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2007

龍口粉絲﹕龍選擇保留獨立的筆


K:
  這是龍 應台﹗﹗﹗
  獨立的﹑有思考力量的知識分子。
  內心輾轉的文化人。
  一個古風女子。

  喜歡文末寫道﹕
  她低聲重覆:"對國民黨很不好意思。"

  是啊﹐“誰在乎馬英九﹖﹗”
  誰呢﹖

  想念龍老師﹐想念同學們﹐想念港大﹐想念香港。
  沙沙椰風中。
我的綠島上。漆黑的夜里。
  
謝謝給小女子傳遞龍信息的E.

  選擇保留獨立的筆 龍 應台拒國民黨推薦任監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7 21:16:37
   中評社香港3月7日電/台灣知名作家龍 應台日前接受國民黨遊說出任監委,但經過二十四小時苦思掙扎,還是婉拒,選擇保留一枝獨立的筆。她認為,台灣當前更缺乏的,仍是理性的中道力量及獨立思維。

  中國時報報道,二十年前,在台灣燃起一把野火的龍 應台,日前接獲國民黨高層電話,指擱置年餘的監委人選重新提名,為擴大社會賢達人士出任,積極遊說龍 應台接受推薦。龍應台當時怦然心動,當監委可整治官吏、接近底層,她笑說:"當時,我想去監院放一把火!"

  思考當監委能否有貢獻

  她表示,關心台灣民主的人必定認為,監察院超過一年空轉是相當荒唐的現象,經與國民黨高層連繫後,她感覺國民黨不是以一黨之私,"我也在思考,坐在監委位置的龍應台,能不能對監察院有一點貢獻?""有個議題我從未寫過,卻長年關注,就是'軍中人權'問題。"龍應台說,她不能夠理解,也無法接受,一個才入伍不過兩個月的年輕人,竟然被診斷送進精神病院。她斬釘截鐵地說:"心想有一天進入監院,我必定死追軍中人權不放!"

  此外,台灣領導者"不按牌理出牌"的用人文化,也讓龍應台看不下去。龍  應台認為,台灣文官體系已有相當傳統,但這幾年來,政府任用沒有文官背景的人,"特別多"。她相信,監察院的功能是整治官吏,如果她擔任監委,應可對政府用人發揮監督效果。

  但與國民黨高層談完,掛上電話之後,龍 應台陷入關鍵二十四小時的"嚴肅思考"。她說,當時面臨兩個重要選項,一是如果龍 應台擔任監委,是否讓監院發揮功能;另一方面,她仍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其他教職及寫作等工作,只能二擇一。

  為中道力量發聲更重要

  最後,龍 應台選擇"保留一枝獨立的筆"。她說,"這個決定並不容易,雖然監察權落空造成社會亂象,但為社會的中道力量發聲,是眼前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至於是否憂心被國民黨推薦,會被貼上藍營標籤?龍 應台強調,"我不怕被歸為藍或綠,我只思考值不值得去做。""如果是民進黨邀請,我也一定會考慮,可是民進黨並沒有邀請我。"

  外界揣測,國民黨邀請龍應台是馬英九的意思,但龍 應台澄清,"從頭到尾,都沒和馬通過電話"。她重申說,"事前,我不認為這是馬的邀請,也不認為是馬的意見,事後,我也沒和馬通過電話,可能連馬自己都不知道。"

  對於南方朔接受國民黨推薦成為監委人選,龍 應台則表示"相當高興"。她同意胡適之所言:"正直的人要進入政府",只有正直的人進入政府,才能改變政府的體質,她也贊成知識分子從政,"南方朔願意接受推薦,必定經過一番深思熟慮。"

  坦言拒絕後還覺得可惜

  對於目前監委為各黨提名,是否會讓監院成為政黨角力的場所,龍 應台表示,"目前的確非常不妥,只是'便宜行事'的做法。我是希望監院能夠恢復'正常、健康'的機關,'維護體制'非常重要,至於要不要廢監察院就是後話,需要有另一種看法。"

  龍 應台坦言,"拒絕之後,還覺得有點可惜",她低聲重覆:"對國民黨很不好意思。"但龍應台仍希望,國民黨能夠邀請社會賢達人士進入監察院,也期盼民進黨如此。*

龍口粉絲﹕龍應台基金會國際名家論壇。價值烙印。

東森新聞報╱〔生活中心/台北報導〕改變世界靠觀念!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與天下雜誌合辦、聯發科獨家贊助,籌備一年的「國際名家論壇」系列活動,將於24日展開,活動邀請各領域在世界上有傑出表現,且關懷弱勢族群與人權議題的行動家,由他們來帶領青年人培養新的世界觀。 2007-03-13 16:23
龍應台基金會為了培養年輕人的全球視野,提升深思論辯的能力,促使他們關心全球議題,累積國際知識,從而更深刻地關心台灣與世界的發展,更堅定地維護文明的核心價值。經過一年縝密的計畫後,獲得以技術研發著稱的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獨家贊助,力促「國際名家論壇」形成與發生。
基金會表示今天的台灣用「成功」與否,從錢、權、勢定義所謂的「大師」、「名家」並不恰當。所謂的名家並不能單看成功與否,那些在各領域上努力用行動力去實踐自我理想的人,更能代表名家。
該會用「國際名家」的名稱來挑戰「國際名家」的觀念,打破台灣封閉的視野與功利的取向,此次活動他們計畫邀請的對象包括海牙國際法庭法官、知名戰地記者、國際人權觀察領袖等,在經濟、政治、文學或科學等不同領域上,皆關注社會弱勢與人權價值議題,並以身體力行實踐的行動家
這些名家來台後除對公眾做一場啟迪智識的演講之外,並與學校合作安排小型工作坊,透過密集、專注的課程,對年輕人親身授課,如同傳統私塾中的師徒,以相濡以沫的方式做思想激盪。
龍應台基金會更呼籲,現代價值愈混亂,思想愈重要,改變世界靠觀念!在紛紛擾擾的政治情勢中,要拋開狹窄的意識形態,用開闊的視野、沉澱的心靈、清新的邏輯,深刻地去觀察探索台灣與世界的發展。

打破功利觀念 龍應台基金會辦國際名家論壇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3-13 19:31
(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三日電)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顛覆傳統成功概念,尋找以行動實踐理想者,將首度舉辦「國際名家論壇」系列,首場於二十四日邀德國首任文化部長猶利安.尼達諾姆林 (Julian Nida-Ruemelin)主講,從一個哲學家的角度看民主的挑戰與未來,深刻解析民主,並探討民主這條路將何去何從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指出,今天的台灣對「成功」與否,從錢、權、勢定義所謂的「大師」、「名家」。基金會以完全不同的內涵和思維,顛覆傳統的「成功」概念,尋找、引進世界上以行動實踐理想的人,用「國際名家」的名稱來挑戰「國際名家」的觀念,打破台灣封閉的視野與功利的取向。

首場請到尼達諾姆林,之後計畫邀請對象包括海牙國際法庭法官、知名戰地記者、國際人權觀察領袖等。

改變世界靠觀念,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與天下雜誌合辦、聯發科贊助,籌備一年的「國際名家論壇」系列,首場將於二十四日下午二時,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由德國首任文化部部長猶利安.尼達諾姆林從一個哲學家的角度看民主的挑戰與未來。

尼達諾姆林為德國首位文化部部長,現任教於慕尼黑大學政治哲學與哲學系,有典型歐陸知識份子厚重特質,對民主的問題既有學者的深度又兼批判的靈敏。他在政治哲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著作被廣為引用,台灣也曾翻譯出版他的著作「結構性的理性」。

末一場年聚。兄弟姐妹。(Sth added)



孟哥對著兩個“麗妹妹”,只會背“兩只黃鸝鳴翠柳”;
MayBoy,會說﹕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還“而已”。呵呵。
兄弟的酒﹐就是好喝。

孩子﹐教女人﹐好美。

酒,好喝;酒話,好聽。姐姐妹妹,笑亂了。
K﹐
島上的說法﹐二月二龍抬頭前聚會﹐都算是年聚。島人么﹐日子慢慢過。
幾位寫字的兄弟姐妹﹐年了都要輪著做東﹐直到“年”結了。
今兒﹐蘇大俠做東﹐掂了島上的土酒﹐喝了呼地就粉臉。
詩酒﹐果然是不分的﹖大俠開口就背詩﹐當然是舉杯想喝的時候。
兄弟姐妹﹐其實都是當年遠遠奔來大海的﹐十幾年了就集體“擱淺”在島上了。故而﹐都是浪子﹐沒有親戚﹐只有朋友﹐兄弟姐妹﹐即是家人。
所以﹐今年回島﹐聽的最多的一句歌詞是﹕我能想到 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 慢慢變老

