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09

20090924晨。蘇州古城。情陷中國昆曲博物館















諾貝爾“綁架”奧巴馬

奧巴馬愧獲早來的肯定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諾貝爾和平獎昨天揭盅,上台不一年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出人意表奪得這個獎中之獎。評審委員會表示,這是表揚奧巴馬過去一年在加強國際外交及推動無核化的非凡努力。奧巴馬在並無太多具體政績下獲獎,惹來「榮譽頒得太早」的質疑,他在獲悉得獎後表示,自愧不如歷屆得獎者,他會視此為委員會對他為美國和世界定下的目標的肯定。
奧巴馬昨在白宮發表簡短發言,稱獲獎令他「驚訝」,也「深感謙卑」,「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跟歷屆得主共享此殊榮」。他說﹕「我並不視它為對我個人成就的肯定,而是視它為對全球各國民眾期望的肯定。我將接受這個獎項,並視之為起來行動的呼籲,呼籲所有國家一起迎接21世紀的挑戰。」白宮表示,奧巴馬將於12月到挪威領獎。
嘉許推動多邊外交無核化
和平獎評審委員會表示,頒獎予奧巴馬,是為了表揚他「在加強國際外交及促進各國人民合作所付出的非凡努力」,「創建了新的國際政治氣候」。委員會的聲明說﹕「多邊外交重回中心,強調聯合國 及其他國際組織有話語權。在最難解決的國際紛爭上,奧巴馬認為對話及談判是較好的解決方法。奧巴馬對無核化世界的遠見,大力推動了裁軍及武器控制的談判。有賴奧巴馬的推動,美國現正在對抗全球暖化上扮演了較具建設的角色。民主及人權將有所加強……很少有人能像奧巴馬般引起世界注意,給予人們認為未來會更好的希望。」
聲明又說,「奧巴馬的外交信念認為,世界領袖的外交信念必須立足於全球大部分人的價值觀及態度上。過去108年來,評審委員會一直追求這種外交信念,奧巴馬現已是這方面的全球代言人。」
今屆和平獎有破紀錄的205人獲提名,包括中國維權人士胡佳、異見人士魏京生,和以反對派姿態當上津巴布韋總理的茨萬吉拉伊。奧巴馬今年1月20日就職總統,不足兩星期後,本屆和平獎便於2月1日截止提名。被問到為何頒獎給上任不足1年的奧巴馬,委員會主席亞格蘭(Thorbjoern Jagland)解釋﹕「這是因為我們想支持他希望達成的目標。這清楚顯示我們擁護他所做的事。」
5人委員會一致決定
亞格蘭表示,委員會關注到阿富汗戰事持續,「我們希望國際大氣候改變,能解決這問題。奧巴馬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到埃及與伊斯蘭世界接觸,然後重開中東談判。」他透露,頒獎給奧巴馬是5人委員會的一致決定。
委員會表示,為免打擾奧巴馬的休息,他們未如慣例於凌晨時分致電,是由白宮官員清晨喚醒轉告奧巴馬。美國傳媒報道,白宮對奧巴馬獲獎,第一反應也是「嘩!」(Wow!),感到非常震驚。多國領袖紛紛祝賀奧巴馬獲獎。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向奧巴馬發出祝賀信,稱對他獲獎感到「十分高興」,「這證明了美國已回到世界民心之中」。和平獎前得主、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也說﹕「我們相信此獎會加強奧巴馬的承擔,繼續促進和平及滅貧。」
奧巴馬獲獎亦惹來質疑。和平獎前得主、波蘭前總統華里沙說﹕「什麼?這麼快?他只是提出建議,他雖已開始,但必須行動。」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領袖阿爾巴什說﹕「美國是全球擁有最多核武的國家,美軍仍在伊拉克及阿富汗製造流血事件,為何奧巴馬可得獎?」
奧巴馬獲和平獎 欠實績乏說服力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奧巴馬獲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和平獎,許多人都認為是爆冷。事實上,奧巴馬今年1月22日接任總統以來,所啟動的政策措施,與其前任布殊總統確有很大不同,但是奧巴馬所推動的,許多仍然停留在理念和政策主張階段,如果憑此而奪得諾貝爾和平獎,欠缺說服力。
英美的輿論,對於奧巴馬獲獎,基本上是噓聲四起,但是批評之聲主要針對諾貝爾委員會。至於奧巴馬本人也表現謙卑,承認自己還未有資格領取這個獎項,但是他認同諾貝爾委員會希望推動建設更好世界的願景,因此接受和平獎。
今屆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個人和團體多達205個,破了歷年紀錄。奧巴馬獲提名為候選人之一,早已知之,不過,在揭曉之前,一般認為他上任未滿一年,未見具體政績,獲獎機會不大。反而際此六四事件20周年,西方傳媒把積極參與維權行動、被中國政府繫獄的胡佳,視為熱門人選之一。可是,結果使許多人大跌眼鏡。
奧巴馬獲獎
四方面受質疑
諾貝爾委員會說,授予奧巴馬諾貝爾和平獎,是為了表彰他為加強「國際外交和人民之間合作」所作出的努力。委員會認為,奧巴馬作為美國總統,推動國際政治新氣候,令多邊外交在世界舞台重新獲得中心位置,重視聯合國 及其他國際組織的角色;對話與談判成為解決國際糾紛的優先方法;全球無核化的遠景大力地刺激裁軍及軍控的談判,是由奧巴馬推動的。另外,委員會表示,美國現時在氣候變化挑戰中,扮演更建設性角色,民主及人權的價值亦獲得強化。
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和重塑美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確實採取了與布殊總統截然不同的政策措施,揚棄了布殊的單邊主義,強調要與世界各國一起解決問題;向伊斯蘭世界示好,再啟動和平進程,要促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會談,對伊朗也伸出橄欖枝;撤銷布殊要在俄羅斯門口建立導彈防禦系統計劃,修補美俄關係。布殊執政期間,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經常不留情面猛烈批評布殊,今年4月奧巴馬藉出席美洲國家峰會時,主動向查維斯示好,穩住了美國的後院。在具體事務方面,布殊對於全球氣候和減排愛理不理,奧巴馬則積極推動減排,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上述這些事,比對諾貝爾委員會對奧巴馬的評語,其實顯示布殊不做的,奧巴馬做了,就得到讚賞。布殊窮兵黷武,目中無人的慓悍作風,使人極其厭惡。奧巴馬掌權約9個月,政績仍待觀察,獲頒授和平獎,或許是西方社會間接批判布殊錯誤路線的反映。儘管如此,在公布得獎者的記者會上,記者們的提問大多圍繞為何奧巴馬那麼快就獲獎,很能代表全球許多人的反應。奧巴馬是全球矚目的領袖,他的政策和動向,對世界有重要影響,正因為他如此重要,人們對他「出師未捷卻獲獎」,才會有不同意見。
奧巴馬獲授與諾貝爾和平獎,起碼在下列四方面使人有所保留。
首先,奧巴馬現在推動的政策,許多仍然停留在理念和主張階段,例如他的中東政策、伊朗政策,剛剛啟動,能否收效,仍是未知之數。
其次,諾貝爾委員會表揚的奧巴馬政策主張,他能否一以貫之,相信奧巴馬本人也不敢給予堅定承諾。例如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問題,奧巴馬只在態度上與布殊不同,但是他所堅持的美國利益,能否與其他國家調和,還待觀察。
第三,奧巴馬再出色,畢竟還是一個政客,行事往往只是政治計算的結果。例如,達賴喇嘛得過諾貝爾和平獎,過去18年他每次訪美,都會與當時的美國總統會晤,近日達賴訪美,奧巴馬基於下月訪問中國,未按「傳統」見達賴;不過,奧巴馬訪華之後,會否又再左搖右擺,重返「傳統」?這是值得注意的,因為政客容易妥協,往往隨利益而搖擺。
美國國內政治對外交政策有重大影響,美國的國家利益也非任何一個美國總統可以輕易偏離。因此,奧巴馬政策的可變性很高,若他日後基於形格勢禁而改變,背離了和平獎的精神,就很諷刺了。
第四,美國目前仍在打兩場戰爭(即是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奧巴馬競選時承諾從伊拉克逐步撤軍,至今未見明顯進展;在阿富汗,美國身陷泥淖,近日美軍在阿富汗的最高指揮官,鑑於局勢惡化,已經向奧巴馬正式申請,要求美國最少要向阿富汗增兵4萬人。這兩場戰爭,雖然都是布殊留下來的爛攤子,由奧巴馬來收拾,但是諾貝爾委員會一面把和平獎頒給奧巴馬,奧巴馬卻一面派更多美國投入殺戮戰場,對於和平獎,豈非很大的諷刺?
和平獎得主歷來多爭議
諾委會曲線鞭策奧巴馬?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評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宗旨是「為促進民族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基於政治取向不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引發爭議的事例不少,例如,以和平手段成功爭取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聖雄」甘地,雖獲五度提名,卻從未得獎;前年,美國前任副總統戈爾推動全球關注氣候暖化,獲頒發諾貝爾和平獎,不少環保人士和團體對於玩票性質的戈爾得此殊榮,都不以為然。
這次奧巴馬獲獎,有不同意見者並非針對奧巴馬本人,他以黑人成為美國總統,已經開創了歷史,在促使種族融和方面,奧巴馬已經取得劃時代成就,不過,諾貝爾委員會領獎給他,並非眼於此,而是他正在推動的工作。但願這是委員會的苦心孤詣的決定,藉此「綑綁」奧巴馬,支持他的工作,「驅使」他推動建設一個和平和諧的新世界秩序。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胡總﹕保障外媒採訪權益

