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2006

九十饒宗頤









K:
此間正在為國學大師饒宗頤祝賀九十壽誕﹐活動很多﹐持續到明年二月。
饒是國寶級人物﹐連許嘉璐也專程赴港﹐自稱以「學生後輩」之心祝壽,並由衷欽佩饒老在將近一個世紀中,保持「不知老之將至的求知欲;永無盡頭的創造欲;尊重傳統、歷史、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和嚴謹態度」。

周六〔1 2月1 6日〕前往中央圖書館﹐看「走近饒宗頤──饒宗頤教授學藝兼修展覽」。展品包括饒二百餘件著作珍本、墨寶畫作、詩詞集和珍藏照片等。

喜間林立的《心經簡林》﹐想我自幼席書的小男子漢若在此﹐定會心中描摩一番了。尤其是﹐大師化古人筆意的書法為自體﹐心﹐神﹐筆﹐意﹐一點不到﹐無以成書。讀之﹐惟有仰慕。

展品中一幅銀箋墨荷﹐不似常人畫荷﹐以葉﹐蓬﹐花為視覺焦點﹐倒是將挺直的荷莖枯筆拉出﹐視覺則如潛入水底觀。“出污泥而不染”﹐自現之。喜歡。 *

天星大鐘運走了




這是15日夜的情景。鳴謝我的同事阿樂。

沒有了鐘樓的天星。

有高校員工支援絕食者。
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news.htm?expressnews&20061216&55&365081

天星碼頭事件﹐仍在發展﹐繼續觀察﹐希望記錄是客觀的﹐報道是平衡的。盡管﹐我們無法做到精准﹐但能發出去已經是進了一步。

特稿﹕天星碼頭鐘樓拆下運走 官方再釋拆卸工程不可改原因

  香港中通社記者 曉觀

  中環舊天星碼頭鐘樓﹐十六日上午拆下并運走。

  此間媒體報道稱﹐拆卸後的天星鐘樓分開上下兩部分。早上八時四十五分﹐頂部鐘頭拆下後被整個吊起,並移往泊於碼頭旁的一艘躉船上,過程歷時約十分鐘﹔鐘樓的下半部分,亦於早上十一時左右被拆卸吊走。

  約十名反對清拆舊碼頭的示威者﹐今日凌晨一時開始絕食行動。他們稱將持續四十九小時至周一凌晨二時,以悼念有四十九年歷史的舊天星碼頭。報道指﹐在鐘樓被拆走時,示威者沒有採取激烈反應,只在地盤外拍照及做紀錄。

  而香港建造商會今日就在本港報章發表聲明,支持政府按原定計劃進行中環填海工程,並認為在工程進行中才叫停,將付上龐大賠償,甚至影響香港聲譽。

  對於天星碼頭文物諮詢情況﹐香港康文署助理署長吳志華今日作出進一步說明。他表示,政府曾就是否清拆天星碼頭進行環境評估研究,當時公眾亦參與諮詢。

  吳志華指,當局認為天星有一定價值,於是於二00二年邀請古物專家,就是否保留天星碼頭提交環評報告。

  他表示,報告由古物古蹟辦事處一資深退休館長負責,指天星歷史相對較新,不足以作為歷史建築原址保留,所以建議以其他方式處理,如遷移到別處,重置碼頭。

  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麥齊光十五日也就清拆天星鐘樓作出解釋,認為因為舊天星碼頭鐘樓的結構單薄,清拆碼頭一定會令其遭受破壞﹐原址保留不切實際。

  他解釋說,天星碼頭原址路面﹐將興建中環灣仔繞道,鐘樓地底則已規劃興建機場鐵路支線;進行伸延工程要避開排水暗渠等,所以更改工程並不可行。

  他表示,清拆舊天星碼頭是不能避免的,因為規劃中的P2路、機場鐵路掉車隧道、和民耀街排水渠的位置,正正就在舊天星碼頭旁邊或下面經過。

  此前香港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出席香港立法會一個小組會議時曾表示,政府會另址重建鐘樓。(完)

12/15/2006

警方VS示威者

這條文字發出去不容易

港十三名反清拆舊天星碼頭示威者因阻礙辦公被拘已獲保釋

香港中通社十二月十五日電 十五日午﹐十三名在舊天星碼頭被警方帶走的示威者,獲準保釋。他們全部涉嫌阻差辦公,其中一人更加涉嫌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   
消息指﹐一批市民十四日晚在天星碼頭外參加燭光晚會,反對清拆舊天星碼頭。部份人在晚會後,企圖衝入地盤,被警方制止。   
凌晨三時,警方將十三名男女帶往北角警署。
行動中,有一名示威者,以及三名警員受傷送院。   
據報道﹐今日中午該十三名男女已獲准保釋。(完)

行山-香港(二)


圖一﹕她果小﹐卻紅得媚。

圖二﹕是史前的羊齒草嗎﹖總之是傍地走的樣子。好像﹐在化石里見過的。

圖三﹕很婉約吧。就以為她是葦。

圖四﹕這么羞澀低調的花兒﹐也一定有如鄰家女的名字吧。

圖五﹕綠得很大氣。

圖六﹕如果是在江南﹐那果兒早就裹了小女子的腹。這里﹐不太敢。嘿嘿。

圖七﹕好純朴﹐肥美的一團。這下相信植物也有性格吧。

K:
聞說文化關懷小組一月下旬要組織行山﹐心立刻就野了。
在香港行山﹐不應該不帶相機﹐最好帶著畫筆。因為﹐太多好看的﹐好玩的﹐教人好有興趣的事物了。
還有﹐那許多相見兩不認的事物﹐一定得下得山來﹐或查書﹐或磨人﹐才能知道她的故事呀。
我的小男子漢﹐就曾笑言﹕看你好奇到什么時候﹐怎么總是玩不夠的﹖真的是呢。
其實﹐這一段貼上的植物照﹐是之前在大潭拍的。是希望有好心的“識途”看官兒會告訴我﹐這些美美的花花草草叫啥名。其實只要知道名字﹐就有辦法查到故事了。靜候。
寫完﹐想翻翻屈原的《離騷》了。香草美人﹐淒美哀怨﹐誰也寫不過他﹕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 …… ……

