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記憶瞬間」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記憶瞬間」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12/23/2007

與古書肌膚相親

古書展與售
文章日期:2007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二○○七香港國際古書展,去不去看?我曾猶豫。不為五十塊錢入場費的問題,而是外國來的書展,質量很難估計,加上自己對洋書也欠知識,恐怕看了等於白看。可是,書,實在具說不出的誘惑——我不用「吸引」一詞,而用了「誘惑」,書癡就會明白,「吸引」描繪不盡那種微妙無法抗拒的力量。我與書友相約,一早就去了。

場地不大也不小,每書店佔一格兩格小攤,陳設不太講究,玻璃櫥內多是善本,鋁架上則放較不那麼珍貴的舊書。最初我以為只能遠觀,特別那些標價昂貴的書籍,沒資格買的人怎敢輕易觸摸?可是守店的人神情親切,似善意招呼,又見已有觀者把書拿起來看,也就不禁意動了。
大概有些書商認為,香港人該對中國書或與香港有關的書刊感興趣,拉雜的東西也多。香港英華書院出版的華英字典、早期的香港旅遊指南、一九四六年蔣彝編寫德國出版的《中國童玩》、解放前後共產黨的大張告示等等,不見得很專門。幾家日本店也無善本,只有一家目錄中有缺售已久的《十竹齋箋譜》,售價萬餘元,尚算合理,可惜早已出售了。也見一人在看二十四張戰前舊地圖,中國的佔許多張,品相甚佳,討價還價後,二萬元成交。

至於洋書,例如愛因斯坦簽名本、《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被禁的初版本、羊皮紙書、十九世紀的大畫冊……是初睹初觸,數數價目牌上的數字,深信窮書友能看看,也算沾了風采。我看到舊書而不動心的,這是第一次,因為自知無力,心死了。

每店印備的目錄中,書影及簡介豐富,拿回家,也可充飢。

[小思]

12/21/2007

又一城




K,
午后,從廣播道做完節目出來,又去了喜歡的“又一城”。
PAGEONE 是去年采訪李歐梵夫婦的地方,好親切。就是時間太趕,未及再坐下來喝杯KF.
終于看到白先勇的《臺北人》。
另一本《腹語》,正被世紀版熱推,就拿起翻翻。翻了,竟然放不下。

12/14/2007

忘了研究貓胡須

K,
這只老貓滿有“貓德”呵,屬于有潔癖哪一類。只是,主人家還沒有明白牠的心意。

小女子從小迄今,養貓已逾十數只,鼎盛時期家中有貓三代九只同堂,母親家中當下是一對波斯一只四蹄踏雪呢。
貓語、貓態、貓心情,總歸摸到一點點,直至最終自己被人“當貓養”。呵呵。

這里給主人家提個問題,周末娛樂下下:貓胡須是干嘛用的?只是為了臭美?或是向人示好? 給一個網上的鏈接哦,我看是有點道理,但未全答對.http://www.people.com.cn/BIG5/kejiao/230/3926/5256/20010312/414450.html

我們家老貓媽媽小時調皮,專門過研究這個題。方法是,直接把貓胡須給剪了。是啊,是剪了。看看“沒有胡須的貓”,生活發生怎樣的變化?
據老貓回憶:貓兒立刻出現暈頭轉向的情形,不僅僅不辨東西,也難分寬窄了。尤其是面對著每天進出的貓門,躊躇而不敢進入。
由此論證,貓胡須是牠的羅盤和尺子。

小女子小時候最愛的一只“肥屁貓”(就是她的正式名字),從生下來就得小女子專寵,嗲得不得了。每每一喚,她聽見就上來蹭,一順毛抹擦全身,立刻軟得好像沒骨頭。
有一次,小女子調皮,弄點冷燙精把“肥屁貓”的胡須,燙得翻翻翹。壞了!她真的不敢向窗戶上的貓洞跳了,連洗臉的姿勢都發生了變化,好像不知道那胡須是誰的。哎呀,趕緊想輒給她弄直了。呵呵。

