,Dangerous、Thriller那些在他全盛時代的歌。他是個舉世公認的唱歌、作曲和跳舞天才,流行曲之王。
還記得兒子老在學他的moon walk,我這個媽媽也不甘示弱,亦moon walk起來,表示媽媽也做得到。
電視不停地播他的生平片段,悼念者都是既歡笑亦不捨的。連所有流行曲天后如麥當娜等,亦第一時間向這位天王致敬及惋惜。
我在心中把米高積遜分為黑色和白色兩個時代,在他還是黑人膚色的時代,把扁大的鼻子弄小了高了,那時最好看,亦是他的黃金時代。
後來他要改變自己的根,全身皮膚變白和把臉孔整得奇形怪狀之後,每次在電視上看見他說話,老是不男不女,陰聲細氣,謊話連篇的,我已經把白色的米高積遜埋葬了。
從黑變白,他自稱是白蝕。白蝕不會那麼平均一色的,我猜他是用了非常危險的方法,打針或者口服抑制麥拉寧(黑色素)的產生。我們每一個人皮膚內都含有麥拉寧色素的,我曬得多了便會黑了或者長雀斑了,其實是麥拉寧色素聚集起來保護我們的皮膚。
黑人源自非洲,陽光猛烈,所以需要很多麥拉寧色素保護皮膚以致全身黑色,只有手掌和腳掌那些不大曬得到的是白色。米高積遜要變白色,用藥抑制黑色素的生長只是以我所知的唯一方法。
他的三個孩子全是白皮膚金頭髮,以遺傳學的可能性來說是零,無可能。
米高積遜為什麼一定要化厚妝塗口紅?正因沒有了麥拉寧色素,他是不能曬的。他因心臟停頓猝死,他那個倫敦演唱會台空無人,可以知賣票的速度是每五秒銷十一張,誰可爭鋒?
[林燕妮]
6/21/2009
小思:舊紙猶香
舊紙猶香
文章日期:2009年6月21日
【明報專訊】有人喜藏舊紙,書刊是大宗,此外還有小件如藏書票、明信片、說明書、老照片、店舖單張。把玩細看,既有歷史神情,又具人物聯繫。
這些東西,在當年,隨手即扔,正因如此,能流傳至今,就價值不菲了。
買舊紙,要講緣分,也憑福氣、眼界。東西明明擺在那裏,你偏偏走漏了眼,別人一看即擒在手中。又或者,人家以廉價買得好東西,你卻貴價買到品。讀上海圖書館研究員張偉文章,知道他在1999年冬,到香港就有奇逢。他在中環書肆中,買到一張1911年胡適自美國綺色佳(Ithaca)寄給馬君武的明信片。「店主只以一次大戰期間普通實寄明信片的價格索值」,以這種價錢買到寶物,怎不叫他興奮至極?經細意求證,明信片中有「日來以故國多事,心緒之亂不可言狀」之句,足見留學生對祖國的牽繫之情,而這些文字並未收入《胡適全集》中。
最近,我也獲得舊紙兩張。一張是連民安先生蒐尋到卻慷慨送給我的。那是侶倫先生1953年寫給導演李鐵的便箋,為求李鐵購買小說《都會風塵》的電影版權。這張已發黃便箋,隱隱地透露了侶倫當年賣文謀生之狀。另一張是三十年代香港思豪酒店的行李牌。在中環舊洋書店買到,價錢很貴。我咬咬牙下決心買了,只因為思豪酒店。三四十年代,這家酒店住過許多南來文化人,蕭紅端木蕻良就住過。而四十年代又有許多畫展在那兒舉行,母親常帶我去觀賞。
這些舊紙,有用沒用很難說,且看落在什麼人手中。研究者得到,可能像得到一把鑰匙,開啟通道。每次撫弄舊紙,總覺猶香。
[小思]
文章日期:2009年6月21日
【明報專訊】有人喜藏舊紙,書刊是大宗,此外還有小件如藏書票、明信片、說明書、老照片、店舖單張。把玩細看,既有歷史神情,又具人物聯繫。
這些東西,在當年,隨手即扔,正因如此,能流傳至今,就價值不菲了。
買舊紙,要講緣分,也憑福氣、眼界。東西明明擺在那裏,你偏偏走漏了眼,別人一看即擒在手中。又或者,人家以廉價買得好東西,你卻貴價買到品。讀上海圖書館研究員張偉文章,知道他在1999年冬,到香港就有奇逢。他在中環書肆中,買到一張1911年胡適自美國綺色佳(Ithaca)寄給馬君武的明信片。「店主只以一次大戰期間普通實寄明信片的價格索值」,以這種價錢買到寶物,怎不叫他興奮至極?經細意求證,明信片中有「日來以故國多事,心緒之亂不可言狀」之句,足見留學生對祖國的牽繫之情,而這些文字並未收入《胡適全集》中。
最近,我也獲得舊紙兩張。一張是連民安先生蒐尋到卻慷慨送給我的。那是侶倫先生1953年寫給導演李鐵的便箋,為求李鐵購買小說《都會風塵》的電影版權。這張已發黃便箋,隱隱地透露了侶倫當年賣文謀生之狀。另一張是三十年代香港思豪酒店的行李牌。在中環舊洋書店買到,價錢很貴。我咬咬牙下決心買了,只因為思豪酒店。三四十年代,這家酒店住過許多南來文化人,蕭紅端木蕻良就住過。而四十年代又有許多畫展在那兒舉行,母親常帶我去觀賞。
這些舊紙,有用沒用很難說,且看落在什麼人手中。研究者得到,可能像得到一把鑰匙,開啟通道。每次撫弄舊紙,總覺猶香。
[小思]
4/29/2009
林燕妮:隨緣機會多
隨緣機會多
文章日期:2009年4月29日
【明報專訊】執著機會少,隨緣機會多。不管你的心願是什麼,都不是執著便可以達到的。別以為與你心願無關的工作便無所得,一定有所得的。我的第一份工作是TVB新聞部,跟我修讀的遺傳學毫無關係。我的地理又差,連巴爾幹半島在哪兒也不知道,各國元首的名字亦不清楚。但是每天坐在控制室播新聞,面對十幾個熒光幕,我可以看到別的片廠在拍什麼,亦需要看自己那幾台攝影機的鏡頭怎麼樣,叫攝影師拍什麼,又要一時播外國新聞片,一時播幻燈照片,打字幕,諸如此類,一眼關七,這種經驗原來很好的。
人有所好有所惡很正常,不過不用執著得把好惡都變成折磨自己、囚困自己的牢籠,你可以不喜歡做這樣工作不喜歡做那樣工作,但在執著之先,你要先認識自己,你到底懂得做什麼?光是喜歡不行的,你還要懂得,不然一切都是白日夢。
誰都怕失敗,我也怕,亦不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沒有天分唱歌,唱了一次失敗,第二、第三次還是要失敗的。我根本嗓子不好,唱歌失敗不會變成成功之母的。
誰都怕徬徨,但徬徨時最好隨緣。記得第一兩天上大學時,沒一個朋友,獨個兒在校園蹓蹓,不知如何是好,路上看見一張大學芭蕾舞團招收新團員的海報,寫明幾月幾日幾時在體育館面試,老實說我信心不大,但反正悶得要死,既碰上了這海報,便隨緣去考一考吧。
於是便帶了芭蕾舞鞋和練習舞衣去面試,老師叫我跳什麼便跳什麼,消磨一下時間算了。害怕當然是害怕的,三萬五千人的校園,光你一個會跳舞啊?幸運地老師喜歡我,考上了,那就讓我經歷了留學生活的另一面。
舞蹈團只有我一個東方人,西方人跟東方人的文化不同,你跳得不對,同學會老實不客氣地批評你﹕「你以為這叫做跳舞嗎?」頭一次聽到,討厭死那鬼妹,後來發覺她是對的。
不執著於自己的意見,不認為非做什麼不可(有些機會是一生都等不到的),往往會有別的機會出現,一面走一面學,原來那才是你應走的那一條路。[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文章日期:2009年4月29日
【明報專訊】執著機會少,隨緣機會多。不管你的心願是什麼,都不是執著便可以達到的。別以為與你心願無關的工作便無所得,一定有所得的。我的第一份工作是TVB新聞部,跟我修讀的遺傳學毫無關係。我的地理又差,連巴爾幹半島在哪兒也不知道,各國元首的名字亦不清楚。但是每天坐在控制室播新聞,面對十幾個熒光幕,我可以看到別的片廠在拍什麼,亦需要看自己那幾台攝影機的鏡頭怎麼樣,叫攝影師拍什麼,又要一時播外國新聞片,一時播幻燈照片,打字幕,諸如此類,一眼關七,這種經驗原來很好的。
人有所好有所惡很正常,不過不用執著得把好惡都變成折磨自己、囚困自己的牢籠,你可以不喜歡做這樣工作不喜歡做那樣工作,但在執著之先,你要先認識自己,你到底懂得做什麼?光是喜歡不行的,你還要懂得,不然一切都是白日夢。
誰都怕失敗,我也怕,亦不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沒有天分唱歌,唱了一次失敗,第二、第三次還是要失敗的。我根本嗓子不好,唱歌失敗不會變成成功之母的。
