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2009

a link:阅读时光:李敖回忆录-山居

閱讀期待: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 )


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
作者:米奇.艾爾邦
原文作者:Mitch Albom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31428
裝訂:平裝
!《一點小信仰》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
9月29日推出感人新作《一點小信仰》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最近推出了新作《一點小信仰》,和大家分享「在最困難的時候,你能不能把自己放下,相信希望?」他的前兩本著作《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和《再給我一天》都是小說,但是這本新書重新回到《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般的真實故事寫作,結合兩段關於信心的故事,變成一則激勵人心的感人作品。

米奇‧艾爾邦的本業是新聞記者,之前出版的三本著作銷售全球41個國家,共計42種語言版本,總計暢銷超過兩千八百萬冊,並改編為戲劇與電視版電影,但他現在仍然為報社工作,繼續主持原來的廣播節目,也持續在ESPN體育電視頻道出現。此外,他還成立了三個公益基金,關注弱勢兒童、獨居老人和遊民。

他最暢銷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全球售出1400萬冊,在台灣售出七十多萬冊,撫慰了許多人的心靈。台灣在9月29日和美國同步上市他的新作《一點小信仰》, 美國上市沒多久就傳來捷報,《一點小信仰》已經登上了紐約時報排行榜非文學類第一名,台灣地區的銷售成績也非常好,各大連鎖書店即將公布的排行榜預計將有不錯的成績。

歷經八年探索,米奇‧艾爾邦重新拾起一塊被拋棄已久的自己,檢視這叫做「信仰」的課題,最後得到一個關於「希望」的領悟。

《一點小信仰》的故事從一個問題開始:「你願意為我撰寫祭文嗎?」問這問題的人,是米奇小時候參加的猶太教會裡的拉比。這時老拉比已經八十二歲。為此,米奇回到他出生成長的故鄉,踏入一個他曾經知道但被他拋開多年的世界。

與此同時,他在目前居住的城市結識了另一位叫做亨利的基督教牧師。亨利牧師特別關注窮人和遊民,但他曾經由於販毒入罪坐牢。

這兩位神職人員,一白一黑;一個六十年如一日,而今垂垂老矣,一個曾誤入歧途、歷經滄桑但現在虔誠又熱心;一個謹守宗教儀式、生活規律,另一個則在溫飽邊緣奮鬥。他們帶領的會眾不一樣;他們禱告的方式也不同。

在這一切的不同之中,他們有一個相像之處: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老猶太拉比,因著信仰而無懼於死亡迫近;黑人基督牧師,倚靠信仰來帶領他和他教會的信眾渡過艱難的每一日

藉由這兩位上帝信使的故事,米奇與我們一起思索生命的難題:

好人遇到了壞事,該如何面對?
做錯事的人也能重新來過嗎?
什麼叫做原諒?什麼叫做真正的自由?
有可能與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和諧相處嗎?
到底有沒有一個叫做天堂的地方存在?
你可以一面懷疑、還一面相信著什麼嗎?
信仰,真的有辦法帶領人渡過難關嗎?

最後,米奇發現:假如你相信有一個比你自身更大的事物存在,而且你仰賴祂的力量,你將會獲得深刻而踏實的安慰。進入了信仰的世界,你將會發現:人們相像的地方遠遠多於相異之處。

這本書,會碰觸到每個人內心深處那株具有神性的火苗;那是我們被創造出來的時刻,造物主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記。當我們軟弱、痛苦、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願我們學著放下自己,仰望上天,讓上帝做出更好的安排。

★名人推薦:

米奇‧艾爾邦採用單純而優雅的角度,讓讀者讀到一個關於信仰、包容、服務
與愛的故事,也同時道出了人生的複雜。

這三個人物的經歷,假如由另一位才華稍遜的寫作者來整理,可能難以編織出
具有意義的敘事。但艾爾邦如此擅長把單張照片似的情節一片片收攏,加以安排,
讓它們逐漸展現出一層又一層的意義,最後成為一個無法用其他方式說出來的故事。

艾爾邦的新作《一點小信仰》乃是一本希望之書,也是他發自內心對於信仰的深刻體悟。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柔軟而體貼,讀之令人忘我。此書引人深思:無數人心裡有一朵在明滅之間
掙扎的火苗。如果你認為自從《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之後不曾再讀到具有靈魂
的優雅作品,請你一定要來讀《一點小信仰》。
——史考特‧圖羅,作者,著有Presumed Innocent, Limitations


藉由記錄下一處屋頂漏了洞的教堂建築,米奇‧艾爾邦讓我們看見『教會』(church)
的真正定義。教會指的不是建築,而是來教會的人群和他們的信仰。
——T. D.傑克斯,牧師


米奇‧艾爾邦又一次為我們說了一個溫暖的故事,關於愛的力量如何戰勝了死亡,以及
信仰的力量如何帶著我們走過最困阨的苦難。
——哈洛‧庫許納,猶太拉比,著有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米奇‧艾爾邦教了我們,信念可以在意料外的時刻出現,而導師也許就藏在日常風景之中。
——庫齊‧羅伯茲,新聞評論家,著有We Are Our Mothers’ Daughters


這是一部不會因為時間過去就褪色的作品,而且它出現得正當其時。這本書談的是信仰、
希望、服務,以及人心深處如何渴望加入某件比自己更大的事。
——鮑伯‧杜爾,參議員,著有One Soldier’s Story

書訊來源:大塊文化
******
一點小信仰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7日
【明報專訊】借用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的說話:「你要懂得死亡,才能認識生命。」

無論是他的成名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或是隨後的《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甚至是最新的作品《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都貫徹同一元素——「死亡」,透過感人的故事,反省人生的價值及意義。

在艾爾邦過去的幾本作品,身患頑疾的老教授樂觀地面對死亡,堅持至人生的最後一刻,仍然循循善誘地教導學生,提醒我們要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83歲的老工人因為救人而枉死,進入天堂之後,重遇過去曾經交往的五個人,道出生命影響生命的意義;窮途潦倒的職業棒球手眾叛親離,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刻竟與死去的母親重逢,相聚了整整一天,認識到甚麼是家,甚麼是愛。以上的種種情節,都離不開「死亡」。

死亡是人生的大限,當一切走至盡頭,哪怕是一顰一笑、一草一木,所有微不足道的瑣事都會變得彌足珍貴,艾爾邦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也在於此,將日常營役生活所擠掉的親情、友愛、寬恕及尊嚴,重現於讀者眼前。

剛剛出版的《一點小信仰》,也是以死亡為切入點:「你可以為我撰寫悼文嗎?」作者欣然應允,由那一刻起,為了不負所託,回到成長的故鄉,重返幼年時的教會,再次親近這位慈祥的牧師,深深被他無私的奉獻所感動,本來打算花幾個星期的工作,最終持續八年才能完成。

閱畢掩卷,撫心自問,一生平庸,有日離世,執筆為文,有何值得一書呢?相形之下,故事的主角活得充實,無愧無悔,實在是一大警醒。

[陳耀華 cyiuwah@alumni.cuhk.net]