建議,主人家量一量貓胡須的寬度,為那“自由門”闊幅,“好人做到家”么。

哎呀,想起了上次那只叩門的小貓,后來不知去哪兒了。


浸梨子
文章日期:2007年12月14日
【明報專訊】難道真的是每逢冬至就發功?繼去年在拖鞋上小解後,老貓又給我們帶來餘慶節目,今趟更別出心裁,攻陷的陣地是飯桌。這次也無例外,都是事後發現,避無可避,真相大白,為時已晚。

老貓搶灘第一天,紙巾盒子先失守,白的衛生紙染黃了,軟癱成一團。桌布自然不能獨善其身。家人絮絮報告,說如何花了一個小時掃雷兼清潔。然而,突襲動機始終未明。

紙巾盒子收起了,狙擊行動即時升級。過了幾天,上的水果盤子,泛淺淺的一泡黃液,盤子上原來盛有的幾個梨子,被好好地施過有機肥料……也許因為有酒釀圓子,又有紅酒煮梨子,所以懂吃的牠,就弄一味另類浸梨子吧。

為什麼是飯桌?是因為水果盤子像尿兜嗎?是因為不好意思弄濕地板嗎?是因為這是食之地,是以想起拉之處嗎?

萬事總有解釋。為方便這幾位吃完就拉的成員如廁,特別請裝修師傅在人廁之側,做了小小的四方出入口,美其名曰「隨意門」,這個通道,也就成為陋室之中,少有得到友人讚美的地方。貓畢竟是聰穎的,老爺的宿敵竟連這種歹毒的陰招也想到了,一晚,發現牠肅立在那道私家大門旁邊,明明酣睡之冬,卻不打貓餅,不肯走開,前腿畢直,雙眼炯炯,像個稱職的「實Q」。老貓哪能忍便?想必是因為有其門而不能入,有其便而不能出,最後又不得不找個體面的果盤解決吧。

一切米已成炊,人,事後難挽狂瀾,貓,私怨無法消弭。算罷,不如寫出來,掙點稿費幫補買塊新桌布,也是好的,餘下的,夠買幾個梨子了。

[馮肯]

11/13/2007

貓媽手記

短尾貓初到貴境
文章日期:2007年11月13日
【明報專訊】叮叮來我們家的時候,只是一隻嬰兒貓。牠的媽媽生了一胎六隻,而牠能夠與我相遇,總覺得是件奇妙的事。牠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牠的短尾巴。以前的老人家有一說法,就是這些短尾貓原先都長長尾巴的,因為太難養,所以被人剪掉牠們的尾巴,以致只剩下短短的半條。後來看過一些有關短尾貓的資料,才知道牠們是由於基因突變,才變成這樣子的。

由於以前還沒有養過貓,新手上路,只知道貓是一種愛清潔的動物,對於便溺的問題,是不需過分擔心的。起初聽說只需準備沙盆,貓兒就會自動自覺解決。叮叮初到貴境時,我還沒有準備沙盆,只是剛放了一堆報紙在廚房,發覺牠竟然懂得坐在報紙上大解。嘩!那時候我興奮不已,覺得貓真是聰明。後來,我準備了沙盆,沒有教過牠什麼,叮叮就本能地走到合適的地方如廁。後來才知道,如果訓練一下貓上洗手間的習慣,牠們是能夠坐在馬桶上如廁的,更厲害者,能拉一下去水的掣呢。

叮叮喜歡親近人,知道有誰窩在沙發上,牠就跳上沙發,纏不放,有時牠也會睡在沙發的角落,與世無爭。貓睡覺時的樣子,真是很有趣的,有時看到牠雙手像投降,我總是按捺不住偷偷用手摸摸牠的「cushion」。其實「cushion」是指貓爪下的那部分,軟棉棉,像一個軟墊。有些貓的這部分,油膩膩的,稱為油爪,聽說老鼠都怕了那陣味,所以會避之則吉。