誰都怕徬徨,但徬徨時最好隨緣。記得第一兩天上大學時,沒一個朋友,獨個兒在校園蹓蹓,不知如何是好,路上看見一張大學芭蕾舞團招收新團員的海報,寫明幾月幾日幾時在體育館面試,老實說我信心不大,但反正悶得要死,既碰上了這海報,便隨緣去考一考吧。
於是便帶了芭蕾舞鞋和練習舞衣去面試,老師叫我跳什麼便跳什麼,消磨一下時間算了。害怕當然是害怕的,三萬五千人的校園,光你一個會跳舞啊?幸運地老師喜歡我,考上了,那就讓我經歷了留學生活的另一面。
舞蹈團只有我一個東方人,西方人跟東方人的文化不同,你跳得不對,同學會老實不客氣地批評你﹕「你以為這叫做跳舞嗎?」頭一次聽到,討厭死那鬼妹,後來發覺她是對的。
不執著於自己的意見,不認為非做什麼不可(有些機會是一生都等不到的),往往會有別的機會出現,一面走一面學,原來那才是你應走的那一條路。[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4/14/2009
4/03/2009
清明懷想他朝君体同
YM,
文章寫得好,讓人看了感慨。
今天大概是想念香港的日子,剛剛遇到在加利福尼亞的香港友,也講起香港的夜晚呢。http://guanguanjujiu.blogspot.com/2009/04/com.html
跑馬地的墓園,經過很多回,沒有進去過,總想他們還是蠻幸運的,住的離家近。我那年清明,去看過香港仔墓園,背山面水的,幾好的地方。
這里的朋友,這幾天都張羅著去掃墓,我們的車子已經借出過一回了。每每這時,我就覺得我們仨在這個島上好孤單,"上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既離開了祖宗,也不知高寶未來是不是喜歡回到這個島上了。有時候,我會和高寶說,我們仨是家族的"傳奇"。既然是"傳奇",就有很多可能的,如果走得順啦,未來家族世代會傳詠;如果走出了差池,也會被族人世代臧否,所以,我們仨得相互掩護著,一路走好了。
妳好么?妳妹妹最近咋樣?
問港分同事好。
我原計劃四月初回南京省親,又遇到海南省政府希望我參加政府代表團去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也是幫著整理熱點話題給高層參考。于是,就得到四月下旬回寧了。可能五月中旬回海南島。
乍暖還寒,妹妹獨自在港,請多保重。
關姐姐
20090403海南島
關姐姐:
這個地方可曾去過?
中新社香港四月三日电 题:跑马地墓园游踪 阅碑忆史亦是独特风景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在商厦林立的港岛跑马地,有一片古老幽静的墓群。一边是车水马龙的闹市,一边是宁静的安息之地。石碑丛林与水泥森林,只是咫尺之遥。
清明时节,墓园人影渐多。墓前的鲜花,静静地倾诉对亡人的追念。而墓群对面的“快活谷”跑马场,则“马照跑,舞照跳”。
回教坟场、天主教坟场、香港坟场、巴斯坟场、印度坟场,犹太坟场在此和谐共处,部分坟场建于香港开埠初期。它们是不同宗教、民族的港人或香港过客最后的归宿,百多年来不受周边城市发展所扰,见证香港的变迁。
跑马地坟场群,鸟语花香。一些热衷历史文化的人把这里视作寻幽探秘的好去处。专业生态文化讲解员吴泳攀为记者导赏,漫游这片独特的人文风景。踱步墓园之间,细阅碑上文字,仿若回到十九世纪,与逝去的名人隔空交流。
吴泳攀说,这里是被遗忘了的香港珍贵文化遗产,坟场有助了解不同宗教和不同种族人的葬俗和生死观,反映香港是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组成的社会;而且,每个墓园都长眠着一些对香港甚至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人物。
日本人明治年间在香港的活动、波斯拜火教徒为何从印度来香港、二战时犹太人在香港经商的足迹……这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故事。
历史最悠久的香港坟场是欧式花园墓地,于一八四五年正式开设,其中的小教堂也在同年兴建。这里葬有鸦片战争中阵亡的英军官兵、开埠初期的港府要员、知名传教士、孙中山先生的师友等。
吴泳攀告诉记者,不少长眠于香港坟场的先人赫赫有名,譬如:香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富有及最有影响力的商人何东,孙中山的老师何启,跟随太平天国南征北战多年的洪秀全之侄洪春魁,在香港建立了庞大商业王国的亚美尼亚商人遮打爵士——香港唯一有两条街道以其名字命名的人物,革命团体兴中会的首任会长、与孙中山一同策划广州起义的杨衢云。值得一提的是,杨衢云在中环结志街被清吏买凶枪杀,当时为免遭清廷再施毒手,这位革命烈士墓碑没刻任何字,至今只有编号。
回教坟场,墓碑上看不到照片,亦没有花巧的装饰,亲友不会向亡人鞠躬,亦无鲜花和祭品。伊斯兰教不拜偶像,唯一尊崇和敬拜的只有真主安拉。伊斯兰教讲究薄葬,提倡节约从简,不分贫富贵贱,不许有任何陪葬品,一视同仁。
传统中国人,若非重阳清明等扫墓日子,甚少踏足坟场,伊斯兰教却鼓励人们多游墓园,希望生人受前人的经历感染,从而思考生命的意义。
花香袭人的巴斯坟场,如闲逸的公园,偶有来客在坟场的亭子内吹奏洞箫。犹太坟场被跑马地住宅区的高楼大厦包围,依然独具宁静,还有一个漂亮的喷水池。
天主教坟场内,墓碑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精美而深含象征意义的雕像引人入胜。生者用不同形象的雕塑追忆亡者,以十字架、断柱和天使雕像最为常见。原来,死于非命或未能善终的亡人,墓前有断柱,除了象征生命骤然逝去,还象征有另外半条无形的生命延伸至天上。
一代巨星林黛的传奇一生,天主教会在香港和中国的传教史等,在天主教坟场里可溯寻蛛丝马迹。坟场的门刻有一对经典对联:“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是港人熟悉和传诵的名句。
吴泳攀说,墓园之行,须怀谦卑和尊重的心去探索,不可扰乱清幽。因此,有团体考察时,每趟限制二十人之内,且不能在坟场范围内使用扩音器。他不忘提醒,游墓园时穿着需庄重,特别是在回教坟场,男士需穿长裤,女士需要戴头巾,遮盖头发。
旅游作家邹颂华对记者介绍,西方对死亡的话题并不那么忌讳。在阿根廷、法国、波兰等,墓园常常成为文化景点,到名人墓园去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清明时节,孝子贤孙可扫墓一尽孝道表感恩之情,亦不妨在墓园一尝文化散步,抚摸历史,参悟生死。(完)
文章寫得好,讓人看了感慨。
今天大概是想念香港的日子,剛剛遇到在加利福尼亞的香港友,也講起香港的夜晚呢。http://guanguanjujiu.blogspot.com/2009/04/com.html
跑馬地的墓園,經過很多回,沒有進去過,總想他們還是蠻幸運的,住的離家近。我那年清明,去看過香港仔墓園,背山面水的,幾好的地方。
這里的朋友,這幾天都張羅著去掃墓,我們的車子已經借出過一回了。每每這時,我就覺得我們仨在這個島上好孤單,"上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既離開了祖宗,也不知高寶未來是不是喜歡回到這個島上了。有時候,我會和高寶說,我們仨是家族的"傳奇"。既然是"傳奇",就有很多可能的,如果走得順啦,未來家族世代會傳詠;如果走出了差池,也會被族人世代臧否,所以,我們仨得相互掩護著,一路走好了。
妳好么?妳妹妹最近咋樣?
