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007

盧燕-慈禧-“純粹女人”


這是年近八十盧燕的“老佛爺”﹐望去時光仿佛不留痕。
小女子心想﹕心中有夢﹐一生追夢﹐這才是一個真女人﹐永不失效的“補品” 呀。*

K:
一邊整理過往的人物訪談資料﹐一邊回聽一則電台的文化訪談節目﹐就想著將追訪華裔表演藝朮家盧燕女士的“個人故事”寫下來。
“盧燕﹐把慈禧身為皇太后﹐母親﹐朋友﹐“情人”﹐長輩……﹐總之一個女人該有的每一面﹐都演得那么純粹﹐真慈禧怕也不過如此﹐教我們這些女子今後還如何敢自稱‘女人’呵”﹐這是0六年十二月的一個香港冬夜﹐小女子在香港文化中心演藝大廳里聽到的一段對話。
其時正是香港話劇團年度大戲
《德齡與慈禧》最後一場公演。年近八旬盧燕女士﹐再次出演慈禧──飾演一個﹐既深鎖宮闈﹐又權傾一時﹐也七情上面﹐七十二歲的──“老女人”。

假記者之便﹐小女子是次追訪心儀二十多年的盧女士﹐前後有機會近身廝摩三次﹕
首次﹐是十一日十日下午﹐在香港中環中國會﹐采訪香港話劇團全新版宮闈劇《德龄与慈禧》推廣會。期間﹐普通話與粵語兩個劇組﹐“花插”著表演了兩個折子。
戲裝的盧燕“老佛爺”﹐竟然艷壓全場﹕老戲骨﹐舉手 、 投足 、念白 、身段﹐處處有戲﹐處處女人。她的唇型﹐美麗極了。“老佛爺”一口老旗人的京腔﹐聽得自幼在話劇排演場“打滾”的小女子﹐儼然﹐再見楊柳﹐又沐春風。
盧在我眼里﹐就是深海千年老蚌含出的珍珠﹐光華自內而外自自然然潤著﹐歷久彌新。那﹐是另一類女人﹐想學都學不來的。


那天﹐小女子不知不覺忘記記者身份﹐當起了FAN﹐當眾表白二十多年追隨盧女士的“個人故事”。
八0年代﹐正在南京大學中文系戲劇專業學習的小女子﹐就是看著盧燕為內地讀者介紹的歐美電影成長。
有一陣子﹐好像是盧不介紹的﹐小女子就不看﹔介紹了而國內不上演的﹐就磨人帶著去看內部電影。好在﹐那是南京。當年﹐南京軍區有一群小衆電影迷﹐而南大中文系戲劇專業﹐在圈子裏也有點小名氣。于是﹐拉了虎皮做大旗﹐讓人介紹認識選片人﹐混得熟了就給想看的“菜單”。找不回來﹐姐姐妹妹就和他生氣。于是﹐各大軍區去調片兒﹐往往就成事了。然後就笑﹕“堅持就是勝利”。想來﹐當年的小女子﹐已經很無賴。呵呵。
這段故事﹐仿佛將盧帶進了時光隧道﹐其後我們的聊天格外順利﹐盧講的故事﹐可以歸為一個女演員的“影藝情緣”吧。這在後面的通稿里寫到了。

一周之後﹐小女子應邀前往上環香港話劇團的排演場﹐觀摩《德齡與慈禧》的連排──這是小女子與戲劇結緣二十多年﹐最為心儀的一種看戲樣式了。
原來﹐未上裝的盧燕女士﹐已經是滿頭華發。“老佛爺” 一出場﹐那兒果就是“宮里”了。盧與全體演員一樣﹐一絲不苟走台﹔根據劇情進展﹐常更換腳上的鞋﹐而且﹐竟然也會笑場哎。
最拿捏人的一個情景是﹕
“純粹女人”的慈禧﹐背對了青梅竹馬的“棒尖兒” 榮祿﹐嬌嗔地忿忿說﹕"他--們﹐說--我---﹐老--了。"

當下﹐小女子被這天籟般的姣逼得喘不來氣﹕人間﹐果有尤物呵。
那日﹐在“皇太后”﹑“皇帝” ﹑“皇后”間廝混﹐ 久違了的對戲劇的痴迷﹐一點點回到小女子身上﹐像是上了“毒癮”樣﹐望著那場子﹐竟心如鹿撞。