至於吃的,叮叮每天都吃得健康,有魚有飯。我從沒試過把吃剩的冷飯菜給牠吃,我待牠極好,好到一個程度是為牠而蒸新鮮魚。那時候我還邀請媽媽做「特約拆骨員」,把魚去皮骨拆,再加入飯,冷卻後讓牠吃個夠,因為貓不能吃熱食。很多人對貓吃的有誤解,以為貓吃魚骨,但大部分魚骨很硬,會令貓的食道受損。(關關:這個貓媽真好,小女子下輩子投胎做貓,要找她去。呵呵。我們家的“貓姥姥”,養了兩只波斯,一只踏雪尋梅,喂的是鹵牛肉和貓餅干;姥姥一生為師,愛給貓們上課,很有模樣的,貓們。)

(短尾貓二之一)

[陳偉琳 教師,熱愛小孩與動物,喜觀察生活的微小。]

11/12/2007

調侃Eileen


K,
讀劉紹銘的《文字還能感人的時代》,讀到一篇調侃Eileen的《張愛玲教英文》,寫得有趣。劉想說張的英文功底好,不直接說,卻寫道“如果她能早睡早起,又不怕拋頭露面,大可以到大學去教英文。”好像不知道,這兩點偏是Eileen的死結兒。

劉文錄張《更衣記》(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一段英文原文:…If ever memory has a smell,it is the scent of camphor,sweet and cosy like remembered happiness,sweet and forlorn like forgotten sorrow.
劉說,張的英文、漢語功底,有一個練習的訣竅,就是將自己的文章來回互譯,這是張告訴弟弟張子靜的“法門”。
于是,《更衣記》里這段話,張的自譯是: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惆悵,像忘卻了的憂愁。

小女子好吃,偏想用好吃的,跟著調侃下下張愛玲。比如,小女子將來如何回憶周末鹵這只小鴿子的快樂?明明是滿室真切的肉香么,哪里來的樟腦?呵呵。

9/20/2007

Moon cake,moon cake.





K,
今兒,多云,有風。
清晨,走進辦公室。窗外,一樹玉蘭,婆娑,白色蝴蝶,翩躚。。
風過,沙沙,香氣,迷魂。
千朵,萬朵,多過,心思。

又有友人送月餅,傳統的瓊式月餅、南山佛堂的素月餅,還有擾人的七星伴月。
又是佳節吶。

想爸媽。

9/03/2007

開學。剪發。穿校服。



K,
肥仔的晃蕩暑假終于結束了。
十三歲的男孩子,原來最在乎的是那“三千煩惱絲”(肥仔親口告訴小女子的),對滿街“電擊頭”,最高的評價是“超屌”(告訴他這詞不文雅,人家照用,沒轍)。
放假前答應他:寶貝頭發,暑假里怎么折騰都行,但是開學前一天,得按照規定剪回學生頭。
沒有想到吧,這頭發的處理權上,顯出了Mayboy為人父的高度權威。
肥仔報道前一日,兩人鄭重知會小女子:今日肥仔要去剪發。小女子:哦。
晚間收工回來,見肥仔:哎呀,您是不是拿著尺子,教理發師量著剪的?過得了關?
肥仔:保證剛剛好。
次日,Mayboy帶其前去報道,回來,押著,再去理發店。肥仔歸來:媽,我好慘(攬鏡不已)。
小女子:好看。滿臉好學生樣子了,就差再長兩粒“包包兒”。(肥仔對初中“好學生”的形容是:板寸,滿臉包,衣服一扣到頸。————打死我也不當!!哈哈哈。)
******
十三歲的男生,不知為何流行穿超超大衫,一定的長過臀,恨不得過膝。可是,領口就呈過度開放狀。
昨晚,父子倆對話。
父:扣子再多扣一粒?
子:六顆已經扣四顆。
父:又沒有胸毛,露那么多也無趣。
子:呃!
小女子,笑到膝軟,上不動樓。
父子回頭,齊聲:傻樣!!
******
失去了“超屌”頭發的肥仔,對發質相同小女子的頭發格外在乎。
聚會那晚,小女子說想去剪剪發,肥仔就左拍右拍,想論證小女子頭發的長短“剛剛好”:要是長在我的頭上就好了。
小女子,最終還是去剪發了。不過,真的就是稍稍“修一點兒”。
回家,父子倆反映迥異。
肥仔開門:啊,還好,還好,沒大變樣兒。
Mayboy:嗯,這算是剪過了?
小女子拔腿就逃:莫非,你也要押著我去重新剪?!!