問港分同事好。
我原計劃四月初回南京省親,又遇到海南省政府希望我參加政府代表團去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也是幫著整理熱點話題給高層參考。于是,就得到四月下旬回寧了。可能五月中旬回海南島。
乍暖還寒,妹妹獨自在港,請多保重。
關姐姐
20090403海南島
關姐姐:
這個地方可曾去過?
中新社香港四月三日电 题:跑马地墓园游踪 阅碑忆史亦是独特风景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在商厦林立的港岛跑马地,有一片古老幽静的墓群。一边是车水马龙的闹市,一边是宁静的安息之地。石碑丛林与水泥森林,只是咫尺之遥。
清明时节,墓园人影渐多。墓前的鲜花,静静地倾诉对亡人的追念。而墓群对面的“快活谷”跑马场,则“马照跑,舞照跳”。
回教坟场、天主教坟场、香港坟场、巴斯坟场、印度坟场,犹太坟场在此和谐共处,部分坟场建于香港开埠初期。它们是不同宗教、民族的港人或香港过客最后的归宿,百多年来不受周边城市发展所扰,见证香港的变迁。
跑马地坟场群,鸟语花香。一些热衷历史文化的人把这里视作寻幽探秘的好去处。专业生态文化讲解员吴泳攀为记者导赏,漫游这片独特的人文风景。踱步墓园之间,细阅碑上文字,仿若回到十九世纪,与逝去的名人隔空交流。
吴泳攀说,这里是被遗忘了的香港珍贵文化遗产,坟场有助了解不同宗教和不同种族人的葬俗和生死观,反映香港是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组成的社会;而且,每个墓园都长眠着一些对香港甚至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人物。
日本人明治年间在香港的活动、波斯拜火教徒为何从印度来香港、二战时犹太人在香港经商的足迹……这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故事。
历史最悠久的香港坟场是欧式花园墓地,于一八四五年正式开设,其中的小教堂也在同年兴建。这里葬有鸦片战争中阵亡的英军官兵、开埠初期的港府要员、知名传教士、孙中山先生的师友等。
吴泳攀告诉记者,不少长眠于香港坟场的先人赫赫有名,譬如:香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富有及最有影响力的商人何东,孙中山的老师何启,跟随太平天国南征北战多年的洪秀全之侄洪春魁,在香港建立了庞大商业王国的亚美尼亚商人遮打爵士——香港唯一有两条街道以其名字命名的人物,革命团体兴中会的首任会长、与孙中山一同策划广州起义的杨衢云。值得一提的是,杨衢云在中环结志街被清吏买凶枪杀,当时为免遭清廷再施毒手,这位革命烈士墓碑没刻任何字,至今只有编号。
回教坟场,墓碑上看不到照片,亦没有花巧的装饰,亲友不会向亡人鞠躬,亦无鲜花和祭品。伊斯兰教不拜偶像,唯一尊崇和敬拜的只有真主安拉。伊斯兰教讲究薄葬,提倡节约从简,不分贫富贵贱,不许有任何陪葬品,一视同仁。
传统中国人,若非重阳清明等扫墓日子,甚少踏足坟场,伊斯兰教却鼓励人们多游墓园,希望生人受前人的经历感染,从而思考生命的意义。
花香袭人的巴斯坟场,如闲逸的公园,偶有来客在坟场的亭子内吹奏洞箫。犹太坟场被跑马地住宅区的高楼大厦包围,依然独具宁静,还有一个漂亮的喷水池。
天主教坟场内,墓碑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精美而深含象征意义的雕像引人入胜。生者用不同形象的雕塑追忆亡者,以十字架、断柱和天使雕像最为常见。原来,死于非命或未能善终的亡人,墓前有断柱,除了象征生命骤然逝去,还象征有另外半条无形的生命延伸至天上。
一代巨星林黛的传奇一生,天主教会在香港和中国的传教史等,在天主教坟场里可溯寻蛛丝马迹。坟场的门刻有一对经典对联:“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是港人熟悉和传诵的名句。
吴泳攀说,墓园之行,须怀谦卑和尊重的心去探索,不可扰乱清幽。因此,有团体考察时,每趟限制二十人之内,且不能在坟场范围内使用扩音器。他不忘提醒,游墓园时穿着需庄重,特别是在回教坟场,男士需穿长裤,女士需要戴头巾,遮盖头发。
旅游作家邹颂华对记者介绍,西方对死亡的话题并不那么忌讳。在阿根廷、法国、波兰等,墓园常常成为文化景点,到名人墓园去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清明时节,孝子贤孙可扫墓一尽孝道表感恩之情,亦不妨在墓园一尝文化散步,抚摸历史,参悟生死。(完)
12/20/2008
小思點評台灣文學館
典藏與「新生」
文章日期:2008年12月20日
【明報專訊】台灣文學館,設備周全,設館理想,與所有文學館一樣。
可是,在常設「台灣文學的發展」主題展中,可以看到館方特強化了的本土性,顯露了台灣的本位。且看場刊中「台灣文學,也就是台灣人的文學」這句近似結論的話,就清楚它的立場。
一路行來,所見展場展示各項目中:「深耕土地.走向現代」就強調了立足本土「牛」的精神,並相信單憑台灣一島的鐵路沿線,便可奔向現代。「多音交響.族群共榮」以多種原住民土語唱出搖籃曲,「藉此體會台灣文學發展過程中,不同族群極為精彩的靈魂之舞」,完全隱沒了跟中土語音的關係。「分享記憶.開拓主題」,只展出「沉澱在台灣民眾的心靈深處」,「轉化成台灣文學豐饒多姿的精神面貌」,排除了外來定居人的佔分。「作家書房.文學地圖」選取了賴和為展示對象,這還可以理解,但文學地理分佈圖,只集中本地作家身影,文學界難現全形。「聚潮流.迎向世界」,講到翻譯與在外交流,就勉強提及梁實秋王文興白先勇。「時光走廊‧文學素顏」,介紹文學社團、刊物,呈現了許多本土小社團的紀錄。這個文學館,果然是台灣的。
我不反對各地區自設本地文學資料館,也不必爭什麼主流地位,但完全割斷與原來根脈的關係,另有企圖地抹掉血緣系譜,這種處理手法,實在太不尊重歷史了。如此典藏,未免不盡不實。如此「新生」,未免忘本。
鍾肇政前輩力求台灣文學資料蒐集,當初有無這種意向,就非我所知了。
[小思]
文章日期:2008年12月20日
【明報專訊】台灣文學館,設備周全,設館理想,與所有文學館一樣。
可是,在常設「台灣文學的發展」主題展中,可以看到館方特強化了的本土性,顯露了台灣的本位。且看場刊中「台灣文學,也就是台灣人的文學」這句近似結論的話,就清楚它的立場。