胡總﹕保障外媒採訪權益
學者指北京有意改善國際形象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胡錦濤昨日出席北京的世界媒體峰會,向包括港澳台在內的135間境外媒體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保障外國新聞機構和記者合法權益,為外國媒體在華從事採訪報道提供方便。有學者認為,胡總高調講話是有意改善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以更開放的姿態面對外國傳媒。

世界媒體峰會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該峰會由新華社和全球8間媒體集團共同發起,包括澳洲新聞集團、美聯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英國廣播公司、時代華納廣播集團和Google。大會主題是「合作、應對、共贏、發展」,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5間傳媒機構及中國境內40多間傳媒負責人參加。外界預料在今日的閉幕上,大會將通過《世界媒體峰會共同宣言》。
籲傳媒應承擔社會責任

胡錦濤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陪同下出席開幕式,他在致辭中首次對外國傳媒表示肯定,愈來愈多的外國媒體向中國派駐記者,臨時來中國採訪的記者人數亦不斷增加。「外國媒體報道中國的信息量愈來愈大、領域愈來愈廣、內容愈來愈豐富,對各國人民了解當代中國發展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續稱,「我們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繼續推動政務公開,加強信息發布,保障外國新聞機構和記者合法權益,為外國媒體在華從事採訪報道業務提供便利。」

胡錦濤還強調,傳媒應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傳播,各類傳媒應「熱情鼓勵發展中國家發展進步」,客觀報道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明多樣化的現實,充分反映各國發展的主流和趨勢。他並表示,中國政府還鼓勵和支持國內傳媒搞好輿論監督,在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支持國內外傳媒在新聞傳播、人力資源、信息技術、業務發展等方面加強交流和合作。

中國官方長期指摘西方傳媒帶「有色眼鏡」,對於中國的報道帶有偏見,或是偏重報道人權、民族問題等負面新聞,較少報道官方更願意宣傳的經濟成就。

斥450億打造傳媒「航母」

為加強對外宣傳,爭取國際話語權,中國政府已刻意打造傳媒「航母」,從今年起陸續投入450億元人民幣,以加強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及《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的實力。此次峰會執行主席是新華社社長李從軍,新華社從今年3月起開始營運中文電視,7月開通英語電視,9月開通手機電視等。國務院早前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希望中國成立非政府背景的大型娛樂、新聞及文化企業,形成類似彭博、時代華納的媒體集團。
明報記者北京報道
××××××
指中國缺乏競爭 梅鐸籲開放市場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出席這次全球媒體峰會的新聞集團主席梅鐸(Rupert Murdoch)說,中國若希望增加本土媒體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就要解決兩個問題,就是盜版和缺乏競爭的問題。