12/14/2006

讀點經書。《維摩詰經》



釋僧肇的《淨名經集解關中疏》﹐中有開釋《維摩詰經》方便品第二。
書藝公社竟然搜到大師的四十二幅草書卷軸﹐那一筆好像太極﹐柔軟得不得了的書法﹐教人讀經也沉醉。那枚印﹐也是團團如太極。水印﹐就留下了時光的痕跡。教人如何不喜歡。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24761
K:
讀專欄文字﹐讀到一段《維摩詰經》﹕“是身如焰,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現……”

  就想﹐是了﹐世事無常﹐心亂如許﹐該讀讀經了。

好在﹐如龍昨日言﹕互聯網時代﹐好像人人都有一個圖書館。那麼﹐是否有藏經閣呢。有的啊。

  讀經﹐愚頑如小女子﹐就渴望聆聽大師開釋。果就請到了釋僧肇的
《淨名經集解關中疏》。書藝公社竟然搜到大師的四十二幅草書卷軸﹐那一筆好像太極﹐柔軟得不得了的書法﹐教人讀經也沉醉。(真的沒有救了﹐小女子讀什麼大約也是無用的。)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24761

  靜了心﹐跟著大師﹐一句句讀經吧。會感受到瞬間的參悟﹐姑妄不論之後是否依然“是身如夢,為虛妄見”。

 釋僧肇曰﹕《維摩詰經》方便品第二,是破斥眾生我執、我相最好的一段經文:「是身無常、無彊、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

  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此二苦觀。法身常樂無漏因生則知漏因。生身性本自苦見此苦理道果從生。若待鞭撻傷害方見苦者非苦理也。病惱相仍明智不怙怙恃怙也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此下十喻明空觀。身者因是妄惑果是偽報。觀察此理名悟空也。復次四大虛偽不真故空亦非毀滅。代謝之空哉。肇曰。撮摩聚沫之無實。以喻觀身之虛偽。此下至電喻明空義也。

  是身如泡﹐不得久立。肇曰﹕不久似明無常義。然水上泡以虛空中不實。故不久立猶空義也 。

  是身如焰﹐從渴愛生。肇曰。渴見陽焰惑以為水。愛見四大迷以為身 。

  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肇曰。芭蕉之草唯葉無幹 。

  是身如幻﹐從顛倒起。肇曰。見幻為人。四大為身。皆顛倒也 。

  是身如夢﹐為虛妄見。肇曰。妄心所計﹐虛誑如夢 。

  是身如影﹐從業緣現。肇曰。是身如響﹐屬諸因緣肇曰。身之起乎。業因猶影響之生形聲 。

  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肇曰﹕變滅不住似釋無常。然皆取其虛偽不真。故速滅不住猶釋空義也 。

  是身無主為如地。此下六界觀無我也。肇曰。夫萬事萬形皆四大成。在外則為土石山河在。內則為四支百體聚。而為生散而為死。生則為內。死則為外。內外雖殊然其大不異故。以內外四大類明無我也外地古故。今相傳強者先宅故無主也。身亦示眾緣所成。緣合則起緣。散則離。何有真宰常主之者。主壽人即是一我。義立四名耳。地性能持妄計為主

  是身無我為如火。火性炎上妄計為我。肇曰。縱任自由謂之我。而外火起滅由薪火不自在。不自在火無我也。外火既無我。內火類可知 。

  是身無壽為如風。風息通命妄計為壽。肇曰。常存不變謂之壽。而外風積氣飄鼓動止無常動止。無常風無壽也。外風既無壽。內風類可知 。

  是身無人為如水。水性隨物妄計為人。肇曰。貴於萬物而始終不改。謂之人。而外水善利。萬形方圓隨物窪隆異。遍而體無定。若體無定則水無人也。外水既無人。內水類可知 。

  是身不實﹐四大為家。此身骨肉等地大。血髓等水大。煖氣等火大。喘息等風大。不了四大妄計為身。假會為家。非實身也 。

  是身為空﹐離我我所。此五空界觀身之呻吟猶[壹-豆+(石/木)]籥哉。聲動因空空無我所。既無我所。何以外空耶。

  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此六識界觀也。草木隨氣變化萬形。識身隨業受報非一。既緣變無常。知何異草木。又草木隨氣榮枯。識亦隨緣生滅。生滅無定知何異草木。肇曰。身雖能觸而無知。內識能知而無觸。自性而求二俱無知。既曰無知何異瓦礫。

  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此破作者也。身隨業風巧拙異動無作者也。肇曰。舉動事為風力使。然誰作之者。

  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此下明緣事對治觀破思惟惑也。肇曰。三十六物充滿其體。此不淨想也 。

  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肇曰。雖復澡以香湯衣。以上服苟曰。非真。豈得久立此虛偽想也 。

  是身為災﹐百一病惱。肇曰。一大增損百一病生。此災患想也。

  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丘井者故破村落。丘墟故井也。謂人物宮室移就新居。井不可改日見崩壞。人老亦然。盛力少色皆悉遷移衰老形骸留。此散壞此老壞想也。肇曰。神之處身為老死所逼。猶危人之在丘井為龍蛇所逼也。緣在他經。

  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死苦。肇曰。壽夭雖無定不得不受死。此必死想也 。

  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此總明不可樂想也。肇曰。四大喻四蛇五陰喻五賊。六情喻空聚。皆有成喻在地經。五陰十八界十二入三法假合成身。猶若空聚無可寄也。*

通過緩拆天星動議

12月14日﹐天星碼頭風波﹐進入了立法會﹐開始複雜化。繼續觀察和記錄﹐這是我唯一能做的。 昨日的報道﹐澳門《新華澳報》,紐約《僑報》,巴黎《歐洲時報》有用﹐GOOGLE清晨將中通稿作為天星碼頭拆卸主新聞。

立會小組通過停拆天星動議 孫明揚承諾重建鐘樓(這是今日發中通社的原稿) 
 
  香港立法會規劃地政事務委員會,十四日通過沒有約束力的動議,促請政府暫緩清拆舊天星碼頭。

  港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表示,清拆碼頭的工程會破壞鐘樓建築,重置鐘樓不設實際,但會重建鐘樓。