最浪漫的事
趙詠華

背靠著背 坐在地毯上  聽聽音樂 聊聊願望
你希望我 越來越溫柔  我希望你 放我在心上

你說 想送我個浪漫的夢想 謝謝我 帶你找到天堂
哪怕用一輩子 才能完成  只要我講 你就記住不忘

我能想到 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 慢慢變老
一路上 收藏 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後 坐著搖椅 慢慢聊

我能想到 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 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 老得 哪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 把我 當成手心裡的寶

3/16/2007

一個邀請﹕有趣的香港語言文化展


K:
  收到Culture 8003傳來的一個邀請﹐“不中不西-香港藝朮展”。
  小女子想起﹐年初陳冠中在“亞洲文化論壇”的演講﹐主題之一就是香港的“雜種文化”﹔也想起某次兩岸三地報紙副刊編輯人聚談﹐香港副刊人提出了致力于推動很類似于Chinglish的﹑香港本土文風專欄的心意。
  本土啊﹐本土。要的是一份體己的溫暖﹐與生存環境之間的﹐是吧﹖
  不知道是次展覽﹐如何直面這個話題。小女子﹐很好奇﹐呵呵。
「不中不英 -- 香港藝術展」
23.3.2007 – 3.6.2007
預展﹕ Soft Opening:
日期/ Date : 22 -03-2007 (星期四/Thur)
時間/ Time: 下午6:00 - 7:30pm
地點/ Venue: 香港藝術館 二樓 當代香港藝術展覽廳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2/F Contemporary Hong Kong Art Gallery

「不中不英 -- 香港藝術展」
 23.3.2007 – 3.6.2007
香港人說話時中時英、又中又英,最後不中不英,這是否就是我們對港式廣東話的集體記憶?一個地方的語言跟它的文化藝術一樣,都是有生命的東西,它們本是屬於生活,而不是屬於博物館的;它們所表現的活力、特質,是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人所共同擁有的。香港由於歷史因素,華洋混集,由是我們一直在中與英之間尋找自己;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們又在「國際文化」裡迷失、摸索。具本土性的東西不斷消亡,直到一天,我們發覺本來屬於生活的東西走進了博物館,那時已是「愛得太遲」。 
是次展覽取名自藝術館的一件藏品 – 卜玉珍的「不中不英」。卜的作品以港式廣東話創作,表現了藝術家對這個地方的觀察和領會。同時展出的還有程展緯、洪強、李慧嫻、曾建華和黃琮瑜幾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展品在思考語言、本土歷史文化、身份等問題上,都提供了很有意思的材料和觀點。

In Hong Kong, we speak "Chinglish", a mix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is distinctive language has become part of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Hong Kong. Language of a place, like its arts and culture, is an organic entity that the people of a place share. It belongs to the people's daily life and not to the museum. Owing to its colonial history, Hong Kong is a place of mixed identities where people are caught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the post-colonial globalisation era, we are once again lost in the global village. Indigenous culture,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is disappearing so quickly that one day, when we realized they could be found no more but in the museum, that will be time for another "confession of pain"...

The "Chinglish" exhibition is inspired by Blue Puk's "English in Chinese", an interesting work of Chinese slang that reflects the uniqueness of Hong Kong's language and culture. Also on exhibition are works by Luke Ching, Hung Keung, Rosanna Li, Tsang Kin-wah and Wong Chung-yu which provide great food for thought, for citizens of both Hong Kong and the global village.

“敢為人先”的遲福林




K:
今兒﹐去看一位老朋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教授。
  認識遲大約有十五年了﹐遲總是以當下中國知識分子難得有的“敢為人先” 的精神頭﹐一路為海南﹐為中國的改革“吶喊”﹐教人想起五四時期知識人的那股子對社會的擔當。
  大約十年前吧﹐我們曾經就在內地的制度框架下﹐知識份子在社會﹑政府﹑公共政策之間的位置。是事前諸葛﹖抑或事後孔明﹖在當時的語境里﹐這是個需要勇氣的選擇。記得﹐遲沒有遲疑地告訴記者﹕當然做諸葛。
  這與當年他作為“紫陽辦”政治體制改革最年輕的“幕僚”有關﹔與許士杰請其南下﹐全程設計中國最年輕的特區省份“小政府﹐大社會” 的制度框架有關。
  遲主持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就是設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副主任高尚全
  這個地處邊遠的研究機構﹐實際上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一個相當重要地研究基地。它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國際研討會﹐通常對中國內地未來兩﹑三年後的經濟體制改革﹐進行前瞻性研究。其關于轉軌國家的體制比較研究﹐給中國參與制度設計的專家﹑學者﹑官員﹐提供了很丰富的借鑒平台。所以﹐小女子在海南﹐始終將中改院最為“加油站”﹐一門門進修中國經濟課題。
  一月份小女子寫衛留成時﹐提到過的記者“阿甘”甘遠志﹐就曾經在中改院浸潤了數年﹐參與編輯“文革”後中國內地第一本時政周刊《新世紀》。對于中改院﹐阿甘與小女子的感受是相通的。
  近幾年﹐在海南出現的博鰲亞洲論壇﹐每年年會的議題﹐也是出自中改院﹔而中國加入WTO後﹐第一個WTO中國官方網站﹐也是設在該院。
  今日﹐遲告訴小女子﹐中共十七大前﹐一些關于縮短行政流程的地方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可能會從海南開始起步。為了推進社會和諧的城鄉統籌的新框架﹔以及干部考核新標准﹐都可能從這個邊遠省份開始做起。故而﹐這個島子﹐或許在未來內地的位置﹐會出現些變化﹐不僅僅因為南海戰略開發的啟動。
  姑且聽之﹐姑且觀之。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764/60172/index.html
遲福林個人簡歷:    
1968.4-1970.11 沈陽軍區技術偵察支隊學員  
1970.12-1976.12 沈陽軍區技術偵察支隊政治處宣傳干事  
1977.1-1978.12 國防大學政治部宣傳干事  
1979.1-1984.8國防大學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教員(其中1979-1981年)北京大學進修教師  
1984.9-1986.9 中央黨校理論部碩士研究生並兼任理論部學術組組長  1986.10-1988.3 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研究人員  
1988.4-1993.6 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體制改革辦公室主要負責人  
1991年至今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研究員  

近些年致力於經濟改革問題與經濟政策研究,研究的重點是轉軌經濟理論與政策。  
著有《論轉型時期的經濟改革》、《走向大開放》、《為改革鼓勁》、《邁向新體制-中國經濟轉軌時期若干問題研究》、《中國經濟轉軌的迫切任務》(英文版)、《中國:改革決定未來》(中、英文版)《改革還有很長的路》、《深化產權制度改革》、《轉向結構性改革》、《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實行大開放戰略》、《中國改革進入新階段》等專著﹔主編"走向市場經濟的中國叢書"10本、"國企改革叢書"6本、"警鐘:中國SARS危機與制度變革"等60余本書﹔在國內外學術報刊發表學術論文近400篇。  
其中,《市場經濟環境下國有經濟的發展》一文獲蔣一葦企業改革與發展學術基金首屆優秀論文獎,《當前確立勞動力產權至關重要》一文獲優秀社會科學論文一等獎,《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政府改革》一文獲《第二屆全國行政管理科研成果》一等獎,與他人合寫的《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農村土地使用權》一文獲"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加快以市場化為目標的中國農村經濟》一文獲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文獻叢書《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與實踐》一書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主筆和主持向國家有關決策部門提交的70余份政策建議報告產生一定影響並受到有關決策部門的重視﹔主持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先后舉辦的百余次重大國際、國內學術活動產生了較大影響,促成多項國際合作項目的實施。  
先后被評為"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2年中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學技術部四部委聯合授予其"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