他說最近聽到中國領導人說,要提高中國媒體在世界的影響力,他很期待這發展。但是中國媒體還是受到保護,沒有面對足夠的競爭,令他們難以應對全球激烈的競爭。他指在印度,因向外資開放電視廣播市場,令到現在印度的廣播素質大為改善。「中國30年前採取開放政策取得成功,現在也要向網絡世界開放,才能確保不會失去機遇和發揮本身的潛力。」

路透社促關注資料保密

而路透社總編輯史進德(David Schlesinger)則提到中國在公布經濟資料方面,應該要特別留意保密問題。早前路透社因為提早發布內地經濟數據,遭中國政府不點名批評。史進德表示,中國政府在公布資料前幾天,往往已有傳聞在流傳,事後也證明傳聞是正確的。媒體有責任把傳聞報道出來,因為可以杜絕獲得內幕消息的人繼續操作。所以內地當局不應該針對媒體,反而應該研究怎樣減少獲得內幕消息的人,和縮短籌備資料公布的時間。

「中國會有自己的時代華納」

此外,美國時代華納特納廣播集團亞太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馬可寶(Steve Marcopoto)表示,中國在傳媒業方面是個巨大且日益壯大的市場,「當中國從一個內向型的參與者轉變成全球傳媒行業的領頭羊時,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時代華納』。」

明報記者高志堅北京報道

高錕:科學家太有偏見

先知高錕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看三藩市一個華語電視台訪問高錕 夫婦,非常感觸。患上老人癡呆症的他知道得獎消息,微笑地說那是「非常好」的。但妻子在旁問了他兩次,他是否「光纖之父」,他似乎不太能理解這四個字,天曉得他對「諾貝爾獎」又理解多少。
太太黃美芸說,高錕自得病後像換了一個人,以前的高錕已經走了,眼前是另一個他。做夫婦大半生,如今相濡以沫,她說「哭也哭過」,要習慣。說時不斷撫摸丈夫的髮尾,頭顱裡的腦袋雖已不一樣,但她還是同樣愛惜。
有人說這個獎來得太遲,他最出色的腦袋已經等不及,枯萎了,有多少榮譽都不知道了。但我認為,高錕早知道光纖對人類的貢獻,得諾獎與否,不是最重要的。
我十年前訪問過他,和他在山頂憑欄遠眺,談到他的發明,展開了一席凡人與先知的對話。
他說:「我們彷彿進入了一個剛開始的世界,有很大的轉變,我有點不安。」「將來科技的發展成怎樣,我們不知道,科技會怎被人利用呢?訊息工程對生活的影響真是很大,將來的人是不是獨自在家裡對著電腦,就不用和別人打交道呢?人與人的關係又會變成怎樣?訊息暢通之後,生活的理想又是什麼?」
當時互聯網技術才剛開始,他已預言有「宅男」出現。至於「生活的理想」,卻愈來愈模糊了。
我又問他,喜歡做研究還是做校長。
「我對人類認識不夠深,如果一世呆在實驗室,會對不起人類。科學家太有偏見,在科學上認為值得做的,可能對人類帶來很大惡果。例如令人長生不老,後果便不堪設想。」
重看自己寫的訪問,再看到今天笑意盈盈的他。就覺得,他的腦袋也累了,就讓他休息一下吧!
[陳惜姿]

10/09/2009

20090918的“日有思”






“牛奶太多了,我不喝完行嗎?”

童真笑問:牛奶太多了,我不喝完行嗎?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9日
【明報專訊】高錕以兒童般的笑顏,仰頭看妻子黃美芸問道:「牛奶太多了,我不喝完行嗎?」。昔日專心研究頂尖光纖技術的高錕,現時過簡單平淡生活,患有老人癡呆症的他,有時跟妻子的對話,更像一個向母親問意見的小孩。妻子回答:「最好喝完,今天熱,你會口渴。」高錕便乖乖把牛奶喝光,難怪黃美芸說:「他很乖,聽我話。得病後有時候記不得事情了,他就笑。每晚9點睡覺,早上7點左右起。吃飯香,睡覺香。」

高錕夫婦今夏到美國加州定居,女兒高明淇在矽谷附近山景城的兩層高房子便成為兩老住所。書房擺滿全家福和夫婦合照,靠牆的書架則是高錕愛看的武俠小說──英文版的《水滸傳》、中文版的《笑傲江湖》,還有高錕自己寫的光纖書籍。在香港生活多年的高錕夫婦,家中剛安裝可收看三藩市中文台和香港節目的電視頻道。

「我知道你們是來找我」

高錕雖然記性差了,但身體依然很好,冰箱門上便貼他的日程表,有手工課、音樂課、網球等,他亦會定期到區內一間老人健康中心做體操,鍛煉身體。中新社記者到社區中心探望,高錕主動向記者打招呼:「我知道你們是來找我的。」笑瞇瞇說「我知道你們想問我什麼。我告訴你,我很高興,(得獎)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剛做完椅子操的他,邊洗手邊頑皮地把雙手攤開,「看,很乾淨。哈哈!」

看到記者的相機,高錕又說,「我以前喜歡照相,自己洗照片,黑白的。現在什麼都不做了,鍛煉第一。」有護理人員說,高錕舞跳得很好,他也即席與護理員笑起舞。健康中心內的人員形容高錕很友善很愛發問,大家都喜歡他。健康中心的眾人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消息後,才知道這位長者原來是一位非凡科學家。

高錕接受訪問時在中心吃午飯,他讚賞中心的飯不錯,但究竟「喜歡上海菜還是廣東菜?」他說:「哦,不記得了。我什麼都喜歡吃。」說罷,便用刀叉認真地吃。
××××××
忘了光纖 忘不了太太
高錕老人癡呆 妻子﹕不再是以前那個人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9日

【明報專訊】剛奪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纖之父」高錕,因患上老人癡呆症,已經忘了自己畢生研究、造福世人的光纖科技,其妻黃美芸亦形容患病後的丈夫「不再是以前那個人」。不過,高錕並沒有忘記同行半世紀的愛妻,也惦念其他同病相憐的人,他和太太正考慮將部分獎金捐給香港聖雅各福群會老人中心和美國一個老人癡呆症研究協會。

76歲的高錕與比他小1歲的太太,今年夏天定居美國加州三藩市附近的山景城,過平淡和規律的生活。高錕得獎後,恭賀電話不絕,欲採訪他的傳媒多不勝數。他日前在家中接受三藩市華語電視台訪問,妻子黃美芸溫柔地問他:「你是否光纖之父?」高錕一臉茫然,只是重複道:「光纖……光纖之父。」他看來已忘了自己心愛的尖端科學。

