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天涯熱風」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天涯熱風」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9/13/2008

《天涯热风》编后记

K,
新出炉,编后记,为我们的《天涯热风》,忍不住放上来。是未完稿。今夜写到这里啦。
《天涯热风》编后记(草)
伴随着海南大特区成立二十周年,中新社海南分社也迈进双十年华。社里决定要编辑一册作品选集,这也是海南分社二十年来的第一本作品集。我这在海南分社成长起来的记者,有幸领命责任编辑这饱含了几代人心血的集子。
初闻之,颇蕴藉--惊觉自己的人生和这个心爱的机构,已经“并轨”了那么久!自问,是什么让自己对她如此“长情”?
再思索,很忐忑--二十年,几代人,万余篇,數百萬字,同事们对这片热土如此鄂鄂情深!如何选,怎样编,才能够对得起大家的笔耕岁月?
在推开通向过往二十年岁月的大门前,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然而,第一次追寻关于“我们”的答案,实在比任何一次采访都让我期待。

这是一个“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从2008年春节开始,乘着“时光穿梭机”,我在历史与现实间奔突。时常从历史里抬起头,吁口气,望椰风海韵,问今夕何夕?
一年十二本,二十年二百四十本,逐年逐月逐日翻开一册册发黄发脆的《中国新闻》,抚摸曾经每日厮磨的发稿、采用登记册,随着同事们的足迹笔迹,重走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重走海南特区从无到有的二十年,重走中新社人与热岛痴恋的二十年。
“原来建省时是这样设计的!”“那时候曾经如此!”“我们在坚持什么?”“未来到底走向哪里?”回溯走过的岁月,一个省,一个分社,如同一个人,会感慨万千,会扪心自问。
历史,其实就是人们的“信念”在岁月里的“铺排”;“记者”,其实就是为岁月留痕的现代“史官”。能否为岁月如实留痕,同样考验一个记者、一个机构的“信念”。
触摸同事们二十年万余篇数百万字的“留痕”,很欣慰“我们”始终清醒地扮演着“记者”这个角色,忠实地记录着大特区的风风雨雨,更录下了那些对“信念”的坚持与执着。
就这样,我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这也是一堂“新闻学高级研修”课程:如何全方位向海外“讲述”一个绿岛一片蓝海的故事,如何精准梳理繁杂的新闻现象,如何追寻表象背后的事实,如何透过“笔力”展示机构的价值取向,如何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如何在日常采访里体现人文精神……对新闻现场“第一手”的记录,尊重客观事实的“新闻人”精神,或严谨、或亲切的“入耳又入心”的写作手法,同事们一字一句回答着我的疑问。忽然惊觉,正在编辑的其实是一本与历史脉搏同步的、鲜活的“新闻学”教材。
为了精准地体现“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之理念,我们选择编年体为本书的体例,以年月日为“经”,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为纬,精选每年度较有代表性事件的“记录”,希望透过这些已经沉淀到岁月里的字句,追忆这偏于一隅的小海岛大特区走过的岁岁年年,触摸那山那水那人曾经有过的梦想与心跳。
因为,“我们”,不想忘,忘不了。我对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

因为资历太浅学养不够,尽管有了上述的编辑思想,面对同事们的作品,我还是战战兢兢,知道无论怎样,都很难编出一个全面而精准的版本。然,如同一个人,书也有自己的生命。文稿编选完毕,惊讶地发现,几代同事的文字,同声一脉,首尾相望。
开篇《夜访姚文绪》写于一九八六年,是创社社长何达在闻名遐迩的“汽车事件”之后,只身前往热岛探寻真相的力作。
这一年,何达还在香港《快报》上撰写《述评:海南岛何日腾飞――琼岛经济开发刍议(上、下篇)》。他写到:几十年坎坷的历史说明,海南岛的经济开发,首先需要有个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海南岛经济规律的指导方针。海南岛是中国这个大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考虑海南的开发,不能离开中国的大局,不能只有小宏观没有大宏观,更不能盲目攀比,独闯蹊径,否则难免欲速而不达。
收关《罗保铭:海南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局中重要棋子》,于二00八年八月十九日从香港发出。海南省长罗保铭在二00八年海南(香港)经贸活动周开幕致辞中说:“海南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局中重要棋子,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推进海南大开发大开放的战略意图。海南再次迎来了大开发大开放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一个棋子”到“重要棋子”,“我们”中新社人不离不弃,陪着海南风雨兼程一路走了过来。
2008年9月12日 中秋前夜草拟于云南抚仙湖畔