11/06/2009

a link:又想起了《雅歌》

w: 姐姐 我很想念你
好久沒見哦!!
我下個禮拜要在MW搞沙灘生日會
呵呵
我: 哈哈,BB會把你扔進海里的
w: 姐姐什么時候還來嗎
我不想去太遠 不舍得我的阿B
我: 年輕的記憶,很美
什么都美,連吵架都是
w: 大家都對對方包容少了
對罵之后 又一起心疼對方
我: 他怕你遛了吧
w: 也不是
不知道為何大家都缺乏了耐性
我: 吵吵鬧鬧才是真日子。沒話說,才是麻煩。
w: 姐姐什么時候還來
我: 隨時都有可能呢。原本這個月還要去澳門,一個課題。不過好像來不及,和新加坡的有點時間沖突。
w: 我去菲律賓
我: 啊,好機會。飛機上看菲律賓很美,萬島之國,文化很多元。
是,趁著想跑,能跑,多跑。見識自然就多起來了。香港是個難得的好地方。
w: 好的 姐姐
你的書怎么樣啦
我: 慚愧,還沒出。這陣子忙課題,又放下了。算作你的督促吧。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0:35 時寄出
我: 看著朋友們在大陸瘋狂出書,我都有點覺得“出世”了。
最近在和海南府城基督教堂接觸,一百年歷史的老堂要建新堂。
w: 明白
我: 與牧師成了姐妹。她教給我許多想事情的方法。
w: 我看了你的稿子
那天我看到這個稿子 喜出望外
姐姐是否信仰了上帝
我: 只能寫這么多
w: 很久沒有讀到你的稿子
我: 慚愧
不過,高寶很貼。我的小同事在幫著做網站。
w: 很好呀
我: 我和高寶去BIBLE了。一會兒再聊。
w: 好的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0:41 時寄出
我: 今天出埃及記出紅海
高寶念BIBLE 口齒就很清晰。平日說話就很周杰倫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0:58 時寄出
w: 姐姐 你讓我對圣經開始好奇了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10 時寄出
我: 通读一遍总是可以的吧。我蛮喜欢去周日聚会。很抽离现实,听一听关于灵魂该怎样的,很舒服。有时豁然开朗的感觉。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13 時寄出
我: 至少,我认识的基督徒人生态度满积极的。这点很重要。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15 時寄出
w: 佛教呢
但是神只有一個
這個我現在仍然沒法認同
我: 人生的路,自己摸索着走,很累。也茫然。知道有人相助,很重要啊。其实,处世的方法和态度改变了,气场都会跟着变,事情就不那么苦难了。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17 時寄出
w: 對
我: 我想,宗教都是唯心的。是对着灵魂说话的。看个人吧,和哪个更贴。
w: 心靈上的依賴
依靠
信賴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19 時寄出
我: 基督教就一本经书,说人事,比较好理解。佛教讲究悟,如我愚钝,或是不定性,进入不易。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之所以有拥趸,也是他把佛教人间化了么。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21 時寄出
我: Bible成书一千多年,不修不改,至今依然可以读懂,可以指点人生,教人蛮诧异。
我也是在研读中。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23 時寄出
w: 那你決志了嗎
我: 惊觉,Bible的文字即是最好的文学。文学最好的手法是白描和隐喻,这一点,BIBLE比比皆是。懂得文学的人,是有灵性的。难怪基督教,说人是上帝拣选的“活石”。
没。我还在研读。
总有惊喜就是了。
w: 我身邊很多好友都是基督教徒
去四川做義工 大部分人也都是基督教徒 跟他們一起好開心
他們心里很安樂
平安
我: 关于家庭的部分,也很感染我。你读《雅歌》,是你现在恋爱状况的描述。会觉得自己一点不孤单。
w: 真的嗎
我也好去看看那
雅歌?
我: 是啊。这是我向往的。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29 時寄出
w: 我也去看看雅歌
是指哪個章節
我: http://www.tianyabook.com/zongjiao/shengjing/Son_2.html
w: 好可愛呀
我: 整篇都很美。这一段是你们现在吧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34 時寄出
w: 哈哈
符合符合
若再現實一點更好
我: 当时,为了这一篇能不能进经书,还有过争论。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所以,人不该孤单。都是这样走过了。
w: 姐姐你好有智慧呀
能夠聯系起來千年時空
我: 和你的BB读《雅歌》吧,会很甜蜜。
w: 好的
我打印出來
我: 周末去教堂听听,会把一周烦恼洗了。
我很功利哦
w: 我就是打算周末去教堂呢
這個周日
我: 高宝调皮,有一天我们仨开家庭会,告诉他主也在,帮着他和我们全家,一起面对他的困扰。他那日大哭一场,之后真的有变化啊。
w: 他大哭一場?
為何呢
我: 我告诉他,不论你做过什么,只要认错了。上帝会原谅。又是一个新人了。
w: 恩恩
我: 还不是少年维特的烦恼。自己拔不出来,邀请爸妈帮忙。我们索性求助上帝了。
w: 讓內心找到新的動力
我: 刚才是他来找我,说要睡了。我们每天睡前BIBLE两章的。
w: 你已經看完了嗎
我: 刚读到出埃及,就告诉妈咪,忽然知道“敬畏”这个词了。
远远没有
w: 我有好幾本
但是都沒有去好好讀
總覺得中文翻譯的晦澀
看到贊美 覺得
肉麻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46 時寄出
我: 还是要去教堂听听,我想20亿人信仰的宗教,一定有她的道理的。不急着下结论。
w: en
我徘徊在佛教和基督教的力量中間
沒有自己的想法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49 時寄出
我: 其实是千年前的古文呢。翻译也百多年了。是有点生涩。如读朱生豪的莎士比亚,不如卞之琳的好读。但是读进去,也有他的韵味。我的昆曲才夸张呢,有时跟本不知所云,非得看着字才知道啥意思。有时还未必。
文学人,肉麻吧。
w: 哈哈
那也是
我想讀讀英文的原版
因為還沒有信主 所以贊美的話總是讓我覺得不自然
而一些教徒朋友說 當你相信了 你會覺得任何言辭都不足以來形容對神的贊美 或許也是個道理。
於 星期四 的 下午11:57 時寄出
我: 好吧。愿你今晚好梦。我也要去睡了。明早要给高宝做早餐。
w: 好的
一直要幸福呀 姐姐
我也是!
我: 为你和你的BB祈祷。

11/05/2009

a link:周有光与张允和流水般的恋爱

a link:百歲周有光:窗外的大樹

余冠英舊文:清華不是讀書的好地方

我曾问人:清华大学和清华园这两个名字将来谁更出风头? 有人说:照眼前的事实看来,风头是属于后者的较多。这话大概没有什么错罢?你说:可不是吗!大门口的清华园三个字是皇皇石刻而且巍巍居中,国立清华大学六个字便是写在木头牌上而且只好一旁侍立呢。我说:决不止此!
清华的来宾往往是踵趾相接的,假如我说:这些人之中被清华园的草、木、泉、石所吸引的一定比为了看清华大学的图书、仪器、标本、机械而来的多五十倍,该没有人反对罢?那么,无怪其然了你一写信约朋友来玩,多半说:“请来园子里逛逛罢”,而很少用:“请到敝校参观参观”。清华原是“园”的空气多于“大学”的空气啊。
这样便可以转到正题了,“清华不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理由不和“春天不是读书天”一般简单吗?春天有比读书更有趣的事让你做,清华有比读书更有趣的事叫你不得不做。
最可怪的,没有一个外人不对“清华人”赞叹:“贵校的读书环境真好!”而每一个清华人,纵然是最谦虚的你,也决不曾摇头否认。这是什么意思?你当真相信清华最适于读书么?我不信你比我缺少那些经验,随便举一件便可以做这句话的反证的。
远的不用说,就以最近这两个礼拜说罢,你如曾有一次整个钟头耐心耐意地坐在教室里笔记,那才是奇迹呢!
你有眼看得见黑板上的白字,当然也有眼看得见窗外那些轻摇慢舞的鹅黄细柳,那些笑靥迎人的碧桃,那些像有胭脂要滴下枝来的朱梅,那些火似的,像有一种要扑到你身上来的热情的不知名的花,那些,那些,那些迷人的东西,真的没有把你心从a,b,C,d,勾走么?就算你是道学家,有“目不窥园”的修养,还有玫瑰呢,丁香呢,她们会放香!熏风从那里钻进窗户,义在你鼻端打了一个回旋,你心不跳么?就算你受了春寒,鼻子不通,还有云雀呢,杜鹃呢,远远地唱起来了;蜜蜂又团在窗外哼;甚至一双燕子索性坐到窗槛上说起情话来了,你又待怎样防御呢?总之,一切都引得你的心往外飞,这时的心固然教授们的什么论,什么史,什么法,什么问题,什么公式抓他不住,便是你书中的颜如玉也照样不行。
再切实一点举例罢,你在三院教室,即使正听着法国革命史这样热闹的演讲,你也会忽然想到钓鱼的事情,因为你看见窗外的垂柳了,你自然会联想到正被那柔丝拂着的一河春水,那正在水面吹沫的游鱼,也许那树杈上正搁着一根钓竿呢。
相类的事多着呢,譬如你在科学馆做化学实习,虽然一分钟的不当心也会发生烧炸了瓶子的危险,你竟然在那时想到,今天该约你的玛丽,或是莎菲,或是兰姊,或是蕙妹散步去了,这一念怎会闯进来的?因为只要你眼睛向窗外瞥一下,你不会不看见古月堂前面那可爱的树林和那曲折通幽的小径哟。
决不止此!你在图书馆为了听见啄木鸟琅琅的鼓声而悠然掩卷的次数一定不在少,至于在生物馆听到稻田里水禽相唤而神游研究室之外的事,更不用数计了。
决不止此!你从新大楼挟着书走出来,有时自会觉得心里一动,“怎么啦?”
平时犹可,倘在宿雨初晴,或是夕阳将下,你的心会因而怦怦的跳个不住,因为那平时只是轻描淡写的青山,这时会紫得叫你感到重量,浓得像要溢出它的轮廓;平时是远远的,飘渺的,平面的,这时却堆起来了,逼近来了。于是你惊得喘了一口气,于是你忘了本来要去的地方,于是你拔步向西飞跑,越过草地,爬上土山(现在山上又添了一座百步高台),于是山呀,树呀,云呀,浮图呀都一涌来到你的眼里。这时燕京大学的塔,万寿山的琳宫拣宇,甚至圆明园的断垣残柱,一切都富于色彩,一切都放射光辉,一切部给你幻想,这幻想竟和这镶金镀紫的云块一般变幻奇丽。于是你呆了,直到树迷山瞑,归巢的乱鸦将你唤醒,你才跄踉下山,恍恍惚惚地向灯火辉煌的食堂走去,也许直等你一碗烩三鲜下肚之后才想起今天缺了一堂什么课或是缺席一次什么练习了。
你点头笑了,这就够了,我想我不用再举你为了西园捉蛙, 荷塘摘莲蓬,西园塑雪狮或是大礼堂晒太阳一类傻事而费去你用功的大好的光阴的例了。但是你不要脸红,这并不怪你的心野,只怪自然中间有些东西太迷人了,而清华偏又具备了这样多。就如极平常的马路罢,在清华偏偏都高高的罩着翠柳的凉阴,并且还满布槐花的香气,散步的一类事,你自然会觉得是难以遏制的欲望了。说到马路个过是举其最平常最微末的,你要我谈谈清华的景物吗?
清华有的是回环层叠的上山,山里有的是苍松、老桧、藤、萝、竹、石以及工人设置的小亭和长椅,爱远眺的可以高处攀登,爱幽僻的可以深处追寻,各适其适。清华一般也有四通八达的水,说到水最富丽的是三面河环一面巨厦的荷池,富于野趣就该数西园长着芦苇的水田了。
燕大的湖虽然有人艳羡不置,我终以为那样大泥塘似的,正落了北平的许多“海”的陈套,我宁可取清华园里横贯东西的校河。好处在河身修长而且微有曲折,两岸的树丰茂可喜,河上几座桥都很好,在侨上近可以看鱼,远可以看迷离的树影。可惜就是来源不大,所以下游不得不用一个闸,因而水流很缓,虽然有平静之美,终嫌缺少活泼的气象。因此那被挤到墙外,环园而流的小溪就更可爱了。
说到那小溪,又是你最熟悉的去处了,那里淙淙水声往往费你整个下午去坐听,你有时嫌乡村姑嫂捣衣的聒扰;你便不在西园的门外石上坐,而走到极东的一端来,或者顺着溪流拐一个弯,找到只剩你一个人的幽静地方,随处有光洁可坐的石头,有满身凉翠的树荫,有和流泉相应的蝉吟,于是你用柳条戏弄戏弄聚水水曲的小鱼,或投一个石子在那一个个碗大的小漩涡里,或伸一只脚在石块激成半尺高的小瀑布之下,你那时或许有出世之想了。打住罢,假如再谈到清华的“花事”,一定更引起你的烦恼,我知道你现在正为了园里的丁香花盛开,满处乱钻,总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躲这香气,
急得想找医生给你的鼻子动手术呢。
言归正传,清华虽是一个大学而同时是一个园,所以环境并不利于读书,这是我的观察,不过我现在又疑惑了,据我所知,清华的毕业生(除我而外)读书的成绩正被人家评为“不错”呢,这又当做何解释?呵,我懂了!这叫做“地灵人杰”,据说山水明秀的地方,灵气所钟,人物自然也会明秀,所以“水木清华”的清华园——也就是清华大学——人物也一样的非常之“清华”了。然则我这个题目就根本是一句废话,该由我自动收回,那么“谢罪”!