第三次見面﹐台上台下﹐天上人間。就回到的之前說的那番感慨了。
劇間休息﹐話劇團的公關經理與小女子聊天﹕我天天看盧有怎樣特別的保養方式﹐發現一點特別沒有﹐她用的是極其普通的潤膚霜﹐喝的是最常見的檸檬水……
小女子心想﹕心中有夢﹐一生追夢﹐這才是一個真女人﹐永不失效的“補品” 呀。*


這是之前播發的中新社通稿﹕
香江漫話﹕盧燕領銜話劇《德齡与慈禧》 稱華語區是心靈故鄉
中新社十一月十日電
記者 關向東
 年近八旬的著名華裔演員盧燕女士﹐十日下午在香港中環中國會﹐全副“慈禧”行頭裝扮﹐為此間傳媒展演了全新版宮闈劇《德齡與慈禧》兩個片斷﹐這是她八年之後再次與香港話劇團合作演出該劇。
  新奇的是﹐盧燕女士在與國語版的榮祿﹑粵語版的光緒的兩段配戲中﹐舉手﹑投足﹑身段﹑道白﹐竟處處演繹深居紫禁城深宮“老佛爺”的女性柔情面。
  “這個‘慈禧’很不同”﹐盧燕說﹐“《德齡與慈禧》中的慈禧很人性化,編導力圖顯示她作為女性的一面。有她與光緒的母子之情、與榮祿的男女之情、與德齡的忘年之情,還有她厭倦深宮禁錮﹐渴望一試西洋‘新奇玩藝兒’可愛一面”。
  此次乃盧燕女士第三次與香港話劇團合作﹐早在八0年代雙方曾經合作過舞臺劇《小狐狸》﹐八年前盧燕又在全新製作的宮廷劇《德齡與慈禧》中扮演“老佛爺。
  其實﹐《德齡與慈禧》中的慈禧﹐並非盧燕的第一個“慈禧”。上世紀七0年代,盧燕出演李翰祥執導的影片《傾國傾城》,就從特定時代背景及人物性格出發表現慈禧這一歷史人物。一九八七年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末代皇帝》中再次扮演慈禧印像深刻,之後又在《瀛台泣血》中再度出演慈禧﹐並奪得了“亞洲電影獎”。
  “我有很深的華語演出情結”﹐盡管盧一度是西方世界演繹“東方美人”的首選人物﹐“其實﹐還有許多人物我都想演﹐比如白先勇小說中的那些個兒女性。可惜﹐當我年輕的時候並不流行愛情文藝片﹐現在我已經老了”﹐坐在中國會一角的中式沙發上﹐依然上著“慈禧裝”的盧燕女士﹐以她特有的柔美聲調輕嘆道。
  的得知八0年代生活在內地的記者﹐在國際文化交流資訊相對閉塞的時期﹐一直通過盧女士向國內影視雜誌的供稿﹐瞭解國際最新演藝動態﹐吸取潮流藝朮營養﹐盧燕女士感慨地說﹕“所以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停止過中西文化交流的工作。華語區始終是我的心靈故鄉。”
  “最讓我高興得是﹐兩岸華人演藝界人士﹐無論導演﹑編劇﹑演員﹑攝影﹑技朮﹐越來越多被好萊塢主流演藝圈認同”﹐盧燕歷數著“走出去”的演藝界華人們﹐“李安﹑鞏俐﹑章子怡﹑張藝謀都已很有影響……我還挺看好王小帥﹑葛優。我相信﹐二十一世紀會是華語區演藝人的黃金世紀。”
  請盧女士預測今年華語區送奧斯卡影展影片的獲獎前景﹐她毫不猶豫地說﹕“我看好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張藝謀﹑鞏俐﹑周潤發這樣的組合﹐很有沖擊力。”
  盧燕﹐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北京,成長於上海。她的母親是京劇演員李桂芬,她的青衣戲得自梅蘭芳大師親傳親授,昆曲曾與昆劇大師俞振飛同臺。
  在表演藝術這一領域,她真正做到了將中西方兩種文化不著痕跡地融會貫通。一九六0年,她因與詹姆斯•史都華合演《山路》一片而名噪海內外,成為美國著名華裔影星。
  一九六七年,盧燕回香港主演了《董夫人》﹐贏得第九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一九七二年,她應邵逸夫及名導演李翰祥邀請前往香港拍攝了邵氏名片《十四女英豪》和《傾城傾國》。《十四女英豪》爲她贏得了第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而《傾城傾國》爲她贏第二個金馬獎影后的頭銜。中國觀衆對她在一九八七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末代皇帝》中扮演的慈禧印像深刻,她在《瀛台泣血》中再度出演慈禧並奪得了“亞洲電影獎”。在王穎執導的演繹海外華裔家庭倫理觀念的影片《喜福會》中,她同樣奉獻了精彩的演出。
  因在東西方電影交流方面貢獻突出﹐二000年盧燕榮獲聯合國協會(UNA)“國際和平文化獎”。
  “我不會停止與影藝的緣分”﹐盧燕告訴記者﹐“明年我將帶著攝制組再上西藏﹐拍攝五集文化記錄片。”(完)