11/12/2007

海南省長遙謝廣東省長

戮力解決交通瓶頸 海南省長遙謝廣東省長
中新海南網十一月十一日電(記者 關向東)海南省長羅保銘今日在此間遙謝廣東省長黃華華,稱廣東省在解決廣東、海南交通瓶頸問題上的超前眼光和顧全大局的投入,令人欽佩。
今日,在“瓊北湛江區域旅遊合作組織”成立大會上,羅保銘透露說,此前前往廣東拜訪了廣東省長黃華華,得悉廣東將加大粵西南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明年一月開始建設的湛江-徐聞高速公路,預計一年至一年半通車;廣州-湛江-海安將進行鐵路提速改造,預計二0一0年實現通車。
羅保銘表示,廣東海南一衣帶水本是一家,在交通運輸上海南對廣東的依存度頗高。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對解決湛江乃至海南交通瓶頸問題意義重大。
他進一步透露說,今年九月海南東環線鐵路動工時,廣東省、海南省、交通部、鐵道部、國家開發銀行表示,將聯手進行“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論證,這對解決海南交通瓶頸問題將具有戰略性意義。
他表示,在“九加二”泛珠框架下實現的粵海鐵通道,首次成全了海南與大陸交通大動脈的聯繫。(關關:我的綠島啊,天性就飄泊。我啊,天性就認命。)
近年,海南的熱帶海島旅遊優勢凸顯,日益成為國內外遊客的熱點目的地。隨著自駕車潮流的興起,國家法定假日的調整,海南三、四、五航權的開放,以及海南將獲批為國際旅遊島綜合試驗區,可以預見前往海南的遊客將出現快速增長,交通瓶頸問題開始制約海南旅遊業的發展。(完)關向東發
*******
瓊北湛江成立區域旅遊合作組織
中新社海口十一月十一日電 (記者 關向東) 海南瓊北地區海口、文昌、瓊海、儋州、定安、澄邁、臨高和廣東湛江、雷州、徐聞十個市縣,今日聯合發起成立“瓊北湛江區域旅遊合作組織”,旨在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在“九+二”泛珠合作框架內實現深度合作。
今日發表的《瓊北湛江區域旅遊合作宣言》稱:瓊北湛江區域擁有多樣的自然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旅遊經濟最具有後發優勢的地區之一。推動區域範圍內旅遊業發展合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大勢,也是區域內各地方政府的共同願望,且加盟合作組織的十個市縣,目前年接待海內外遊客總數已突破一千五百萬人次。
成立後的合作組織,將設立聯席會議制度。合作內容包括編制瓊北湛江區域旅遊發展規劃,旨在有效利用、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區域內的旅遊資源,全面加強區內生態環境建設和人文景觀保護;將構建瓊北湛江區域旅遊公共資訊平臺;將攜手促銷宣傳,共同開拓海內外旅遊市場;將實現旅遊執法協作,強化市場監管,探索建立區域SOS旅遊救援機制;鼓勵旅遊企業區內互設分支機搆,共建區域無障礙交通網絡,促進區域內旅遊業全面開放。
該區域合作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是,打造十個旅遊勝地和一個特色旅遊產品。包括雷瓊世界火山文化旅遊勝地、世界高爾夫休閒旅遊勝地、亞洲會議展覽旅遊勝地、中國熱帶海岸溫泉度假勝地、南中國濱海都市旅遊勝地、南中國漁家樂旅遊勝地、南中部濱海自駕車旅遊勝地、南中國濱海避寒旅遊勝地,以及瓊州海峽特色旅遊產品等。
據悉,為了推動合作組織有實質性工作進展,十市縣政府將共同出資設立“瓊北湛江區域旅遊發展基金”。