3/14/2007

落日漸漸隱﹐帶走好時光。


K:
在島上﹐每天上下班開車﹐必經過一條東西向的"國興大道"﹐是小女子在港游歷兩年多期間﹐鋪設起來的﹐兩側種了霸王棕﹑印度紫檀﹐還有火紅的木棉﹐熱帶得很。
這大道﹐筆直筆直﹐因為它原本就是老機場的跑道﹗﹗
每日黃昏﹐驅車從東向西﹐追逐著落日回家。因為﹐道路筆直﹑幽遠﹐于是遠望路底﹐真的就有天際的感覺。天地之間﹐"掛著"的就是天幕了。比香港舞台上﹐胡恩威通台的天幕﹐壯闊多了。
總是選在六時左右收工﹐為的就是開著車兒追落日﹐看飛行器穿日過。入夢。
從來不知道﹐城市里的落日﹐原來并不是墜落﹐而是消逝﹐或是隱去﹐教追的人兒心焦。
桔黃﹑酸紅的那輪日頭﹐本是定定地掛在樹梢上﹐時辰到了﹐那活潑的鮮艷﹐竟然在短短幾分鐘﹐在眼前生生地一點點褪去﹐最終啊﹐她竟然就在原地消逝了。如同《哈姆雷特》里親人的幽靈。全不顧﹐追日的人兒﹐內心如何祈禱﹐如何挽留。
從來﹐都說﹐光陰似箭﹐白駒過隙。落日漸漸隱﹐帶走好時光﹐這可是小女子當下最私己的痛了。不甘。無奈。
今晨﹐從西向東﹐去追日出。
車靜﹐風嘯﹐路無際。一瞬間﹐小女子多么盼望盤弄的是飛行器啊。轉瞬飛起﹐越了那片湛藍﹐回到夢中的樂土。
哪怕﹐只是回去﹐看一看。
泊車﹐路邊。
望日﹐痛哭。

獨自﹐喝了﹐酒了。
夜。風。燈。字。淚。
不再寫了。

閱讀時光﹕梁文道與南方朔推荐《放屁》


本書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非小說類排行榜十幾周。
作者﹕Harry G.Frankfurt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道德哲學榮譽教授
譯者﹕南方朔
  台灣重量級評論家
中文出版﹕台灣/ 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K:
  讀到南方朔和梁文道共同推荐一書的文章﹐心痒了。不知道香港是否已然上市﹐會托同事買了寄來一讀。
  政治原本骯臟﹐加上還有“放屁”的學問﹐小女子更加不恥多“聞”。
  無奈﹐為人﹐為記者﹐總是要和“放屁之人”打交道。那就希望有一雙慧眼﹐識破“屁煙霧彈”後的真相。

南方朔推薦序:不雅的題目 高雅的學問
二○○五年,著名的倫理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哲學教授法蘭克福(Harry G. Frankfurt)出了這本篇幅極小,題目極驚人但也極重要,但寫法卻極學術的《放屁!》(ON BULLSHIT)。這本書在英美都引起廣泛的討論與肯定。
《放屁》是一種語言現象,它充斥每個社會,在政客間最為常見。但如此重要的現象卻始終未曾受到注意。法蘭克福教授對這個問題加以研究,可算是第一次。而大師出手,果然不同。這本書的貢獻,在於它以最嚴格的論證,指出了放屁之害大過說謊。單單這個結論,就足以震聾發瞶,不但對人們的言語、道德有啟發,對喜歡放屁的政客尤其有警示作用。
《放屁》,書名似乎欠雅,但論政完全用學術規格,不雅也就變成了雅,由於它以嚴格的哲學分析方法切入,整本書讀來,就讓人難免有「說不難但卻很難,說很難但又不難」的感受。
這本書必須慢慢閱讀,細心體會,才可能進得去
讀這本書的好處是,它可以大大增強我們對問題的思辨能力,這樣的書,讀了之後一定會得到很多,從小問題可以延展成大論述,這本書不虧為高人手筆
本書極小,譯成中文不到一萬四千字。我的建議是,拿到書後,立即通讀一次,不能體會沒關係,因為我們會讀到許多重要且相互關聯的片段,對它就會有一個雖不完全但也不會錯的整體感覺,當有了這樣的感覺,我們再去細細讀時,就更容易心領神會。
《放屁》是一本有硬功夫的小書,硬功夫的大著作皆一定重要,但卻會把人嚇到。而這本小書,題目驚人,但卻功力十足。或者讀過這本有趣的書以後,我們不但對言語現象會有更深的體會,甚至還可能勾起對硬功夫學問的興趣。果而如此,那就更好了。

梁文道推荐文﹕吹水
http://liangwendaowenji.blog.phoenixtv.com/user4/148267/archives/
2007/712270.html
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寫評論等於是在放屁,因為寫了等於沒寫,一點影響力也沒有。比如說「真情對話」這個名詞,這麼多年來我用盡一切我用得到的管道去挖苦乃至於痛駡其無聊其噁心,但很多機構還是樂此不疲地繼續「真情對話」下去。
什麼叫做「真情對話」?難道有些對話是假意的嗎?難道只有加了「真情」二字,那些達官貴人與青年學子的對話(其實通常都成了訓話)才是真誠的嗎?更重大的問題是過份標榜過份熱愛「真情」,正好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病,肆虐香港的犬儒症。
所謂犬儒,我指的是不相信真理的存在,也不相信真理可以越辯越明;因此我們討論問題的時候從不深入。例如電臺節目總是讓各方人馬各自表述一輪,然後主持人來一句「這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就草草作結,彷佛所有角度都是對的,所有觀點也都是不需要經過反覆申辯而深化的;這就叫做尊重與寬容,這就叫做言論自由。
哈裏.法蘭克福(Harry G. Frankfurt )在《放屁》(On Bullshit )的最後一小段,談的就是這個問題。他認為我們喪失了以「公正無私努力來解決孰真孰假的信心」,於是就「從致力追求『正確無誤』的理想信條上退縮,轉而追求所謂『誠意』的這種替代性理想」。因此一個高官大可以在「真情對話」大發毫無意義的空話,只要他是真心誠意忠於自我地在說這些屁話;而聽眾們也不會計較那些話的根據和邏輯,因為大家講的是「真情」。
《放屁》是本非常暢銷的小書,但它談的課題是嚴肅的;它的作者是普林斯頓的道德哲學教授,望重士林;它的中譯者是臺灣最重要的評論家南方朔,為無數譯著撰寫書評和導讀之後頭一回下海操刀。
為什麼《放屁》會成為去年美國最暢銷的其中一本書?為什麼它那麼重要?那是因為「放屁」(Bullshit,或許比較接近粵語的「吹水」和北京話的「忽悠」)現象無處不在,我們不只自己愛吹水,而且天天在電視上看政壇領袖與商界鉅子吹水,久而久之竟到了不聞其臭不覺其怪的地步。舉個例子,「中國好,香港好;香港好,中國好」就是吹水了。因為說這些話的人並不真正嚴肅對待這句話,他沒有提出證據證明為什麼中國好香港就會跟著好,他不試圖去界定這的「好」到底好在哪,他也不考慮中國好香港會不好的情況(譬如兩岸三通的實現),他更不預期我們聽了之後會仔細追究這些問題。他只是想塑造一些效果,讓大家覺得他愛國愛港。法蘭克福教授指出:「這種認為事實真相如何都沒有差別的態度,我認為就是狗屎或放屁的本質」。而且「它沒有更多的訊息來交流,說的人只是吐出熱氣。而吐出的熱氣與排泄物之間有相似性,這也使得熱風成了放屁最合適的同義詞」。
而且吹水要比說謊還糟。說謊的人雖然違心地作出虛假的陳述,但他起碼還曉得真相是什麼,心頭有真假是非的判斷,因此才有說謊的可能。在這個意義上,一個騙子還算尊重真實的價值。吹水的人可不同了,他根本不在乎事實,不關心真假,純純粹粹就是為了應付場面而吹,甚至為吹而吹。這個吹水的時代很像蘇格拉底在世時的雅典,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很有知識,對什麼事情都有想法,既自由且民主,結果全是游談無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法蘭克福教授並非第一個討論這種現象的哲學家,海德格早在《存有與時間》分析過「閒談」(idle talk),並且提出了類近的想法。可是這本書採取的是風格截然不同的分析哲學進路,經由佈雷克(Max Black)和維根斯坦,嚴謹清晰地步步逼出他的結論。讀者跟走一圈,也是很好的哲學體操。誠如南方朔所說的,這本書至少要讀兩次;第一次花個把小時就可得個大概,第二次細讀下去領會作者的功力.
部分書摘﹕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article/all_article.jsp?ARTICLE_ID=1157525526158

要選“世界先生”啦。在三亞。(new)