一路行來,所見展場展示各項目中:「深耕土地.走向現代」就強調了立足本土「牛」的精神,並相信單憑台灣一島的鐵路沿線,便可奔向現代。「多音交響.族群共榮」以多種原住民土語唱出搖籃曲,「藉此體會台灣文學發展過程中,不同族群極為精彩的靈魂之舞」,完全隱沒了跟中土語音的關係。「分享記憶.開拓主題」,只展出「沉澱在台灣民眾的心靈深處」,「轉化成台灣文學豐饒多姿的精神面貌」,排除了外來定居人的佔分。「作家書房.文學地圖」選取了賴和為展示對象,這還可以理解,但文學地理分佈圖,只集中本地作家身影,文學界難現全形。「聚潮流.迎向世界」,講到翻譯與在外交流,就勉強提及梁實秋王文興白先勇。「時光走廊‧文學素顏」,介紹文學社團、刊物,呈現了許多本土小社團的紀錄。這個文學館,果然是台灣的。
我不反對各地區自設本地文學資料館,也不必爭什麼主流地位,但完全割斷與原來根脈的關係,另有企圖地抹掉血緣系譜,這種處理手法,實在太不尊重歷史了。如此典藏,未免不盡不實。如此「新生」,未免忘本。
鍾肇政前輩力求台灣文學資料蒐集,當初有無這種意向,就非我所知了。
[小思]
8/03/2008
朱天文的“時差”
錯過
文章日期:2008年8月3日
【明報專訊】少女時代喜歡的作家歸隱多年,難得復出公開演講,我和專程來港的台灣粉絲Y本來要去聽,結果也沒去。反倒是L,原來一直把對方放在心上,巴巴趕去卻向隅門外,失落得不得了。我旁觀他的沮喪,發覺自己早已走過一個階段。
不是代表這些人與事不再重要,只是展示其重要性的方式,或許已經不同了。就像在英國時曾自以為錯過了Raymond Briggs,在巴黎曾自以為錯過了昆德拉與桑貝,還有其他。
朱天文說她下一部小說是關於時差的故事,我問她心裏是否已有一些情節。她說,比如愛情,我喜歡你時你對我沒有感覺,等到你愛上我時我卻已經不是那樣的心情了,這種情感相遇的距離便是時差
有些人喚作錯過、錯失,或遺憾、遺恨。現在我不是這樣看。有所謂的過與失,是因為心底另有一個所謂的圓與滿。是一幅不在場的圖畫(或不成立的),對映出眼前的失落。走進這個缺失的世界就像走進一個沒有出口的迷宮,所感所見所擁有,都只是他方的投影。問題是,他方彼時的另一世界是空洞而虛妄的,乃由此處此時產生、定義與構成,可隨時崩解。
不是過去的戀人才是最好的,我的愛戀也只適用於某時某地。我所追憶的,只是曾經出現的歷史現場與情懷。每一次戀情都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每一個我與他都是完整的。
我不願以錯過來定義生活,不願以遺憾來成全生命。他方是他方,只要我能觸及到達,那就是我的此時此地。否則,它什麼也不是,甚至不是欲望的歸宿。[塵翎]
文章日期:2008年8月3日
【明報專訊】少女時代喜歡的作家歸隱多年,難得復出公開演講,我和專程來港的台灣粉絲Y本來要去聽,結果也沒去。反倒是L,原來一直把對方放在心上,巴巴趕去卻向隅門外,失落得不得了。我旁觀他的沮喪,發覺自己早已走過一個階段。
不是代表這些人與事不再重要,只是展示其重要性的方式,或許已經不同了。就像在英國時曾自以為錯過了Raymond Briggs,在巴黎曾自以為錯過了昆德拉與桑貝,還有其他。
朱天文說她下一部小說是關於時差的故事,我問她心裏是否已有一些情節。她說,比如愛情,我喜歡你時你對我沒有感覺,等到你愛上我時我卻已經不是那樣的心情了,這種情感相遇的距離便是時差
有些人喚作錯過、錯失,或遺憾、遺恨。現在我不是這樣看。有所謂的過與失,是因為心底另有一個所謂的圓與滿。是一幅不在場的圖畫(或不成立的),對映出眼前的失落。走進這個缺失的世界就像走進一個沒有出口的迷宮,所感所見所擁有,都只是他方的投影。問題是,他方彼時的另一世界是空洞而虛妄的,乃由此處此時產生、定義與構成,可隨時崩解。
不是過去的戀人才是最好的,我的愛戀也只適用於某時某地。我所追憶的,只是曾經出現的歷史現場與情懷。每一次戀情都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每一個我與他都是完整的。
我不願以錯過來定義生活,不願以遺憾來成全生命。他方是他方,只要我能觸及到達,那就是我的此時此地。否則,它什麼也不是,甚至不是欲望的歸宿。[塵翎]
7/27/2008
雙鍾對寫
我是羊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我思念我的羊身好久好久了,久得頭髮都變白。嘿,別大驚小怪嘛,羊是非常可愛的動物啊。羊性溫馴,聰明又好奇。羊能反芻。羊很講衛生,吃東西要挑乾淨的。羊愛自由不能被圈養,羊有耐力能走直陡的山坡。啊我的羊身你在哪裏?難道我必須長此以往過這虛偽無聊的生活,在這狹擠逼仄的城市?如今當我回顧過往的人生,竟能清楚看到羊的隱喻處處皆是。我以羊為筆名刊登文章,友儕以羊名喚我。母親教我唱的第一首歌是「小小羊兒要回家」,孩提時我的牙牙學語聲跟羊的咩咩聲十分相似。我喜歡收集羊公仔,每到異國旅行看到新奇的都買一個帶回家。小學三年級打開地理課本,當一片青青草原呈眼底我的心怦然一跳,震撼於世上竟有如此青草國度。那一刻我立下誓願將來一定要到那地方去,一定要。二十多年後果然我去了那個盛產羊毛的國家,在那裏度過一段優悠吃草的歲月。那時我棄葷從素成為徹底的素食者。我把捷克作家卡夫卡的照片供奉在頭,因為他尖額尖臉尖耳酷似我羊祖太公。每天早上我在鏡中看見自己的人頭人臉人耳人唇,我就知道這不是全部的我絕不是,還有一個我深深隱藏在這副人的皮囊底下。
不然我又怎麼解釋從小就在我內心蠢動的對遼闊空間的嚮往呢?我又怎麼解釋即使是旅行社海報上的一望無際的高原也能讓我心動神馳魂飛萬里呢?而忽然一天我發覺原來我並不孤獨。人類的歷史秘密分佈我的同道中人。法國大文豪福樓拜的一段文字真是我的知己之言:「我想給自己買隻美麗的熊——我是說一幅熊的畫——把它裱起來,掛在我睡房裏,底下寫上『古斯塔夫.福樓拜的肖像』等字樣,以便闡明我這個人的道德傾向和社交習慣。」想念自己的動物身不止我一人啊。福樓拜認為人以出生地為法定國籍是天下間最無稽的事。畢生對埃及情有獨鍾的他厭惡巴黎,認為自己天生該是東方人:「我想我是被風移植到這片爛泥地上的;我肯定我在別處誕生——我的記憶和感官裏有充滿香味的海岸和藍藍的海洋。我生來就該是交趾支那的皇帝,吸百尺長的煙斗,擁有四千個妻室和一千四百個戀童,有彎刀讓我砍下我看不順眼的人的頭顱,努米底亞駿馬和大理石水池。」想來古往今來多少大畫家都把自己畫得似人似獸,墨西哥女畫家費力德不就喜歡把自己畫成人頭獸身像嗎?十二生肖,十二星座,不都是人類早就在動物界中尋找圖騰的有力明證嗎?希臘神話裏那些半人半獸的神祇是多麼魁偉壯麗,不是很清楚顯露人的回歸動物身的原始欲望嗎?