一臉茫然: 光纖……光纖之父

黃美芸不僅是高錕的賢內助,為他照顧兩名子女,也是高錕研究路上的得力助手,是他的第一傾訴對象。如今到了晚年,高錕的老人癡呆症加深,黃美芸要24小時貼身照顧。

2004年,高錕被一起搓麻將的朋友發現他反應變得遲緩,建議他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與他父親一樣患上老人癡呆症。黃美芸坦言,照顧高錕壓力不小,「因為你知道這個人以前是怎樣,這個病將他改變,以前那個人已經走了,不再在這裏,哭也哭過一段日子,現在習慣了,知道這個人不再是以前那個人」。

向來不善辭令的高錕,近年因小腦萎縮,說話能力更受影響,「我現在不大好……我自己裏面要講出來,很難做」。在旁看丈夫接受訪問的高太連忙替丈夫補充:「很難講出來。」採訪的記者問高錕,妻子盡心照顧他,是否好愛她?高錕說了兩次:「是,她很好的。」回應言簡意賅,盡顯深情。

一定往瑞典領獎

金耀基教授是高錕擔任中文大學校長時的工作伙伴,他在慶賀高錕得諾獎時感慨說,這個獎如果早一年來就好了,暗示高錕如今的身體狀態未能應付領取諾貝爾獎後發表學術演講的傳統要求。不過,黃美芸說,高錕一定會去瑞典領獎,畢竟這是極難得的榮譽;她形容,獲悉得獎後的感覺「就像發夢」。

光纖之父忘了光纖、頂尖科學家變得像小孩子那樣單純,教許多人唏噓不已,但高錕的中學同學李文彬認為,「精明還是癡呆已不重要。他的腦袋已達成造福世人的任務」。他覺得,是上天為高錕安排了一個快樂的晚年,要高錕不用煩惱。

獎金考慮捐老人癡呆機構

年屆76歲的高錕步履穩健,精神不俗,能自己進膳和更衣,還不時協助妻子洗菜做飯(高錕生活現詳見另稿)。對於損贈部分獎金之事,黃美芸在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表示仍未落實。

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林翠華教授說,老人癡呆是大腦整體退化的疾病,退化期大約需10至20年。一般來說,腦部退化的病徵可分4期,她不願單憑訪問片段而判斷高錕的病。不過,若從林教授列出的4期病徵來看,即不能單獨照顧自己日常起居生活,語言表達出現困難,有明顯的記性問題,無法應付需要高認知能力處理的事,這已到了中期癡呆程度(見表)。

病徵疑似中期癡呆

林翠華說,高錕校長是超級聰慧的人,即使患老人癡呆症,也因為他的聰慧可在日常生活幫得上自己。大腦萎縮主要會令患者智力衰退,但肢體機能萎縮要到很後期才出現,即使是中期老人癡呆症,病人仍可行動如常,醫生亦會鼓勵病人多做運動,延緩肢體機能衰退。

她指出,雖然著名學者也會患老人癡呆症,但一般而言,學者經常動腦筋,是一個保護大腦免於退化的因素;因此,一直有動腦筋的人,晚年應繼續多動腦筋。

明報記者 張岳弢 談誦言

10/08/2009

a link:二○○九年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

“高錕日”識人生爾爾

高錕說話不完整 高太代答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8日
【明報專訊】高錕年初證實患老人癡呆症,記性不及以往,不少與他共事的老友都慨嘆今年獲諾貝爾獎「是遲來的肯定」。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形容,高錕在電話中說話已不太完整,大部分由高太代答,「若高錕早一年獲獎更好,相信高錕心裏也清楚自己獲獎」。

金耀基﹕早一年獲獎更好

金耀基昨晨曾與高錕通電話,恭喜對方獲獎,但高錕現時說話不太好,不能說出完整句子,大多由太太代答。他引述高太指出,當新聞報道高錕獲獎的消息時,她曾向丈夫說:「這是個很榮譽的獎項。」高錕附和,高太進一步說:「是給你的。」高錕反問:「給我的?」隨後才說:「噢!太好了!」

瑞典皇家科學院當日便透過中大聯絡高錕告知喜訊,身在美國的高氏夫婦當地時間凌晨3時被電話吵醒,高太索性把電話掛起,透過電郵委託相識逾三十載的中大副校長楊綱凱向外界發聲明,之後繼續呼呼大睡,留言信箱隨後爆滿,全都是祝賀的來電。

楊綱凱形容高錕對獲獎較淡然,「不會開心到彈起!」他與金耀基都表示,高錕健康不錯,現時每星期都會打兩至三次網球,高錕留在美國是為親近在當地生活的子女。楊綱凱又說,高錕不時返港,早陣子在港更嚷要去吃大牌檔。

曾與高錕共事的中大電子系兼任教授徐孔達亦說,高錕年初曾回港,當時還與一眾舊同事打麻將。其後再有學生欲邀請他回港,參觀中大的最新發展,但高錕當時可能健康一般,未有答應返港。

*****
舊同事:他預見未來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8日
【明報專訊】近40年前,中文大學連電腦都欠奉,電話也是靠銅線連接。高錕對當時同事中大電子系兼任教授徐孔達說「將來全世界都會用光纖」,徐孔達暗忖,即使高錕當時已甚具名氣,在場眾人對高錕的見解都半信半疑。徐孔達說,時至今日,證明高錕是對的,他在30年前已預見未來。他形容,高錕為人慷慨,當年獲得日本一個媲美諾貝爾獎的獎項,不僅在馬會宴請同事,更把一半獎金捐出,成立獎學金造福學生。
×××××
蔡子強﹕高錕校長的故事:大學就是包容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8日
【明報專訊】一個人話說得不夠亮麗,並不代表他對信念、價值和理想沒有堅持,相反,他可以以胸襟和實際行動,來把之說得更加鏗鏘有力。

1986年,當時我是中大學生會副會長,有份參與遴選新校長,曾經與當時作為候選人的高錕會面。老實說,當時對他印象普通,並不特別欣賞。大家可以想像,學運中人,最愛把話說得慷慨激昂,最愛談信念、價值、理想等等,亦因而順理成章集中火力質詢他這些問題,而高錕就像不少「理科人」一樣,拙於辭令,不是那些侃侃而談,口舌便給之輩,甚至有點口吃,所以當時雙方並不投契。