照片來自世界小姐機構。
候選世界先生們﹐今日在海南七仙嶺。
Dear all:
首屆“世界先生”這個月底將在三亞出爐﹐十七日他們將在熱帶的沙灘“作秀”﹐三十一日走台決賽。“世界先生”們作秀﹐會與“世界小姐”們﹐有何不同嗎?去看看。
中國﹐果然已是個物欲橫流﹑人欲橫流的所在﹐把整个世界都“诱惑”了。
小女子看來﹐就是全世界一起來陪著‘崛起’的大國“瘋狂”。
這是我們的記者從海南發出的稿件
首屆世界先生總決賽三亞拉開帷幕 大賽為期三周
  中新社三亞三月九日電(尹海明)今天傍晚鳳凰國際機場,三亞市為十二個國家的十二名首屆世界先生總決賽參賽選手舉行了歡迎儀式。為期三周的首屆世界先生總決賽拉開帷幕。
  截至今天,已有二十多名世界各地的選手抵達三亞,其余參賽選手明天將悉數抵達,預計有八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賽。明晚三亞市政府將舉行歡迎晚宴。
  據悉,比賽期間選手們將接受諸如洲際系列團隊活動、中國海軍訓練、叢林生存挑戰、熱帶海濱水上運動、短期僧侶武術訓練、才藝表演、運動獎大賽、調制雞尾酒和烹飪比賽等一系列活動的考驗。三十位左右的世界小姐冠軍及女性明星將參加比賽的各項活動,美女評審團將給“先生”們設置一道道關卡,最終評選出受全球女性關注的“健康,英俊、勇敢,有思想,有責任感”的青年男性。 首屆世界先生總決賽由世界小姐機構和三亞市政府共同主辦,總決賽冠軍將于三月三十一日決出。
這是我的朋友李青在三亞寫的文字﹕
84位世界“極品帥哥”三亞展示雄性之美
據瞭解,“世界先生”為世界小姐機構所註冊擁有的品牌。對此項目世界小姐機構曾進行過各種先期的市場調查,並於2003年在英國成功地舉行了首次測試性的總決賽,參賽選手國家超過60個。從賽事的準備、製作和發行等各方面因素考慮,世界小姐機構認為2007年正式推出該項活動的時機已經成熟。同時基於三亞美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與三亞市政府三年來的成功合作,世界小姐機構慧眼獨具再次選擇三亞作為首屆世界先生總決賽的舉辦城市。世界小姐機構將組織不少於80個國家的選手和不少於30名的世界小姐冠軍及女性明星參加比賽的各項活動。所有參賽選手於3月9日全部抵達三亞,總決賽在3月31日進行本次大賽有80個國家的選手參加世界先生的角逐,全球電視收視觀眾將超過14億。

世界小姐機構主席莫利夫人說,2007世界先生大賽將是一場全新賽事的“世界盃”,這個活動也徹底顛覆了以往選美是女人的專利的觀念,將一批全球男士的精英推到觀眾的眼前。只有最優秀的男人,才能成為冠軍,站在世界先生大賽的舞臺上。2007世界先生總決賽3月9日在中國三亞正式拉開比賽的大幕。這次大賽在賽制的設置上決不同於一般的選秀節目,邀請到世界級美女評審團,在整個比賽過程中,“美女評審”會給這些“男人們”設置一道道關卡,也將由她們決定選手的去留。而另外一個版塊的設置則著重考慮到對選手進行包括體能,毅力,體魄等全方位的考驗。

三亞市相關領導說,自2003年第53屆世界小姐總決賽突破性地首次在中國三亞舉辦以來,大型節慶賽事活動賽事的承辦給三亞乃至海南的旅遊業帶來了直接可觀的經濟收益和深遠的影響,海南島在全球的知名度也因此而大大提高。

主辦方還透露,在總決賽之前的幾個星期內,參賽選手將被設置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其中的部分任務是測試體能的,部分則是測試靈活性。所有的任務都具有巨大的挑戰性。被考慮用來挑戰選手的項目包括以下活動:

極限運動--洲際系列團隊活動;中國海軍訓練;叢林生存挑戰;熱帶海濱水上運動;短期僧侶武術訓練;才藝表演;運動獎大賽;調製雞尾酒和烹飪比賽。

3/13/2007

梁文道坦言主持訣竅是看書




K:
文道的BLOG,不知為何,久未更新。
今日,尋到一個很好的“文道文集’BLOG”, 又可以看到才子的文章了。真好。
http://liangwendaowenji.blog.phoenixtv.com

另讀到兩文﹐關于文道談論讀書。
他說得很實在﹐藏書萬冊﹐辦公室有兩千多本。去年七月間﹐小女子在還留著牽牛繩的“牛棚”里﹐訪問的才子﹐那里大約就有千多本吧。
梁讀書很快﹐當時還為鳳凰做過一擋“網羅天下”﹐人們腦中快筆才子的影像﹐一定他是在電腦上飛快敲字吧。其實﹐非也。文道說﹐真沒有時間練習敲字速度﹐寫文章還是純粹手寫。小女子猜﹐他骨子里還是喜歡與紙筆廝摩﹐希望留下真正的手稿﹐如他仰慕的胡適。
讀他當日的文稿﹐曰《同代詩人的悲哀》。方格﹐豎行﹐文字絹秀如女子。小女子笑著指出這觀感﹐文道就回憶說﹐中學時代向《信報》投稿﹐編輯電話打到家中﹐就是說找“梁文道小姐” 呢。呵呵。文道說﹐“外公也指出我這‘弱點’﹐唉﹐‘功課’太緊﹐就是沒有時間練字。” 哈哈。想不到吧﹐才子有才子的苦惱。
談及自己的文風﹐梁大才子就說﹐最初就覺得自己文采不夠﹐只會“龐証博引”。之後﹐才想明白“吊書袋”﹐其實就是自己的風格。
果然﹐“堅持就是勝利” ﹐梁初始自視的“短”﹐終於升華為廣為讚嘆的“長”了。
《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就對記者說過﹐“梁文道比較踏實。”

其時﹐文道要應付二十四個專欄及節目﹐一天至少兩文﹐每文千字左右﹐日日不輟﹐教人嘆服

梁文道坦言主持訣竅是看書
/phinfo/200703/0302_45_81957.
2007年03月06日 10:51
昨天,鳳凰衛視主持人梁文道做客鳳凰新媒體,與網友交流主持《開卷八分鐘》的心得。針對觀眾給的“才子主持”這一稱號,梁文道坦言訣竅就是看書。
《開卷八分鐘》是鳳凰衛視今年新推出的一檔日播節目,每期推薦一本新書,雖然時長只主持”。梁文道表示自己的訣竅就是多看書,“儘管有一些書我並不愛看,比如教人賺錢的書,教人做人的書,但我會研究大家為什麼愛看,想從中得到什麼。”梁文道透露,他藏書1萬多冊,辦公室有2000多本,還有一些寄存在母親那裏,“我現在除了主持《開卷八分鐘》,還在香港做粵語節目,還要寫專欄,教書,做演講,時間總是不夠用。但不管是坐地鐵,還是公交,我的包裏永遠放著兩本書,怕一本不夠看。” (關關﹕小女子是必備一書一報很多美好的閱讀記憶﹐與香港的地鐵有關呵。)

梁文道: “閱讀是一種精神操練”
2006年11月19日
“梁文道睿智而幽默的思想,和他的光頭一樣出名;他很年輕,只有36歲,但是他的經歷卻像一個63歲的人……”11月18日下午,在主持人胡野秋風趣的開場白中,深圳讀書月“農行金鑰匙•讀書論壇”第七場報告會在深圳市圖書館五樓拉開了序幕。鳳凰衛視著名評論員、香港文化名人梁文道先生為大家作了一場名為《我的靈魂我的書》的精彩演講。
梁文道自稱為“街坊學者”,這一點記者在現場有了深切的感受。14時整,大廳裏早已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早有保安在電梯邊把守,限制人員的進入。14時30分,梁文道準點趕到,靜靜地站在過道裏“候場”。記者給他讓座,他再三推讓,態度誠懇地執意要站著,十分平民化。

書房會暴露你的秘密

梁文道說,閱讀是一種精神操練。一個人的興趣、癖好,包括他的缺點等等,都徹底地浮現在他的書房裏,完整地表達著主人的人格、靈魂。我常常看一些香港的流行雜誌,這些雜誌裏面通常會介紹一些名人的家居。但我看了這麼多的雜誌,幾乎從來沒有看到過書房,就算有也是徒有其表,一張桌子,上面擺一些電腦、文件等等。如果一個人的全部靈魂就是他所擁有的書的話,那麼,一個沒有靈魂的房子,就像一座華麗的陵墓。

我曾經幫香港電視臺做過一個特別的節目,訪問了一些名人的書房。當時我找了香港非常有名的文化人董橋先生,我說我要帶一整隊的人去看你家的書房,他說不行,絕對不行,這種事怎麼能讓人看呢?書房是不能讓人看的,因為它會揭露你的秘密,他會暴露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關關﹕小女子有幸﹐在港訪問文化人士﹐當真走進了好幾間教人喜歡的書房﹐還探得了鎮宅之寶吶。這樣說來﹐如中獎了。)