5/29/2007

小才子會用問號了

K,
  這是小女子飛港夢游前﹐和小才子討論的網評論題。回來﹐評論已然以頻頻提問方式發出﹐網上﹐轉貼不少﹐跟帖不少﹐大網管叫好。看到小才子的刀鋒﹐越磨越犀利﹐掩口葫蘆而笑。
用法律手段扑杀“香蕉病毒”谣言
2007年05月24日 15:42
  “香蕉病毒”谣言越传越离谱。今年4月份,有关“蕉癌”的谣言刚刚散尽,如今又冒出现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谣言,称“海南的香蕉中发现一种病毒类似于人类的SARS病毒”。

  真是离奇!对这样“小儿科”的谣言,明眼人一看便知不足信,然而这样的谣言却在内地某些地方传播,且参与传播的是手机用户。
  一条谣言信息,如同一条诈骗短信息,都是骗人的,蛊惑群体的。一个离奇得近乎荒谬的“蕉SARS”谣言为什么能传播开来?由此我们联想到为什么社会上种种充满诱惑、却又十分粗糙明显的诈骗信息或广告,会使不少人上当受骗;为什么不少人会信了搞传销的那一套误入岐途;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网络、手机诈骗案发生等等。相信这些骗人信息的人们,无论出于何种心态,其问题的本质都在一处:就是不会辨别真伪,缺乏科学思考,轻率盲从。
  当我们也收到这样的谣言,面对这样的一条近乎耸人听闻的手机短信,该怎么办?是否也这样不负责任地进行传播?还是不屑一顾,大胆进行举报?笔者认为,这在考验的个人辨别、智慧和良知。
  互联网、手机通信日益普及,传播便捷快速,在给人们带来信息资讯的同时,也让谣言散布变得更为简单,容易迅速扩大蔓延。对于那些散布谣言的始作俑者,公安部门应该拿出强硬措施追究其法律责任。据了解,我国并不缺乏对于信息传播的法律规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编造疫情等恐怖信息进行传播,扰乱公共秩序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电信条例》也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
  对上次因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以至“蕉癌”谣言被传得沸沸扬扬,受其影响广东、海南香蕉产业遭受重创,经济损失估计高达数亿元。谣言引起如此严重后果,却未见相关部门对此进行追究、问责。如今,“蕉癌”竟变了“蕉SARS”,面对这些谣言,如不吸取教训,不采取相关法律手段予以追究责任,谁能保证上亿元经济损失的后果不会再次发生?谁能知道下一个更离奇的谣言又是什么?
  作者:楚剑

