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2009

閱讀期待: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 )


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
作者:米奇.艾爾邦
原文作者:Mitch Albom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31428
裝訂:平裝
!《一點小信仰》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
9月29日推出感人新作《一點小信仰》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最近推出了新作《一點小信仰》,和大家分享「在最困難的時候,你能不能把自己放下,相信希望?」他的前兩本著作《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和《再給我一天》都是小說,但是這本新書重新回到《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般的真實故事寫作,結合兩段關於信心的故事,變成一則激勵人心的感人作品。

米奇‧艾爾邦的本業是新聞記者,之前出版的三本著作銷售全球41個國家,共計42種語言版本,總計暢銷超過兩千八百萬冊,並改編為戲劇與電視版電影,但他現在仍然為報社工作,繼續主持原來的廣播節目,也持續在ESPN體育電視頻道出現。此外,他還成立了三個公益基金,關注弱勢兒童、獨居老人和遊民。

他最暢銷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全球售出1400萬冊,在台灣售出七十多萬冊,撫慰了許多人的心靈。台灣在9月29日和美國同步上市他的新作《一點小信仰》, 美國上市沒多久就傳來捷報,《一點小信仰》已經登上了紐約時報排行榜非文學類第一名,台灣地區的銷售成績也非常好,各大連鎖書店即將公布的排行榜預計將有不錯的成績。

歷經八年探索,米奇‧艾爾邦重新拾起一塊被拋棄已久的自己,檢視這叫做「信仰」的課題,最後得到一個關於「希望」的領悟。

《一點小信仰》的故事從一個問題開始:「你願意為我撰寫祭文嗎?」問這問題的人,是米奇小時候參加的猶太教會裡的拉比。這時老拉比已經八十二歲。為此,米奇回到他出生成長的故鄉,踏入一個他曾經知道但被他拋開多年的世界。

與此同時,他在目前居住的城市結識了另一位叫做亨利的基督教牧師。亨利牧師特別關注窮人和遊民,但他曾經由於販毒入罪坐牢。

這兩位神職人員,一白一黑;一個六十年如一日,而今垂垂老矣,一個曾誤入歧途、歷經滄桑但現在虔誠又熱心;一個謹守宗教儀式、生活規律,另一個則在溫飽邊緣奮鬥。他們帶領的會眾不一樣;他們禱告的方式也不同。

在這一切的不同之中,他們有一個相像之處: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老猶太拉比,因著信仰而無懼於死亡迫近;黑人基督牧師,倚靠信仰來帶領他和他教會的信眾渡過艱難的每一日

藉由這兩位上帝信使的故事,米奇與我們一起思索生命的難題:

好人遇到了壞事,該如何面對?
做錯事的人也能重新來過嗎?
什麼叫做原諒?什麼叫做真正的自由?
有可能與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和諧相處嗎?
到底有沒有一個叫做天堂的地方存在?
你可以一面懷疑、還一面相信著什麼嗎?
信仰,真的有辦法帶領人渡過難關嗎?

最後,米奇發現:假如你相信有一個比你自身更大的事物存在,而且你仰賴祂的力量,你將會獲得深刻而踏實的安慰。進入了信仰的世界,你將會發現:人們相像的地方遠遠多於相異之處。

這本書,會碰觸到每個人內心深處那株具有神性的火苗;那是我們被創造出來的時刻,造物主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記。當我們軟弱、痛苦、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願我們學著放下自己,仰望上天,讓上帝做出更好的安排。

★名人推薦:

米奇‧艾爾邦採用單純而優雅的角度,讓讀者讀到一個關於信仰、包容、服務
與愛的故事,也同時道出了人生的複雜。

這三個人物的經歷,假如由另一位才華稍遜的寫作者來整理,可能難以編織出
具有意義的敘事。但艾爾邦如此擅長把單張照片似的情節一片片收攏,加以安排,
讓它們逐漸展現出一層又一層的意義,最後成為一個無法用其他方式說出來的故事。

艾爾邦的新作《一點小信仰》乃是一本希望之書,也是他發自內心對於信仰的深刻體悟。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柔軟而體貼,讀之令人忘我。此書引人深思:無數人心裡有一朵在明滅之間
掙扎的火苗。如果你認為自從《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之後不曾再讀到具有靈魂
的優雅作品,請你一定要來讀《一點小信仰》。
——史考特‧圖羅,作者,著有Presumed Innocent, Limitations


藉由記錄下一處屋頂漏了洞的教堂建築,米奇‧艾爾邦讓我們看見『教會』(church)
的真正定義。教會指的不是建築,而是來教會的人群和他們的信仰。
——T. D.傑克斯,牧師


米奇‧艾爾邦又一次為我們說了一個溫暖的故事,關於愛的力量如何戰勝了死亡,以及
信仰的力量如何帶著我們走過最困阨的苦難。
——哈洛‧庫許納,猶太拉比,著有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米奇‧艾爾邦教了我們,信念可以在意料外的時刻出現,而導師也許就藏在日常風景之中。
——庫齊‧羅伯茲,新聞評論家,著有We Are Our Mothers’ Daughters


這是一部不會因為時間過去就褪色的作品,而且它出現得正當其時。這本書談的是信仰、
希望、服務,以及人心深處如何渴望加入某件比自己更大的事。
——鮑伯‧杜爾,參議員,著有One Soldier’s Story

書訊來源:大塊文化
******
一點小信仰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7日
【明報專訊】借用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的說話:「你要懂得死亡,才能認識生命。」

無論是他的成名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或是隨後的《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甚至是最新的作品《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都貫徹同一元素——「死亡」,透過感人的故事,反省人生的價值及意義。

在艾爾邦過去的幾本作品,身患頑疾的老教授樂觀地面對死亡,堅持至人生的最後一刻,仍然循循善誘地教導學生,提醒我們要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83歲的老工人因為救人而枉死,進入天堂之後,重遇過去曾經交往的五個人,道出生命影響生命的意義;窮途潦倒的職業棒球手眾叛親離,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刻竟與死去的母親重逢,相聚了整整一天,認識到甚麼是家,甚麼是愛。以上的種種情節,都離不開「死亡」。

死亡是人生的大限,當一切走至盡頭,哪怕是一顰一笑、一草一木,所有微不足道的瑣事都會變得彌足珍貴,艾爾邦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也在於此,將日常營役生活所擠掉的親情、友愛、寬恕及尊嚴,重現於讀者眼前。

剛剛出版的《一點小信仰》,也是以死亡為切入點:「你可以為我撰寫悼文嗎?」作者欣然應允,由那一刻起,為了不負所託,回到成長的故鄉,重返幼年時的教會,再次親近這位慈祥的牧師,深深被他無私的奉獻所感動,本來打算花幾個星期的工作,最終持續八年才能完成。

閱畢掩卷,撫心自問,一生平庸,有日離世,執筆為文,有何值得一書呢?相形之下,故事的主角活得充實,無愧無悔,實在是一大警醒。

[陳耀華 cyiuwah@alumni.cuh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