作者:余冠英

1931年6月1日

舊文整三年:朗潤園里練“手藝”

春天﹐朗潤園里練“手藝”

  為什么總有時空交錯恨不當年的感覺﹖0二年的春天﹐每天騎了單車過嫩綠柳樹繞岸的未名湖﹐拐進曾是親王府的北大朗潤園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沉溺其間的半年﹐師從林毅夫﹐與另九位從全國選拔來的財經報道好手﹐每日與一位經濟學高人切磋﹐吳敬璉、茅于轼、溫鐵軍、易剛、 樊綱 、 陳錫文、 周其仁……在朗潤園里﹐“京城四大少”的學問﹐被老記們“挖了又挖”﹐逼到了“牆角”﹔每每講座結束﹐老記們又在校園小酒館里設下局﹐于是那堂上的“老師”﹐在酒桌上被“審了又審”﹐動不動就招出了半生情事﹐從此彼此成了“損友”。那﹐也是“最好的時光”。

  那汪暉也是講座人之一﹐好像是在一個三月下旬的午後。不過印象中他的講座﹐與他主編的《讀書》一樣的沉悶﹐完全沒有八0年代我們追《讀書》時的激情勁兒。反正﹐我現在年年還是訂閱﹐不過就是念著份舊情。那薄薄的冊子里﹐好像藏著自己的青春﹐不過已經酸了。好在﹐有時﹐還能遇到一兩個好的選題。人與雜誌﹐也是沒有不散的宴席﹐就是我這樣的“一根筋”﹐不肯認。傻﹐已經是無法改變﹔就想﹐不如傻出些段位吧。May Boy就說﹐他老婆的好處﹐就是一個字﹕傻﹗呵呵。

  在北大的日子﹐最重要消遣就是泡圖書館、 逛書店﹐校園里三角地的書店 、 光華底層的書吧、校牆外的風入松 、 席殊書屋……記憶中北大東門外有一條小巷﹐里面滿是一個個小眾冷門書店﹐都很不起眼﹐老板也不似讀書人﹐但肯幫著找書。特冷的那種。跑清華﹐就是為了萬聖了。

  那時﹐狂買經濟學書﹐也啃了幾本﹐May Boy曾笑言﹕這次﹐關公好“經濟學”。其實﹐做功課﹐還不是為了和“四大少”們對話時﹐找到可以“對談”的合適位置﹐有份欣賞無限風光。弄到最後﹐林毅夫邀考他的博士﹐小女子就嚇跑了。也未接受胡舒立的邀請去《財經》﹐大約骨子里還是喜歡研究人﹐學經濟學只是一個幌子﹐盡管不得已以第一名結業。現在想來﹐冥冥之中﹐當是一直在等著什么吶。

  很懷念朗潤園前春日的那片荷塘﹐那醉人的綠意﹐真是從小荷才露尖尖角開始的﹐及至滿池綠衣粉荷帶露﹐小女子就揮別了。不知道﹐秋日的枯荷﹐又會是怎樣的點綴著朗潤園呢﹖如果能有段YOU TUBE﹐聽聽秋風 、 秋蟬 、 昏鴉﹐就好了。如果﹐是在黃昏﹐還可以走走未名湖﹐看朗闊的燕京老樓﹐賞湖畔的水法﹐還有慈禧留在那兒的石舫。過幾日就十五了﹐未名湖的秋月﹐會清朗嗎﹖想念﹐北大了。
××××××××××××
京城的深秋初冬﹐冷和干﹐是南方人猝不急防的。南方帶去的熱﹐在骨頭裏保持一天﹐之後就是寒冷徹骨。南方人那點小滋潤﹐更是頃刻就被蒸發了。

記得九0年﹐十一月去北京﹐我小姨一見面就樂了﹕嘿嘿﹐穿了這麽單薄的毛衣和裙﹐就來北京過冬了﹖好友﹐就連夜送來大包暖衣﹐包括大衣﹑厚裙。于是﹐穿得比誰都多。

京城的干﹐引發鼻炎﹐大概只是第一症兆﹐然後會在早起﹐咽喉干痛如火﹐再就是嘴唇乾裂﹐進而全身皮膚搔癢﹑干咳。

  對付的小竅門﹕
  一﹕喝水﹑吃秋梨。手不離杯﹐走哪兒喝哪兒。秋梨﹐水分多﹐也潤肺。
  二﹕潤膚。超市找無色的綿羊唇膏潤唇﹐唇裂了﹐連喝水都會痛。再找大瓶的潤膚霜﹐沐浴後周身塗遍﹐每日別間斷。膚若搔癢﹐如周身蟻﹐一刻難耐﹐影響心情與儀態。
  三﹕對付空氣乾燥。入睡時在臥室放一盆或幾盤水﹐讓它蒸發﹐滋潤空氣。如沒有盛水傢伙﹐就將大浴巾全浸濕﹐搭在一張椅背上。它﹐一夜准幹﹐不過就保護了你。
  還有﹐還有﹐涮羊肉最熱﹐好吃也別再碰了。火紅的秋柿﹐性寒﹑潤肺。《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