海口新埠島開發保留村莊

K,
這是《海南日報》的一篇評論﹐有人開始關注新與舊在這個綠島上的融洽了。
  我們關于觸摸真海南運動的建議﹐得到了官方的局部認同。海南省旅游副局長﹐周末去定安研討旅游﹐將中新社“發現”古城人文旅游價值鄭重提出來﹐呼吁保護。
  島上﹐反應真快﹐是吧。真開放﹐有活力﹐我喜歡。
新埠島開發保留村莊意義非凡
2007年05月28日 09:12
海口新埠島的開發,頗引人注目,不僅因為開發的難度,也因為以往開發的波折。現在,《海口新埠島控制性詳細規劃》出臺了,意味著新埠島的開發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是海口城市開發的一件大事,值得關注。而這個規劃中,有一點更值得說一說,這就是新埠島將保留具有當地歷史人文特色的3個村莊,以作為“歷史記憶”。此舉對海口的城市開發,意義非凡。
  在海口的城市開發歷史中,類似這樣的保留村莊之舉,好像從未有過。新埠島的創舉,反映了管理者在城市發展觀念上的可喜變化。
  眾所周知,保護與合理利用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世界絕大部分城市都採取的發展戰略。但保護和利用,卻大有學問。過去人們的一貫做法,往往是只注重對文物古跡、重要的建築進行保護,而對能夠代表和反映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或一種生活環境的區域整體,卻缺乏保護意識,例如只注意保護某幢古建築,卻不注意保護古建築周圍的環境面貌,結果便是古建築成為突兀的存在,缺乏了整體的協調美;又如只重視保護那些標誌性的歷史文物,卻不注意保護那些不太有名的歷史街區、各種人文遺跡,等等。這樣做的結果是使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舊面貌、老環境蕩然無存,造成了城市特色的消失和歷史文脈的斷裂。
  目前,人們對城市歷史的保護觀念,已經從簡單的保護重點建築轉向保護成片的街區,從簡單的保留硬體設施向硬體與活動、文化氛圍共同恢復。人們認識到,某些單位建築儘管並不是很特殊,但它們共同形成的一個群體與其所處的環境、所包容的生活形成了一個不可複製、不可再生的獨特文化現象,更能生動地反映歷史的真實景象,所以也是值得保護的。以新埠島保留村莊為例,如果將3個村莊完整地保護下來,以後當新埠島開發全部完成之後,即使新埠島的面貌與現在全然不同,當人們一走進這3個村莊,就仍然能夠認識到新埠島的舊曆史,能夠觸摸到新埠島的歷史脈搏,能夠感受到新埠島前人的生活氛圍。這種效果,是只保護一兩幢舊建築絕不能達到的。這就是整體保護的好處。
  當然,對於一些代表城市歷史的東西,只提保護不提利用,也是不行的。不利用而任其自生自滅,只會導致保護物件不斷衰敗,最後只能是拆掉、毀掉,這樣就達不到保護的目的。因此,只有使用才能更好地保護。新埠島控規中保留的3個村莊,應當如何合理利用才能有利於長久存在,值得有關部門好好思索一番。
  海口現在已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這既是榮譽,更是壓力。海口市除了歷史文物、古跡較多外,具有地方歷史特色的街道、建築群和人文遺跡也非常多,面臨的保護任務非常重。而海口又是一個開發中的城市,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破壞與保護的矛盾非常突出。如何在城市開發中保護前人留下的這些“老東西”,使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既新又舊,既現代又古老,既充滿現代化資訊又歷史韻味濃厚,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國內外一些城市已經做出了一些成功的探索。我們希望海口也能給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新埠島保留村莊之舉,無疑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可能性。作者:吳卓
來源:海南日報