迄今,開學剪發,就MAYBOY一人未有進行,小女子與肥仔,磨刀霍霍。呵呵呵。

8/29/2007

純屬交代(圖文兼備)


K,
想到這個片段,是因為又出“狀況”,弄得自己當街笑,差點開不了車;也教人笑話了。女人,不辨東西南北,沒轍。

昨日,與廖妖精約會,因為我們正式聯手合作“海口講壇”,從選題,前期閱讀,活動設計,後期報道,網上延續,全面合作。中新海南網,成了“協辦方”。
談了很多選題,將臺灣“思沙龍”的思路仔細研究,看看哪些可能借鑒。另外,就是人文的視角,開拓海南人的視野。
兩個女子興奮得很,因為志同道合。好像,真的可以帶進一些新風氣了。于是,犒賞自己,兩人大餐一頓。

與此同時,Mayboy和兄弟約會,想要給小女子賣個有“大大”書房的新宅,又可以兄弟同來同往。兩人去了一個位于海口西海岸的“城市海岸”新社區看工地,回來就約了小女子去售樓處看一看。

八卦就這樣發生了。
“我們在國貿大廈,&)×餐廳往北十米”,Mayboy電話里說。
“啊,啊,我不知道啊,北,在哪兒啊?”說完,小女子當街笑亂了,幾乎把不住方向盤:“嘿嘿,你們,真的遇到找不到北的人了。”
按照左啊,右啊,標志啊一大堆指示,小女子終于停到了國貿大廈對面。就見兩位男子,實在忍不住笑的樣子站在馬路牙上。友走過來:鑰匙給我,幫你停車吧。小女子:見笑,見笑,見笑了。不許外傳。呵呵呵。

Mayboy's back





K,
與一組可愛的,一組可怕的信息,搏斗了一整天,晚上終于可以去接Mayboy了。和肥仔一起。
在機場等的當兒,小女子看書,肥仔就拍啊拍。莫非,這一代,相信影像多過現實?
安靜的時候,他說:媽,想我的小床了。小女子答:啊,來找媽吧。都留了影。
其實,誰更相信留痕吶?

Mayboy中午就發信,“起飛前電你”。呵呵,教小女子笑亂了。回島子,是快樂的。
讀《人生一瞬》,詹宏志的《賽蓮之鄉》寫到,《晉書四夷列傳》記載水手的話“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懷。若漢使不戀父母妻子者,可入。’”好在,小女子在島,Mayboy大約不用悲懷吧。
問題,誰是,賽蓮?

7/21/2007

一個教人驚詫的LINK.

K,
 想念陳瘦竹教授﹐我的陳爺爺了﹐他是小女子與父親兩代人的人生及學問導師。(父親從四川江安到南京﹐一直追隨母校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最終以學生會主席的身分﹐組織48-49年的護校運動﹐那也是中年陳瘦竹﹐以生命智慧擔當的時代。火種﹐莫非精神DNA里代代相傳﹖)  
  在網上發現這樣一個LINK.在小女子生命中刻下深深烙印的三位人生洞悉者﹐竟然同時出現在他人的論文中“「笑」的反諷與「淚」的含藏─論王禎和小說中的批判與關懷”﹐可又“只聞其聲不見其影”。http://www.hrc.ntu.edu.tw/thci/SArt.aspx?id=12432
  不知道﹐人生竟然可以戲劇性到如此。
  該怎么想呢﹖
  靜候著未來的歲月。

7/19/2007

去年那日





去年那日﹕15Jul,2006
去年那方﹕香港天地圖書
去年那事﹕《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新書發布會
從此﹐識龍馬。