11/04/2009

乱嗑感冒药,大睡不知醒

芭蕉(56575315) 22:23:46
重感,在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
关关(289834164) 22:30:45
看了医生赶紧回家,别在人堆儿里呆着。俺现在,整天宅着。和字呆着一起,保险点儿。
芭蕉(56575315) 22:44:58
好的。
赵四(522097714) 00:03:16
俺今天直打喷,除此没任何反映!
关关(289834164) 17:46:20
芭蕉好点不?
关关(289834164) 17:47:21
俺昨日不适,乱嗑感冒药,结果大睡不知醒,被施了迷药绑架一样。
关关(289834164) 17:48:28
俺家高大宝参股的外贸公司,逮着H1N1做日本人生意:卖口罩!
芭蕉(56575315) 18:41:07
昨天我去医院买一次性口罩了
芭蕉(56575315) 18:41:22
你没事吧?
芭蕉(56575315) 18:40:59
呵呵
芭蕉(56575315) 18:41:18
没好你
芭蕉(56575315) 18:41:27
别得感冒
芭蕉(56575315) 18:41:14
9.9元一大包20个
关关(289834164) 20:12:43
喉咙痛。不知是鼻咽炎还是感冒。一把药都吃了。
关关(289834164) 20:14:01
出口口罩3.89美元/100个。据说广交会定断货了。工厂赶不及生产。
关关(289834164) 20:15:04
等着打疫苗呢。据说还得批,是随着政府出访才有机会上报名单。真是混蛋政府。
关关(289834164) 20:16:08
说是易感人群。先老师,后老人,然后就是公务员。学生都没排上。
关关(289834164) 20:16:29
不知道红红们敢不敢叫叫板?
关关(289834164) 20:17:40
百姓只有祈祷了。所以,有神可信还是心里踏实点。
芭蕉(56575315) 20:18:24
先医生护士
芭蕉(56575315) 20:18:33
后学生老师
关关(289834164) 20:18:48
对对,还没老人
芭蕉(56575315) 20:18:52
儿子他们学校停课两次了
芭蕉(56575315) 20:19:07
就想动乱时一样空校
芭蕉(56575315) 20:19:14
不过是学校给放的
芭蕉(56575315) 20:19:18
空校回家
芭蕉(56575315) 20:19:31
因为一个班一个班的传染
芭蕉(56575315) 20:19:37
很多小孩子得了
关关(289834164) 20:19:40
海南学生还没份
芭蕉(56575315) 20:19:57
儿子他们班的一个女同学是,确诊了
芭蕉(56575315) 20:20:01
十一前的事
关关(289834164) 20:20:13
37.8就回家一星期
芭蕉(56575315) 20:20:13
还是要去参加十一国庆的呢
芭蕉(56575315) 20:20:22
结果就全班放假
芭蕉(56575315) 20:20:33
十一后,那女生又没事了
芭蕉(56575315) 20:20:36
来上学了
关关(289834164) 20:20:44
想想十一那么多人扎堆,后怕
芭蕉(56575315) 20:20:55
原来说上广场做节目的都要打针
芭蕉(56575315) 20:21:02
结果没那么多针
关关(289834164) 20:21:02
高宝每天回家睡。
芭蕉(56575315) 20:21:08
儿子也没打上
芭蕉(56575315) 20:21:22
学校现在天天给孩子们灌中药
芭蕉(56575315) 20:21:31
我们的校友会也取消了
关关(289834164) 20:21:45
是啊,针去哪啦。来不及生产,谁信?中国那么多药厂。
芭蕉(56575315) 20:21:46
现在最好什么会都取消才好
芭蕉(56575315) 20:22:09
所以上个月就全部把股票换仓成医药的了
芭蕉(56575315) 20:22:13
一直在涨
芭蕉(56575315) 20:22:17
不见跌
芭蕉(56575315) 20:22:24
来不及生产
关关(289834164) 20:22:26
一定是乘机抬高门槛,有关系的药厂好赚一把了。
芭蕉(56575315) 20:22:34
据说药性还有副作用
关关(289834164) 20:22:36
我不相信。
关关(289834164) 20:22:41
这倒是真的
芭蕉(56575315) 20:23:01
所以儿子他们学校老师说只要不强求打,就不打
关关(289834164) 20:23:26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临床试验。人直接是小老鼠了。或者,小老鼠用得不够,就上人体了。
芭蕉(56575315) 20:23:41
呵呵
芭蕉(56575315) 20:23:46
我不发烧
芭蕉(56575315) 20:23:55
对了,给你一个有用的
芭蕉(56575315) 20:23:58
=
关关(289834164) 20:24:15
这点是对的,家长毕竟才是孩子的监护人
芭蕉(56575315) 20:24:27
有这个对照表
芭蕉(56575315) 20:24:40
你也可以判断出是不是H1N1
芭蕉(56575315) 20:24:50
我还发愁呢
芭蕉(56575315) 20:24:57
这感冒两天还不好
芭蕉(56575315) 20:25:02
周五儿子就回来了
芭蕉(56575315) 20:25:07
我往哪里躲
芭蕉(56575315) 20:25:29
又不发烧,还住不了院
芭蕉(56575315) 20:25:57
现在去医院看病,一说感冒发烧,直接去传染病科
关关(289834164) 20:26:03
对照了一下,俺每日疯狂打喷嚏。不定时,不定量,随时开张!
芭蕉(56575315) 20:26:03
不用挂号
芭蕉(56575315) 20:26:14
那是花粉过敏
芭蕉(56575315) 20:26:17

芭蕉(56575315) 20:26:21
是啊
芭蕉(56575315) 20:26:27
我前天去看病就是如此
芭蕉(56575315) 20:26:41
到传染病科先测体温
关关(289834164) 20:26:45
哪里有花啊。鼻咽炎。我猜。
芭蕉(56575315) 20:26:57
体温不过37.5度,护士就给打发回去.不够格,让发烧超过37.5度才有资格看医生
芭蕉(56575315) 20:27:33
因为医生不够用
芭蕉(56575315) 20:27:45
传染病科人满为患
芭蕉(56575315) 20:28:01
打针的人多得都塞满了过道
芭蕉(56575315) 20:28:10
厉害吧?
关关(289834164) 20:28:18
昨天换被褥,给衣服换季,一边喷嚏一边流泪:俺衣服过敏!
关关(289834164) 20:28:28
医生可怜
芭蕉(56575315) 20:28:34
是啊
芭蕉(56575315) 20:28:41
现在做什么都难
关关(289834164) 20:30:15
那年SARS,后来有的医生说:吓死了,想逃跑,保命。又怕说是逃兵。这个社会,人自己不是自己的。俺挺欣赏汶川的范跑跑,知道命值钱啊。
关关(289834164) 20:31:03
回去救人,那是后天的教化来的了。先跑再说。
芭蕉(56575315) 20:31:40
是啊,先救己再救人
芭蕉(56575315) 20:31:45
实事求是
芭蕉(56575315) 20:31:58
现在的社会,说真话真难
关关(289834164) 20:32:13
想通了,回不回来看个人。为啥非得不想自己啊。
芭蕉(56575315) 20:32:23
是啊
芭蕉(56575315) 20:32:27
自己也是人啊
关关(289834164) 20:33:36
会爱自己,才会爱人,持久的。懂得啥是真的。
芭蕉(56575315) 20:34:05
恩,严重同意
关关(289834164) 20:35:57
今天看一位哲学前辈的文章,西南联大时期一个特会疼自己的人。后来被集体了几十年,临了,醒了。学问才真的从内心里出来,才成了“家”。跟着人说啥做啥,没魂儿似的。老了,自己回头,看了都烦。
芭蕉(56575315) 20:36:32
活到最后,活得没有我了
芭蕉(56575315) 20:36:37
被同化了
芭蕉(56575315) 20:36:40
被改造了
关关(289834164) 20:36:54
http://whdszb.news365.com.cn/tg/200910/t20091023_2500761.htm
http://whdszb.news365.com.cn/tg/200911/t20091102_2510175.htm
芭蕉(56575315) 20:37:28
我去看看。。。
关关(289834164) 20:37:51
俺就怕老了也这样,那就是人生悲剧了。所以,四十岁开始用心琢磨事儿了。
关关(289834164) 20:37:55
看看吧

Z的换车计划进展顺利

小关你好,
我刚结束秋季讲学,现在合肥家中,监督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新书排印和校对,大概12月初返回北京,在那里陪伴老伴和女儿过冬、过年。
今秋无法去海南,心中很是不爽。但是我的车车龄太大,许多零件生锈磨损,容易出故障。我不敢再开长途去海南。这次从北京南下,每天小跑七、八百,已经很不容易。而我往年去海南,每天大跑一千二、三百公里,一日横跨三个省,那是何等英雄气概?
换车计划进展顺利。我的目标是买一辆本田CRV,要花&&万。我翻译一本国剧,已有&&万,讲课和稿费挣了&&万。还差&&万元,预计明年4月可以买下新车,然后横穿秦岭去西安、重庆讲学一遭,顺便磨合新车。等到明年10月中,我会驾车南下武汉,在武大开会一周,然后经广西直下广东北海,走湛江到海安的新高速,回到海口家中。
待我问候P和W,说我很想念各位,也想念海南的蓝天白云,椰树红花。
Z

a link:两次转折和哲学之美

a link:张世英:沐浴在西南联大自由的阳光雨露下

能吃,愛吃,懂吃。

踏踏的來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4日
【明報專訊】到上海的第一個晚上,約請我吃飯的一個初見面的小朋友是一個叫做踏踏的上海女孩。

踏踏是我的小讀者,也恐怕是我認識的讀者中最最認真投入最最瘋狂的一位,她特別喜愛的是我幾年前完成的《香港味道》一系列四本相關本地飲食文化的圖文作品。她每年專程來港三四次,出發前拿著書逐頁翻掀深讀,詳細做好功課,把到港三五天內從早到晚的覓食路圖都一一計劃好。聽她娓娓道來每趟在港走遍大街小巷吃喝之多之深之廣,對老店新舖及其鎮店食物之熟悉,真的比我這個本地薑還要辣,實在叫我甘拜下風。更難得的是踏踏更是一個有主見有態度的女孩,不盲從附會,既開放包容又有一己強烈愛憎,絕對能吃,愛吃,懂吃。
一個上海小女孩,能夠毫無包袱負擔的擁抱並尊重香港飲食文化,早就超越嘴饞為食這個低標準。曾任職酒店公關專業的她,因工作關係長進了不少飲食專業知識,也對自己從小吃大的上海小吃和大菜很有自己的一套心得。踏踏也小試牛刀的替雜誌撰寫上海小吃地圖,行文活潑利落,引人垂涎,看了叫我高興終於找到一位初出道已經有大將風範的飲食寫作同道,以後到上海覓食就有門有路了。

以食會友,席間談到的也遠遠比飲飲食食來得豐富複雜,我相信在全國大城小鎮還有更多像踏踏一樣夠熱情好奇亦有心有力的大小朋友。通過吃喝去了解自家文化傳統,去面對和解決當下與飲食相關的種種困惑問題。踏踏的來,刺激起我有更多的大江南北遊食計劃——先在這裡抹抹嘴,說聲謝謝。

[歐陽應霽]

林燕妮愛自己

愛自己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4日
【明報專訊】很多人都追尋愛,老說得不。其實他們忘記了愛自己。別誤會愛自己是自私,愛自己和自私是兩回事,自私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有所不足,恐懼在這世界得不到任何地位,才會自私起來。那是你還沒能夠接受自己的病徵。

我們天生怎麼樣就是怎麼樣,我們得認識自己,接受自己。不認識自己,不接受自己,那末你的真我就是你最陌生的人。為了恐懼,你什麼都貪,為了恐懼人家冷落你,你便拼命認識很多人。然而,你認識自己嗎?你在哪兒了?

