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09

諾貝爾“綁架”奧巴馬

奧巴馬愧獲早來的肯定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諾貝爾和平獎昨天揭盅,上台不一年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出人意表奪得這個獎中之獎。評審委員會表示,這是表揚奧巴馬過去一年在加強國際外交及推動無核化的非凡努力。奧巴馬在並無太多具體政績下獲獎,惹來「榮譽頒得太早」的質疑,他在獲悉得獎後表示,自愧不如歷屆得獎者,他會視此為委員會對他為美國和世界定下的目標的肯定。
奧巴馬昨在白宮發表簡短發言,稱獲獎令他「驚訝」,也「深感謙卑」,「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跟歷屆得主共享此殊榮」。他說﹕「我並不視它為對我個人成就的肯定,而是視它為對全球各國民眾期望的肯定。我將接受這個獎項,並視之為起來行動的呼籲,呼籲所有國家一起迎接21世紀的挑戰。」白宮表示,奧巴馬將於12月到挪威領獎。
嘉許推動多邊外交無核化
和平獎評審委員會表示,頒獎予奧巴馬,是為了表揚他「在加強國際外交及促進各國人民合作所付出的非凡努力」,「創建了新的國際政治氣候」。委員會的聲明說﹕「多邊外交重回中心,強調聯合國 及其他國際組織有話語權。在最難解決的國際紛爭上,奧巴馬認為對話及談判是較好的解決方法。奧巴馬對無核化世界的遠見,大力推動了裁軍及武器控制的談判。有賴奧巴馬的推動,美國現正在對抗全球暖化上扮演了較具建設的角色。民主及人權將有所加強……很少有人能像奧巴馬般引起世界注意,給予人們認為未來會更好的希望。」
聲明又說,「奧巴馬的外交信念認為,世界領袖的外交信念必須立足於全球大部分人的價值觀及態度上。過去108年來,評審委員會一直追求這種外交信念,奧巴馬現已是這方面的全球代言人。」
今屆和平獎有破紀錄的205人獲提名,包括中國維權人士胡佳、異見人士魏京生,和以反對派姿態當上津巴布韋總理的茨萬吉拉伊。奧巴馬今年1月20日就職總統,不足兩星期後,本屆和平獎便於2月1日截止提名。被問到為何頒獎給上任不足1年的奧巴馬,委員會主席亞格蘭(Thorbjoern Jagland)解釋﹕「這是因為我們想支持他希望達成的目標。這清楚顯示我們擁護他所做的事。」
5人委員會一致決定
亞格蘭表示,委員會關注到阿富汗戰事持續,「我們希望國際大氣候改變,能解決這問題。奧巴馬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到埃及與伊斯蘭世界接觸,然後重開中東談判。」他透露,頒獎給奧巴馬是5人委員會的一致決定。
委員會表示,為免打擾奧巴馬的休息,他們未如慣例於凌晨時分致電,是由白宮官員清晨喚醒轉告奧巴馬。美國傳媒報道,白宮對奧巴馬獲獎,第一反應也是「嘩!」(Wow!),感到非常震驚。多國領袖紛紛祝賀奧巴馬獲獎。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向奧巴馬發出祝賀信,稱對他獲獎感到「十分高興」,「這證明了美國已回到世界民心之中」。和平獎前得主、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也說﹕「我們相信此獎會加強奧巴馬的承擔,繼續促進和平及滅貧。」
奧巴馬獲獎亦惹來質疑。和平獎前得主、波蘭前總統華里沙說﹕「什麼?這麼快?他只是提出建議,他雖已開始,但必須行動。」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領袖阿爾巴什說﹕「美國是全球擁有最多核武的國家,美軍仍在伊拉克及阿富汗製造流血事件,為何奧巴馬可得獎?」
奧巴馬獲和平獎 欠實績乏說服力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奧巴馬獲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和平獎,許多人都認為是爆冷。事實上,奧巴馬今年1月22日接任總統以來,所啟動的政策措施,與其前任布殊總統確有很大不同,但是奧巴馬所推動的,許多仍然停留在理念和政策主張階段,如果憑此而奪得諾貝爾和平獎,欠缺說服力。
英美的輿論,對於奧巴馬獲獎,基本上是噓聲四起,但是批評之聲主要針對諾貝爾委員會。至於奧巴馬本人也表現謙卑,承認自己還未有資格領取這個獎項,但是他認同諾貝爾委員會希望推動建設更好世界的願景,因此接受和平獎。
今屆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個人和團體多達205個,破了歷年紀錄。奧巴馬獲提名為候選人之一,早已知之,不過,在揭曉之前,一般認為他上任未滿一年,未見具體政績,獲獎機會不大。反而際此六四事件20周年,西方傳媒把積極參與維權行動、被中國政府繫獄的胡佳,視為熱門人選之一。可是,結果使許多人大跌眼鏡。
奧巴馬獲獎
四方面受質疑