兩封想公開的信﹕
向東;
 昨天老師演講﹐同學們來了好幾個。你在的話一定更熱鬧了。
 天熱 好好保重

  19JUL,2007
******
恩﹐
  是啊﹐我好想來。實在脫不開身。
  用工作的努力﹐和友情上的相知﹐扶持著自己﹐在一片人文理念的荒島嶼上﹐墾荒。我想﹐那是因為背後有老師﹐有伙伴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在做著與自己一樣的努力時﹐即使現實荒涼﹐心中也是幸福的。
想起了去年15Jul,那天我遇到了生命中的龍老師﹐也應當是我們第一次精神上相遇的日子吧。還記得蔡立在我邊上﹐好像問題是請老師談談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我那天﹐有點霸場﹐問題從封面開始﹐接二連三﹐全是與個人經歷﹑性情﹑理念有關的話題﹐當晚﹐還電郵追問不停。老師﹐教我很感動﹐仔細地回答了我這個頑固的提問者。還說﹐今天﹐你很專業。呵呵。
  其實﹐是在用我的手藝﹐規避我的機構難以提問的話題﹐也是關于老師那本書本質的問題﹐很是慚愧。從那時起﹐我的關于新聞尺度的困擾﹐越發強烈了。牠是長在我這樣的新聞人心里的一道籬笆﹐已經刻進肌膚﹐很痛。  
  我沒有想到﹐和龍老師﹐和你﹐和文﹐還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友﹐能夠在秋日艷陽的港大﹐有了那樣一場靈魂的洗禮。從此﹐再次鼓起了人生的勇氣﹐找到了社會擔當的方法。這是我繼二十歲時﹐聆聽南大導師陳瘦竹教授的人生指點後﹐再一次有遇到人生導師的感覺。這一次﹐因為閱歷的不同﹐用老師教的手藝﹐我可以真的改變身邊的一點點現實了﹐真的很幸福。
  或許﹐港大給我穿上了人生又一雙"紅舞鞋"。
  想念大家﹐想念香港﹐渴望書展。
  
  不好意思﹐這兩天去參加海南省新聞界半年聚會了﹐回信晚了。

  問你斯文體貼的先生﹐還有兩個小靚仔好。歡迎你們全家來度假。
  向東
  

7/14/2007

Lili's back






 K,
 昨午,Lili從台北經港返回綠島。帶著我的小才子、小才女們去機場接,“慫恿”Lili的小女見面就問媽咪﹕給我帶什么禮物了,除了書以外﹖呵呵.
******
小女子總以未能自產一女為憾,見到別家的小女孩就逗個不停,不知道買了多少條小裙子,送給友人們的女。
裙啊,裙。
女子怎能不穿裙呢﹖裙角的飛舞是給別人看,裙裾廝磨在身,是私秘的享受。特別,特別是那絲綢長裙,在膚,在心,都是蕩漾。女人,會體味裙的‘愛撫’,是不會老的。裙過,一陣風……

做女子﹐就從穿裙開始﹐當然不是牛仔裙。
  會轉﹐會飄﹐會搖曳了﹔西式﹐就可﹐晚裝﹔中式﹐當然﹐旗袍。
  晚裝﹑旗袍﹑高跟鞋都穿體己了﹐就女子了。
  不只是姿態﹐還有女兒心。就懂得疼人﹐也感激被疼了。
  這事兒﹐可問關錦鵬。就問﹕如何調教出個張曼玉﹖

  記得﹐在北大﹐初夏﹐午後﹐朗潤園。
  小女子齊踝絲綢長裙﹐飄進雕梁畫棟的園門。
  遠遠聽陳平老師笑叫﹕還--是,長--裙﹗﹗
  小女子笑應﹕還--是,中國,絲--綢﹗
  往事﹐多好。
******  
  記得在老撾,遇到一位生育了八個子女的華人金姐,拉著小女子的手同情地說﹕你真的只生了一個仔﹖小女子聽了,調皮地覺得大姐的話可以解釋為﹕浪費資源。呵呵。
  有同行的大哥趕緊出來圓場﹕別逼關關了,像你們信佛一樣,我們國內信“一胎教”﹗﹗
  好有才啊。哈哈。
  其實,我們私下里也不想信。