每天當我混在這城市呼吸二氧化氮和懸浮粒子,抬頭看四面高樓夾峙,零碎切割的空間如蜂巢壘疊,天空只剩一條羊腸徑。我的心好寂寞好淒茫,柏油地上我的影子好孤伶。天涯路遠魂飛苦,尖齒獠牙石屎林。而千不該萬不該我去看《魔幻羅盤》那電影,情景雖是虛擬的,於我卻真實無比。在那世界裏每個人有一動物為伴,寸步不離終生相守。相傳牠是人的靈魂的化身,與人相依共生共存亡。原來那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它一定曾經存在過。我心裏好痛從戲院出來哭個不止。維多利亞港對岸點起萬盞燈有如萬人守夜儀式,香港夜色好美,可是有一天我會走,永遠離開這個美麗卻教我憂傷的城市。人的靈魂有本相嗎?人有真身嗎?我不知道啊但我知道,我只知道,我好想好想我的羊身。我要走,不管走到哪裏要走多遠,我要尋找我的羊身,與牠廝守不分離。
是的到了那一天,哪怕那是千百年後萬萬年後的一天。那一天,我與羊身合一,我與我的靈合一。那一天,我脫出牢籠,我自由了。那一天,一點也沒差,我誕生了!我誕生了,我是一隻羊。我是羊,春風吹拂我的髯。我是羊,吃草,晒太陽,白毛燦燦角飛揚。我是羊,不怕高,不怕陡,垂直峽谷我能走。我是羊,雨為簑,雲為裳,綠草青青任我躺。我是羊,疾如風,快似電,不怕鷹虎兇,只怕羊皮狼。我是羊,鐵錚錚,硬蹄跟,立定懸崖萬仞山,仰天長號對天喊,孤峰絕嶺我為王,我為王,我為王,哈哈哈哈哈哈哈!
「 停車莫再問——我透過《停車暫借問》問了些什麼」
時間:7月28日(星期一)上午11:30至下午1:00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會議室406-407
主講:鍾曉陽 主持:馬家輝
查詢:2240 4466
登記:http://hkbookfair.hktdc.com/chi/evt_schdt/event.htm
[鍾曉陽]
×××××
生活書簡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幾個月前我跟你提過搬家的事,這幾天才剛安頓,便接獲你的來信。這樣很好,好像便多了家的感覺了。
你知道,要安置一個完全合乎心意的家,是多麼困難的事。像所有事情那樣,構想時是一個樣子,漸漸發現身不由己,最後證實即使是微細不過的事,也是無能為力的。從牆壁的色調到光線的強弱,從客廳的擺設到房間的窗帘,在一步步成為具體的事實以後,距離我的夢想便十分遙遠了。一個理想的家對我來講不過是一張舒適的座椅,一張合適的書桌,所有物件都能安放在適當的位置,衣櫥和碗櫃不要超出伸手能及的高度。我相信能夠自主支配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但幸福這個詞就跟好些詞兒那樣,為了保持它的確切含義,最好就是避而不提啦。
但它到底是我生活的居所,不管我的日子是閒適或甜蜜的無所事事,還是像舉起或放下的石頭那樣地實在、堅硬、沉重,所有發生的一切全都表明一個事實——哦這個人是這樣看待問題的、是這樣感覺事物的、是這樣渡過他的餘生的。它決定我的活動,接受我的偏見,隨時日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地成為過去,我在屋裏的每個角落,為我的個性刻下不可磨滅的烙印。
所以,要是你能到我家便最好了。你不是常說嗎?要是我能到你家便最好了。但要達成這樣的願望,恐怕還得待好些年以後,那時候我們又要更老了。現在我給你寫信,理應談到我的生活,但腦海想的卻是你家後園長滿紅色果實的櫻桃樹,還有你家陽台面向的藍色的海洋。我彷彿熟悉你家周圍的每條小路,附近的山林,遠處的山峰。白雲懶洋洋地在空中停住不動,海水自山巖的底部發出輕柔的低鳴。偶而灑落的陣雨又細又軟,樹葉在陽光的照耀下現出黃色的斑點。在如此眾多的磷光中,彷彿一切充滿深意。但我能說這就是你過的生活嗎?你曉得時光中錯過的是什麼嗎?
由於人的意識總是不可救藥地姍姍來遲的緣故,要曉得錯過的是什麼,就得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思考生活中曾經出現的每一件事,但當現實成為影子,一切事物都是可疑的。或許不存在確鑿無誤的事實,或許我們說的,不過是事物的關係。在充滿悖論和矛盾的生活中儘管偶爾展示溫情脈脈的角落,但正如維珍妮亞.吳爾夫說的,生活真是危險,真是危險,哪怕只活一天,也是危險的。危險來自她備受折磨的頭腦,因為她要表達和掌握的,是一個凡事都包含其反面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以至理解它的方式,同樣是複雜多變的。
看我說到哪兒去了。但我仍然認為誰若是過問生活,誰就是使生活成為可證偽的、可反駁的,和可檢驗的。為了對抗動物生活的貧,我假設,的而且確有我的生活這回事。假設人就是人,我過的必然就是人的生活。套青年馬克的話來說,就是以愛來交換愛,以信任來交換信任的生活。
為了讓你自片斷中閱讀我,自整體中理解我,好應告訴你好幾件教人懊惱和歡喜的事,但所有短暫的歡愉和微不足道的擔憂,全都在日常生活中煙消雲散了。或許我只能告訴你這個白天的事。這個白天我獨自在咖啡店,因為這樣的午日時光,對我是適宜的。鄰座的男女臉部有一種心不在焉的表情,時而擺出永遠熱愛的姿態,但到底永遠熱愛還是永遠痛苦,就只有他們目己曉得了。這樣的情景跟我看過的電影有幾分相似,女的問,「你在想些什麼?」男的回答,「我在想你。」在沉默了好一會以後,女的又問,「沒有的事。告訴我,你在想些什麼?」男的回答,「我在想你。關於這一點,你最清楚了。」
我只是坐。心想這樣的對話,應該在何處結束呢。應該是一個問,「現在幾點?」一個回答,「知道有用嗎?」我告訴你這些就是讓你知道,我的生活,也不是毫無樂趣的。
******
搶奪鍾曉陽 /文.關仁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是日也,雙鍾又現身,精彩。
鍾玲玲與鍾曉陽老友鬼鬼,老友對寫,讀來特別有感覺,如果連見諸文字的對寫都咁好feel,可以想像,她們坐在一起喝咖啡時,兩位文學女子,言談之間,風華飛躍,一定更能令人聽出耳油。世紀版應該搞個對談會之類活動,邀請佢兩位同讀者一起飲杯、傾偈,各位觀眾,贊成的請舉手!