拙於辭令 但以身作則

但後來的發展卻告訴我,一個人話說得不夠亮麗,並不代表他對信念、價值和理想沒有堅持,相反,他可以以胸襟和實際行動,來把之說得更加鏗鏘有力。

1987年,我續任中大學生會會長,與高錕校長續有交往,才慢慢發現,他與之前那些一臉威嚴,最愛訓示我們的校長十分不同,說話十分隨和,平易近人。

有同學曾目睹這位校長與太太溫馨的手牽手,在校園內的超市購買朱古力;我亦曾在一個探討日本黑社會暴力文化的校園電影觀賞和討論會中,看到這位校長靜靜的坐在一旁,默默參與(不是大鑼大鼓,剪綵主禮的那種);昨天亦有同事告訴我,有次在校內一個小小的社科研討會中,作為「理科人」的校長亦有出席,更舉手發問問題……這些小事都顯示,高錕校長當時真的很投入校園生活,而且全無架子。

但無論如何,那段時間是香港學運比較溫和、風平浪靜的時期,真正的考驗,出現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六四之後,香港學運走向激進化,以批判、顛覆,以至衝擊權威為己任,與北京更處於嚴重對立的狀態。

1993年3月31日,北京委任了高錕校長為港事顧問。當時港事顧問被視為北京為了對抗末代港督彭定康而推出的統戰工具、政治花瓶,因此,消息公布之後,中大學生群情洶湧,在一個高錕應邀出席的學生公開論壇當中,出現了千人雲集烽火台,把會場包圍得水泄不通的場面,質疑他的聲音此起彼落,群情鼓譟。學生會會長更遞上紙製傳聲筒,諷刺他甘為中方傳話人。翌日,50多名港顧上京接受委任,來自中大、浸會、樹仁及嶺南的學生到啟德機場抗議,手持「反對為虎作倀」的標語在大堂內繞場遊行,並演街頭諷刺劇。

最受屈辱 反而最為寬懷

但更嚴重的對立,還在後面。同年10月,中大30周年校慶,舉辦了盛大的「開放日」來慶祝。當時學生組織最恨歌舞昇平,於是便執意要與校方對幹。

在開放日那天,中大不單喜氣洋洋,更加冠蓋雲集,正當高錕校長要當眾致辭的時候,冷不防被激進的學生衝上主禮台,在眾多嘉賓、家長、同學,以及校友的眾目睽睽之下,誓要搶走校長手中的「咪」,以表達另類聲音,更拉開「兩日虛假景象,掩飾中大衰相」的橫額,結果令台上亂作一團,擾攘達數分鐘之久,令人覺得中大丟盡面子。學生又即場遊行和派發內藏傳單的避孕袋,諷刺大學生形象,極盡挑釁的能事。

擾攘一番後,校長被迫步下禮台,我的一位朋友,當時為《中大學生報》的記者,第一時間衝前採訪,他為示威的同學憂心忡忡,詢問校方會否懲罰學生,怎料校長卻一臉詫異的說:「懲罰﹖我為什麼要懲罰學生﹖」那位學生記者頓時為之語塞,對校長的答案和胸襟為之意外。

我記得很多年後,有一晚與老師關信基教授促膝談心,提起這件往事,他才透露,事後差不多各方都排山倒海的要求紀律處分該等學生,但卻有3人由始至終堅持反對,最後才能頂住了壓力。3人中的其中一位,原來就是本來最為丟臉、最受屈辱、最應意憤難平的當事人——高錕校長。

可惜當年中大的學生組織卻不領情,因為「港事顧問」這個心鎖,而一直與之對抗到底,例如出版學生報,大字標題刊出「港事顧問粉飾太平,中大校長一事無成」等辛辣、侮辱性字眼,令不少教授為之側目。但本應最為難堪的校長本人,卻始終一直以平常心待之,甚至對於這些一直敵視他,與他對幹的學生組織中人,疼愛有加。

舉些例,他每年從個人戶口中拿出兩筆各兩萬元的款項,分別捐助學生會和學生報中有財政困難的同學;又每年都親筆撰寫書信,多謝學生組織對大學的貢獻;更幫助學生排難解紛,在一場教授與學生可能因教學評核而對簿公堂的官司中,為學生順利調解,他也有閱讀學生報,更常常把學生批評校方做得不好的文章,轉達有關單位,希望他們能作改善,當時為校園版工作的同學,向我坦言很有工作上的滿足感。

從中可見,那怕學生運動處處針對他,但他卻始終真心誠意鼓勵同學參與。

蔡元培的故事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高校學生3000餘人,齊集天安門,舉行示威遊行,掀起了我國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但卻遭北洋軍閥政府鎮壓,32名學生被捕。不說大家可能不知,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最初並不贊成學生外出示威,並且曾一度站於北大校門企圖出言勸止,惹來學生報以噓聲。但當他一知道學生被補的消息,便二話不說,全力投入營救被捕學生。他親自走到六神無主的學生面前,表示發生這些事,他當校長的應引咎辭職,但先一定把被捕學生營救出來,並說:「被捕學生的安全,是我的事,一切由我負責。」斬釘截鐵,毫不含糊。

在蔡元培的牽頭下,北京14所高校校長一起投入營救學生的運動當中,並且聯合發表聲明:「學生的行動,為團體之行動,即學校之行動,決定只可歸罪校長,不得罪及學生一人。」蔡自己更多次表示,如能釋放學生,「願以一人抵罪」。在社會各界的強大輿論壓力下,到了5月7日,北洋軍閥政府終於釋放被捕學生。

高錕校長和蔡元培的故事告訴我們,有時我們不能奢求校長與學生的政見盡同,但我們卻可以看到,什麼是真正的尊重和愛護。

風物長宜放眼量

高錕校長不是那些會為大學掙得很多捐款,也不曉得誇耀自己把大學建設成世界「第N大」的人,所以當年校內是有聲音對其領導能力有所質疑的。當時有人甚至揶揄說:「繼任校長可以在半小時內開完的教務會,他卻要開上3個小時。」我想今天回望,大家就明白到,這是包容、兼聽的代價。