7/13/2007

又一日。


友送了牙買加產的COFFEE,小女子就用海南島的力神伴侶配。味道不錯的。

島上﹐木瓜見土都可長﹐陽光果子﹐清香極了。
其實啊﹐一年四季可以穿裙子﹐一年四季有水果吃﹐當然一年四季有Mayboy陪。
這是小女子八八年一上島﹐就牽牽連連的初始原因。如今﹐誰還記得中間走過二十年。
小女子是水果殺手。在夢城﹐常常果子當餐﹐姐姐妹妹說我屬“猴兒”。呵呵。
其實﹐吃果子﹐胃不累﹐比肉飯好伺候﹐少犯困﹐就多了時間﹐讀書﹐寫字﹐玩兒。無意間﹐也保養了皮膚。
小女子﹐一日無飯﹐可﹔一日無果﹐鬧。

肥仔這個學期收工了。

Mayboy,a dady,40.

滿眼都是小公雞﹐個個都是雞窩頭。
莫非﹐男孩子總有個玩頭發的年齡﹖Mayboy當年﹐一忽兒長發齊頸﹐一忽兒光頭瓦亮﹐晃來晃去。
那日﹐小才子講鄉村表弟故事﹐冬日竟然以凍豬油助煩惱絲根根立﹐肥仔聽了說﹕我們﹐發臘給沒收了﹐就直接用膠水。哈哈哈哈。
******
晚間﹐問肥仔所好﹕
答﹕扎堆兒。
問﹕玩什么﹖
答﹕打架。看誰不爽﹐就揍一頓。
問﹕然後呢﹖
答﹕扎堆兒。
問﹕看見女孩子起哄﹖
答﹕差不多。
問﹕商量和哪個煩人老師搗亂﹖
答﹕是啊。咦﹐你怎么知道﹖
小女子﹕呵﹐歷朝歷代小壞蛋﹐都沒啥新花樣兒。不過﹐混歸混﹐書得讀進去啊。
肥仔﹕(東張西望)
小女子﹕(撤了)

7/11/2007

一日。


終于有一天不值班。決定去染發。上一次﹐還是離港前。
拿著幾盒染發劑﹐讓Mayboy幫著決定染何色。Mayboy選了盒L'OREAL﹐PARIS,4度.
去“巴黎之春”美發沙龍﹐找藍師傅。
小靚仔助手﹐很小心地敷色。嘿﹐空氣里﹐竟然飄著齊秦《北方的狼》﹗﹗
藍師傅怕我寂寞﹐要開電視﹐我沒讓﹐在精讀《上學記》。
“唉呀﹐這哪里是棕﹐真的黑﹐比真的黑發還黑。”洗發時﹐小助手哄我“其實﹐挺自然棕黑。不過﹐下次﹐記得用6度。”“噢。”
又回到當年。那時﹐烏黑齊腰長發行街﹐真的差點被捉去拍廣告吶。不提當年。呵呵。
電話給Mayboy:准備我黑不溜秋回來呵。
開門﹐倆人像是商量好﹕還成﹐還成……真的﹐還成麼﹖我自己還沒完全接受呢。

清早﹐送肥仔上學。天藍﹐天淨﹐開車想轉轉。轉去了我的車保姆處。竟然還沒開門。開車門﹐看看書。
靚仔們來了﹐去伺候我的馬兒。
天很藍呵﹐風很輕。誰不想教她留下。
妹妹看我拍﹕好靚。

7/08/2007

貓夢。找上門的貓。鎖在門外。



K,
7月7日,是七七事變紀念日,這天好多離奇事兒。
夜夢,夢見自己變了一隻貓,會說人話的貓,自己也很驚奇。一邊梳理著毛兒,一邊自言自語:唉呀,好喜歡我的毛,好白,好軟。唉呀,還能不能變回人去呢?不管了,這樣也不錯。
醒來,告訴Mayboy.
Mayboy:放心,變不回,我也會養你。
小女子:給我好吃的呵。
Mayboy:魚,行不行?
小女子:不要吃貓魚。要吃好魚。新鮮的海魚呵。嘻嘻。
Mayboy:就叫阿姨煎你愛吃的小海昌,好不好。
小女子:恩。反正,在海南不會沒魚吃。呵呵。