今個書展,鍾曉陽推出修訂版《停車暫借問》,萬眾矚目,關仁收到風,連昨日在〈世紀版〉撰文的林青霞即使遠在不丹,亦打長途電話叫人替佢去書展買番本。佢話自己係鍾曉陽粉絲,確識貨。
在修訂版內,鍾曉陽有一篇兩萬字新文章,世紀版前個星期已經摘錄轉載,各方叫好;明天早上,鍾曉陽將現身於香港書展,細述前塵往事,各位鍾迷,千祈咪錯過。關仁聞說鍾曉陽做事向來認真,故於一個月前已經緊張萬分地開始準備講稿,關仁乃忍不住調侃她道,「你可能係香港書展歷年最準備充足的一位演講嘉賓」。她笑笑,靦腆地,非常文學女人地,憑此表情就抵佢寫出咁好的小說。
鍾曉陽復出江湖,絕對不止在香港受到追捧,遠在台灣,例如八月號的《印刻》文學雜誌就會隆重介紹此事,並刊登鍾曉陽多篇文章。至於台灣的出版社,聽聞有好幾間都派人出席香港書展,任務之一就係想向鍾曉陽取得出書版權,由此證明,只要係好作品和好作家,永遠不會受人冷落。呢個世界,百花齊放,總仍有夠水準之人。
好了,談談呢個禮拜的世紀版面:明天,將有《赤壁》專輯,由李焯桃等影評專家深入剖析該片的好與不好;後日,有胡恩威談《華嚴經》舞台實驗劇,呢部作品半年前做過,關仁曾欣賞,喜歡之極,感動之極,如今再演,改動不少,肯定係「增強版」,不可不看。周三,周四,周五,續有好稿,這裏先賣個關子,總之你要日日追睇世紀版,千祈咪心急!
[文.關仁]
[鍾玲玲]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我思念我的羊身好久好久了,久得頭髮都變白。嘿,別大驚小怪嘛,羊是非常可愛的動物啊。羊性溫馴,聰明又好奇。羊能反芻。羊很講衛生,吃東西要挑乾淨的。羊愛自由不能被圈養,羊有耐力能走直陡的山坡。啊我的羊身你在哪裏?難道我必須長此以往過這虛偽無聊的生活,在這狹擠逼仄的城市?如今當我回顧過往的人生,竟能清楚看到羊的隱喻處處皆是。我以羊為筆名刊登文章,友儕以羊名喚我。母親教我唱的第一首歌是「小小羊兒要回家」,孩提時我的牙牙學語聲跟羊的咩咩聲十分相似。我喜歡收集羊公仔,每到異國旅行看到新奇的都買一個帶回家。小學三年級打開地理課本,當一片青青草原呈眼底我的心怦然一跳,震撼於世上竟有如此青草國度。那一刻我立下誓願將來一定要到那地方去,一定要。二十多年後果然我去了那個盛產羊毛的國家,在那裏度過一段優悠吃草的歲月。那時我棄葷從素成為徹底的素食者。我把捷克作家卡夫卡的照片供奉在頭,因為他尖額尖臉尖耳酷似我羊祖太公。每天早上我在鏡中看見自己的人頭人臉人耳人唇,我就知道這不是全部的我絕不是,還有一個我深深隱藏在這副人的皮囊底下。
不然我又怎麼解釋從小就在我內心蠢動的對遼闊空間的嚮往呢?我又怎麼解釋即使是旅行社海報上的一望無際的高原也能讓我心動神馳魂飛萬里呢?而忽然一天我發覺原來我並不孤獨。人類的歷史秘密分佈我的同道中人。法國大文豪福樓拜的一段文字真是我的知己之言:「我想給自己買隻美麗的熊——我是說一幅熊的畫——把它裱起來,掛在我睡房裏,底下寫上『古斯塔夫.福樓拜的肖像』等字樣,以便闡明我這個人的道德傾向和社交習慣。」想念自己的動物身不止我一人啊。福樓拜認為人以出生地為法定國籍是天下間最無稽的事。畢生對埃及情有獨鍾的他厭惡巴黎,認為自己天生該是東方人:「我想我是被風移植到這片爛泥地上的;我肯定我在別處誕生——我的記憶和感官裏有充滿香味的海岸和藍藍的海洋。我生來就該是交趾支那的皇帝,吸百尺長的煙斗,擁有四千個妻室和一千四百個戀童,有彎刀讓我砍下我看不順眼的人的頭顱,努米底亞駿馬和大理石水池。」想來古往今來多少大畫家都把自己畫得似人似獸,墨西哥女畫家費力德不就喜歡把自己畫成人頭獸身像嗎?十二生肖,十二星座,不都是人類早就在動物界中尋找圖騰的有力明證嗎?希臘神話裏那些半人半獸的神祇是多麼魁偉壯麗,不是很清楚顯露人的回歸動物身的原始欲望嗎?
每天當我混在這城市呼吸二氧化氮和懸浮粒子,抬頭看四面高樓夾峙,零碎切割的空間如蜂巢壘疊,天空只剩一條羊腸徑。我的心好寂寞好淒茫,柏油地上我的影子好孤伶。天涯路遠魂飛苦,尖齒獠牙石屎林。而千不該萬不該我去看《魔幻羅盤》那電影,情景雖是虛擬的,於我卻真實無比。在那世界裏每個人有一動物為伴,寸步不離終生相守。相傳牠是人的靈魂的化身,與人相依共生共存亡。原來那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它一定曾經存在過。我心裏好痛從戲院出來哭個不止。維多利亞港對岸點起萬盞燈有如萬人守夜儀式,香港夜色好美,可是有一天我會走,永遠離開這個美麗卻教我憂傷的城市。人的靈魂有本相嗎?人有真身嗎?我不知道啊但我知道,我只知道,我好想好想我的羊身。我要走,不管走到哪裏要走多遠,我要尋找我的羊身,與牠廝守不分離。
是的到了那一天,哪怕那是千百年後萬萬年後的一天。那一天,我與羊身合一,我與我的靈合一。那一天,我脫出牢籠,我自由了。那一天,一點也沒差,我誕生了!我誕生了,我是一隻羊。我是羊,春風吹拂我的髯。我是羊,吃草,晒太陽,白毛燦燦角飛揚。我是羊,不怕高,不怕陡,垂直峽谷我能走。我是羊,雨為簑,雲為裳,綠草青青任我躺。我是羊,疾如風,快似電,不怕鷹虎兇,只怕羊皮狼。我是羊,鐵錚錚,硬蹄跟,立定懸崖萬仞山,仰天長號對天喊,孤峰絕嶺我為王,我為王,我為王,哈哈哈哈哈哈哈!