有些人是不喜歡社交的,可以,沒錯,你本來就如是,沒什麼不妥,自得其樂便行了。關鍵是﹕你得接受自己是喜歡孤獨的,不用忐忑不安。誰說每個人都得天天約人吃下午茶吃晚飯的呢?沒那回事。別怕人家說你是孤獨精,也不用對天天都要出外交朋友的人嗤之以鼻,你是你,他是他,他,上哪兒去沒你什麼事。如果你會因此而嫉妒交遊廣闊的人,便即是你不接受自己,不愛自己了,你其實是憎厭自己。

愛自己不是自戀,自戀的人是不討人喜歡的,什麼都認為自己最對,什麼都認為自己做得最好,那就是自戀了。自戀的人也交朋友的,不過讓人吃不消而已。

人若不能愛自己,便一定不能容納別人,更別說愛別人了。有些人在家斬父母,為什麼?因為他不愛自己,覺得自己討人厭,惹人嫌,憋了一肚子不滿無處發洩,便拿最親近的人來發洩。那是懦夫行為,不是愛自己的行為。人若愛自己,必然會欣然愛別人。人有所遺憾便會找尋填洞補隙的代罪羔羊,那也是不愛自己的病徵。

愛自己又怎麼?好的。你會努力些充實自己,人從低開始總會爬得高的,愛自己是一種上進力量,亦是世上大愛的根源。討厭自己的人一定會討厭別人,因為他腦袋裏只有「討厭」這兩個字,只看見不好的,縱使好的也讓他看成不好,路太窄了。
什麼才是「愛」的最大學問?那便是先愛自己。普世大事都是從一粒微塵開始,愛自己便是那粒微塵

[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11/03/2009

人文動線﹕路平任內最後一屆「台灣月」

世紀.人文動線﹕路平任內最後一屆「台灣月」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3日
【明報專訊】由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辦的「台灣月」,今年第四屆,11月3日便將開鑼。創辦人路平主任今年底12月便將離任,而這作為任內最後一屆藝術節,她便帶來與台灣土地密切相連的民歌代表胡德夫,在水災之年,以歌聲訴說寶島上堅毅人民的土地情懷。
現代台灣民歌代表人物胡德夫乃出身自台灣東部卑南族與排灣族,故鄉便是今年「8‧8」風災肆虐之地,「他的聲音讓人想起台灣人民特殊的質地:在那高山流水、風景奇絕的地理中,人們總是經過天災與無情風雨的刷,要多堅毅、樂天與熱情的生存狀態?台灣藝術家就是這樣孕育出一點自由放浪、溫暖堅毅的特殊氣質。」作為台灣月主要的演唱者,胡德夫除了將自彈自唱《太平洋的風》音樂會,還將與年輕一代原住民音樂家組成的「野火樂集」合唱民謠,路平更邀請了香港年輕唱作人林一峰,與胡德夫同台演唱交流,是為「台灣月」首次的台灣與香港藝術家同場互動,讓藝術節進一步在地生根。
而另一場《台灣新古典》,亦是路平意地「把更多香港藝術家捲進來」,讓兩地藝術交換共融:這由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之鋼琴家楊淑媛、「香港愛樂管弦樂團」大提琴手陳怡君及「香港小交樂團」第一小提琴手戴豪逸三位有台灣出生與成長背景的台灣旅港音樂家,將會演奏孟德爾頌鋼琴三重奏及台灣民謠。
作為台灣駐港藝術文化機構,臨別的路平終於放開了心懷,自由地談及香港與台灣文化環境的比較,提到台灣藝術家「在香港最大的困難,除非另有工作在身,否則很難住下」施政報告 後當下備受關注的樓價過高,不但影響本地居民,亦令外來藝術家難以生活,甚至尋找表演、創作或排練之地,申請場地則需時冗長限制甚多、缺少公共性,雖然她笑言還沒聽說有台灣藝術家透過政府優才計劃來港居留,但香港藝文環境其實並不便利創作者,「藝術家們來到香港後可能很快要改行,或者回台灣去了」。身為作家,路平認為香港雖有高樓塑出整齊美觀的天空線,但她覺得參差多元的環境更宜人居住,周末更愛好到郊野與舊區逛逛,她如斯就此城的規劃建言:「隨時可以輕鬆自由的咖啡館與創意空間,才適合藝術家自由發揮。」
而她行將卸任,往後將圓她擔任公職的7年以來不易實行的旅遊夢想。但一手創辦將有一群關心台灣文化的香港居民組成、由「好易通」主席錢立佑帶領的義務「台灣月委員會」,營運以捐助成立的基金,使免費的台灣藝文活動得以每年續辦流傳。
「台灣月2009」將於11月3至28日舉行,詳情可見:http://www.taiwaninfo.org/festival2009.htm
[文:鄭依依]

潘光哲:唐德剛先生與「胡適研究」

世紀.Elegy﹕唐德剛先生與「胡適研究」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3日

【明報專訊】編按:剛剛辭世的史學耆宿唐德剛,瞬間這位自稱畢生走進別人歷史的人,他的歷史也被人稍稍鑽進了——台北史學者、胡適紀念館主任潘光哲略述唐氏終生不懈進行的「胡適研究」,將之放置在各方學者之胡適研究脈絡下檢視其強弱。

史學耆宿唐德剛先生於二○○九年十月廿六日辭世,消息傳出,學界與文化界同悼共哀。余生也晚,與德剛先生僅有一面之緣,實未可登堂入室,仰瞻先生學術之美富。惟個人現既膺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主任一職,表彰德剛先生引領海內外「胡適研究」蔚為顯學之功,自是義不容辭。謹就個人管見所及,略述先生在「胡適研究」領域裏的成就業績,彰幽顯德,如可引發《明報》讀者親近閱讀德剛先生原著的興趣,從此進入「胡適研究」的天地,甚至願意將胡適象徵的意義,經過批判繼承,發揚光大,使之歷久彌新,應可稍稍告慰德剛先生無懈於「胡適研究」的生命歷程。

「胡適研究」其實是「無心插柳」

德剛先生自述,他本來的學術專業訓練是美國史;會涉足於「胡適研究」,其實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其淵源來自於他從一九五六年起策劃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以英文進行胡適的「口述歷史」計劃。這項計劃的原始成果至今猶未正式問世,由德剛先生親自「操刀」完成漢譯並添加「譯註」的《胡適口述自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卻是開展「胡適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史料之一;德剛先生在翻譯過程裏的副產品《胡適雜憶》(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更如「胡適ABC」一般,不僅是初學者進入胡適生命世界的第一把鑰匙,更引導讀者進入了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大千世界。

回到歷史的本來脈絡,德剛先生進行胡適「口述歷史」計劃的思想氣候,正是中國極力推動「清算胡適思想」之際,胡適的述說,不免帶有相當「自衛」的色彩。時過境遷,德剛先生自一九七八年開始進行英文原稿的翻譯註釋以及寫作《胡適雜憶》的時分,已是另一番氣象。就中國而言,歷經清算和批判之後,胡適竟然成為從人們的歷史記憶裏被「掃地出門」的人物,處於需要自冰封已久的記憶倉庫裏逐漸「解凍」而被「重新發現」的局面。在胡適歸骨埋骸的台灣,胡適這個名字,即便不是絕對的禁忌,關於他的生命旅程的整體圖像,在國民黨「黨國威權體制」的壓迫之下,則無奈地被有意塗抹,難見青天。因此,重行開展對於胡適的認識與理解,其實是深具「文藝復興」意義的思想啟蒙工程。

德剛先生是胡適在一九五○年代流亡美國的忘年之交,雙方情誼深厚,他既早即熟稔胡適的著作,更又得以親其謦咳,自是他開展「胡適研究」的先天有利條件。兼以德剛先生信筆寫來,通篇出以親切而平實的筆法,亦莊亦諧,在《胡適口述自傳》和《胡適雜憶》裏展現的胡適造型,就不是學究意味十足的胡適,而是一位在歷史上自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有喜有怒,自有堅持卻又不免從俗而為的知識分子。例如,德剛先生回憶,有回他與胡適相約見面,由於胡適走錯了路,不免緊張徬徨於紐約街頭,德剛先生筆下描述,胡適在街上東張西望的樣子「真是惶惶如喪家之犬」。一位「活生生的老教授」的形象,躍然紙上。可以說,德剛先生的努力所至,不是將胡適絕對的「聖人化」,而是要描摹有血有肉的胡適,要刻鏤一位與眾同在的胡適。所以,德剛先生的著述,非僅有助於一般初學讀者親近胡適的生命世界,更可能提高有心之士的興味,願意進一步邁入「胡適研究」的殿堂,開展知識/思想的「探險」工作。就此一舉,德剛先生在「胡適研究」的世界,自有其不朽的地位。

「ABC」讀本難免淺薄

不過,就像「ABC」讀本總難免淺薄之病一樣,德剛先生在「胡適研究」天地裏留下的遺產,固可做為略窺其間美富的入門之鑰;只是,略識之無以後,要想確切認識胡適生命道路的場景,體會吟詠胡適精神天地的要義,批判轉化胡適思想世界的遺產,卻難說能從德剛先生的筆耕事業裏,可以得到太多的幫助和刺激。