想起前兩日﹐餐桌上小女子饕餮﹐一口氣一人悶頭消滅六條蒸海昌。然後﹐滿足地抬起頭﹕服氣不﹖
誰知﹐兩位靚仔笑說﹕你本來就是貓麼。南京有老貓﹐海南有小貓。遺傳嘛。

是噢﹐貓好吃﹐貓粘人﹐貓慵懶﹐貓優雅﹐需要時﹐絕地一撲﹐蠻漂亮。當貓不錯﹐不過得當白貓﹐小女子﹐特臭美﹐為了個夢。呵呵。
******
晚上,收拾完,預備出門倒垃圾散步。開門,竟然見一隻雜毛小貓,比巴掌大一點兒,蹲在門外。
小貓咪見了小女子,立刻粘上來,喵喵地要吃的。
立刻蹲下來,把當晚吃剩的小鵪鶉拆給貓咪。Mayboy和肥仔,聞聲出來看,三個人就逗貓玩兒。
******
Hi,離奇的是,逗完貓咪,小女子倒了垃圾回家。又見清早Mayboy抓給小女子玩兒的一隻青刀郎,趴在門上。
叫了兩個靚仔出來玩兒。這回,只顧了玩兒,咣當,門給風吹上了。
誰也沒帶鑰匙,呵呵呵。
只好,勞煩亞娟姐姐,坐了摩托車二等送鑰匙了。
*******
今年,小女子第二次被關在門外了。
上一次,是五月回港,臨別前一天,與文道約了去荃灣有線,在他當天十點開工之前,交龍老師的訪牛問猴光碟,請他做超級信使帶去臺灣。當天,他出發去台島,要為思沙龍做兩場“你所不知道的香港” 。
小女子,當日住在柴灣的妹妹家,清早六時多悄悄出門,拉了我的小紅箱。心想,把垃圾也帶出吧。丟完垃圾,準備按電梯,自我感覺行李好輕便。“不好,相機包拉在門裏了!” 唉呀,所有的證件,細軟啊。呵呵。
拍門,妹妹的臥房在深處,實在聽不到;下樓找保安,可是也記不住妹妹的電話號碼。反正,管理公司,妹妹鄰居,都教小女子打擾了。最後,想起筆記本裏有8003的活動通告單,唉呀,只好電話打擾胡大哥了,幫我找到了曾經備案的妹妹手機號兒。
上樓,妹妹的房東電話也到了。原來,小女子清早拍門幾下,竟然被鄰居投訴了。唉,愛投訴的香港人。
一路與妹妹短信調侃:教妹妹見識了姐姐的烏龍,不好意思。
不能及時趕到,小女子實話實說,文道電話裏,笑話我了。
於是,有了有線電視餐廳,悠閒的一場早餐:等了文道兩小時。呵呵。
有趣的是,兩個奔波的寫字人,都是拖著行李進餐廳。然後,出發。
唉,想念香港了。因為,又一次被鎖在了門外。
******
今早﹐正在網上讀報。又聞喵喵聲﹐唉呀﹐小貓咪又來了。莫非﹐牠當這兒是家﹖
問Mayboy:鹵牛肉﹐先賞兩塊給牠﹖
Mayboy答﹕開門讓牠進來轉轉﹖
******
貓兒﹐反反覆覆地來。在門外﹐一聲聲﹐長長短短﹐叫著﹐摩搓人心。只好走過去。
聽到我的腳步﹐叫聲更急切。
我開了第一道木門﹐牠竟然撲地一聲﹐撲到第二道鐵門的紗網上。小爪子﹐嘩啦嘩啦﹐抓著細細的紗洞﹐一邊向門里沖﹐一邊向上攀爬。忽地﹐牠跌下了。好在﹐不高。
小女子﹐蹲下﹕貓咪﹐貓咪……
貓咪﹐瞬時溫順極了﹐嗚嗚地哼著。很委屈?還是很幸福?小女子﹐并不懂貓語﹐盡管夢見自己變了貓。
“去吃吧﹐等會兒﹐餓了﹐渴了﹐再來玩兒﹐好不﹖”貓咪好像聽懂了﹐不過閃亮的小眼睛﹐看得人很是心軟。
“怕牠抓這一屋子的書﹐海南天氣不冷﹐牠還會自己來……”﹐小女子自己找理由﹐輕輕關了門﹐忍聽貓咪在門外又一陣委屈地叫。
Mayboy說﹐牠認識你﹐認識路﹐還會來。
今天﹐字﹐寫得很糾纏……
不知﹐為何﹐一小段與貓咪初遇的短片兒﹐怎么也上不了土豆網。