  十四日下午﹐香港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舉行特別會議,討論搬遷中環天星碼頭問題﹐并通過上述動議。

  
  今日﹐孫明揚在此間多家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舊天星碼頭及鐘樓的清拆及搬遷安排,是經過多年和充分的公眾諮詢及根據有關法定程序才訂定,是兼容社會對懷舊及配合社會發展的方法。

  午後﹐他在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表示﹐政府有需要清拆碼頭及鐘樓,亦已經不只一次向議員表明,日後會在中環海濱長廊,重置鐘樓。當局正考慮另覓地點重建﹐在重建時也會考慮使用舊鐘樓的鐘,再建鐘樓時可再發舊有的鐘聲。

  規劃署署長伍謝淑瑩表示:署方會就長廊的設計作諮詢,希望重置鐘樓時,配合周圍環境。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十四日出席策略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及與內地經濟合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後,與傳媒會面的談話時﹐談及香港基建投資存在的社會共識問題。

  他說﹐有些委員提出,香港每年用於基建投資的錢越來越少,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就業機會。政府每年大概預留約三百億基建工程費也用不完。當然,大家心知肚明,這方面涉及許多繁複的程序,各種政治利益,民間團體的反對,以至於各種各樣訴諸法律的行動,致使基建工程就算是政府有錢可以興建。結果,一是拖了很久才開始,一是弄至夭折整個工程要下馬。委員表示關注,究竟應如何處理呢?

  他說﹕大家都承認要處理這個問題是相當困難的。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是一個相當制度化的社會,開始民主化的社會。那麼,程序繁複、冗長是無可避免的。

  據悉﹐今晚有團體在中環天星碼頭集會,抗議清拆,有關人士表示,不會強行進入工地。

  港警務署長李明逵表示﹐如果有出現妨礙社會安寧事件,警方就會採取行動。 (完)
***************
這是今日的中新社通稿﹕

孫明揚﹕天星搬遷安排懷舊發展兼容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十四日電 港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十四日在此間多家報章撰文指出,舊天星碼頭及鐘樓的清拆及搬遷安排,是經過多年和充分的公眾諮詢及根據有關法定程序才訂定,是兼容社會對懷舊及配合社會發展的方法。   
他表示﹕早於一九九九年,政府已開始就有關安排作廣泛諮詢,包括立法會、城市規劃委員會、中西區區議會、古物諮詢委員會和天星小輪公司。   
有關的法定圖則修訂,在二00二年二月刊登憲報諮詢公眾意見,當時並沒有收到任何反對意見。   
在同年十二月,經修訂的中區(擴展部分)分區計劃大綱圖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舊天星碼頭的重置安排及該地點的未來用途,是根據有關法定圖則而進行的。   
在今年十一月十四日舉行的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委員會特別會議上,當局再次清楚詳細解釋需要遷移舊天星碼頭的原因,委員會也接受有關清拆碼頭的安排。   
孫明揚表示,市民要求把天星在原址保留的要求,七月才提出,當時新的碼頭已建成,所有相關的工作均按照社會早前的共識進行。   
他表示,完全明白社會有人對舊天星碼頭作為集體回憶的訴求,也已就這訴求展開工作,故此,規劃署將研究如何把舊天星鐘樓及碼頭的特色部分,融入新海濱的設計,並考慮在新的海濱休憩用地重建天星鐘樓。   
政府早已為保留舊天星碼頭作出前期工作,包括採用先進的“三維立體”激光掃描技術,把整個碼頭的資料以電子數碼方式詳細地保留下來。規劃署正聘請獨立顧問,期望明年初展開優化中環新海濱的城市設計研究,並展開廣泛的公眾諮詢。   
孫明揚強調,社會在重視懷舊之際,也要重視現實的需要,中環灣仔繞道的工程需依期進行,中環三期填海及道路的工程也要按照工程合約依期展開。   
他指出,社會是否可以決而不行,把這些工作突然叫停,是值得整個社會以理性的態度去考慮,而非只是空喊諮詢不足,惡意地指政府隱藏一些報告,漠視社會現實的需要。(完)
************************
這是中新社今日播發的綜編香港輿論

港媒輿論﹕非法表訴求普羅不認同 政府決策諮詢機制待檢討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十四日電 對於拆卸舊中環天星碼頭引起的風波,此間媒體予以關注。今日,多家媒體社評圍繞這個話題進行,普遍認為非法方式表達訴求風氣不可長,同時指出政府應當從事件中檢討諮詢決策機制。   
《星島日報》社評指,今次示威者的行動,得不到普羅市民認同。但示威者的部分訴求,尤其是保護市民的集體記憶,卻亦呼應了不少市民的心聲。   
約十年前政府提出在中區填海,包括搬遷天星碼頭,經過層層諮詢,雖然社會上也有人感到惋惜,但是要求保持原址的聲音並不強烈。如今,新的碼頭落成了,填海地面規劃了公路,地底規劃了機鐵列車掉頭和污水渠通道,動工合約也簽好了,最後關頭才出現牽一發動全身的抗議要求,大家都會覺得太遲了。   
要保留天星碼頭,愈早發聲愈有利。在諮詢初期強烈表達意見,可以讓政府有較大的轉圜餘地,回應訴求。如果大家對每樣政策初步諮詢都沒有強烈意見,到政策落實的最後階段才採取激烈抗議行動,以圖扭轉結果,並不符合理性成熟的公民社會發展。   
《大公報》社評稱,拆卸舊天星碼頭及鐘樓,期間已經歷過五年時間的諮詢討論。為瞭解決中環至灣仔、銅鑼灣的交通擠塞,興建中環繞道是唯一可行辦法,而工程需要部分填海及拆卸舊天星碼頭。無可否認,市民對舊天星碼頭確是有一份親切感,特別是鐘樓上悠揚悅耳的鐘聲已響鳴了五十年﹔但是,市民大眾都瞭解到,交通擠塞的問題必須解決,中環寸金尺土,根本已無計可施、無路可走,天星碼頭雖熟悉,但舊事物還是要給新規劃讓路﹔更何況,一座新的天星碼頭已經在附近建成,市民渡海交通不受影響,新碼頭設施更優良,亦同樣建有一座鐘樓,並且錄音保留了舊鐘樓的鐘聲,如此“新鐘舊鳴”,日後一樣可又成為市民美好的集體回憶。   
對此,特首曾蔭權昨日指出,所有人士在發表意見時一定要持平,要考慮到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更需要尊重法紀。   
《文匯報》社評認為,長達逾五年的公眾諮詢期中,對於舊天星碼頭及鐘樓的清拆及搬遷安排,無論社會或立法會,都沒有表達明顯的反對意見,但到了拆卸碼頭的最後關頭,部分人士卻漠視多年諮詢共識和公共建設需要,突然以非法方式激烈反對,部分議員亦對挑戰法治的行為推波助瀾。在此情況下,如果政府滿足少數人的要求而停止清拆工程,就會重蹈過去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覆轍。這樣,政府的施政就寸步難行,香港基建工程進度更加緩慢。這絕不符合社會整體利益。
《明報》社評指出﹐星鐘樓事件還突顯一個結構性問題──港府的決策過程,未能有效吸納民意。孫明揚昨日說,若民間早一年提出保留碼頭和鐘樓的討論,港府會有更多的空間。
今次天星鐘樓事件,為港府吸納民意的機制敲響警鐘。為提升管治質素,港府必須審視各諮詢委員會在決策過程中的功能,作出修補,避免重蹈覆轍。(完) (斜體刪了)