舉例而言,德剛先生對胡適在政治方面的貢獻所在,比喻為猶如「自由男神」一般,足可與矗立於紐約的「自由女神」相提並論。這等譬喻,固然妙趣橫生;然而,其本來場景究竟如何,德剛先生墨不多。相對的,已故台大歷史系張忠棟教授的《胡適五論》(台北:允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細膩描述胡適對國民黨的批評與抗議,敘說胡適爭取言論自由、要求保障基本人權的努力,既突破了當年的現實禁忌,更深具揭穿「統治神話」的意義。張先生為精確地書寫過往歲月的軌,致力於廣輯史料,業績所成,便非德剛先生所能為。

就胡適的思想貢獻方面,德剛先生雄辯地指出,胡適既是在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轉型時期裏的「啟蒙大師」,更還是「唯一沒有槍桿子作後盾而言論思想能風靡一時,在意識形態上能顛倒眾生的思想家」。德剛先生的讜論,自然眾無異辭,然而,並不具有深化讀者思想能力的作用。對照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余英時教授的名著《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匯集其研究胡適的心得睿見於一編,特別是他從思想史角度回顧與檢討胡適創建的「典範」之貢獻和限制,實是發人未發。可以說,余先生開鑿的知識/思想空間,足可供後學沉吟思索者,實在無窮廣闊;相形之下,德剛先生之所為,則不免停留在「喊口號」、「貼標語」的層次,啟發意義並不深刻。

胡適在風雲變幻的二十世紀中國/台灣的歷史舞台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以「胡適研究」匯集而成的歷史圖像,必然是我們瞻望前景時永不枯竭的「思想資源」。後來者想要開展「胡適研究」的基礎,當然得仰賴於前輩學人蓽路藍縷,發凡起例的心血。德剛先生在這方天地裏的栽植,形塑的胡適形象與遺澤所在,自成一景。因此,初學者想要叩問追溯胡適多采多姿的生命歷程,體驗品味胡適獨特鮮明的精神遺產,以德剛先生的成果為起步之階,必然永遠功不「唐」捐。

潘光哲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胡適紀念館主任

[文 潘光哲 編輯:黃靜]

馬家輝追記唐德剛教授的「歷史三峽論」

問道平生留雜憶 留心近事補殘編/文﹕馬家輝
——追記唐德剛教授的「歷史三峽論」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3日
【明報專訊】當然只是巧合而已卻又奇怪地經常發生類似巧合。

過去三星期,我把家裏找得出來的唐德剛教授著作都搬了出來,放在邊的書架上,每晚睡前亂翻幾頁或幾章,視乎我是否又再失眠。一時在家裏找不到的書,回大學圖書館借,像有上下兩冊的《李宗仁回憶錄》,像十多分冊的《顧維鈞回憶錄》,都借到了,放在辦公室供陪我午膳之用。我通常在12點半到大學餐廳用30分鐘吃個簡餐,然後是讀書時間,有時候則是邊吃邊看,歲月長,書頁厚,總有讀不完的懊惱。

但有一本《五十年代底塵埃》至今未見影蹤。家裏明明是有的,30年前買的舊版本,淡藍色的封面,烏黑色的書法,很有民國味道,偏偏把書櫃翻掘了幾遍仍找不出來,圖書館那本也遭借去,心裏遂起疙瘩,曾有一個晚上還幾乎跟自己嘔氣得睡不。

史文兼優

更能持平看待歷史

跟許多「唐粉絲」一樣,愛讀唐德剛的理由除因敬佩其史學史識史才,亦極拜服其文筆,唐先生說史道事評人,時而細膩,時而活潑,甚至時而涕淚交零動情至深,倍添了讀者眼中的歷史感。清代大學問家章學誠不是說過嗎?「夫史所載者,事也;事必藉文而傳,故良史莫不工文」。唐氏作品正是史文兼優。讀者如我當然沒資格論斷唐先生文筆,但夏志清教授有了吧?他稱讚過唐德剛獨創一門「唐派散文」,不可不讀。李敖也有資格吧?他在28年前接受龔鵬程採訪時已曾說「唐德剛有些文章寫得比我好」,連把白話文寫得出神入化的李大師也有此承認,其他人恐怕沒法再有任何否認。

文史以外,唐氏作品另一動人處想必在於心地。論史觀史不應以偏概全,已是常識了,但如何同時用持平而關愛的視角看待歷史,終究不易做到,唐德剛於此則常有示範,《袁氏當國》書內這段便是極佳例子;唐教授對於某些「醜陋的中國人」之類的嘩眾理論向來不以為然,乃曰﹕

「朋友,為民族生存,為人類公理,我千萬先烈,死且不懼,區區烈土封侯之虛榮,美婦醇酒之俗慾,有何足戀我輩執筆文人,每覺我民族文化只是一大『醬缸』,骯髒污染之外,一無可取。果爾,則吾人對上述千千萬萬之烈士聖賢,又何以交代?正因為我民族中也多的是彭德懷、黃興者流的賢人烈士,才能抵消那些民族敗類、文化渣滓、昏君獨夫、黨棍官僚、土豪劣紳和市儈文痞,而使我民族文化綿延五千年,未嘗騙來騙去,而至於絕代也。言念及此,每於午夜清晨,試溯舊史,輒至感慨萬端,有時且垂涕停筆,不能自己。」

治史問學數十載,對於中國文明之演進轉折,唐德剛自有看法,那就是他在《晚清七十年》及多部著作裏所一再強調的「歷史三峽論」。所以說來巧合也並非全是巧合。我忽然熱中重讀唐氏作品,主要因為10月1日那天看電視見天安門前威武閱兵,60年血淚滄桑,不無感慨,乃記起唐教授之歷史論述,更自悔沒有及時致電向其邀約,請他由這觀點替《明報》讀者解讀一下「和諧盛世」的當下意義。

唐教授的「歷史三峽論」,概言之便是,中國歷史在秦朝出現了第一次「大轉型」,由封建制轉到郡縣制,由公元前4世紀中葉商鞅變法開始,一直到漢武帝與昭帝之間(約公元前86年)才大致安定下來,前後轉了二三百年之久,自此這一秦漢模式的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便一成不變地延續下來,亦即毛澤東所謂「千古猶行秦法政」。及至清末,中國出現了第二次大轉型,由帝國轉為民國,用唐先生的話說便是﹕

「這第二次大轉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極其痛苦的。這次驚濤駭浪的大轉型,筆者試名之曰『歷史三峽』。我們要通過這個可怕的三峽,大致也要歷時兩百年,自1840年開始,我們能在2040年通過三峽,享受點風平浪靜的清福,就算是很幸運的了。如果歷史出了偏差,政治軍事走火入魔,則這條『歷史三峽』還會無限期地延長下去,那我民族的苦日子就過不盡了。不過不論時間長短,歷史三峽終必有通過的一日,這是個歷史的必然。到那時『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我們在喝彩聲中,就可揚帆直下,隨大江東去,進入海闊天空的太平之洋了。」

《晚清七十年》的繁體字版有5冊之鉅,逾百萬言,簡體字版則濃厚為600頁一冊,自有不少敏感刪節,內地讀者當然更沒法讀到唐教授另一本超敏感的《毛澤東專政始末》。該書首章寫於1999年9月即新中國建立50周年前夕,唐先生重申其「歷史三峽論」,並據此列舉了4項「大陸上今日當權的人民政府的特性所在」﹕

「一,它是『轉型期』(歷史三峽)中,最後一個有階段性的政權;二,它具有中間性,前有帝王專制的遺傳,後有民主政治的遠景;三,極權政府和獨裁領袖的權力遞減,從絕對權威,遞減至依法治國;四,它具有其千載難逢的機運,來結束這場轉型運動而駛出歷史三峽。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這一轉變的程序,大致始自鴉片戰爭,要歷經兩百年以上的艱苦歲月,始可粗告完成。換言之,時至二十世紀之末的今日,我們已轉了一百六十餘年了。今後如不橫生枝節,亂出紕漏,再過四五十年,至下一世紀中葉,我們這一歷史轉型就可結束了。」

20世紀已過,唐德剛教授亦已逝,其樂觀論定能否實現,有待觀察和期許,而我於其逝前忽然重溫其舊著,甚至馬上電郵給台灣某出版社,提醒總編輯,唐教授留有多年日記,乃史料寶藏,有必要索而刊之,事後回想,竟是隱隱然預知死亡的不祥感應。生命詭玄,只可領悟,實難言傳。

張大春撰輓聯

以記風流雲散的前輩學人

21年前,唐教授寫了一副弔岳母的輓聯:

「鬼子尋仇,漢奸謀命,愛夫愛國,金玉堅貞,姆媽原為烈女;

暮晚獨處,兒孫遠離,換藥換湯,梁孟難比,阿爹真是聖人」。

19年前,唐教授又寫了一副弔岳父的輓聯:

「三萬里遠隔重洋,難省晨昏,臨簣泣對慈容,慚為兒女;

九十年鞠躬盡瘁,無負黨國,晚歲榮參顧命,澤及黎元」。

上周四驚聞唐德剛教授仙遊,我與台灣作家張大春在電郵往來裏慨嘆感傷,大春即撰輓聯,我徵其同意,特錄於此,以記風流雲散的前輩學人﹕

書緣證果,隨洽人緣,問道平生留雜憶;