每一個人的書架都有他自己的秩序。有人按作家的姓名排,有人按書名的順序排,還有人按出版社來排。所以每個人的書房、書架,都體現了這個人的秩序觀。當一本書被你買回來,放在自己的秩序裏面以後,就形成了另外一個世界。

買二手書非常好

書不只是表達一個內容,書本身也有歷史,它有被閱讀的歷史,有被翻開的歷史,有被購買的歷史,有被轉賣的歷史。我以前在大學裏面有一個非常壞的習慣,喜歡在圖書館的書上面畫線做筆記,為什麼呢?因為我要指示給其他人看,告訴他們哪好,哪不好。我借書給別人,別人說你放心,我保證讓書保持乾淨,我說千萬不要乾淨,因為我想看看他會寫什麼,他是怎麼閱讀的?所以,閱讀是雙重的,你不知道他是誰,但你可以通過同一本書和他實現遙遠的對話,所以買二手書非常好。 (關關﹕小女子與MAY BOY,也有劃書之好。讀被你喜歡的人劃過的書﹐就如秉燭對談﹐很過癮。有時﹐看到有趣的批文﹐笑得樂不可支。)

人的書房,能夠展示這個人的靈魂,每一本書裏的汙漬,都在展示你的生命歷程,比如,你失戀的時候掉下的眼淚,你聽完一場音樂會後存下的票根……(關關﹕就是如此。)英國有家專門幫別人讀書的公司,這家公司會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幫你選擇一些適合你的書,整理你的書架,顯示出你卓越的品位。還有專家幫你在新書裏劃線做筆記,表示這些書你已經看過了,並製造出很多不經意的折口。我一直在考慮,等我將來年老色衰了,(關關﹕哈哈哈。)幹不了現在這一行了,我就開一家這樣的公司。

閱讀的過程是“角力”

閱讀不但可以讓人得到自由,還可以讓書得到自由。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有些書很難讀進去,其實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看他讀得懂的書,那表示他其實並沒有看過書。我奉勸各位要看一些非虛擬的、非文學性的暢銷書。最近有一本書很紅,我曾經寫過書評來評價這本書,書名叫《世界是平的》,是美國知名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寫的,這本書就是最典型的非虛構類暢銷書,具備了許多暢銷書的特點。

真正的閱讀是困難的。我們閱讀,想讀出其中的意義,掌握未知的世界,但是你發現書卻在抗拒你的這種慾望,整個閱讀的過程就像是讀者和書籍在角力。在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閱讀無非是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頑強意志跟作品本身的不可征服。書是自由的,它不能被馴服;你也是自由的,因為你充分意識到了自己靈魂的存在。讀完一本很困難的書,你不能說我都懂了,但是你的深度被拓展了。

最精心的閱讀就是你和這個作品的對話
在對話的過程中,你不能征服他,他也不能征服你,然後你和這個作品一直達到一個高度、深度,然後被慢慢改變。 (關關﹕﹗﹗﹗)

不要忌諱“邪惡”的書


我很討厭給別人開書單,我認為書單不能開。既然我們相信所有真正的好書、嚴肅的書都能改變人的話,那麼,一份書單,其實就是一份人生計劃,而我們是沒有資格給別人規劃人生的。有一些書我很喜歡,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的人生方向、人生規劃,也絕對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人。

年輕人如果有機會,可以看一些“邪惡”的書。法國大革命時代追求理性,可就是在這樣一個追求理性的年代裏,血流成河,人間所有能夠想到的殘酷和暴力,都在這個最理性的時代發生了。這個時代有伏爾泰、盧梭等偉大的作品流傳,但同時也有薩德侯爵等“邪惡”的作品面世。但是我們也不要忌諱和回避。如果一個人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人性裏面的陰暗和邪惡,就會知道人生其實很不簡單,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我不能控制的東西,這樣性格會變得平和。所以閱讀既然是一種精神操練,閱讀既然能夠改變我們自己,讀這樣的書的時候,它不是讓我們變壞,而是對人性的厚度、深度,加強一個縱深的理解在裏面。 *

閱讀時光﹕一篇關于瘂弦的國中作文


K:
聞聽台灣詩人瘂弦﹐三月要去香港﹐且將在藝文風氣濃郁的浸會大學演講。人在島上﹐心向往之。
文學本無界﹐詩歌更如是﹐何況均操華文?龍老師說過的﹐中華文化是我的"祖國"。瘂弦擅長以母語﹑口語為詩﹐又不失華夏文脈之古雅﹐最是直面人生了。
是啊﹐《如歌的行板》﹑《深淵》﹑《我是一杓靜美的小花朵》……

如歌的行板

溫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歐戰,雨,加農砲,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點鐘自證券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飄起來的謠言之必要

旋轉玻璃門之必要
盤尼西林之必要
暗殺之必要
晚報之必要
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
馬票之必要
姑母遺產繼承之必要
陽臺、海、微笑之必要
懶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
總得繼續流下去的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讀到一篇台灣國中二八少女寫瘂弦。清新。喜歡。

與瘂弦有約
國一16班 40819 李翊嘉
下課的鐘聲還未響起,我們,便急急忙忙的穿過校園,打破那靜謐;在一階階的樓梯上,靜靜的等待,直到這緩慢的隊伍,送走了老師、送走了主任,緩緩的朝終點站邁進;直到同學們都「驗過票、下了車」─我們來到這場文學饗宴的廚房。
會場裡,早已坐滿了高、國中的學生,雖然不同年級,不同班級;雖然有人席地而坐,有人低聲討論著,有人只是悄悄的翻閱著資料;雖然我們彼此不認識,卻有同樣的期待─期待著瘂弦老師的出現、期待著一場精采豐富的演講揭開序幕。今天,是學校的大日子,而我們,是少數能夠參與的幸運班級,想到這裡,我的心,彷彿也伴隨著輕快的音樂節奏,隨之飛揚……。
聽著瘂弦老師的演講,我發現,他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他生動的形容自己微胖的身材,是許久未提筆的後果,而自己還未到達可形容「慈祥」的年紀……,瘂弦老師,就像是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總是引起我們的會心一笑,他也詳細的向我們解釋了新詩和散文的區別─他說:詩,就像是跳舞及放風箏,沒有目的的,是把米釀成酒;而散文,則像是走路、坐飛機,是有目的的、是把米煮成飯;而且「我們需要講理的文學批評,需要不講理的詩」,生活的週遭存在著許多題材,我們能夠在詩的世界中,盡情發揮想像力。
瘂弦老師也鼓勵我們多創作、鼓勵我們將作品寄給他,使他能夠讓「紅槓子與藍槓子」重出江湖─好的詩句畫上一條、二條,甚至三條紅槓子;而需要改正的,則畫上藍色。(關關﹕教人懷想起許多美好的時光。是吧?)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許多家喻戶曉詩人,都曾與瘂弦老師有過這樣的交流;但我卻從不認識,這位幕後默默指導的老師。
瘂弦老師說:「詩,是語言的花朵,詩人為萬物重新命名」。詩,其實處處可見,許多的標語、猜謎都是詩句的應用;也許,只待人們去細細品味。而瘂弦,其實不「瘂」,他的演講,讓我獲益良多。
********


瘂弦
(台灣九歌文學網介紹)
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673
1932年08月29日/ 台灣
瘂弦,本名王慶麟,政工幹校影劇系畢業,曾服務於海軍,後應邀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嗣後入威斯康新大學獲碩士學位。曾主編「創世紀」、「詩學」、「幼獅文藝」等雜誌,並兼位文化大學、東吳大學副教授,現任聯合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編,並主講新文學於東吳大學。


以現代詩知名,風格體會,自成一家之言,近年曾出版《中國新詩研究》一書,受到詩壇好評,此書為詩人二十年來沉潛研究中國新詩發展史之論文詩集,資料豐富,筆鋒更帶傳薪一脈之感情,月旦褒貶,無不溫柔敦厚,鞭辟入裏。他也善用最新的表現方法和優美深遠意境,與具有美感的親和力與樸拙的人間性,寫出最動人的詩篇。大量採用中國口語入詩,更是他個人寫詩的一大特色,而主張保留傳統(古詩)的菁華部份,予以發揚光大,也是他寫詩的一貫態度。*