1/26/2007

拜會藍真 李蕙二老


這是藍真老先生在小女子筆記本上﹐寫下他與夫人李蕙阿姨﹐對情感境界的寄望﹕一是錢鐘書寫給夫人楊絳﹕久坐欄生暖﹐忘言意轉深。一是陳寅恪的﹕“扶病披尋強不休﹐燈前對坐讀書樓﹐餘年若得長如此﹐何物人間更欲求。”


經潘耀明先生介紹﹐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在九龍山林道一幢唐樓里﹐訪問了香港出版界元老──香港聯合出版(集團) 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藍真先生﹐ 還有他的太太李蕙阿姨。相見恨晚。



藍老八十二歲了﹐耳聰目明﹐記憶力奇好。他如今﹐每日出門﹐會朋友﹐做運動。讀書速度依然很快。


讀到幾幅文壇老友間的相贈。有冰心﹐有端木蕻良﹐吳南生﹐黃苗子……
讀之﹐想﹐有漢字﹐有書法﹐真的好。


這是李蕙阿姨的贈書﹐講的是上一代的人間故事了。愈久愈濃﹐人生的酒。
K:
經潘耀明先生介紹﹐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在九龍山林道一幢唐樓里﹐訪問了香港出版界元老──香港聯合出版(集團) 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藍真先生。
藍老﹐是香港出版業呈現當下格局的“布局人”。
藍老﹐一九四七年來港﹐參與生活書店複業﹐及生活書店在香港開辦持恒函授學校的工作。1948年10月28日﹐“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香港聯合發行所”掛牌﹐(簡稱“三聯發行所”﹐即今日之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前身)﹐藍老當時即是以“生活書店”副經理的身份參與工作。
他向小女子﹐一步步介紹了從四0年代末直至今日﹐香港出版業格局漸漸形成的“掌故”。
藍的梳理﹐如一縷絲線﹐將對香港出版業“好奇不已”的小女子﹐此前陸續所做的關于出版業的訪問﹐串成了華美的“珍珠項鏈”。恍然大悟﹐就是這樣。

記得﹐《明月》的潘耀明先生稱﹐藍老是當年引領他進入出版業的“命運星”。
藍老說﹕當年潘任三聯書店董事副總編輯﹐金庸先生請他去主持《明月》。我放潘時說﹐走出三聯﹐禁忌少了﹐以你的人脈與能力﹐對社會的貢獻會更大。今日﹐果然如此。
藍老又說﹕當年胡繩送給我四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會萬種人﹐做萬件事。”我看﹐你這女子有這樣的胸襟﹐就將這四句話轉送給你
他又轉述廖公當年的教導說﹕為人處事要“尊重人家的希望﹐體諒人家的難處﹐關心人家的心境。”
訪問之中﹐藍老的太太李蕙阿姨﹐不時送來點心茶水﹐兩老很是相濡以沫。令小女子恍如回到讀書時代﹐走進追隨的南京大學陳瘦竹教授與夫人沈教授兩老的書齋。