「 停車莫再問——我透過《停車暫借問》問了些什麼」
時間:7月28日(星期一)上午11:30至下午1:00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會議室406-407
主講:鍾曉陽 主持:馬家輝
查詢:2240 4466
登記:http://hkbookfair.hktdc.com/chi/evt_schdt/event.htm
[鍾曉陽]
×××××
生活書簡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幾個月前我跟你提過搬家的事,這幾天才剛安頓,便接獲你的來信。這樣很好,好像便多了家的感覺了。
你知道,要安置一個完全合乎心意的家,是多麼困難的事。像所有事情那樣,構想時是一個樣子,漸漸發現身不由己,最後證實即使是微細不過的事,也是無能為力的。從牆壁的色調到光線的強弱,從客廳的擺設到房間的窗帘,在一步步成為具體的事實以後,距離我的夢想便十分遙遠了。一個理想的家對我來講不過是一張舒適的座椅,一張合適的書桌,所有物件都能安放在適當的位置,衣櫥和碗櫃不要超出伸手能及的高度。我相信能夠自主支配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但幸福這個詞就跟好些詞兒那樣,為了保持它的確切含義,最好就是避而不提啦。
但它到底是我生活的居所,不管我的日子是閒適或甜蜜的無所事事,還是像舉起或放下的石頭那樣地實在、堅硬、沉重,所有發生的一切全都表明一個事實——哦這個人是這樣看待問題的、是這樣感覺事物的、是這樣渡過他的餘生的。它決定我的活動,接受我的偏見,隨時日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地成為過去,我在屋裏的每個角落,為我的個性刻下不可磨滅的烙印。
所以,要是你能到我家便最好了。你不是常說嗎?要是我能到你家便最好了。但要達成這樣的願望,恐怕還得待好些年以後,那時候我們又要更老了。現在我給你寫信,理應談到我的生活,但腦海想的卻是你家後園長滿紅色果實的櫻桃樹,還有你家陽台面向的藍色的海洋。我彷彿熟悉你家周圍的每條小路,附近的山林,遠處的山峰。白雲懶洋洋地在空中停住不動,海水自山巖的底部發出輕柔的低鳴。偶而灑落的陣雨又細又軟,樹葉在陽光的照耀下現出黃色的斑點。在如此眾多的磷光中,彷彿一切充滿深意。但我能說這就是你過的生活嗎?你曉得時光中錯過的是什麼嗎?
由於人的意識總是不可救藥地姍姍來遲的緣故,要曉得錯過的是什麼,就得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思考生活中曾經出現的每一件事,但當現實成為影子,一切事物都是可疑的。或許不存在確鑿無誤的事實,或許我們說的,不過是事物的關係。在充滿悖論和矛盾的生活中儘管偶爾展示溫情脈脈的角落,但正如維珍妮亞.吳爾夫說的,生活真是危險,真是危險,哪怕只活一天,也是危險的。危險來自她備受折磨的頭腦,因為她要表達和掌握的,是一個凡事都包含其反面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以至理解它的方式,同樣是複雜多變的。
看我說到哪兒去了。但我仍然認為誰若是過問生活,誰就是使生活成為可證偽的、可反駁的,和可檢驗的。為了對抗動物生活的貧,我假設,的而且確有我的生活這回事。假設人就是人,我過的必然就是人的生活。套青年馬克的話來說,就是以愛來交換愛,以信任來交換信任的生活。
為了讓你自片斷中閱讀我,自整體中理解我,好應告訴你好幾件教人懊惱和歡喜的事,但所有短暫的歡愉和微不足道的擔憂,全都在日常生活中煙消雲散了。或許我只能告訴你這個白天的事。這個白天我獨自在咖啡店,因為這樣的午日時光,對我是適宜的。鄰座的男女臉部有一種心不在焉的表情,時而擺出永遠熱愛的姿態,但到底永遠熱愛還是永遠痛苦,就只有他們目己曉得了。這樣的情景跟我看過的電影有幾分相似,女的問,「你在想些什麼?」男的回答,「我在想你。」在沉默了好一會以後,女的又問,「沒有的事。告訴我,你在想些什麼?」男的回答,「我在想你。關於這一點,你最清楚了。」
我只是坐。心想這樣的對話,應該在何處結束呢。應該是一個問,「現在幾點?」一個回答,「知道有用嗎?」我告訴你這些就是讓你知道,我的生活,也不是毫無樂趣的。
******
搶奪鍾曉陽 /文.關仁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是日也,雙鍾又現身,精彩。
鍾玲玲與鍾曉陽老友鬼鬼,老友對寫,讀來特別有感覺,如果連見諸文字的對寫都咁好feel,可以想像,她們坐在一起喝咖啡時,兩位文學女子,言談之間,風華飛躍,一定更能令人聽出耳油。世紀版應該搞個對談會之類活動,邀請佢兩位同讀者一起飲杯、傾偈,各位觀眾,贊成的請舉手!
今個書展,鍾曉陽推出修訂版《停車暫借問》,萬眾矚目,關仁收到風,連昨日在〈世紀版〉撰文的林青霞即使遠在不丹,亦打長途電話叫人替佢去書展買番本。佢話自己係鍾曉陽粉絲,確識貨。
在修訂版內,鍾曉陽有一篇兩萬字新文章,世紀版前個星期已經摘錄轉載,各方叫好;明天早上,鍾曉陽將現身於香港書展,細述前塵往事,各位鍾迷,千祈咪錯過。關仁聞說鍾曉陽做事向來認真,故於一個月前已經緊張萬分地開始準備講稿,關仁乃忍不住調侃她道,「你可能係香港書展歷年最準備充足的一位演講嘉賓」。她笑笑,靦腆地,非常文學女人地,憑此表情就抵佢寫出咁好的小說。
鍾曉陽復出江湖,絕對不止在香港受到追捧,遠在台灣,例如八月號的《印刻》文學雜誌就會隆重介紹此事,並刊登鍾曉陽多篇文章。至於台灣的出版社,聽聞有好幾間都派人出席香港書展,任務之一就係想向鍾曉陽取得出書版權,由此證明,只要係好作品和好作家,永遠不會受人冷落。呢個世界,百花齊放,總仍有夠水準之人。
好了,談談呢個禮拜的世紀版面:明天,將有《赤壁》專輯,由李焯桃等影評專家深入剖析該片的好與不好;後日,有胡恩威談《華嚴經》舞台實驗劇,呢部作品半年前做過,關仁曾欣賞,喜歡之極,感動之極,如今再演,改動不少,肯定係「增強版」,不可不看。周三,周四,周五,續有好稿,這裏先賣個關子,總之你要日日追睇世紀版,千祈咪心急!