龍口粉絲﹕你是有選擇的





K:
好不容易“找到”了龍老師3月的一篇新文﹐開心得不得了。
現在好了﹐有島上朋友知道了小女子的郁悶﹐要幫手打穿“籬笆”了。
等著……


對于龍文里的基本命題“你是有選擇的”﹐小女子有幾問﹕
一﹕命運當頭﹐人們真的能夠參悟到﹐命運是可以選擇的麼﹖
二﹕即使知道可以選擇﹐就能夠參透出﹐到底有哪些選擇麼﹖
三﹕即使對上述一﹑二都想通了﹐果然就有“勇氣”選擇麼﹖

所以﹐歲月的磨礪﹐已教小女子只相信“順其自然”了。
不論﹐擇與不擇﹐命運都是天定。很難違啊。
只有﹐盡力沉靜面對﹐等待著浴火鳳凰終涅盤。


你是有選擇的
                                                                                                                                                                                                                                                                                              龍應台
1.列寧聽貝多芬《竊聽風暴》(別人的生活),今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真的很特別。一夜成名的導演,東諾士馬克,是個初出茅廬的人,只有三十三歲。得獎的作品,是個啼聲初試的作品,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而且,他不只是導演,劇本也出自他的手。從構思到完成,整整九年。

九年前,東諾士馬克還是個慕尼黑電影學院的學生,有一天在家中發呆,聽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突然想到列寧當年是怎麼談這個奏鳴曲的:
沒有比《熱情奏鳴曲》更美的音樂了,驚人、超尋常的音樂!它總讓我像幼稚的孩子一樣由衷地覺得自豪──怎麼人類可以創造出這樣奇蹟似的樂曲。
1949年一月,美國的《時代周刊》報導了莫斯科紀念列寧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情景:
〈這樣一個人〉全共產世界(不日落國)都在紀念列寧逝世二十五周年。在莫斯科,面帶笑容的史達林和其他共黨重要人物坐在莫斯科大劇院觀禮……如往年一樣,一整天都是歌頌列寧的演講致詞,還包括一個以列寧生平為內容的廣播劇,長達一小時。廣播劇以列寧最崇拜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作為壓軸尾聲,並配上列寧的話作為旁白:「沒有比《熱情奏鳴曲》更美的音樂了,驚人、超尋常的音樂!它總讓我像孩子一樣由衷地覺得自豪──怎麼人類可以創造出這樣奇蹟似的樂曲。」廣播劇以最甜的聲音結束:「列寧,就是這樣一個人!」
四十五分鐘之後,美國電台也開始發音,播放美國版的列寧生平。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也響了起來,列寧熱愛這個曲子的話,也被引用,但是,這一回是全文:
……讓我像幼稚的孩子一樣由衷地覺得自豪──怎麼人類可以創造出這樣奇蹟似的樂曲。
但是我不能常聽這個樂曲,因為,它會影響我,使我有一種衝動,想去讚美那些活在汙穢地獄裡而仍舊能創造美的人,想去親撫他們的頭。(關關﹕這樣的行文會教人“坐臥不寧”的﹐是吧﹖)可是這個時代,你不能去親撫人家的頭,除非你要讓你的手給咬斷。你得重擊人家的頭──毫不留情地重擊──雖然說,理論上我們是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的……我們的任務真的很難搞。
東諾士馬克心裡已經有一個故事:一個共產東德的祕密警察如何監聽一個名作家的私生活。三年的時間,他藏身在維也納一個修道院裡寫劇本,但在動手寫作之前,他已經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採訪曾經做過祕密警察和線民的東德人。
「我發現,」東諾士馬克說,「祕密警察是一群把內心情感上了鎖的人。他們變成只講究原則的人,感情元素整個被排除、被封存起來。而這其實就是列寧所表現的:他害怕他的感情會壞了他對原則的追求。」
有一個退休的祕密警察邀了東諾士馬克到家中晚餐。很愉快地,這個人告訴他東德祕密警察如何以最高效率蒐集「潛在敵對勢力」的「氣味樣本」,只有一次失誤:有一個女人,被蒐集「氣味」的時候,她剛好來月經。祕密警察把帶血味的「樣本」給狗去聞,「那狗被搞胡塗了。」
講故事的前祕密警察說著說著就大笑起來。
東諾士馬克坐在一旁喝茶,心中戰慄不已:原來,「徹底的野蠻和文明,隔得那樣近。」
2.布萊希特看伽利略列寧為了保持革命的純粹性而拋棄他最愛的《熱情奏鳴曲》,東諾士馬克就試圖用電影藝術來演繹:如果革命家真正聽了《熱情奏鳴曲》那樣的音樂,世界會不會不一樣?
地點是德國民主共和國的首都柏林,時間是「一九八四」──這絕不是個未經細思的年分。歐威爾的黑色預言,正籠罩柏林。祕密警察魏思樂,是個奉公守法、愛黨愛國的忠貞公務員。他善於偵訊,用精準的心理手段摧殘敵人意志,取得口供。他相信,國家的安全必須依靠像他這種忠誠共產黨員的無私付出。
領導交付他一個新的任務:二十四小時監聽名作家德瑞曼,找出他的「汙點」。
德瑞曼是個典型「體制內」的作家。愛國,不反黨,享有盛名,與黨的最高領導都有交情。所編的劇本演出時,總是冠蓋滿京華的待遇。文人朋友中,有憤懣的不合作者被禁止出境,他不作聲。有批判當局者被監視、被孤立、被「滅音」,他同情,但不行動。這樣被黨所愛,他也自信自己不在被國家監控的名單內。
他不知道的是,文化部長看上了他美麗的情人,舞台劇演員克麗斯塔。部長將他置入全面監聽,期待找到汙點,以遂私慾。克麗斯塔,在絕對的權力下,不敢不從。她先是屈服於部長的慾求,又在威脅之下出賣德瑞曼;文人和藝術家在國家機器的巨輪之下猶如螻蟻求生。
一個前輩導演的自殺帶來了德瑞曼的轉變。深受德瑞曼尊敬的舞台導演,因為「不聽話」而被剝奪了藝術生命,終於以死來表達抗議。向來選擇不挑戰當局而如魚得水的德瑞曼,在聽到消息的一刻,沉痛之餘,坐在鋼琴前,開始忘情地彈起熱情澎湃的《好人奏鳴曲》──一首以《熱情奏鳴曲》為範本的新曲。
德瑞曼面臨抉擇:他繼續獨善其身,假裝看不見那個充滿壓迫的世界,還是準備犧牲所有既得的利益,起身以行動反抗。
他決定成為行動者。冒著死罪,寫了一篇長文,揭露東德隱藏自殺人口統計數字的文章,透過地下管道,送到西德發表。
認真監聽著他的祕密警察魏思樂,戴著耳機,當下就聽見了《好人奏鳴曲》,激動不能自已,流下了眼淚。
在此之前,他從德瑞曼的書房裡「借」了一本小書出來,躺在床上念,那是布萊希特的詩:
〈憶瑪麗亞〉夏日晴空在我倆之上深深凝視那朵雲那樣純白,那樣高當我再度凝視它已消失
眼睛如冰冷玻璃,從來不流露任何情感跡象的祕密警察魏思樂,在深夜的孤獨裡,讀詩。
從監聽,魏思樂當然知悉德瑞曼的「叛國」計畫,忠貞的祕密警察面臨抉擇:他應該忠於他信守了一輩子的愛國愛黨那一套原則,還是他心中被「奏鳴曲」和詩意外甦醒的善惡直覺。
布萊希特
的名字在這裡出現,也不會是未經細思的。他是東德共產黨供在神桌上的社會主義偉大作家。可是他的兩部盛名之作,《伽利略》和《四川好人》,探討了同一個核心問題:在面對不公不義的強權時,個人的抉擇是抵抗還是妥協?在面對善與惡的拉鋸時,個人的抉擇是往善還是從惡?
在布萊希特的劇本裡,伽利略面對教會的壓迫,選擇了不抵抗的妥協,但是用妥協所贏得的空間設法將自己相信的真理傳遞出去。所以他的學生認為,他的妥協其實是一種真正的英勇。《四川好人》的道德,使得她(女主角)無法生存;必須依靠一定程度的「惡」,才能保護她自己,讓她的善得以存活。布萊希特半生面對納粹的國家強權,輾轉流離;到了美國,又被邁卡錫反共主義逼迫著交代政治立場。個人面對不義的國家強權時,究竟要怎樣做自己的道德抉擇,究竟要如何找到安身立命的平衡點,一直是布萊希特作品裡最重要的問題。
在「一九八四」的歷史時空裡,作家德瑞曼和祕密警察魏思樂所面臨的,是和伽利略,和布萊希特,同一個問題。
3.穆荷演魏思樂東諾士馬克拿著寫好的劇本四處籌錢拍片時,一路碰壁。碰壁的理由都是一樣的:它不是喜劇,而且主題太嚴肅。
柏林圍牆倒塌之後的十五年間,以共產東德的生活為題材的電影不是沒有,但得到市場青睞的幾乎全都是喜劇片,譬如膾炙人口的《再見列寧》,對於消失了的東德社會主義歲月用一種落日餘溫的溫情、不傷筋骨的調侃,加上一點淡淡的懷舊情緒,組成了面對過去的主調。《竊聽風暴》在德國引起騷動,除了電影本身的藝術品質之外,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是,這大概是兩德統一十六年來第一部不加糖加奶的,認真刻畫東德祕密警察恐怖統治的影片。
圍牆在1961年樹立起來,到1989年倒塌的二十八年光陰裡,祕密警察最大宗的業務就是防範人民逃亡。七萬五千人因為企圖逃亡而被監禁,八百零九人因為逃亡而喪生。大約七千五百名邊境警察「監守自逃」,三分之一成功逃走,不成功的三分之二被關進監牢。東德總共雇用了九萬名正式祕密警察和十七萬五千名祕密線民去管控一千七百萬人民──相對之下,希特勒只用了三萬名祕密警察監控整個德國。十七萬五千名線民,包括妻子監視丈夫,學生監視教授,兒女監視父母,情人相互監視。飾演魏思樂入木三分的名演員穆荷自己,在兩德統一後去察看自己的「忠誠資料」,發現有長達六年的時間,每天向祕密警察報告他的一言一動的,正是他自己的妻子。
所以東德人並不那麼願意去翻開自己的資料。在祕密警察的檔案裡,是的,有太多的「真相」,但是知道「真相」,究竟會帶來幸福還是更深的痛苦?大多的電影對東德陰暗的歷史輕輕帶過,是不是因為,人們並沒有那麼大的力量能承受痛苦?或者說,人們也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去承受罪責?
曾經擔任過祕密警察的東德人也組織起來了,添了白髮的他們說,他們當初也不過是盡他的「守土有責」,做的是一份榮譽的工作,並沒有罪責可言。可是那因他們的「榮譽」工作而家破人亡的其他的人們,仍被記憶折磨。政治學上所謂「轉型正義」──在改朝換代、價值翻轉之後回頭來清理是非、分辨善惡、追究獎懲和責任,是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仍舊在困惑摸索的巨大課題。
東諾士馬克每天接到很多很多的來信,「有時候,」他說,「我不敢打開,因為,裡面有太多痛苦。很多人想來跟我訴說,我只好說,我不是神父,沒法幫你告解。但是通過我的電影,人們似乎認識到一件事:你,是有選擇的。」
他指的是祕密警察魏思樂。為了不忍見德瑞曼以叛國坐牢,為了忠實於他在聽《好人奏鳴曲》和讀布萊希特的詩時的感動,他選擇放棄仕途,付出代價:被降職到地下室去作拆信員。統一變天之後,他也翻不了身,仍舊在最卑微的底層艱辛求存,做一個遞送免費廣告的送報員。
而在「一九八四」的朝代裡呼風喚雨的那個文化部長,統一之後,搖身一變,又是一個新時代的大人物。東諾士馬克的電影用了很多當初東德的機關大樓實地拍攝,但是監獄博物館的館長卻拒絕了他拍攝的請求。原因?館長說,因為東諾士馬克的劇本不符合史實:整個東德歷史,像魏思樂那樣「良心發現」的祕密警察,對不起,一個都沒有。
2007/03/05 聯合報 聯合副刊