7/06/2007

Sunny day.Someday.











K,
******

6/30/2007

I'm back.


My heart 's as bright as iris.

Village flower.

Village road.

The cloudy ,My Guoxing Road,dispersing.

The Shekinah?

6/29/2007

高天。Thirteen。中國歷代經典寶庫。







Hi,
小女子與Mayboy﹐十三年前造的小人兒﹐已經高過小女子一頭了。 
這是高天的生日禮物﹐我倆一起從新華書店救出的一套好書。呵呵。
海南三環出版社九二年版《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這部書的序言為《一個中國古典知識大眾化的構想》﹐三十冊﹐一折七十七元。
可知道內容是什么﹖原來﹐就是台灣時報文化的出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中的三十本。不但樣張相同﹐連字體也是繁體吶。 配圖多是精選典籍﹐漂亮死了。
記得出版時﹐有過蠻大場面的發布會﹐講的就是瓊台文化合作﹐不少典籍是台灣著名的史學者進行的普及講解﹐台大歷史系教授也在其中。
台大歷史系教授﹐寫普及版本﹐是在作功德吧。
寫得真是通俗好看﹐這兩日Mayboy與肥仔﹐常常一人一本臥床讀。小女子﹐負責走去為已看入眠的倆人﹐拿下眼睛﹐關燈。呵呵。
*******
喜歡《序言》的結語﹕
  也許﹐若干年後﹐今天這套書的讀者里﹐也有人走入這一偉大的文化殿堂﹐與先聖先賢并肩論道﹐弦歌不輟﹐永世長青的開啟著﹑建構著未來無數個世代的中國心靈﹗
  歷史在期待。
*******
這是目錄: 作者﹐是不是許多都如雷貫耳﹖
第一類﹔傳統文化類
論語──中國人的聖書 作者:宋淑萍
孟子──儒者的良心 作者:
林鎮國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作者:
余培林
莊子-─哲學的天籟 羅龍治
墨子--救世的苦行僧 周富美
荀子--人性的批判 陳修武
韓非子--國家的秩序 張素貞
左傳--諸侯爭盟記 孫鐵剛
列子--御風而行的哲思 羅肇錦
尚書--華夏的曙光 李振興 
第二類 修身治國類
禮記──儒家的想理國 作者:周何
史記──歷史的長城 作者李永熾
資治通鑑──帝王的鏡子 作者:雷家驥
戰國策──雋永的說辭 作者:鐘克昌
顏氏家訓──一位父親的叮嚀 作者:盧建榮
鹽鐵論──漢代財經大辯論 作者:詹宏志
貞觀政要--天可汗的時代 作者﹕雷家驥
通典-─典章制度的總匯 作者﹕張榮芳
文史通義──史筆與文心 作者:喬衍琯
明夷待訪錄──忠臣孝子的悲願 作者:董金裕
第三類
抱朴子──不死的探求 作者:李豐楙
敦煌變文──石窟裡的老傳說 作者羅宗濤
唐宋八大家──大塊文章 作者:張健
說苑──妙語的花園 作者:鐘克昌
神仙傳──造化的鑰匙 作者:高大鵬
明清小品──性靈之聲 作者:陳萬益
六祖壇經──佛學的革命 作者:楊惠南 (記錄者傳係惠能大師的高徒──法海禪師。)
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作者﹕李豐楙
世說新語-─六朝異聞 作者﹕陳萬益
楚辭-─澤畔的悲歌 作者﹕呂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