其後﹐約了小女子喝茶﹐二老更是以眼神交談﹐觀之令人心醉。
李送了本隨筆集《楊柳依依》給小女子﹐說﹕向東妹妹﹐做個忘年交。
讀秦牧的序﹐方知李也是女中豪杰﹐曾任此間一家電影制片廠的廠長。“她曾任編劇和導演﹐她愛讀書﹐喜游歷﹐到過歐洲﹑亞洲許多國家﹐足跡踏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最喜讀人心的小女子﹐直言相問才子才女的“愛情故事”。
未料﹐其後的談話﹐二老雙目﹐交錯含情﹕
藍老告訴小女子﹐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喜歡了一個“十七歲的天真笑容”﹐就有了四年的通信與相思。
當年﹐藍老的情書竟然有標題。曰﹕《永遠的卡秋莎》﹔曰﹕《我放出了一匹愛情的野馬》。
藍在小女子的筆記本上寫著﹐李就有些羞澀地相望著﹐幾十年的時光在脈脈之中﹐消失了。
小女子問﹕一個女子﹐一生得了這樣的兩封情書﹐已經值了﹐對不﹖
李阿姨﹕值了﹖……值了﹗……(目光一直追隨著藍)
小女子﹐有幸讀到了人間最美的風景。對不﹖

這是藍在小女子筆記本上﹐寫下的對情感境界的寄望﹕
一是錢鐘書寫給夫人楊絳﹕久坐欄生暖﹐忘言意轉深。
一是陳寅恪的﹕“扶病披尋強不休﹐燈前對坐讀書樓﹐餘年若得長如此﹐何物人間更欲求。”

小女子端讀﹐鄭重地“報告”二老﹕小女子與May Boy﹐是中文系研習古典文學的同班同學﹐這也正是我們當年相約相伴到老的心愿。
世界﹐不大﹔有用的字﹐有限而已。是吧。

約了﹐下個周二﹐去藍李二老清水灣的書房﹐再聚首。

與有如此胸襟和情懷的藍李二老﹐相見恨晚。
小女子﹐有些後悔蹉跎了時光。
確如是。*

一段情誼 三段泰戈爾


一個讓靈魂快樂的地方。
K:
小女子隱身了幾天﹐是去與命運之神約會了。
今天﹐我回來。
每當不知怎樣與命運對話﹐小女子就去找泰戈爾老人。
智者啊﹐他總是用詩句﹐一字一句撫慰我的心。
為了一段情誼﹐撲面而來﹐難以忘懷……
TO NS﹐TO QB﹐TO HONGKONG..

讀《吉檀迦利》。冰心譯的。

10
我必須撐出我的船去。時光都在岸邊捱延消磨了____不堪的我呵!春天把花開過就告別了。如今落紅遍地 我卻等待而又留連。潮聲漸喧 河岸的蔭灘上黃葉飄落。你凝望著的是何等的空虛!你不覺得有一陣驚喜和對岸遙遠的歌聲從天空中一同飄來嗎?

21
我以為我的精力已盡 旅程已終____前路已絕 儲糧已盡 退隱在靜默鴻蒙中的時間已經到來。但是我發現你的意志在我身上不知終點。舊的言語剛在舌尖上死去 新的音樂又從心上進來;舊轍方迷 新的田野又在面前奇妙地展開。

26
我不知道從永遠的什麼時候 你就一直走近來迎接我。你的太陽和星辰永不能把你藏起使我看不見你。在許多清晨和傍晚 我曾聽見你的足音 你的使者曾秘密地到我心裏來召喚。我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我的生活完全激動了 一種狂歡的感覺穿過了我的心。這就像結束工作的時間已到 我感覺到在空氣中有你光降的微馨。

1/23/2007

行山─香港(四)龍脊影像




王博士一句﹐人生難得幾回﹐好具吸引力。對吧﹖

痒痒﹐是個很棒的小伙子啊。人生的堅持﹐最教人感動。


雙姣

老友。

喚鷹。

海拔。

緣聚。

十六歲的蛹﹖快化蝶了﹖


右下角是漁護署的標致﹐因為誘人﹐常常被喜愛者“順回”了家。哈哈。
Dear all:
點擊右鍵可以下載圖片。

《時代周刊》選為全亞洲最佳市區遠足點之龍脊。
日期: 2007年1月21日
遠足路線: 龍脊(土地灣至大浪灣),途經風景優美之石澳及大潭灣。
由王福義博士親自帶隊﹐culture 8003 組員及友人參與。

1/22/2007

讀了YA弦 又去行山



在龍脊面向南中國海的風中﹐親見文化關懷小組有了正式的名字﹕culture 8003。

石澳樂園。“親愛的伙伴們﹐小女子再見了。或許﹐真的﹐很快。”