史學關情,即豪文學,留心近事補殘編。

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

11/02/2009

a link:all about 唐德刚

张大春:作為文化本質的漢字

中國書‧寫
——作為文化本質的漢字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2日
【明報專訊】編按︰在世界上最大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上,台灣思路最刁鑽的小說家張大春發表了這篇講詞。中國館鋪展大幅的木刻活字,氣勢與游樂合一——配以館方對大會邀來的中國異見作家持有杯葛態度,「中國文化」彷彿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壟斷性的、展示其合法性的宣言。挪借張氏文中措詞,此種展示也可以是一種「禁錮知識的書寫」。
張大春則有如台灣館,懷抱精微的鑽探態度,抽出如絲般幼細而強韌的異議:他也是從「字」——文字學——切入,說明「書」這個字數千年下來的形音義流變。本來觸手可及的歷史、見形可辨的字義,因為「簡體字」的出現,到了今天十三億的內地讀者眼前,意義與知識遁然消逝。且看來自「小國」的張氏如何把驚心動魄的文化史娓娓道來,在文化傳承的命題上為台灣留下了尊嚴的註腳。
我的主要概念是,在中國的早期——尤其是門戶還沒有開向西方以前——書,是「反創作」的。「書」這個字從來就沒有創作的、創造的、創新的意義;而且恰恰相反,它就是一個移植過程。把意義移置於特定的甲、骨、石、竹、紙面上以俾流傳。
從字的起源來看。在甲骨文時代,還沒有這個字。到了商代的金文(鐘鼎文)裏,這個「書」就是後來秦代小篆所寫的樣子,「從聿、者聲」。聿——再簡單不過,一隻手擎一支筆,正在寫字。有趣的是,為什麼給它一個「者」字的聲符?
「者」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字。最早期的甲古文裏也沒有,仍然是到金文時代才出現的。我們甚至有理由相信:有了這個「者」字,恰恰好讓原先純粹指稱「執筆書寫」這件事有了另一層含意。也就是說,當「者」這個字出現的時候,人們也發現:把「者」當作「聿」字的聲符還能夠表達出「書寫」的另一個層次的意思。
讓我們先瞭解這個聲符吧。
者,有的古文字學家認為它原先指的是玉米;有的古文字學家認為它原先指的是甘蔗。無論是玉米或甘蔗,在中國文字裏,它的讀音都很接近,人們認為用這個字特別可以顯示「在眾多相同或相似之物上取其區別」的意義。這也就是說:「者」就是「這」、「此」、「非它」、「非彼」……之義。
一個人,手裏拿一支筆,這個動作是書寫,但是光指出書寫還不足以概括書寫的旨趣,還要強調這件事必須有特定的對象才行。於是,我們會問:寫什麼呢?在中國老古人而言,「寫什麼」決定了「書寫」的意義。寫下來的東西不可以是任意想像、捉摸、造、虛構的東西,必須是已經存在的東西。必須是「者」——已然經由分別檢選的手續,挑取出來、可以為用的東西。
從「翻譯這個世界」開始
書,在第一意義上,就是將客觀世界已然存在甚至被指認出來值得書寫的事物「翻譯出來」。
從「翻譯這個世界」開始,「書」字逐漸衍生出來好幾個意義,都流通於數千年前以迄於今日的廣大中國社會。有一部記載中國最古老的歷史與政治文件的經典,被簡略地稱為《書》或《書經》,但是無損於它做為中國最早的歷史材料的重要地位。稱之為《書》而毋須指出其內容特點,原因很簡單,在那個時代,沒有也不需要其他的書。
中國最早的一個成形的王朝是「夏」(B.C.2070-B.C.1600),現存經考訂為真實可信的《書經》文本之中,還有遠早於夏朝的文獻,這一點說明了中國古代書籍的另一個特點,由於沒有太多人擁有識字、用字的能力,所以即使是一部官版的書(像《書經》那樣),也毋須發行、流通、讓較大多數的人獲得以及擁有。它藏在國家典籍庫裏,供極少數的高階知識官僚使用——這些人甚至極可能是參與造字的人。
「使用」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詞。這些禁錮知識也禁錮表述知識的工具的人,如果不去向大量的對象傳遞這些知識和文字,他們還有什麼使用文字、使用書的必要呢?在中國第一個平民教師孔夫子的時代之前,有將近兩千年的時間,這些囚禁知識的人為「書」設下了明確的定義,那是至高的統治者處理政務的記錄和心得,也是整個國家唯一值得書寫的內容。
然而讓知識囚禁在只在少數人之間流通的情使得統治者終將面臨失語的尷尬,情猶如賈西亞馬逵茲(Gabriel Garcia Marquez)筆下《百年的孤寂》之中因失眠而失憶的馬康多村居民,第一批得了這種怪病的患者之中的小布恩迪亞(Jos Arcadio Buenda)發明了一種可以挽救失憶症的方法,那就是將寫下了日常物品名稱的小紙條貼在那物品上,「桌子、椅子、時鐘、門、牆、、平底鍋……母牛、山羊、豬、母雞、葛根、洋芋、香蕉」「他們就這樣在日漸忘記的現實中生活,暫且靠文字來識別事物,但無可挽救的是,他們也逐漸忘記文字的效用而把一切全都忘了。」
孔夫子所開啟的平民教育藉由文字有限度的流通而稍微挽救了這種禁錮,然而並不徹底。孔夫子自己也形容他是一個「述而不作」——也就是只傳遞知識而不從事著作——的人。在這樣的人看來,「著作」是僭越其社會階級與禮法身分的事。中國原初的平民教育也就因此而定性,作為「書寫」意義的「書」,就是在重述、解說、補充古代智者的斷簡殘編。
但是文字教育的普及也使得中國人在處理公共事務方面有了因應繁瑣需求的能力。一般咸信,燒掉絕大多數古代典籍,只留下醫藥、卜筮、種樹等應用知識之書的秦始皇(B.C.259-B.C210)在統一六國及各國文字之後,也對「書」有間接的貢獻。文字的統一使得官方文書有了便利而有效率的書寫方式,專門處理官方文書(也就是懂得如何書寫)的應用知識階級擴大了,中國字的寫法非但漸漸整合;也因為書寫人口遽增,書寫需求擴大,在短暫的秦王朝覆滅之後,它所建構的龐大文書處理集團成為新的王朝——漢(B.C.202-A.220)——在文化上最有力的資產。不過,他們無意於創造,他們仍頑強鞏固孔夫子以降的儒家所強調的那個「述而不作」的傳統。「書」的目的仍然就像它最初所展示的那樣:翻譯這個世界。
草書的形狀
中國字的定形也為文字學者帶來有利於分析文字構造和意義的條件。畢竟,中國字有一個複雜的面向,那就是許多字都是從幾個更簡單的字符拼合而成的,有幾種構造的方法,這些方法也被稱為「書」。漢代的學者許慎(A.D.58-A.D147)在公元一百年左右寫成了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在這本書裏,許慎分析出中國字的六個造字原則,稱為「六書」——六種造字的原則。顯然,「書」這個字再一次地被賦予一種純粹工具性的意涵。
「書」之作為一種轉錄工具,它的意識形態是反創造的,這和中國古代的主流文化思維有關——文化的沉澱不容許現實裏的知識從業人員加以扭曲或變造。基於中國字本身是一個濃縮的過程,每個字都在壓縮生活裏的文化軌,也就無所謂引伸與重塑,更進一步地說:字的學習是將許多單純的符號個別的形體、聲調和意義作隨機的壓縮,是形象與意象的自動結合,而且不耽溺於單一的敘述法則。沒有單一的敘述法則,學習書寫的人對每一個字的準確作用都要保持開放性的猜測。
不過,請容讓我在單調、枯燥的文字學裏抽身而出,從一個原本不被視為具備創造意義的字裏提醒我的讀者:另外還有一個「書」字的解釋,與藝術有關,也與文化的發明有關。
對於絕大部分的西方人來說,中國現行的文字從上個世紀三○年代以後,逐漸透過國家教育機構制訂、推行而形成主流的簡化字。比方說像我今天所說的這個「書」字,在今日通行的中國官方文字裏,「書」是寫成「書」的形狀。這個字原本是草書,現存的書法資料顯示:這個字最早出現於西晉時代的書法家索靖(A.D.239—A.D.303)筆下。
索靖或許不是第一個這樣寫「書」字的人,但是身為重要的書法家,他的這個寫法顯然也影響到日後許許多多的書法家,像是中國人極其熟悉的「書聖」王羲之(A.D.303-A.D361)、書法理論大師孫過庭(A.D.648-A.D720)以及「草聖」懷素(A.D.725-A.D785)等等。
我們可以輕易地從字形上發覺,「書」字是在寫出原本「書」字的第一筆之後迅速將其餘橫向的筆劃省略成一個較大的彎勾,並且將原先貫穿此字上半部的直畫拉長,最後以一個旁加的點來象徵縮節的部分,這個字之所以這樣寫,不只是為了方便、省時,也同時證明了中國字在專業書法家那裏取得了全新的存在意義——美學。
書法上追求速度與流暢感的美學動機使得一個字有了兩種全然不同的造型和內容,這是文化上的加法或減法呢?
我們有理由相信:從某一方面來看,「書」字成為通用漢字必定是漢代以前那些從事政治、文書以及教育工作者始料所未及的,兩千年多年以前、甚至一百年以前,許多堅持儒家正統禮法觀念的文字工作者甚或會認為將這樣一個看來草率、粗疏且形、音、義皆不完整的字納入正規學習或應用簡直是對古代聖賢或教訓大不敬之事。但是無論如何,這個字卻豐富了我們對於中國文字造型的視野。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無論把「書」這個字當成書籍、當成某一部經典、當成官方文件、當成造字的原則、當成書法……這個筆畫簡省的字都無法使我們重新認識「書」這個原初的字所能提供的文化內容。我們無法經由「 書」來看到那隻擎一支筆的手,無法得知這個字的讀音是源於「者」;也就是「已然經由分別檢選(玉米或甘蔗)的手續,挑取出來、可以為用的東西」。
「書」已經在一個十三億人的國家的教育體系之中成為認識「書」的各種意義的唯一媒介;「書」這個原先出自書法之一體(草書)的文字卻似乎不勝負荷,因為在簡略的筆畫裏,中國字所飽含的文化知識消失了。我們雖然十分明白:這種「簡體字」最初的設計和理想是在簡化學習和書寫的繁瑣程度,對於還在使用傳統書寫工具的普羅大眾而言,相對而言是比較有效能的。不過,它也帶來了革命性的減縮,「簡體字」使原本隱藏在絕大部分文字內部的故事——尤其是文化人類學上彌足珍貴的生活軌——遁形失蹤。
每一個繁體字,不只是一個字
我來自一個只有兩千三百萬人居住的小島,我應該說:相當幸運地,在過去六十年間,台灣這個小島上的正統教育架構之中,一直在使用這種寫起來筆畫繁多、認起來意義複雜、思索起來彷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字。它被稱為「繁體字」——以有別於中國大陸官方過去多年來通行使用的「簡體字」——當我們寫下每一個像「書」一樣的繁體字的時候,我們都知道:那不只是一個字而已。
[文/張大春 編輯/黃靜]