諾貝爾委員會說,授予奧巴馬諾貝爾和平獎,是為了表彰他為加強「國際外交和人民之間合作」所作出的努力。委員會認為,奧巴馬作為美國總統,推動國際政治新氣候,令多邊外交在世界舞台重新獲得中心位置,重視聯合國 及其他國際組織的角色;對話與談判成為解決國際糾紛的優先方法;全球無核化的遠景大力地刺激裁軍及軍控的談判,是由奧巴馬推動的。另外,委員會表示,美國現時在氣候變化挑戰中,扮演更建設性角色,民主及人權的價值亦獲得強化。
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和重塑美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確實採取了與布殊總統截然不同的政策措施,揚棄了布殊的單邊主義,強調要與世界各國一起解決問題;向伊斯蘭世界示好,再啟動和平進程,要促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會談,對伊朗也伸出橄欖枝;撤銷布殊要在俄羅斯門口建立導彈防禦系統計劃,修補美俄關係。布殊執政期間,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經常不留情面猛烈批評布殊,今年4月奧巴馬藉出席美洲國家峰會時,主動向查維斯示好,穩住了美國的後院。在具體事務方面,布殊對於全球氣候和減排愛理不理,奧巴馬則積極推動減排,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上述這些事,比對諾貝爾委員會對奧巴馬的評語,其實顯示布殊不做的,奧巴馬做了,就得到讚賞。布殊窮兵黷武,目中無人的慓悍作風,使人極其厭惡。奧巴馬掌權約9個月,政績仍待觀察,獲頒授和平獎,或許是西方社會間接批判布殊錯誤路線的反映。儘管如此,在公布得獎者的記者會上,記者們的提問大多圍繞為何奧巴馬那麼快就獲獎,很能代表全球許多人的反應。奧巴馬是全球矚目的領袖,他的政策和動向,對世界有重要影響,正因為他如此重要,人們對他「出師未捷卻獲獎」,才會有不同意見。
奧巴馬獲授與諾貝爾和平獎,起碼在下列四方面使人有所保留。
首先,奧巴馬現在推動的政策,許多仍然停留在理念和主張階段,例如他的中東政策、伊朗政策,剛剛啟動,能否收效,仍是未知之數。
其次,諾貝爾委員會表揚的奧巴馬政策主張,他能否一以貫之,相信奧巴馬本人也不敢給予堅定承諾。例如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問題,奧巴馬只在態度上與布殊不同,但是他所堅持的美國利益,能否與其他國家調和,還待觀察。
第三,奧巴馬再出色,畢竟還是一個政客,行事往往只是政治計算的結果。例如,達賴喇嘛得過諾貝爾和平獎,過去18年他每次訪美,都會與當時的美國總統會晤,近日達賴訪美,奧巴馬基於下月訪問中國,未按「傳統」見達賴;不過,奧巴馬訪華之後,會否又再左搖右擺,重返「傳統」?這是值得注意的,因為政客容易妥協,往往隨利益而搖擺。
美國國內政治對外交政策有重大影響,美國的國家利益也非任何一個美國總統可以輕易偏離。因此,奧巴馬政策的可變性很高,若他日後基於形格勢禁而改變,背離了和平獎的精神,就很諷刺了。
第四,美國目前仍在打兩場戰爭(即是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奧巴馬競選時承諾從伊拉克逐步撤軍,至今未見明顯進展;在阿富汗,美國身陷泥淖,近日美軍在阿富汗的最高指揮官,鑑於局勢惡化,已經向奧巴馬正式申請,要求美國最少要向阿富汗增兵4萬人。這兩場戰爭,雖然都是布殊留下來的爛攤子,由奧巴馬來收拾,但是諾貝爾委員會一面把和平獎頒給奧巴馬,奧巴馬卻一面派更多美國投入殺戮戰場,對於和平獎,豈非很大的諷刺?
和平獎得主歷來多爭議
諾委會曲線鞭策奧巴馬?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評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宗旨是「為促進民族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基於政治取向不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引發爭議的事例不少,例如,以和平手段成功爭取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聖雄」甘地,雖獲五度提名,卻從未得獎;前年,美國前任副總統戈爾推動全球關注氣候暖化,獲頒發諾貝爾和平獎,不少環保人士和團體對於玩票性質的戈爾得此殊榮,都不以為然。
這次奧巴馬獲獎,有不同意見者並非針對奧巴馬本人,他以黑人成為美國總統,已經開創了歷史,在促使種族融和方面,奧巴馬已經取得劃時代成就,不過,諾貝爾委員會領獎給他,並非眼於此,而是他正在推動的工作。但願這是委員會的苦心孤詣的決定,藉此「綑綁」奧巴馬,支持他的工作,「驅使」他推動建設一個和平和諧的新世界秩序。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