記錄天星碼頭之“清拆風波”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指﹕清拆天星碼頭已經過五年廣泛諮詢,徵詢過立法會,區議會,古物諮委員會及社會各界﹐取得社會共識。



兩日來有香港市民到清拆現場示威﹐希望當局暫緩清拆工程﹐仔細研究保留該碼頭及其鐘樓帶給港人的“集體回憶”。事件中﹐政府出動警方帶走示威者。


Dear All:
這是中國新聞社和香港中國通訊社﹐今日播發的關于清拆天星碼頭風波的報道。
作為記者﹐我力求﹐客觀記錄﹐不煽情。
對于中國媒體﹐也希望身處香港的大家了解﹐也是有努力和擔當的。不過﹐觀察的視角會與本地媒體不同些。
昨日播發的關于天星大鐘拆卸的稿件﹐目前已經知道美國紐約《僑報》﹐巴黎《歐洲時報》﹐澳門《澳門日報》﹐《星報》﹐《正報》采用了。


一些相關鏈接http://news.google.com.hk/news?sourceid=navclient&aq=t&ie=UTF-8&rls=SNYC,SNYC:2004-19,SNYC:en&q=%e5%a4%a9%e6%98%9f%e7%a2%bc%e9%a0%ad%e6%8b%86%e5%8d%b8
先貼香港中通社通稿﹕

特稿﹕港各方高度關注天星碼頭拆卸事件續有示威發生〔斜體為刪去部分〕

  香港中通社十二月十三日電(記者 曉觀)十三日﹐天星碼頭拆卸工程進入第二日。續有香港市民在工程地盤示威﹐要求政府停止清拆工作。

  警方于午後三時開始清場﹐有關行動於下午三時開始,並於下午四時四十五分結束。

  行動中,共有十一名男子及兩名女子被帶離地盤﹐其中一名四十一歲女子其後被警方拘捕,被帶返海傍警署作進一步調查。

  位于中環的舊天星碼頭﹐於一九五五年十月開始興建,至一九五七年三月落成,並於同年十二月啟用。今年十一月十一日﹐因應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工程停止運作,次日新天星碼頭投入服務。當局有關報告指出﹐中環舊天星碼頭並不是法定古蹟或已評級的歷史建築,其文物價值不足以被考慮作原址保存。

  不過﹐天星碼頭停運當日﹐有十五萬香港市民自發前往告別﹔其後﹐民間組織發起保護運動﹐希望政府保留天星碼頭及其鐘樓﹐指其為港人“集體回憶”﹐見証了香港的發展。

  今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出席公開大學畢業禮後﹐回應拆天星碼頭風波時表示﹕清拆天星碼頭已經過五年廣泛諮詢,徵詢過立法會,區議會,古物諮委員會及社會各界﹐取得社會共識。他呼籲市民,在表達意見時要持平,及尊重法紀。

  他說﹕我與政府各位同事很清楚聽到不同人士對於天星碼頭鐘樓的不同聲音。希望大家明白﹐在城市發展跟規劃發展方面,特區政府一定會同時兼顧保護環境、保存文物,以及滿足公眾對於交通和其他社會設施的需要。重建的新鐘樓,將融合進未來的中環海濱長廊規划。

  港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今日上午在政府總部向傳媒表示,有關搬遷碼頭和填海的計劃是經過多年的廣泛諮詢,並得到持分者的同意方落實。

  他呼籲各界向前看,研究如何把碼頭和鐘樓的特色融入新海濱的設計,保留港人的集體回憶。

  港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在休會近半小時後,作出裁決﹕由於保留天星碼頭有重要性,亦有迫切性,接納張超雄議員的建議,就拆卸天星碼頭,作休會辯論。

  休會辯論保留舊天星碼頭過程中,多個政黨,包括民主黨﹐公民黨﹐民建聯﹐自由黨及工聯會,要求政府暫緩清拆行動。

  孫明揚在立法會休會辯論中表示,在天星碼頭拆卸及中區填海計劃方面,有關的工程有連貫性,不能一刀切,不能要某部分,而不要某些部分。故不可以容許舊天星碼頭及鐘樓在原址繼續存在,當局會先進行清拆,將來完成填海後,在新填海區另覓適當地點,按現有規格,重建鐘樓。

  此間學界也表示出對事件的關注﹕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出,雖然清拆舊天星碼頭及鐘樓,政府在多年前已經諮詢區議會、立法會及相關團體,但搬遷碼頭時引發懷舊情緒,反應民意已經轉變。他認為,既然政府重視民意,就應該暫援拆卸。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說,今次事件,反映當民意不能透過憲制及議會反映時,民間團體就會透過抗爭行動爭取。他認為,政府應該汲取教訓,要長期監察民意走勢,不可以只按照多年前同議會達成的共識,就推行新政策。(完)
*****************
再貼中新社通稿﹕