5/21/2007

宋耀如孫媳海南尋根












宋氏祖居百廿年首次祭祖 宋耀如孫媳海南尋根
中新社海南文昌二十日電(記者 關向東)二十日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宋耀如孫媳宋曹琍璇女士,回到位於海南文昌昌灑鎮的宋氏祖居尋根祭祖。這是繼一八八七年宋耀如先生(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從上海返祖居省親之後,一百廿年來首次有宋家後裔返回祖居。  
五十余歲的宋曹琍璇女士,系宋耀如之子宋子安次子宋仲虎的夫人。她出生在臺灣,一九八二年在美國嫁與宋仲虎,婚後育有四女一男,目前定居在美國三藩市。其子宋元孝,今年二十歲,是宋氏家族第四代迄今唯一男丁。  
今日,在海南省文昌市委書記謝明中、市長嚴正等鄉親的陪同下,宋曹琍璇回到宋氏祖居。  
“我是海南媳婦,今天我回來了,”宋氏祖居的鄉親們,早早就聚集在紀念館前的廣場上,宋曹琍璇一下車就被親人包圍了,她拉著親人們的手,一遍遍重複著這句話。  
走過椰林掩映曲折的小道,宋曹琍璇邁進了宋氏祖居;經過一百二十年的等待,宋氏祖居終於等回了親人。  
在海南親屬代表韓秀華的引領下,宋曹琍璇拜謁祖先牌位,走進祖父宋耀如先生出生的房間參觀;向宋耀如、宋慶齡、孫中山幾尊銅像獻上花籃並三鞠躬行禮。  她與一直守護著老宅的故鄉親人們合影,老老少少或聚集在宋氏祖居的門前,或親熱地圍在幾位長輩的雕像前。宋曹琍璇一時招呼村中長者、一時招呼興奮的孩子,完全融化在濃濃親情中。  
宋曹琍璇女士,目前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總統研究所的訪問學者,主要負責審理、分類和檢閱其家族前輩宋子文、蔣介石、孔祥熙、蔣經國的全部私人檔案,並公開在研究所內供海內外學者調閱做研究。故她對宋氏祖居紀念館展出的史料看得很仔細。  
看到孫中山與宋慶齡當年的婚約,她說:這是婚約的真本影印,我還沒有見過。當看到自己五個孩子的照片,也被紀念館收藏展出時,她興奮地請記者們拍照:要讓孩子們知道,故鄉的親人惦記著我們宋家啊。  
文昌書記謝明中,為這位首次入家門的媳婦出“考題”:為祖居留下墨寶吧。  面對故土熱烈的親情,該寫什麼呢?始終站在宋曹琍璇身邊的記者,看到這位元元首次回鄉的宋家孫媳婦,激動得有些發抖了。“就寫您現在最直接的感受吧”,記者建議說。宋曹琍璇起筆,第一個字就是“心”。她在四尺宣紙上,一筆一畫真情地用柳體寫道:“心懷鄉族。宋家孫媳曹琍璇。丁亥年四月初四。”  “做文昌媳婦的考試,比當年進宋家的考試,還難啊”,宋曹琍璇笑著對在場的鄉親說,“回祖居尋根祭祖,看到故鄉文昌人如此尊重文化、積極進取,讓我明白了祖父當年為何有那麼大的決斷力,以一己之力帶領自己的子孫,推動近代中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記者一再追問宋氏家族為何多年沒有人返故里。宋曹琍璇回答說:“遊子哪能不思鄉?不過,宋氏家族將家國關係分得很清。當年宋耀如歸國傳教,將西方文明帶回中國,落腳點是上海,墾荒艱難加之交通不便,沒能回鄉;緊接著他全力支持孫中山先生發動的辛亥革命,為國家擔當;之後他被清政府通緝,去日本後回鄉夢更難圓;一九三六年,宋氏三兄弟好不容易回鄉,可是因為‘西安事變’,只是回到了文昌縣城就匆匆離開了。”  
宋曹琍璇今日午後對記者們說:雖然我在來之前得了“風斜”,面目有些不端正,醫生也勸我儘量不要長途旅行,但是友人及故鄉的熱情相約,教我不能不依約歸來。  
回鄉的夢,很濃;回家的路,很遠。宋曹琍璇說:我是第一個回鄉的宋家人,今後我們會常回家看看。  
今天,她在宋氏祖居前,種下一棵椰子樹:把根牢牢地紮回故鄉了。

5/19/2007

小才子三亞開筆







中新社三亞五月二十日電 題:
天涯熱風:英國劍橋博士三亞傳遞地中海風情
作者 尹海明
三十二歲的義大利人Giuseppe Insana,是英國劍橋大學生物資訊學博士,中文名墨白。墨白在南海之濱的三亞鬧市區開了一家“地中海”西餐廳,傳遞地中海風情。
把地中海風情搬到三亞
藍白相間的拱形大門,矮牆隔開大廳中間的魚池與餐桌,拱形的窗戶,藍色的牆和桌布……走進餐廳,有一股濃郁的海洋氣息。
“大門是我按照突尼斯風格設計的,桌椅是義大利風格。”一頭金髮的墨白指著餐廳內的佈置說,“牆上照片是我在地中海地區國家拍的,義大利的多一點。”
裝修有趣聞。墨白說,三亞的裝修工人沒裝修過突尼斯風格的大門、地中海風情的佈置,他和助手手把手地教工人如何裝修。而墨白設計的地中海風情棱型燈罩,只能自己製作。
義大利老闆、以色列廚師、穿著阿拉伯服裝的海南服務員;義大利的ILLY咖啡、法國葡萄酒、希臘烤肉、摩洛哥湯、義大利比薩和意粉等;多為俄羅斯人消費……這是餐廳今年情人節開業時的情景。
阿拉伯水煙
葫蘆狀的底座,底座上有三節不規則的小圓柱,圓柱上是一個底座般大小的託盤,底座和圓柱相接處接一根約一米長的軟管。近半米高的阿拉伯水煙槍,是餐廳的另一特色。
水果做煙絲。墨白介紹說,煙絲有香蕉、檸檬等不同味道品種。將煙絲裝進有孔的鐵罩裏,扣在託盤上,鐵罩上放木炭,用軟管抽。煙經過底座水的過濾,有害成分少了很多。
記者嘗試吸一口,煙槍底座的水咕咕作響,煙味淡,留有幾分水果餘香。
墨白的中國助手馬經理說,一些客人還三五成群專門來餐廳,一邊下棋、聊天,一邊享受同一個水煙槍。
一頓中餐引發中國情結
墨白出生在距威尼斯兩小時車程的一座小城,小時侯一次中餐館的經歷,便有了一份中國情結。
“有一天,城裏開了一家中餐館,我按照圖紙很快學會了使用筷子。自此對中國產生了一份好感。” 墨白得意地說,“我使用筷子和你一樣好!”
嚮往熱帶和大海的墨白,二00三年在中國同學建議下來到海南。他說,“良好的氣候和大海,使我愛上了三亞。”
“我要在這裏紮根。”二00四年,獨生子墨白不顧父母反對來到海南。
墨白在海南經歷了從教授到商人的轉變。“政府人員很客氣,並不難。”墨白如是說起開店的感受。
“這裏的人很放鬆,和義大利有幾分相似,三亞是我的新家,最少還要呆上四五年。”有中國女朋友的墨白笑說,“我留在三亞,她當然是重要原因了。”