3/11/2007

女子走過二十年(changed)


二十﹐也姣。

越劇友,票紅樓。當然﹐林妹妹。
“賈: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雲剛出岫。
林:只道他脂內草莽人輕浮,卻原來骨格清奇非俗流。
賈: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拂柳,
林:眉俏眼角藏秀氣,聲音笑貌露溫柔。
賈:眼前分明外來客,心底卻似舊時友 ……”

長春藤名校,小女子留痕。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陪伴葉嘉瑩。三個晨昏。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落了春紅﹐太匆匆……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八0年代,紅衣女子,輕輕走過,青春的腳。

當年,島上“最後的淑女”﹖

花開﹐無言﹔採花﹐有聲。
《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甘泉。女子的。

《一起走過的日子》 劉德華
“從來無人明白我 唯一你給我好日子
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義
多少風波都願闖 只因彼此不死的目光
有你有我有情有天有海有地
不可猜測總有天意 才珍惜相處的日子
……”

一個女子。
K:
三八的夜﹐與姐妹們喝了點紅酒﹐回家。
 May boy 在三亞﹐肥仔住校了。家中﹐只有小女子。
 想起了晚間﹐姐妹們感嘆﹐真的曾經一起走過了﹐在綠島。
 於是,從書架上﹐搬下一摞像冊﹐就著一柱清香﹐翻開了小女子﹐過去的二十年。

一組終于可以公開的信


K:
一個生命裏與小女子﹑與字兒﹑與南大﹑與港大﹑與龍師﹑與香港皆有緣的小師弟﹐今日進入了小女子的夢中之城。
是啊﹐生命的流轉﹐進入與撤出﹐真就是無常的。
願﹐這是一樁妙不可言的“宿命”置換﹐不知道W是否願意﹐小女子將其看作是替身﹐生命游歷的替身?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小女子欣喜地整理了的這組已經成為“歷史”的書信﹐公開了。
要的﹐就是刻下生命的印記﹐關於女子﹑男子﹑一座城﹑一所大學﹑一段青春。
作為﹐W展開新一段生命歷程的祝福。
相信﹐W也會喜歡


從開始的地方再出發

D﹐
是何其驚喜的緣分,同一大學同一宿舍同一床鋪,整整相隔十三年。竟可以在香港這樣的相遇。
同樣欣喜的是,你對於文化的熱愛與執著,應付艱難世道的衡平心態,還能繼續做事的勇氣和獨立。印象深刻的是,作為一個媽媽,你營造出輕盈的母子情誼。
  ……
  W
  2006年10月31日
-------
W﹐
"同一宿舍樓 、 同一間宿舍﹐甚至睡得鋪都是我當年的位﹐也是好書之人﹐也不得不在鋪邊搭起一溜木板充書架。世上﹐可以有如此的奇遇嗎﹖我笑言﹕你有沒有覺得﹐深夜有幽靈在宿舍裏盤旋﹖﹗W連說三次﹐太神奇﹐太開心。E後來在港大爲我們照相﹐說﹕就當是南大吧。W說﹕就當背後是一舍吧。

    
  W﹐這是我寫給好友的信。
我﹐開始有些宿命。覺得﹐對我而言﹐龍是通靈的人﹕她﹐讓我不期而遇文字裏心儀已久的馬﹑陳兩大才子 ﹐又讓我看見了南大" 前世今生 " 的小師弟﹐而且竟然都那麽相通。龍﹐還會讓我遇到命運裏該有的什麽呢﹖我只有靜靜地等。"

  其實﹐那天你一開口﹐就知道是自己人。真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嗎﹖猶記得在南大圖書館朝朝暮暮啃書的日子﹐記得發生在老校園裏的青春荒唐﹐記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的激情﹐當然最難忘一舍在血液裏刻下的深深的痕。那是-─最好的時光。  