曾蔭權指拆天星碼頭經廣泛諮詢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十三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十三日表示,清拆天星碼頭已經過五年廣泛諮詢,徵詢過立法會,區議會,古物諮委員會及社會各界﹐取得社會共識。他呼籲市民,在表達意見時要持平,及尊重法紀。

  今日﹐曾蔭權在出席公開大學畢業禮後﹐回應拆天星碼頭風波時表示,大家要明白,政府進行城市規劃和發展時,要找出平衡點,在兼顧文化和環境之時,也要考慮市民對交通設施的需求。

  曾蔭權稱,政府投資了五年時間,向立法會﹐區議會和不同界別人士諮詢。現時的決定,是五年的諮詢的共識,把重建鐘樓融入了海濱長廊的發展內。

  曾蔭權稱,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將繼續會與各界人士對話,但希望社會人士發表意見時要持平,遵守法紀。

  十三日上午﹐港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在政府總部向傳媒表示,清楚聽到和了解公眾對保留天星碼頭和鐘樓的訴求。

  他同時指出,當局在七年前起,已就搬遷天星碼頭和鐘樓,以及中環填海計劃廣泛諮詢各界,包括立法會﹐區議會和持份者,也得到他們的同意。他重申,在落實計劃前,曾考慮了所有的不同方案,包括原址重置的建議。他強調,現時的計劃充分考慮了各方的意見;他呼籲各界向前看,研究如何把碼頭和鐘樓的特色融入新海濱的設計,保留港人的集體回憶。

  位于香港中環的舊天星碼頭﹐因第三期填海工程于上月十一日停止使用﹐碼頭前往新址。十二日﹐天星碼頭小輪公司開始清拆工程。

  兩日來有香港市民到清拆現場視為﹐希望當局暫緩清拆工程﹐仔細研究保留該碼頭及其鐘樓帶給港人的“集體回憶”。事件中﹐政府出動警方帶走示威者。

  十三日午後﹐香港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在休會近半小時後,作出裁決﹕由於保留天星碼頭有重要性,亦有迫切性,故接納張超雄議員的建議,就拆卸天星碼頭,作休會辯論。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在辯論中表示,在天星碼頭拆卸及中區填海計劃方面,有關的工程是有連貫性,不能一刀切,不能要某部分,而不要某些部分。故不可以容許舊天星碼頭及鐘樓在原址繼續存在,當局會先進行清拆,將來完成填海後,在新填海區另覓適當地點,按現有規格,重建鐘樓。*

  

12/13/2006

龍應台VS“天星碼頭母親”




這樣的讀書會﹐讓人想起許多歷史情景。能夠﹐身在其中﹐親眼見証歷史﹐有些為之動容。

右四為“天星碼頭母親”。請她轉告她的可愛的﹐有擔當的兒子﹕立法會休會辯論﹐特首出面說明﹐房屋署長前往立法會答辯﹐年輕人的示威﹐已經攪動了香江一池秋水。堅持。

K:
今天是12月13日﹐19﹕00pm﹐趕去中環威靈頓街99號﹐登上二樓﹐走進一個名為SENSE99的沙龍。
香港文化關懷小組舉辦第二次活動﹐是一次讀書會﹐內容是龍應台的《請用文明來說服我》和《龍應台的小港筆記@沙灣井25號》﹐龍老師從美國飛回來參加。不大的沙龍擠滿了“龍口粉絲”﹐又見到許多港大8003的同學。
這是龍的《筆記》出版後﹐第一次與讀者見面。
好像,每次久久實現一次的與龍的見面﹐總是會有天雨﹐今天照樣不例外。好像馬家輝說的﹐龍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人﹐所到之處會帶給人精神的洗禮。
可是﹐今日的這場冬雨﹐帶給香港的是傷了人心的寒──為了正在清拆之中的天星碼頭。
同學中﹐有一位“天星碼頭母親”。她的兒子﹐在11月11日天星碼頭關閉當天﹐曾組織了樂隊在現場示威﹔今日﹐年輕人與他的同伴們﹐又去了碼頭示威反對清拆﹐被警察抬出了清拆地盤。
“天星碼頭母親”有些動容地說﹕天星碼頭事件﹐令我的孩子﹐感到很挫敗﹐為什么只有那么少的人﹐站到示威一線﹐去保護香港的“集體記憶”呢。也令我這個母親很挫敗﹐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孩子﹐如何熱愛生活著的這塊土地。
請問﹕龍老師﹐如果是你的兒子﹐你會對他說什么﹖
龍答﹕我會對我的兒子說﹐盡所有力量做你認為應該做的事情﹐我百分百支持。但是﹐失敗時﹐就要想到﹐社會進步與成熟﹐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一代代人要一撥撥接力賽。要讓他知道﹐今日的示威﹐對香港歷史是有貢獻的﹐我會鼓勵他用鏡頭﹐用文字去記錄。只能盡心﹐如此而已。要相信﹐天星碼頭一定會記載入歷史﹐它的清拆會是一個“反面教材”。
最重要的﹐倒是要了解﹐成為一個真正的“公民”﹐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
一是知識(Knowledge)﹐關于香港的知識﹐要知道做什么﹐和為什么去做﹔
二是技能(Skill),要知道如何去宣傳理念﹐如何去串聯志同道合的人士﹐以及如何與政府溝通﹔
三是要有組織,有計划去實施(committed step)。

關于天地的一些影像


有些事物﹐會在人最疼愛她的時候忽然“飛了”﹐不管人是不是會痛惜。這樣的事物﹐便是自由如天使吧。
今天﹐打開BLOG﹐發現喜歡得很的天地影像﹐就是這樣飛走了。
好在﹐天使還有羽毛留在人間。這下﹐可得小心翼翼粘上來了。

這是國學大師饒宗頤的書法《心經簡林》﹐原本立在大嶼山的天地間。天地圖書﹐是次有心﹐將其紙版梓印﹐作為卅歲禮物。教人愛不釋手。


《心經》如是說。做到﹐很難。


天地卅周年紀念特刊﹐講了一些人和一個書局的故事。再次印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好看。

有個天地卅周年征文比賽﹐前三甲均為女性。讀書人﹐怎么了﹖

Paris.Love﹖Eye.