5/18/2007

The day how to break by the seashore


記得王國維麼﹖梦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海的星空﹐有點寂寞。


天開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多少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教你想欄杆拍遍?




天下大白﹐也就沒有了教人流連的味道。物﹑事﹑人﹑情﹐莫不如是。

物質構建的美景﹐可以費盡心機“營造”。
然﹐有大自然的自在隨性參照﹐也就高下自現了。
莊生夢蝶﹐無為而為。對吧。
這是一段《二泉映月》的珍貴歷史錄音。聽著看圖吧。心或許靜些?
K,
和島上的網管們瞎聊﹐說是去看“熱島海的天﹐怎樣亮起來……”引來一陣撲蝶。呵呵。
網哥哥說﹕是啊﹐日出得坐南向東看。
小女子曰﹕都說是用“指南針”﹐莫非這島流行“尋東盤”?呵呵。
網弟弟唱:東方紅﹐太陽升﹐海南島有個……
小女子臉紅地:害羞﹐害羞^^
網哥哥想往地:很久沒有去海邊看日出了﹐都忘了。給我們說說吧。
小女子咯咯笑:咯巴﹐咯巴響的﹐不信了吧。
其實﹐海的日出﹐濤聲就是背景音樂﹐如慢三﹐是起舞。
海的星空﹐高且寂寞﹐星子并不閃﹐無月的天很無奈。
海的燈火﹐越夜越亮﹐刺破了黑的幕﹐不知其所終。奮力得教人心痛﹐也無法幫上忙。
海的夜風﹐ 是性感的﹐輕輕拂面﹐把人哄著﹐在欄杆上。
什么是破曉?
天黑急了的時候﹐有一道劍光﹐刺破了夜的﹐幕。天﹐開了。
接著﹐五顏六色的霞光﹐撕裂天幕蹦出了﹐好像就是聽見"咯巴"聲。速度快﹐太熱鬧﹐來不及拍﹐最美的一瞬﹐如曇花。
天下大白﹐看天就無趣了。看海﹐有波光﹐粼粼。很好。
再﹐就是物﹐就是人﹐就是酸甜苦辣﹐欲望人生了。
見幾對新人晨曦里拍婚紗照﹐想來是為了誰也沒有見過的"海枯石爛"吧。
一紅衣准新娘﹐原本該是豐美的﹐大約為了這一日﹐瘦身到了最美的自我感覺。
看著小美女不停地在攝影師前﹐將身軀扭成最S﹐很是自我陶醉。不過﹐准新郎就像是給她忘了﹐自己也不知該如何配合心上人。
小女子等高樓眺望﹕有人說﹐看著有點痛苦﹐准是餓出來的﹔有人說﹐今兒都忘記了伴兒﹐以後更不知會玩去哪兒﹔有人說﹐女子青春如曇花﹐也就是此刻一顯﹐且欣賞吧。且﹐人生路各自走﹐誰也幫不上誰。祝福吧。
這就是﹐島的海的天﹐怎樣亮起來。
海風﹐很好。