  W﹐時光會讓人發現﹐青春時代留下的種子﹐在一個人的身軀裏越久越長﹐直到她長成你自己的樹。她﹐要生根﹐要開花﹐要結果﹐那欲望擋都擋不住﹐你只有放手﹐聽從。所以﹐"你對於文化的熱愛與執著,應付艱難世道的衡平心態,還能繼續做事的勇氣和獨立"﹐並不是自己可以控制得了的。除非﹐你願意自我委屈﹔而人活到四十歲﹐如果可以看通了﹐就不會委屈自己。惟有如此﹐青春才在。
 ……
  D
  2006年10月31日
----
D:
最近,我是沉陷在愛情之中了。歡欣因此,痛殤由此。人生的經歷常常在你沒有準備的時候突然而至,不及卒防。寫下了無數的通信,給心愛的對方。冥冥中,卻也要比一般的戀愛承受更多的痛與無奈,也觸及人性的無比深度。秋冬之間,更明白帕斯卡所說,人不過是一根葦草。
戀愛是人生的重要一課。學費是全部的生息。過來人,旁觀著,會笑說幼稚,因為生活太世俗太實際,全部的愛情,無論多深可能只是一根燈芯,總有熄滅的刹那。但願我不要墮落進那樣的想法。不說青春無悔,只是,生命的美麗僅僅在悲欣之間心的綻放。沒有完成,只有打開。
……
W
2006年11月27日
-----
W,
讀到你的來信﹐真好。讀書﹐是南大人的DNA﹐此生沒有辦法了﹐你只有去"受"。不過﹐快樂自在其中﹐對不﹖
看到師弟在享受愛情煎熬﹐果然是一舍一一八臨窗左上鋪。只管拷問自己好了﹐不過是要假以時日的。最終﹐那"生命無法承受之輕"﹐果就會融化在你的歲月裏﹐連你自己都無法相信地美。信我﹐W。戀愛﹐是美好的。享受吧
曾經﹐有另一位南大師弟問﹕戀愛的感覺倒底是什麼樣﹖大約在六﹑七年前。那時﹐我說﹕想起她﹐就想哭。真的獨自哭過了﹐那就不要錯過了。
不過﹐最近讀了《號外》11期﹐此間寫手佘宗明的一段文字﹐就將我打翻在地。是啊﹐人的一生﹐哭一次就夠了嗎﹖未必啊。不哭﹐又如何?
……
W﹐你准備好了嗎。
……
  D
2006年11月27日
-----
D,
你覺得《亞洲週刊》如何?小師弟有個問題想諮詢。因為最近有個機會去香港工作,是亞洲週刊的offer。有什麼參考意見?
……
W
2006年12月12日
-----
W,
你關於《亞洲週刊》的問題﹐大且重要﹐不敢胡亂回答的。於是﹐做些調研﹐好給出准確些的意見。這也是南大教給我們的﹐不是嗎﹖
咨詢了此間文化人歐陽應霽﹐他的關于香港人文雜誌的排名是《明報月刊》﹑《亞洲週刊》﹑《信報月刊》。其他的﹐不再視野之內。
所以﹐《亞洲週刊》盡管是時政週刊﹐但一是在明報系列﹐知識分子的立場明確﹔二是人文部分是用心做的。他的主編邱立本﹐曾經在台灣的大人文環境下洗禮過﹐是個立場很清晰的人。
……
香港的人文環境﹐真是不錯。是個讀書的好地方﹐也可以冷靜地寫點東西。一些人﹐值得交往﹐是一個可以讓靈魂快樂的地方。
……
D
2006年12月16日
_______
D,
願去香港,原因之一,就是有師姐在。可以互相取暖,可以有溫暖愜意、會心隨性的閑間小會,流連於街市書角,捕捉城中的人與故事。
香港,在師姐眼中,竟是"是個讀書的好地方﹐也可以冷靜地寫點東西。一些人﹐值得交往﹐是一個可以讓靈魂快樂的地方",喜出我的望外。因為之前從我同香港本地人的交往中,獲得的是香港人繁忙焦慮的印象,為生計奔波,無心于文字思緒,也再無力道追尋文化的乳汁。想來,城和城裏的人,城外人和城,城裏人和城外人,一一有不同,無法一言以蔽之。
……
W
2006年12月17日
----
W:
最近此間才子胡恩威的一句話一直縈繞在耳邊﹕喜歡一個城市和喜歡一個人﹐有什麼不同﹖離開一個城市和離開一個人﹐有什麼不同﹖想念一個城市和想念一個人﹐有什麼不同﹖見景生情﹐睹物思人﹐景物不再﹐人何以堪﹖要知道﹐這是個很有情的城市。是來自地面的﹐真實的溫情。這一點﹐比內地的職﹑權﹑錢的膠著﹐讓我這樣的人喜歡。
……
D
2006年12月19日
---
D,
想來,留下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我知道你需要權衡考慮的東西應該有很多,比如家。先好好回家冬遊。
給你看我養的茶花。還沒開,快了。春節前後,最冷的時候就姹紫嫣紅了:)這也是我喜歡茶花的原因之一,就如紫荊一般,在最冷的時候滿街或滿山開遍,那樣低調無爭、那樣從容不迫。
  ……
W
2006年12月21日
----
W,
過了年﹐寫寫我海南的家﹐還有養的花兒﹑鳥兒﹑魚兒和孩兒﹐還有滿院子的青蔥。莫非﹐喜歡的物件真的那麼像嗎﹖我在此﹐也遇到了對字的感覺一樣的人。人真的會是物以類聚的﹐這點我無法不信了。
哎呀﹐你教我想念海南島了﹐是啊﹐冬泳。
關於MAY BOY﹐以後會跟你說些。他﹐是一直在成全我的那個人。
 ……
D
2006年12月21日

-----
W,
返江南﹐與May Boy一起﹐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涼如水的冬日﹐一次過體味了。很甜﹐很苦。
江南﹐於我﹐是天堂﹐也是地獄。
一個不願意開啟現實閥門的女子﹐總是希望躲在心靈裏快樂。
然﹐那門是會轟然在面前打開的﹐教你無處可遁。只有﹐把心裹在溫柔裏﹐假裝對堅的﹑硬的不予理睬。好在﹐有MAY BOY 肯陪我。
會慢慢講返江南的故事的﹐有弟弟愛看﹐真好。
你的新年﹐過得好嗎﹖你的愛情﹐開花了嗎﹖真有點﹐惦記那嫣紅的茶花呢。
傳冬日的西湖給你﹐竟然也如此嫵媚。還有ME\MAY BOY.
D
2007年1月3日
----
D,
見字如晤。很想聽你講江南的故事,那是生我養我的故地,那裏也是故事特別豐潤的地方。天堂地獄一念間,正如故事的開端與結尾。

赴港一事,手續頗煩,正在瑣理。近來,又想回到古書的世界裏,回到哲思的青澀中,於我,那裏有特別的安靜,難求的忘我。

茶花快開了,花苞的尖尖已露出粉粉的紅。我照顧得不錯,來世就做花農。

謝謝你傳來的照片。那純美的柳樹的倒影,那相依的人兒,杭州的冬日為何如此青蔥?我未曾踏足過,真不配做江南人呀!
W
2007年1月4日
------
D,
收到你美麗的小卡片了,非常喜歡你引用的張愛玲的話。
謝謝你!
W
2007年1月9日
---
D,
知道你要離港,心裏很失落,沒了可以一起逛街,體驗人文風景的姐姐。記住了你的那句話,那是一個可以讓靈魂快樂的地方。如今,我所有的手續都已辦妥,你卻要離開了。想著,眼睛酸酸的。
期待,你能經常來香港,期待,聼你的故事。
……
茶花終於開了,一朵落在了冰冷的地上。我拍下來了,做個留念.
W
2007年2月13日
----
W,
謝謝你的花兒。
W呵﹐能把花兒寵得如此嬌媚﹐你該是個細膩﹑溫柔的男孩子了。心﹐一定常常會苦吧。唯有認了﹐這是命呵。順其自然吧。有花﹐陪著﹐就好。
我已於2月9日淩晨飛回海南島。帶著﹐香港的暖。
這世界﹐果然是來來往往呵﹐我方依依揮別﹐你又忐忑前往,這香港若是個人﹐就是會折磨人的那一類了。
這城市﹐紋理其實很細膩﹐人文情懷很濃﹐只要走進了那個圈子﹐我們這類人會很舒服的。
……
  等著聽你的香港故事了。
  2007年2月17日
----
D,
剛從南京回來。去南大逛,老一舍被拆了,蓋了簇新的樓。看了特別的傷心。美好的記憶,頓時失落了。真的很失落。本來還想拍了照傳給你。看了連照片都不想拍。
W
2007年3月5日
----
W﹐
收到你的信三天了﹐不知為何﹐你說的失落﹐也教我感傷得無法提筆了。
是啊﹐一舍﹐記錄了我和夥伴們二十嘉年華的青澀歲月。就如王蒙的小說《青春萬歲》﹕"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一一八們﹐八五年底元旦﹐曾手捧著蠟燭﹐在一舍前的空地上﹐背誦著這熱血沸騰的詩句。
當時﹐越來越多夜自習回來的同學聚攏﹐看著一群中文系的瘋女﹐她們在為終于成了"二十歲﹐豆腐渣"歡呼。
有三舍的男生﹐高聲叫著﹐從高處拋下空的暖水瓶﹐作為爆竹﹐助興﹐引起一陣歡呼。
多麼激情﹑騷動的歲月……
會在沉靜下來後﹐寫寫八0年代﹐一個南京大學中文系女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南京《週末》人文版﹐已經約了國內刊發權了。
歲月的沉澱﹐已經教青春的美好﹐點點滴滴在心頭了。
這也是一種個人小史的書寫吧﹐會很溫暖的。
W,你就要啟程了。去到那個城﹐一個已經退進我的夢中的城。無他﹐好好享受﹐祝你好運。
D
2007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