圖片來自http://www3.cinema.com.hk/revamp/html/list_detail.php?movie_id=2752&lang=c

我想﹐《我愛巴黎》﹐好看的﹐是眼睛。打動小女子的有幾雙﹕
一是賽納河畔﹐幾個小維特嘗試著“叩女”(不知是不是對的粵語﹐不過很傳神。銀幕上的字。)
金發少年和伊斯蘭少女﹐用眼睛說話﹐一個羞澀﹐一個純潔﹐干淨得好看。
一是印刷作坊內﹐長發男子﹐對短發男子說﹕好像見過﹖好像有緣﹖好想與你說話﹐這是我的電話……一個﹐眼神直白又有些漂移﹐一個眼神純朴且困擾。最後﹐他飛奔出去﹐追他﹔可是反向了。
一是初為人母的目光。一樣的歌曲﹐唱給自己的﹐和別人的孩子。唱歌時﹐目光里的情﹐卻完全不同。將自己的孩子孤獨地寄放﹐去照看別人的幼子﹐母親的目光﹐很痛﹐很痛。
……
愛看眼睛如我﹐心里總是揣著巴黎﹐放不下﹐是有道理的。
故事簡介
在巴黎,愛情處處可見。咖啡茶座或酒館裡。鐵塔之下。甚至在地底下行走的地鐵中。《我愛巴黎》讓你以從未想象過的角度觀看這座城巿。多位國際導演應邀拍攝《我愛巴黎》,並各自以巴黎的二十個行政區作背景,編寫和導演一部片長五分鐘的短片,藉此歌頌「浪漫」這個永遠受歡迎的主題。巴黎電影藝術有著精彩的悠久歷史,但偏偏於這次製作之中,主要旨在展現這個城巿「今日」的面貌,而非緬懷過去;電影更希望成功擺脫巴黎固有的「明信片」形象,將一些從未在大銀幕上出現的小城大事,揭露人前。《我愛巴黎》介紹各種社會階層,不同年代、文化和生活環境的人。
導演 : 奧利華阿薩耶斯, 謝勒狄柏度 等演員 : 伊里斯麥康利, 史提夫布斯甘美, 卡塔蓮娜摩蓮奴片長 : 121 分鐘 級數 : IIA語言 : 法語(部份)和英語(部份) (中英文字幕)

有點卡夫卡


圖片來自http://www.bjnin.com/hk_boxoffice_show/554.html
K:
《戀愛夢遊中》﹐是不是﹐很有點﹐卡夫卡﹖
總是不知道自己是在夢中﹐還是醒著的史提芬﹐是不是很《變形記》的“格里高爾·薩姆連”﹖ 那雙夢中的威力無比的巨手﹐不就是那堅硬的甲殼﹖還有一樣局促的辦公室﹐一樣居高臨下的上司﹐一樣夢魘的現實與夢境……
不過﹐不是父母的不解﹐這次捆擾來自一個女子﹐也是一下瘋癲一下正常的﹐給史提芬竟然有完全“頻率一致”的錯覺。
可是﹐有一天﹐女孩子苦惱地問﹕“Why Me?!”
還有什麼﹐比這樣的問﹐更能擊潰脆弱的史提芬﹖
現實﹐夢境﹐亂﹐原本該美。
可是﹐美麼﹖
我不知。。

12/12/2006

男人的友誼



K:

其實﹐之前并不知道歌手“尊尼.雅萊特”﹐看了﹐以後會喜歡他的聲音了﹐很磁性。
我看這戲﹐是講兩個男人間的友誼﹐并非“斷背山”那種﹐也很感人。
當一個男人﹐為另一個男人設計前程﹐甚至發型﹐服裝﹐曲目。不論是否“斷背”﹐都是勝似親人了。
最好的是﹐他們有個共同的夢想﹐且一個人的夢想﹐要假另一個人的努力去實現。所有的沮喪和興奮﹐全是倆人分﹐甚至面對大海﹐彈起吉他的溫馨時刻。
難忘﹐尊尼.雅萊特終于將錯就錯要登台去﹐舞台監督并不讓他的擁躉﹐設計師法比斯隨行。
他﹐已經走向﹐通往燈火的舞台之路﹔他﹐又返回﹐像孩子﹐只有得到了同僚的祝福﹐才敢于去面對挑戰。
高大朗俊的尊尼﹐那時的眼神﹐有些興奮﹐有些迷妄﹐有些無助﹐很是教人心痛和心動的。
男人的姣﹐有時﹐比女人還媚。
男人的友誼﹐都事關“事業”﹐不論大小正邪﹐與家庭無關。不知道這樣想﹐對不對﹖*

抓法國電影周尾巴




K:
周末﹐抓了法國電影周的尾巴追﹔最終超過預期﹐看到了四部呢。
周日﹐瘋狂地作了一回運動場上的啦啦隊﹔之後﹐又用整個晚上趕兩個場子﹐為了法國電影。
一場﹐是在香港太空館﹐看尊尼.雅萊迪親身演繹的《超級歌迷(Jean-Philippe)》﹔
一場﹐是在百老匯電影中心﹐終于看到了《我愛巴黎(Paris,I Love You )》。
當我興致勃勃乘的士趕場之時﹐司機大哥問了地址﹐就念念叨叨說﹕一個人去看電影呵﹖……一個人看電影﹐哪會有意思﹖……會有意思嗎﹖……有趣吧。
更有趣的是﹐趕到百老匯﹐發現放映的并不是我想看的《合格戀人(Regula Lovers)》。不過﹐就驚喜發現以為擦肩而過的《我愛巴黎》。于是﹐買了兩個半鐘後的戲票。
哎呀﹐這中間的兩個半鐘﹐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呢﹕毫不猶豫就鑽進了緊鄰的書店吧﹐一眼就看到推荐圖書的中的《I-城誌》﹐作者是此間兩位三十多歲的文化人潘國靈與謝曉虹﹔自稱要用當下青年人的心態﹐續寫七十年代香港紅作家西西的《我城》。(會在後邊寫寫這書觀感)
有好味道的Cake and Coffee﹐閱讀﹐等待﹐都美好。剛好讀完﹐去看電影。開始相信朋友說的﹕你讀書﹐太快了。
周一﹐午休間﹐又跑去﹐看到了《戀愛夢游中(The Science of Sleep)》。
這下﹐滿足了。嘿嘿。