5/17/2007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自己玩兒。


新老首席見面了。


如果不開門﹐聽不見濤聲﹐會以為天堂是無聲的。

閑著也是閑著﹐自戀了一會兒。呵呵。

有好幾種酒呢。不過﹐這樣的景致﹐不能一個人喝。拍下了﹐留念。

K,
去三亞﹐兩年多不見的林大哥﹐安排住在大東海山海天大酒店﹐兩面落地大窗﹐一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林大哥原先是三亞榆林基地司令部辦公廳主任﹐兼任中新社三亞支社首席十多年﹐是前輩。早年﹐關于南海﹑西沙﹑南沙的稿件﹐全部出自林之手。我們想去看看軍艦﹐就到三亞找他。
林轉業後在三亞市委作副秘書長﹑接待辦主任。小女子是次﹐被大哥安排接待了。呵呵。
山海天大酒店﹐是魯能集團建的。就是山﹑海﹑天的概念﹐店名是好到處留字的江總所題。酒店建在大東海灣底﹐站在坐南面海的酒店陽台﹐看灣﹑海﹑天﹐不知今夕何夕。就覺得自己一個人看﹐可惜了﹐于是抓了機器拍啊﹑拍。
不多說﹐看看片子。好幾組訥。

5/16/2007

送小才子三亞單飛


向三亞市宣傳部長介紹中新社。

中間的就是小才子海明﹐也就是香蕉事件中文筆犀利的“天窗”。
K,
  又去了三亞﹐送小才子履新﹐恢複了三亞支社﹐南海和綠島的故事會講得更好聽。當然﹐也放了一雙年輕而犀利的眼睛﹐搜索我的綠島最南端.
  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三亚支社恢复工作
  http://www.hicns.net/hnnew/2007-05-15/80390.html