[文.關仁]
[鍾玲玲]
6/21/2008
葉劉淑儀眼中的“中國情欲”
隨外國學者讀中國文學
文章日期:2008年6月21日
【明報專訊】美國人研究中國文學,一個熱門題目是中國文學對情與慾的描寫。所以Prof. Lewis除了教授中國古代性情論,還主講了一個很有趣的課程——「Passion in Late Imperial Literature」(明清文學中的情慾)。 課程從唐代傳奇對名妓的描寫說起,切入明清文學,主題包括「情慾與家庭」、「正當和逾軌的情慾」、「情慾和現實」、「情慾與佛教文學」、「情慾對儒家道統的挑戰」等等。
明清是中國小說真正發展成熟的年代,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虛構長篇小說很晚才出現。許多學者認為,首部以虛構人物為主角的長篇小說是《金瓶梅》。《三國演義》的主角固然是歷史人物,《水滸傳》的宋江、《西遊記》的唐三藏也真有其人。只有《金瓶梅》以《水滸傳》中的虛構人物西門慶、潘金蓮為主軸,寫成長達一百回的小說。
《金瓶梅》有露骨的情慾描寫,屢遭禁,作者也隱名。據說,因為主張人性本惡的荀子做過蘭陵令,故作者用「蘭陵笑笑生」作筆名,以示小說旨在揭露人性醜惡,誨淫世。
現代人往往只想到這是一部情色小說。其實《金瓶梅》有不少創新之處。第一,《金瓶梅》是首部以家庭瑣事為主題的小說,細緻描述了西門慶納妾生子的經過,妻妾爭寵的情節,及婢女勞僕的關係。第二,書中人物眾多,關係複雜,但全書結構非常嚴謹。第三,小說透過記述西門慶放高利貸、低買高賣、勾結官員、輸送利益,對那個時代的物質文明作了很詳盡的描繪。《紅樓夢》在這幾方面明顯受到《金瓶梅》影響,所以西方學者認為,沒有《金瓶梅》就沒有《紅樓夢》。
課程中,《吝嗇鬼、潑婦和一夫多妻者》(Misers, Shrews and Polygamists)一書,給我深刻的印象。作者Keith McMahon是肯薩斯州大學的教授,他在書中探討十八世紀中國小說對情慾的描寫。這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學者,不但看過《金瓶梅》、《紅樓夢》這些名著,而且連《綠野仙蹤》、《兒女英雄傳》、《啼笑姻緣》、《野叟曝言》、《品花寶鑑》、《玉蒲團》也通通看過,教我嘖嘖稱奇。
McMahon採取心理分析和後結構主義的角度研究。我一上課,就問教授什麼是心理分析和後結構主義,教授笑而不答,叫我把書看完了才跟他討論。原來作者一方面用「集體幻想」等心理分析學派的概念剖析小說人物,一方面從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出發,理解這些角色的文化意義。
傳統中國社會實行一夫多妻制,男子三妻四妾被視為好事,女子卻被要求貞潔。清朝為求穩定社會,大力推崇儒家思想,雍正廣賜貞節牌坊,更令追求貞節成為一種狂熱。
McMahon指出,明清小說因此也可分成「貞潔」(chaste)和「不貞」(un chaste)兩類。前者以才子佳人為主題,沒有情慾描寫。《紅樓夢》基本上也可歸於此類。因為自第六回《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後,書中就再沒有關於賈寶玉的情慾描寫。書中對時間的交代模糊,主要角色似乎長期處於十多歲的少年期。賈寶玉彷彿變成一個無性人,在大觀園裏和一眾女子進入無性的、貞潔的愛情關係。賈寶玉是儒家傳統內的「反英雄」,他拒絕入仕途,不願生兒育女,最後逃禪。書中多處表現對儒家傳統的反抗。不過當時也有反《紅樓夢》、維護儒家思想的作品。《野叟曝言》的主角文素臣,可謂韋小寶的前身。他妻妾如雲,事業有成,海外稱王,是典型的儒家英雄。
至於「不貞小說」,如《綠野仙蹤》等,對情慾有露骨的描寫,其實是故意揭露儒家大傳統下各階層的真實生活。 以上種種小說,或反映儒家價值,或對儒家價值提出質疑,或表現儒家理想和社會現實的矛盾,均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社會實。
這些外國學者重視中國文學,研究得如此深入,使我佩服;相反,不少香港人對中國文學棄如敝屣,實在令人惋惜。
[文/葉劉淑儀 ]
文章日期:2008年6月21日
【明報專訊】美國人研究中國文學,一個熱門題目是中國文學對情與慾的描寫。所以Prof. Lewis除了教授中國古代性情論,還主講了一個很有趣的課程——「Passion in Late Imperial Literature」(明清文學中的情慾)。 課程從唐代傳奇對名妓的描寫說起,切入明清文學,主題包括「情慾與家庭」、「正當和逾軌的情慾」、「情慾和現實」、「情慾與佛教文學」、「情慾對儒家道統的挑戰」等等。
明清是中國小說真正發展成熟的年代,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虛構長篇小說很晚才出現。許多學者認為,首部以虛構人物為主角的長篇小說是《金瓶梅》。《三國演義》的主角固然是歷史人物,《水滸傳》的宋江、《西遊記》的唐三藏也真有其人。只有《金瓶梅》以《水滸傳》中的虛構人物西門慶、潘金蓮為主軸,寫成長達一百回的小說。
《金瓶梅》有露骨的情慾描寫,屢遭禁,作者也隱名。據說,因為主張人性本惡的荀子做過蘭陵令,故作者用「蘭陵笑笑生」作筆名,以示小說旨在揭露人性醜惡,誨淫世。
現代人往往只想到這是一部情色小說。其實《金瓶梅》有不少創新之處。第一,《金瓶梅》是首部以家庭瑣事為主題的小說,細緻描述了西門慶納妾生子的經過,妻妾爭寵的情節,及婢女勞僕的關係。第二,書中人物眾多,關係複雜,但全書結構非常嚴謹。第三,小說透過記述西門慶放高利貸、低買高賣、勾結官員、輸送利益,對那個時代的物質文明作了很詳盡的描繪。《紅樓夢》在這幾方面明顯受到《金瓶梅》影響,所以西方學者認為,沒有《金瓶梅》就沒有《紅樓夢》。
課程中,《吝嗇鬼、潑婦和一夫多妻者》(Misers, Shrews and Polygamists)一書,給我深刻的印象。作者Keith McMahon是肯薩斯州大學的教授,他在書中探討十八世紀中國小說對情慾的描寫。這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學者,不但看過《金瓶梅》、《紅樓夢》這些名著,而且連《綠野仙蹤》、《兒女英雄傳》、《啼笑姻緣》、《野叟曝言》、《品花寶鑑》、《玉蒲團》也通通看過,教我嘖嘖稱奇。
McMahon採取心理分析和後結構主義的角度研究。我一上課,就問教授什麼是心理分析和後結構主義,教授笑而不答,叫我把書看完了才跟他討論。原來作者一方面用「集體幻想」等心理分析學派的概念剖析小說人物,一方面從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出發,理解這些角色的文化意義。
傳統中國社會實行一夫多妻制,男子三妻四妾被視為好事,女子卻被要求貞潔。清朝為求穩定社會,大力推崇儒家思想,雍正廣賜貞節牌坊,更令追求貞節成為一種狂熱。
McMahon指出,明清小說因此也可分成「貞潔」(chaste)和「不貞」(un chaste)兩類。前者以才子佳人為主題,沒有情慾描寫。《紅樓夢》基本上也可歸於此類。因為自第六回《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後,書中就再沒有關於賈寶玉的情慾描寫。書中對時間的交代模糊,主要角色似乎長期處於十多歲的少年期。賈寶玉彷彿變成一個無性人,在大觀園裏和一眾女子進入無性的、貞潔的愛情關係。賈寶玉是儒家傳統內的「反英雄」,他拒絕入仕途,不願生兒育女,最後逃禪。書中多處表現對儒家傳統的反抗。不過當時也有反《紅樓夢》、維護儒家思想的作品。《野叟曝言》的主角文素臣,可謂韋小寶的前身。他妻妾如雲,事業有成,海外稱王,是典型的儒家英雄。
至於「不貞小說」,如《綠野仙蹤》等,對情慾有露骨的描寫,其實是故意揭露儒家大傳統下各階層的真實生活。 以上種種小說,或反映儒家價值,或對儒家價值提出質疑,或表現儒家理想和社會現實的矛盾,均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社會實。
這些外國學者重視中國文學,研究得如此深入,使我佩服;相反,不少香港人對中國文學棄如敝屣,實在令人惋惜。
[文/葉劉淑儀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