天星大鐘拆了




現場圖片鳴謝我的同事阿明。
2006年12月12日﹐3﹕00pm﹐香港天星碼頭鐘樓拆卸。
關于這個事件﹐跟進了將近一年。事件中有搏弈多方﹐政府﹐民間環保人士﹐知識界人士﹐立法會議員﹐發展商……
自始至終﹐聲音繁雜。
自始至終﹐除了政府的非常可操作的清拆方案﹐沒有一個可實施的﹐完整的保護方案﹐盡管出現了Re-Architecture。
有人形容﹐“不知不覺”﹐“後知後覺”﹐“慢知慢覺”﹐是香港社會當下對“非物質”文化財富的整體態度。
龍應台﹐對天星事件中﹐民間最終爆發出的關注﹐曾提醒說﹕這是一個真正的公民社會的開始﹐應當記住。
以下是今日中通社發出的關于事件的觀察﹐部分原稿內容刪了。


中環舊天星碼頭鐘樓大鐘今已拆卸

 
  
據此間媒體報道﹐中環舊天星碼頭鐘樓的大鐘﹐十二日下午三時許已拆卸。一班示威人士一度衝入碼頭,阻止工人施工。

  報道指﹐天星碼頭的大鐘在下午三時拆卸,整個過程花了大約五分鐘,大鐘就由鐘樓正式拆下。

報道稱﹐一班抗議拆卸鐘樓及大鐘的市民,先撕開包在鐘樓外的帆布進入地盤,爬上工程車,拉起橫額,又手牽手,企圖阻止工程進行。保安員出動抬走示威者。 (刪了)

  港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隨著舊天星碼頭上月十一日停止運作﹐新天星碼頭同日啟用﹐承建商逐步展開清拆舊碼頭的工程。

  民間一直有聲音希望緩拆鐘樓

  今年以來﹐一直有民間團體對於清拆舊中環天星碼頭表示異議﹔十一月十一日﹐舊天星碼頭最後一日運作﹐有十五萬港人自發前往告別﹐民間保護的聲音再一次放大聲量。

  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四日﹐一封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的信﹐在網上征詢實名聯署。題為《促請政府暫緩清拆天星碼頭及鐘樓》的信中寫道﹕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所處自然環境衍生以來的人文建設或文化景觀,當中有其脈絡與規律。韓國首爾於二00二年清拆架空橋,還原上世紀七十年代填掉的清溪川;日本東京今年亦計劃斥資約四百億港元將九線行車的天橋移往地底,好讓著名的日本古橋重見天日。在在都是各地政府為追回這份城市發展應有的規律與源於自然的文化內涵,並為昔日因迅速回應短線經濟發展而未經審慎設計所付上的代價,撥亂反正。”

  ……

  “天星碼頭及鐘樓、皇后碼頭,與大會堂所組成的愛丁堡廣場,以至皇后像廣場及遮打花園整區所構築的香港百年城市中心發展的獨特公共空間佈局,是前人回應海岸區自然環境與人文需要的智慧結合與歷久演進,是香港之為香港的城市故事,亦是香港人生活點滴積累的場景,有個人在這城活過與大時代留下的痕跡。”

  今日﹐《明報》就刊登了一幅此間年輕建築師組織Re-Architecture﹐關於天星改造“三贏方案”建議效果圖﹐認為將計劃中的中環傍海道路改為隧道﹐便保住天星碼頭﹐更可將之發展為博物館及休憩場地。

  文物顧問評估曾指鐘樓為地標

  此間媒體還報道說﹐香港大學美朮博物館館長許日銓﹐日前發現早在二00一年﹐港古物古跡辦事處﹐曾委託文物顧問評估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范圍內歷史建築。

  該報告要點之一是﹕“鐘樓在視覺上是香港矚目的標誌﹐是香港有重大意義的地標﹐亦令訪港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維港沿岸只有這座具像象征意義的建築物﹐拆卸有可能引起公眾反對及不滿。”“即使要搬﹐亦應考慮重置整座鐘樓。”

  不過﹐這份報告在香港環保署的關於天星碼頭環境評估網頁中﹐並未有鏈接﹔上周﹐香港立法會民建聯議員蔡素玉就向港古物古跡辦事處﹐要求索取該報告﹐未果。(斜體部分刪去了)


  據悉﹐截止十一日﹐有二十四名港立法會議員聯署去信﹐要求港房屋及規劃局長孫明揚暫緩清拆天星碼頭及鐘樓。

  港府指舊天星碼頭並非法定古蹟

  十二月六日﹐港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天星碼頭是否清拆最後表態。

  他表示﹕“中環舊天星碼頭於一九五五年十月開始興建,至一九五七年三月落成,並於同年十二月啟用。”

  “因應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的研究,政府曾於二○○一年進行一項建築文物影響評估,以評估該計劃對天星碼頭的影響。評估報告建議因受填海工程影響,天星碼頭須搬遷至新址。中環舊天星碼頭並不是法定古蹟或已評級的歷史建築,其文物價值不足以被考慮作原址保存。”

  “然而,我們理解有社會人士認為應保留天星碼頭,讓“天星碼頭”這個標記成為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在規劃署即將展開的“中環填海區城市設計研究”,我們會從城市設計角度研究如何將碼頭的特色部分融入於新海濱的設計……此外,古蹟處現正研究保留天星碼頭部分具歷史價值物件的可行性,以便考慮將來作展示之用。”(完)

有參考價值的鏈接﹕

《要求政府仔細考慮保留天星及皇后碼頭的方案 》
http://hkxforce.net/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06/12/letter_to_chief_executive.pdf
《天星碼頭給香港的一封信》
http://swtsang.mocasting.com/p/87474
《繼續拯救天星碼頭及鐘樓基線調查》
http://star.tnc.hk/result.php
《立法會十三題:古蹟及歷史建築物》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612/06/P200612060166.htm