面對﹐朗闊的﹐大海﹔想飛﹐并不是﹐很難。有鷹﹐陪著﹐盤旋。

只要﹕心中﹐有詩。身邊﹐有你。
K:
是啊﹐如果﹐心亂﹐就去﹐讀詩﹐這也是﹐小女子能想到的﹐最好的隔離現實的法子。
是啊﹐如果﹐心中﹐有詩﹐去行山﹐去看海﹐去喚鷹﹐更有親愛的伙伴們在身邊﹐有酒喝﹐有蟹拆﹐有字讀。
那么﹐這樣的日子﹐真的就不冷。這樣的廝摩﹐真的就銘心。
HONGKONG﹐很暖。

讀YA弦。真的好。

《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節選)
(這是台灣詩人YA弦先生年輕時代所寫的第一首詩﹐1953年在紀弦主編的《現代詩》發表。)
不知經過了多少季節,
多少年代,
我遙見了人間的蒼海和古龍般的山脈,
還有,
鬱鬱的森林,
網脈狀的河流和道路,
高矗的紅色的屋頂,
飄著旗的塔尖……
於是,
我閉著眼,
把一切交給命運

又悄悄的墜落,
墜落,
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
終於,
我落在一個女神所乘的貝殼上。
他是一座靜靜的白色的塑像,
但她卻在海波上蕩漾!
我開始靜下來。
在她足趾間薄薄的泥土裡把纖細的鬚跟生長,
我也不凋落,
也不結果,
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

《瓶》
我的心靈是一隻古老的瓶;
只裝淚水,
不裝笑渦。
只裝痛苦,
不裝愛情。
如一個曠古的鶴般的聖者,
我不愛花香,
也不愛鳥鳴,
只是一眼睛的冷漠,
一靈魂的靜。
一天一個少女攜我于她秀髮的頭頂,
她唱著歌兒,
穿過帶花的草徑,
又用纖纖的手指敲著我,
向我要愛情!
我說,
我本來自那火焰的王國。
但如今我已古老得不能再古老我的熱情已隨著人間的風雪冷掉!
她得不到愛情就嚶嚶地啜泣。
把澀的痛苦和酸的淚水一滴滴的裝入我的心里……
哎哎,
我實在已經裝了太多太多。
於是,
我開始粼粼的龜裂,
冬季便已丁丁的迸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wsiBKi34o&mode=related&search=劉若英《人間四月天》

1/21/2007

胡恩威和《東宮西宮》



















K﹕
應胡恩威之邀﹐在《東宮西宮之2097 Back to the 清朝》(2007年)公演前一日 ﹐去尖沙嘴文化中心大劇院看彩排。http://www.zuni.org.hk/ewww/
不知胡當小女子是一個中國記者﹐還是內地在此關注香港的朋友﹐反正當天只有小女子一位觀摩者。自然﹐小女子此前對是次的《東宮西宮》表示過關注。
坐在胡的導演台後兩排﹐看著這位此城的“小教父”﹐將他對“我城”的悲情和期待﹐一字一句一照一畫表達出來。
胡恩威“胡式語言”﹐和舞台樣式都拿捏得很純熟了。這戲里的對此城的沮喪之悲﹐很是震撼了小女子。
想﹕一個城﹐如果是老年人悲哀﹐尚屬于自然﹔可是﹐若是悲哀的人群是年輕的一代﹐這城一定是出了問題了。好在﹐這群悲者﹐是在大聲疾呼﹐說明沒有放棄啊。胡對此城的念茲在茲﹐不離不棄﹐教人想起馬家輝去年出版的新書《在廢墟裡看見羅馬》。

戲劇在象征時間流逝的氛圍中結束﹐背景是夜的﹐曾經存在的天星鐘樓。

“反智”﹐“回歸十年”﹐是今年《東宮西宮》的主題詞。

作為中國記者﹐小女子看這齣戲﹐是為了觀察此間“真實民意”﹐但我大約最多發條短消息。胡對這點﹐也很是了解。不過﹐還是相約談談這次創作的心思﹐會盡力寫出來。

是晚﹐胡黑衣﹐寸頭﹐一付胡適式的“古式”圓框眼鏡﹐起身和小女子握手﹐眼神是慣常的專注。過後﹐想﹕他一定對小女子“有膽”去看戲﹐有些感觸的。

彩排完畢﹐小女子由衷地對他說﹕你﹐是個真才子。

乘天星回灣仔的海上﹐看著兩岸點點燈火﹐海面靜靜滑過的船﹐想起了前夜看《茶館》﹐常四爺說的﹕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

在維多利亞的海風中﹐即將告別的小女子﹐也想對此城如是說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