不要再讓知識分子當上中國歷史悲劇的主角

知識分子愛祖國,祖國愛知識分子嗎?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2日
【明報專訊】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前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他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後,在物質匱乏、先進技術遭外國封鎖的年代,與多位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研發導彈和人造衛星,成功讓中國躋身導彈及太空科技強國之列。他的名言「我姓錢,但我不愛錢」,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道出這位愛國科學家的偉大志向。我們謹在此敬悼錢學森。
60年前,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初,大批知識分子和科學家選擇留下來,不少海外學有所成的知識分子亦紛紛回流,參加建設新中國;可悲的是,不少人在其後二三十年的反右和文革 等政治運動中遭逢劫難(錢學森因為負責涉及國防的最尖端科技,幸運地逃過一劫)。今天,內地有人呼籲為錢學森舉行國葬,不過,我們認為中國政府最應該做的,不是舉辦什麼儀式這種門面工夫,而是認真反省一個問題:知識分子愛祖國,祖國愛知識分子嗎?
1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
被監視5年才准返回中國
1911年在中國出生的錢學森,在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負笈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二戰結束後,美軍選派專家到德國檢視德軍的V2飛彈,錢學森是成員之一。50年代,美國掀起反共潮,錢學森被懷疑是共產黨員,他毅然決定回國,但遭到美國軍方反對,更指「1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美國軍方甚至「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後來美國對錢學森展開長達5年的監視,直至1955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處理下,錢學森始能回國。
錢學森是世界級科學家,極受領導人重視,曾獲毛澤東 設宴款待;近年,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 及總理溫家寶更多次親自探訪。
錢學森回國後,受到國家領導人的禮待,是比較幸運的知識分子;與他同期的不少知識分子,命運非常坎坷——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之後,不少知識分子滿懷抱負,希望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但接踵而至的政治鬥爭,令知識分子受盡折磨,被冠上「臭老九」及「知識愈多愈反動」的惡名。
不少知識分子很有使命感,認為有責任為國家盡力,為社稷效勞,為人民鳴不平。就是這種使命感,多少顆愛國的心無辜被犧牲,由反右、文革,到六四以至今天的維權,知識分子都是受逼害受打壓的一群。
銘記歷史教訓
尊重知識分子
錢學森逝世,內地有人提議為他舉行國葬,全國下半旗致哀。這些紀念方式,確實是對錢學森一生的肯定,但若在知識分子死後舉辦極盡榮哀的紀念儀式,而在世的知識分子卻未能得到當權者的寬待和尊重,悼念儀式即使再莊嚴,都會顯得有點諷刺。
錢學森逝世更值得我們深刻反省的是,中國近代史總是以政治人物為軸心,有意無意間大搞個人崇拜,反而為國為民作出重大貢獻的知識分子、科技先賢,沒有得到恰如其分的重視。反觀法國,巴黎先賢祠所紀念的,是法國歷史上的偉人,先賢祠安放了居里夫人、伏爾泰、盧梭、雨果等科學家、文學家的遺體,若中國也有自己的先賢祠,紀念為中國人民貢獻一生的知識分子及科學家,會更有意義。
中國欠知識分子的實在太多。國家應做的,是汲取血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打壓知識分子,今後必須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要再讓知識分子當上中國歷史悲劇的主角。
*********
祖國愛知識分子嗎?
文.張健波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9日
【明報專訊】S:
你看了《明報》11月2日的社評〈知識分子愛祖國,祖國愛知識分子嗎?〉,「覺得文中觀點特別是標題太過偏頗,執筆者還停留在文革 時期對內地的觀感。」
你指出,「內地對知識的尊重,已從文化大革命中汲取了教訓,對大學和科研加大投入,是不容忽略的,否則不會在這30年推出重大科研成果,從而提升了國力。知識分子在改革開放中,是受益的一群,中央政府對他們發放『政府特殊津貼』和各種科研獎金,在政治上給予榮譽,在國務院部委中也吸納了不少有成就的知識分子任主要職位,他們現在的地位是處於相對優越的。」
S,多謝你的意見,毛澤東 死後,知識分子的遭遇確實好轉了;但,縱看橫看都仍有不足之處:
(1)縱看:新中國建國首30年,中共對待知識分子的政策是禍國殃民;改革開放之後的30年才撥亂反正,但仍不夠寬容包容,今後仍須改進,尤其值得借鑑法國先賢祠那樣肯定知識分子和科學家對國家的貢獻──法國先賢祠簷壁上刻有題詞:獻給偉人,祖國感謝你們。在法國人心目中,被視為偉人的,政治家只佔少數,反而有不少知識分子上榜;先賢祠自1791年以來安葬了72人,當中只有11人是政治家,餘者有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及其丈夫、啟蒙思想巨人伏爾泰、盧梭;文學家雨果、大仲馬、左拉。
(2)橫看:知識分子不單應為國效勞,也應為民請命。今天,祖國對為國效勞的知識分子相當禮待;但,對為民請命的知識分子則仍時有打壓,例如,以言入罪至今不絕,學者劉曉波 去年底參與發起簽署《零八憲章》後,遭當局羈押,到今年6月更被控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又如,為尋真相求公義,致力為2008年四川地震豆腐渣工程奔走的譚作人,被捕入獄。
知識分子也要生活,但毋須出入名車、居於豪宅;不過,必不可少的是要有自由的空氣、言論的空間,尋真相講真話而無所畏,見不義鳴不平而無所懼。但願祖國今後能對知識分子多一點尊重包容,少一點敵視打壓。
張波 謹啟
[張健波 kbcheung@mingpao.com]

11/01/2009

近百年海口基督教府城堂建新堂




近百年海口基督教府城堂建新堂
中新社海口十一月一日电(记者 关向东)三十一日夜,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打铁巷的海口市基督教府城堂,数百位基督教徒沉浸在营造圣殿的欢欣中。不大的教堂里,来自海口市数个教会的唱诗班,一首首献唱圣诗、圣歌,为近百年基督教府城堂营造新堂募捐。
建于一九一二年的海口市基督教府城堂,获海口市政府划拨九点八亩土地,易地建造新堂。
海南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海南省基督教培训中心教务长、海口市府城堂主任牧师李金兰介绍说,新堂主礼堂两层、副礼堂四层,建筑面积两千六百多平方米,能容纳一千五百人同时做礼拜,今年四月二十一日奠基动工,建成后将是海南省最大的基督教堂。
李金兰介绍说,基督教于清光绪七年 (一八八一年)传入海南,美籍丹麦牧师冶基善在琼山县府城文庄路的吴氏宗祠内,设立临时传教场所,定名为中华基督教琼海区会,属美国基督教长老会领导。
光绪十三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又派纪路文、张约逊、王约翰、吴赖安、郝斐和徐君礼等来海南,在琼山县府城镇北门北官市租用民房一栋(一座三进)作为宗教活动场地。前二进为教堂和新设的中西女学堂,后进为传教人员宿舍。一九一二年,中华基督教海南大会成立,会址设在琼山县府城北官街中西女学堂内(后改称私立匹瑾女子中学校)。这是海口基督教府城堂的“前世”。一九五0年基督教府城堂被政府接管,上世纪八0年代初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划拨文庄路打铁巷二十二号一块三百多平方米的土地给府城堂建造了今日所用的教堂。
据悉,藉着政府划拨土地给府城堂易地重建的契机,海口市基督教两会还计划在新建的府城堂旁,建造一座培训中心培训海南省教牧同工、义工和信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