所以,有記者問我,當年高錕校長是否很受愛戴,我只能遺憾的說:「有些人,就是如此,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有了一段距離之後,大家才能對他看得清楚。」

昨天,從電視新聞中看到當年有份上台「搶咪」的同學,今天終於能夠理解校長的一番苦心,我想這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欣慰。

關信基教授在接受報章訪問時說:「高錕是歷年曾合作的中大校長中,最自由開放的一位。」我想這是十分中肯和由衷的評語。

後記:

周二諾貝爾獎公布當晚,有記者採訪我,聽我說了上述故事後,問我,今天回想,會不會覺得我們這些學生當年錯怪了校長。我想了一想之後,答說:「20年後的今天,我想當年反對校長出任港事顧問的學生,仍然會堅信自己的觀點是對的,所不同的是,我們應從校長身上,學曉處理不同意見應有的態度。」

我想對於日趨撕裂的香港社會,這分外有意義。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
記憶之鍵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9日
【明報專訊】「光纖之父」奪得諾貝爾獎,實至榮歸,遲來的賀禮,足讓深受柏金遜症干擾的科學家感到老懷大慰。
不知道老人家的柏金遜症到了第幾期?
其妻說他「記性不好」,目前正在服藥和靜養,據語氣推斷,應是對往事仍有記憶,只不過回憶片段都變成了敦煌寶物般的斷布殘卷,或頭尾不齊,或中有裂洞,必須費力研究,始可解讀若干印象。
或許又像一張被刮花了的黑膠唱片,跳線,在旋律與旋律之間有著空隙,須由聽眾想像失去了的音符是如何動人。
再不然就像一張在深圳買回的劣版老翻光碟,不是畫質不好,只不過常會窒格、漏格、鎖格,必須不斷按著fast forward鍵,跳過某些情節,始能繼續看下去,但到了某些段落,再怎樣按鍵亦無效,畫面就這樣鎖住了,運轉不了,所有的美好故事皆鎖在其中。而不知何故,停住的畫面往往是最精采的畫面,萬般情節在這裡戛然而止,觀眾遭波浪拋到高處,卻下不來,故無刺激可言,高潮難成其為高潮,因為唯有能夠從低往高後再回滑下來,剛才的高潮始有值得回味之處,否則,只剩尷尬二字,困於中途,茫然不知所措。
柏金遜症最令人感到討厭的理由正在於此。假如失去所有記憶,倒亦無妨,白茫茫一片大地好乾淨,無喜無因,無悲無樂,本來無一物,塵埃難來,對患者來說便不算是「困擾」,反有幾分禪意,簡直進入另一種形式的定境了。但在這以前,即在逐漸失去記憶的過程裡,點點滴滴地漏水漏格,而你是自知的,你的腦海是銀幕而你是自己的觀眾,看著斑駁斷裂的記憶畫面,心情難免焦慮急躁,愈是渴望記起一切,愈是找不到半絲勾起回憶的線索,只是肯定某年某月曾有某事某人,記憶之鍵失去效能,你唯一能做的是,頹然跌坐於黑暗客廳的沙發,皺眉苦惱,然後,棄絕了,倒過來祈求所有記憶索性盡快溜走
或許,對一位不幸患上柏金遜症的科學家來說,諾貝爾獎的最大好處不是獎金或榮譽而是能夠刺激大腦細胞,像召魂般喚起他對研究生涯的美好記憶。即使僅是片刻,對他已經等於最熱烈的掌聲鼓勵。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10/07/2009

慢慢開始換一種思路想世界了

Dear fook yee:
節日快結束了,又要開始忙碌。
節前一周奔跑了七個城市,很累,也有收獲,原來,新加坡人已經在中國土地上造出了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模塊兒”,理想中的現代新城,希望稍作修改移植就成。當然,這個移植費用不低。
我么,則擔心中國一、二線城市“新加坡化”了,失去了她自有的文化韻味。好在,蘇州告訴我們,老城可以挺老,新城可以很新。

如此,倒是我們海南本土的功課還沒有做足了。

加油!自己對自己說。

這陣子一直有看關于基督教的書,李牧師也傳給我一些,慢慢開始換一種思路想世界了。我覺得其中最好的,是基督教關於家庭的一些指導,這是沒有宗教教育的我們,非常缺乏的。我也和小高、孩子分享,他們也在漸漸接受。我和孩子,堅持著每晚讀BIBLE.他的普通話,因此也有提高呢@@@

去聽了幾次聚會,包括在救恩堂,覺得是心在聆聽。這對我很重要。
感謝您引領我,走進一個“正能量”的世界。
祈禱,喜樂,感恩。

這是我家的節日禮物,分享!
http://guanguanjujiu.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07.html

Barbara

國慶日胡癲氏為我家添丁六口四丫頭倆小子!


國慶日午后,顛顛兒一口氣為我家添丁六口,四丫頭倆小子!
那日午后,我和MAYBOY在電視里反復回放的“胡爺爺高興了”的畫面配音里,昏天黑地大睡,胡蘭成急急忙忙跑進臥室,看看我倆,初初欲語還羞,然后憤而離開。我倆相視:這老胡同志,今兒咋啦?
又賴床一會兒,照例俺先起來巡視一下:
高寶在書房,對著電腦里的人傻樂。
胡蘭成,跟著媽咪亦步亦趨,有點緊張的樣子。
顛顛兒呢?平日這廝會巴巴地等在臥室門口,見到媽咪立刻打滾撒嬌。“顛顛兒——”,俺找到陽臺:哈哈哈,顛顛兒,你生仔啦!啊呀,仨!
MAYBOY和高寶,聞聲趕來。
高寶:剛顛顛在我腳下哼唧了幾聲,就去了陽臺。都沒注意,她咋就生了@#%……
媽咪:原來,剛才胡蘭成是來搬救兵的啊。
爹地:哪用救兵。瞧,人家顛顛自己做得多好。
(想起了這幾日正在看的一本小口袋書,《游子吟》,是牧師送的。一位在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從事醫學基礎研究的學者所著,作者從實驗室里小白鼠的生產看見神的“創造力”。今日,看著柔弱的顛顛兒如此堅強從容地迎接自己的孩子,小女子我豁然開朗了。神,無所不在啊。)
晚八時,高寶報告:證實,顛顛產了六胞胎!!