12/10/2006

星云大師(三)﹕講經


星雲大師香港佛教講座三場聽眾三萬  

這是今日中通社的通稿﹕ 
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從八日至十日連續三晚﹐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進行佛學講座。這是星雲大師“封人”前最後一次在港開釋“人間佛教”﹐主辦方表示將有逾三萬信眾有緣聆聽。   
據介紹﹐自一九八七年起﹐星雲大師每年都跨海而來弘法香江。今次﹐八十高壽的星雲大師在“封人”之前﹐選擇來香港進行最後一次弘法﹐三晚的佛學講座﹐分別為信眾開釋“人間佛教的戒學”、“人間佛教的定學”及“人間佛教的慧學”。   
八日晚星雲大師的第一場講座﹐一萬二千多名人間佛教香港信眾﹐坐滿了香港紅磡體育館階梯狀的看台。   
在萬眾矚目的體育館正中﹐一盞碩大紫色盛開蓮花下﹐星雲大師一襲明黃袈紗﹐端坐紅木太師椅講經。紅木講經台﹐隨著舞臺的轉台緩緩轉動﹐令體育館四圍的信眾﹐都有機會感受到大師當面開釋的歡喜。   
是日的講題﹐是“人間佛教的戒學”﹕由來自佛光山的慈慧大師代為信眾提問﹐星雲大師逐一開釋。   
圍繞著佛教的“戒”﹐星雲大師是晚一共開釋了十個問題﹐有受戒與破戒、破戒與破見、止持與作持、性戒與遮戒、殺生與殺心、戒律與制度、八戒的爭議等。   
星雲大師說﹕戒﹐懂得沒有意義﹐做到才是奉行。   
星雲大師又說﹕持戒﹐需要“智慧”﹐有智慧才能真正分辨是非善惡。   
最後﹐全場信眾起立﹐雙手合十﹐聆聽大師的祈福。星雲大師特為是次講經撰寫了《廣結善緣祈願文》。*

讀書與饕餮合一時段


這是我的好友LOUIS精心完成的一部作品﹐記錄了當下香港十位頂尖廚師各三款招牌菜式。也算是一種“飲食史”吧。更好在“破了”餐飲業江湖老套﹐毫無門戶之間。




是不是已經垂涎欲滴﹖
對LUOIS說﹕你寫了﹐我還沒訪的﹐趕緊介紹給我。
他說﹕好。
我們合作快兩年﹐我的美國紐約《僑報》,巴黎《歐洲時報》美食專欄﹐有這樣的行家引路﹐寫得真是很愉快的。
尤記得去年此時﹐去參加了LOUIS 和LISA的婚禮﹐在堅道天主教堂。時間過得真快。

下面看本周的專欄文章吧﹕
**************
《香江名廚點將錄》破了“門戶之見”   
食林如武林,江湖一貫水深,許多流派的獨門秘訣,也是代代相傳概不外流。   
不過,也有“異數”﹕香港現代管理(飲食)協會,近日就出版了一本《香江名廚點將錄》,請出“美食之都”楊貫一等十位各流派最頂尖廚師,每人各示範三款招牌菜式,且圖文並重,不懼手藝外洩,志在破門戶之見。   
該書作者陳植漢(Louis),成人之時即好上美食與葡萄酒,曾在香港假日酒店擔任法國餐廳廚師,料理一手講究賣相的法國菜。其後,Louis遠赴英國留學學習酒店管理,又前往西班牙葡萄酒莊交流,獲取葡萄酒高級文憑。回港之後,他全資創辦廣告公司“美味傳訊”,專攻飲食業推廣交流﹔他二000年加入香港現代管理(飲食)協會,現任副主席,辦雜誌、主持電台飲食環節、創辦名廚教室烹飪課程,去年還整理出版專著《滿漢全席大全》,將記錄及推廣香港美食精品為己任,深得業界前輩推崇。   
今年,Louis花了八周時間,邀請到富臨飯店世界御廚楊貫一、香港君悅酒店李樹添、龍皇酒家黃永幟、富東飯店林永春、麗佳酒店曾超烈、灣仔人家李文基、香港洲際酒店楊啟文、利苑酒家劉偉良、金滬庭吳宏秋、稻香集團林偉斌等十大精英廚師,各自選三個看家招牌菜,從材料選擇、處理、搭配,到烹飪各個環節,一路跟進拍攝,將大廚們的“拿手好戲”一一“記錄在案”,並逐圖配上操作要點,大有刻寫民間“飲食史”的意味。   
如,世界御廚楊貫一,就以招牌“阿一鮑魚”入書﹕從解構鮑魚、鮑魚種類、鮑魚功效,直到鮑魚浸發過程、烹飪火候與環節,林林總總圖文並茂近十頁。七十多歲的楊貫一御廚,還示範了“阿一炒魚翅”、“阿一龍蝦球炒燕窩”。他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後輩“有樣學樣”,令香港“富豪宴”得以“薪火相傳”。   
Louis選擇拍攝物件,並非全為富豪宴的燕鮑翅,也有如香港君悅酒店李樹添,將平凡材料精細料理,製作的“脆皮茶皇雞”﹔香港洲際酒店楊啟文的怡香茄子野菌和牛粒﹔灣仔人家李文基的爽肉卷拼醋皮蛋……   
記者從書中,還見識到關於各色海魚、海蝦、海蟹、海貝生猛海鮮的介紹,也是圖文並茂,教材一般。   
對此,Louis在編者的話中寫到﹕俗語謂“山中走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中菜的選材非常豐富,幾乎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入饌。此外,中國人崇尚“不時不食”,根據動植物不同的成熟時間、來源、品種,選擇他們鮮活時作烹調,方能食出食物本身的最佳味道。精細記錄之,實在為讓廚師對食材透徹瞭解,令中華菜式得以繼承創新發展。   
這本《香江名廚點將錄》,請了不少飲食圈人作序。食評家、香港飲食協會主席唯靈寫道﹕以往廚人每有技藝心得秘而不宣之陋習,近年才俊思想開明,樂於交流經驗、切磋砥礪,共謀奮進。香港食壇欣欣向榮實深利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