幾日來,我們一家為顛顛兒充沛的母愛所感染。起初兩日,顛兒真是半步不肯離開貝貝。而貝貝們,也在媽咪產后倆小時,就齊齊集合找到了顛顛的咪咪!咿咿呀呀使勁兒申請神承諾給牠們的母乳哎。顛顛兒,也在當晚進食了產后第一餐:雞湯拌飯。平日不愛喝湯的牠,吧嗒吧嗒把大半碗湯水喝進去了。

次日清晨,小女子端著一小碗牛奶靠近顛顛兒,用勺子一勺一勺喂給偉大的顛顛媽媽。顛顛兒,從此走上了媽征途,好自然的。

只不過,貝貝各有性格,有的抱著咪咪吃飽就睡,小腿一蹬一蹬長個兒;有的就有點貪心,睡著了也得叼著咪咪,還不時唧唧唧唧叫喚。幾日下來,眼看著顛顛兒媽咪從自在到發愁,一直到煩得巴拉箱子,昨日,也就是第六日,顛媽實在有點兒頂不住了,跑到書房的茶幾下,躲了起來。
啊呀,不好,顛兒有點產后憂郁癥前兆啊。俺對MAYBOY說。
于是,媽咪趕緊摟抱著辛苦了幾日的顛顛兒,讓她好好撒撒嬌:顛顛兒,累了吧。你好了不起,你的寶寶喂的真好。沒關系,累了就跑來找媽咪,要不就找胡蘭成玩會兒。要不,媽咪給你洗個熱水澡吧。(產前那天,媽咪好像有預感吖,不但給顛顛好好洗個了澡,還專門把腹部的毛毛修剪了,預備貝貝們好找到咪咪。母子連心吧@@)

昨晨,顛顛兒又恢復了和胡蘭成一起散步!!產后的日子,恢復正常了。
只是,狗奶從此要備一天六餐給狗媽,未來,還真得專門煮狗狗飯了!!

胡蘭成,這幾日過上了孤單的日子,夜晚就來臥室找爸媽。不過,老婆喝湯公吃肉,顛顛兒的月子,胡蘭成也跟著賺了。


這里有倆仔一女。我家狗貝貝這次玩性別大翻轉:倆白為陽,四花乃陰,與父母的花色完全對調了。

今兒貝貝滿周,顛顛恢復嫵媚喇。

胡蘭成,你是真的棒啊@@@

10/06/2009

60年前的國號,60年後的期盼

60年前的國號,60年後的期盼
文﹕馬家輝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6日
【明報專訊】10月1日終於過去。各式跟60周年國慶相關的巡遊、晚會、飯宴、特輯以至抗議紛紛落幕,現代城市人的「時間感」向來極度壓縮,才五、六天,彷彿一切都是頗久以前的事情了,唯剩《建國大業》仍在上映,電影廣告海報掛牌仍然高高懸掛於街頭巷尾,似在不斷提醒大家,一甲子的滄桑起伏終究渡之不易,香港人,中國人,切勿輕易忘記。
《建國大業》好不好看?內地輿論當然有褒有貶,但總體而言,似是普遍認為比預期中稍佳,這畢竟是一齣「主旋律」掛帥的賀慶電影,只要拍得場面熱鬧、娛樂性強,不讓觀眾打呵欠或喝倒采,便算贏了,導演韓三平自有他的基本功力,逾百位不管有沒有外國護照的明星演員亦能「搶奪眼球」,所以,可以收貨了。
尚未看過電影,故難評論,可是我看過了角色表,發現有些曾在「建國大業」裏作出或彼或此貢獻的人物似乎未被編進劇內,因此可以想像,這齣百多分鐘的政治大戲必然遺漏了某些或悲或喜的歷史情節,今天國慶雖過,但再來談談,亦是好的,因為特區傳媒對於60年前的建國過程略嫌報道得不夠細緻,忽略了好些血肉故事。
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不妨就從國號談起。
話說1949年6月中旬,新政協籌備會在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論及國號問題,各有高見淺見歪見怪見,「中華人民民主國」、「民主主義人民國」、「中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中華聯邦民主國」等名目皆有粉絲擁躉,其中又以「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最為熱門,主因或是毛澤東 曾經提此名號,不排除有人「承旨」和議。經過一番爭論,果然,毛澤東的意向得到廣泛支持和通過,一份《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組織大綱草案》出籠了,毛老大亦在會議致詞時領頭高喊「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
然而過了兩星期,新政協籌備會分組討論大綱細則,有人提出翻案,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大聲疾呼﹕「有幾位老先生嫌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名字太長,應該去掉『民主』二字。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了,豈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而且Democracy一詞來自希臘字,原意與人民相同,去掉『民主』二字後,也很容易明白,我們是共和而非專制,是民主而非君主,是人民而非布爾喬亞的國家。」
張奚若的意見惹來了反對,有人認為與其不要「民主」,不如不要「共和」,以便向國人宣示「主權在民」的開明立場,將來國力富強了,更可進一步改變國號為「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
兩造見解爭持了一番,最後,「共和」勝出,「民主」退位,大會把通過了國號送交毛大佬和周宰相確認,兩人點頭同意,反正毛澤東早在1948年8月便隨口說過「我們要建立獨立、自由、富強和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今面對眾議,既然不違己意,何妨順勢表現一下「民主」風度?
我們今天回頭察看,從「後見之明」的角度讀史看事,難免暗笑當天的國號爭議純屬黑色幽默。「共和」也好,「民主」也罷,60年來的國運進程在在證明了皆只是紙上虛銜,毫無實質意義,歷史發展已對張奚若所感慨的「豈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作出了最大諷刺。當然,中國並非特例,別忘記北韓的國號全名亦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民主人民共和三者兼備,那又如何?
我猜《建國大業》沒有把這段國號之爭拍進戲內,也更不會把關於國號簡稱的爭議納入其中。
事緣在新政協確定國號、草擬文件時,附帶提出了一個國號簡稱﹕中華民國。主其事者為周恩來,他認為改朝換代以後,至少在過渡期裏,應該照顧到民間社會的稱號習慣,兼容並蓄,保持和諧。此議一如意料引起反對,周宰相乃於9月下旬邀請了廿多位70歲上下的「政壇元老」共聚商討,以一番漂亮話語作為開場白﹕「今天請來赴宴的,都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長輩,我國有句老話,叫做『請教長者』,今天的會就是如此。在政協討論文件時,各位看見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有一個『簡稱中華民國』的括號。這個簡稱,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必要了,常委會特叫我來請教老前輩,看看有什麼高見,老前輩對『中華民國』這四個字,也許還有點舊感情」。
老人家表態了。黃炎培和何香凝不反對用此簡稱,因為「中華民國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個結果,是用許多烈士鮮血換來的,一旦換掉,會引起不必要的反感」。馬寅初、張瀾、陳叔通、沈鈞儒、陳嘉庚、司徒美堂等大哥大則表示不滿,認為「中華民國」只是一塊爛招牌,拆掉無妨,其中以周致祥的意見說得最激動,此公在清末已是進士,辛亥革命後,隱居卅多年,從來不奉「中華民國」正朔,但對中國共產黨支持甚力,他幾乎聲淚俱下地說﹕「我反對仍要簡稱,什麼中華民國,這是一個禍國殃民、群眾對它毫無好感的名稱。二十多年來更是被蔣介石弄得不堪言狀了。我主張就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此次人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性質各不相同!」
既然反對聲浪是「主流方案」,周宰相便順手推舟,同意把「中華民國」四字從中國大陸上徹徹底底地抹去斫去了。
60年前的建國大業,確有說不完談不盡的細節故事,勝利者共產黨這邊固是如此,失敗者國民黨那邊亦是相同,譬如說在1949年10月1日當天,蔣介石曾經考慮派機從廣州起飛轟炸天安門,因為當時尚有幾個南方大城留有藍色勢力;又如蔣介石在1950年3月曾在台灣對其部下公開講示,「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經滅亡了,我們今天都已成了亡國之民」……兩岸政權和人民在60年前的10月分別走上截然不同的歷史道路,一甲子下來,各有另一場成敗,各有另一種榮辱,歷史戲劇之曲折迂迴,顯然不是《建國大業》之類的政治電影所能盡述所能展示所能剖析。
而到了60年後的今時今日此時此刻,唯望兩岸政權皆已明白,不管國號是什麼,也不管大國或小島,「向人民負責」終究是政權存在的唯一意義、最大意義。在這意義下,兩岸政權很明顯皆仍有或寬或狹的努力空間。新中國,舊中國,在千萬年後的歷史厚冊上或許都只變成一行小字,無論如何,中國人最期待的,其實是一個真正擁有文明富強、公義和平的「新新中國」,兩岸政權隔海對峙又隔海合作,應該以此為最大目標和最終目標,因為,有人民才有國家,千萬別顛倒了邏輯次序。
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

10/05/2009

20091003中秋海南文昌木兰湾海南角看海





乘着月夜出来透口气儿@@@

中秋的魅力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4日
【明報專訊】居家門前有個小小的遊樂場,每年中秋夜孩子們都來玩耍,由於居住的樓層低,站在露台往下望,高高矮矮的孩童跑來跑去,都提著燈籠,大部分用的是摩登式電燈泡,但仍有舊式的蠟燭,陣陣煙氣夾雜著蠟香乘著風勢緩緩地飄上來,沖入鼻孔,挑起隱隱的刺激。

有些孩子在傍晚時已經現身了,海的盡處仍有餘暉,小小的身影在昏暗的燈影下看去,有了幾分神秘感,竟然令我想起近年泰國恐怖電影裡的小鬼小妖,但那嬉玩的熱鬧聲浪卻是讓人高興的,明明是過節,所以聯想歸聯想而始終不會心寒。到了夜裡,有了明亮的燈光和蠟火,更是徹頭徹尾的世俗喧嘩,平時我是怕吵的,總把厚厚的露台玻璃門關得緊緊,每年這夜則是能開多大就開多大,為的就是分享這節慶的歡欣。

有時候歡欣中又有喜意。每年總有孩子不小心讓燈籠給蠟火燒掉了,先是發出一聲驚怪,放手把燈籠丟在地上,眼睜睜地看著色彩燦爛的紙玩具在火光裡化為灰燼,有些孩子會用鞋底把殘灰狠狠地踐踏,似在報復出氣,年紀較小的則通常會嘩嘩地嚎哭起來,不確定是心疼抑或害怕。於是家長和其他孩子都圍過來,大家都笑了,然後散開。過不了多久類似的場景再度發生,叫聲哭聲笑聲輪迴糾纏,我在樓上側耳偷聽,倒像一首趣怪的樂曲。

舊式燈籠便有這種略帶危險的魅力。絕對安全的玩具肯定不是最有趣的玩具,唯有必須小心翼翼地對待的東西,會破的會碎的會燒毀的,才會令孩子和旁觀的人感受到充實的滿足。破了碎了燒了,本來就是遊戲的隱藏趣味,如果玩到底而沒破沒碎沒燒,便另有一種僥倖的快感,像偷回來的糖果,吃起來特別甜。

孩子長大了,我好久沒買燈籠,但每年都有在中秋前到灣仔太原街的老店左看右望,抬頭欣賞懸掛著的各款彩燈,節日氣氛已在其中,不必吃那油膩的月餅。在燈光裡我似重見孩子昔時的天真笑臉,故可暫忘現實裡的她已是一個只顧耳聽iPod的青春傲慢大女生。於我,這便是中秋的最大魅力。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
一個美麗的女子 /關夢南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4日

【明報專訊】一個美麗的女子

只要美麗就夠

不必理會甚麼隱喻與象徵

與耗子、蜥蜴、蟑螂為伍

就那怔怔地相對一個晚上也不錯

把沙發還給沙發

把廚房還給廚房

把床單還給床單

把生氣還給生氣

但請不要

把美麗還給美麗

一個美麗的女子

不要把頭轉過來

讓我想像你的眼情、鼻子和嘴巴

生長在甚麼位置

最近讀過的一本書

說 美麗是看不到的

所以 把所有的東西還清以後

美麗就再沒有牽掛了

沒有牽掛的美麗

是否比從前更動人?

陽光輕輕地擦過你的耳背

那裏有幾根髮

當黃昏還沒有來到

你抱一頭小貓

讓離開的人後悔一輩子

[關夢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