一場搶救性南海水下文物發掘

Dear all:
  這是我們提供給境內外媒體的一篇特稿,關于那搜攪動了南海的古沉船。
  華光礁1號——一場搶救性南海水下文物發掘
  撰文:關向東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2007年3月15日-5月8日,西沙考古工作隊在西沙群島,對華光礁水下Ⅰ號沉船遺址和北礁沉船遺址,開展了搶救性發掘和水下考古調查工作。
  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威介紹,今年是西沙水下考古20周年。這次西沙水下考古的成功是一個里程碑,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遠海沉船全方位發掘,這標誌著中國水下考古從近海走向遠海。
  投入四百萬出水文物萬件
  2007西沙水下考古專案,由國家博物館和海南省文體廳共同承擔,並共同組建了2007西沙考古工作隊,隊員共31人,分別來自: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青島市文物局、福建省博物院等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外交部、海南省外事辦公室、海南省公安邊防總隊以及南海艦隊對本次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工作指導。迄今已經投入經費四百萬元。
  2007西沙水下考古項目第一階段工作,主要是對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發掘,遵循考古工作規程和水下考古國際規範的原則。專案實行領隊負責制,佈置了50個探方,每個探方4平方米,總發掘面積約370平方米。發掘工作中,主要依靠人力搬運作業,輔助了空氣負壓設備等進行淤沙清理。擾亂層揭露完成後,發現了船體和南宋瓷器、鐵器、朱砂等遺物。共採集水下文物近萬件,並新發掘了玉琢礁等沉船遺址10處。
  此次發掘,55天內總潛水時間約30萬分鐘。出水文物近萬件,陶、瓷器占絕大部分,陶瓷產地主要為福建和江西景德鎮,陶瓷產品按照釉色分類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幾種,器型主要為碗、盤、碟、盒、壺、盞、瓶、罐、甕等。裝飾手法和紋樣豐富,器物種類較1998-1999年有新的發現,並不乏精品。
  初步估計為南宋福建造商船
  華光礁屬中國海南省西沙群島範圍,位於永樂群島南部。華光礁Ⅰ號沉船遺址位於華光礁環礁內側。1996年由我國漁民發現。
  中國古代航海中諺語有雲“上怕七洲、下怕昆侖”(宋·吳自牧《夢量錄》卷十二),內中的“七洲”即指西沙一帶海域。
  “南宋中期的某一天,一艘從福建地區駛出的貨船在西沙群島附近借著北風向東南亞行駛,突然海面上狂風大作,這艘木制帆船在狂風與巨浪的驅使下,飄至華光礁北邊。這裏水淺礁多,船擱淺慢慢沉入海底。”這是考古隊員以現在掌握的情況向本地記者描述華光礁1號沉船時的情景。
  海南省文管辦副主任、西沙考古工作隊副隊長王亦平,是華光礁1號兩次考古發掘的參與者。
  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位於華光礁礁盤內的東西邊沿。遺址表面低潮時距水面約0.5米,高潮時水深1.4米,遺址表面散落遺物的分佈呈東南、西北走向,範圍約38米。
  據王介紹,在華光礁礁盤東西邊沿水深3米處,沉船靜靜地躺在那裏,上面覆蓋著許多的珊瑚,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大塊珊瑚礁。船板下,上萬件的瓷器等文物已沉睡了數百年。
  船體已經被破壞了一部分,殘存船體覆蓋面積約180平方米,船體殘長20米,寬約6米,舷深約3-4米,發現11個殘留的隔艙,除船體上層建築外,底層船體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計該船排水量大於60噸。
  該船初步估計為南宋福建造商船,是我國目前在遠海發現的第一艘古代船體,目前沉船仍保存較好,結構基本清晰。如能儘快提出打撈方案並付諸實施,將是我國又一艘極具研究價值和展示效果的古代沉船。
  8年前發掘曾引爆盜風潮
  5月9日晚,王亦平接受中新社記者的獨家訪談,四個小時的訪問中王回顧了1996年至今2007年間,華光礁1號兩度發掘之間發生的故事,揭開了8日在海口舉行的是次西沙水下考古新聞發佈會上,為何出現了“搶救性”發掘一詞之迷。
  王透露說,當下西沙水下文物爆盜成風,儘管文物、邊防、漁政、西沙工委、海軍依法都有監管水下文物的職責,但事實上由於西沙海域遼闊,大多島嶼沒有常住居民可委託,國家對水下文物保護產業投入不多,且國人的海洋國土意識及水下文物意識薄弱,故西沙水下文物保護與監控,事實上處在有法可依卻無力執法的狀態。
  王回顧:1976年國家進行西沙文物普查,發現了甘泉島和北礁兩個唐宋時代島礁和水下文物保護點;1996年再次普查了西沙十多萬平方公里海域中的島礁,其中就有華光礁1號沉船。
  1997年以來,曾多次遭到非法盜掘,該沉船遺址破壞嚴重。1998年國家博物館新成立的水下考古中心和海南省文物部門做了初步的試掘工作,出水文物近1800件,並出版了《西沙考古》學術報告。
  王回顧,當時出水文物中,有珍貴的影晴盤、珠光青瓷、建窯盞、銅鏡等品相較好的文物。
  然而,由於經費等問題,第一輪華光礁1號發掘之後,各執法部門無力對水下的文物進行監管,引發了瘋狂的盜掘潮。
  他描述說:一九九六年被發現後,一度有近三十艘大船停在華光礁1號附近海域,以每艘船放下兩艘小艇每艇三人計算,就是有一百八十人左右,二十四小時日夜圍著華光礁1號轉。
  這些盜掘者,背後還有文物販子投資,從雇漁船、盜掘到銷售形成了一條龍。據說,當時,撈自沉船附近有文物碎片的沙石,論筐賣,一筐兩百元。
  盜掘者,通常從大船上放下機械小艇,小艇開到沉船附近,將尾部下沉,用螺旋槳沖起水波及沙石。這樣的操作,往往對文物造成淺層破壞,使得文物資源不再完整。
  王亦平特別介紹說:今次考古水下拍攝時,發現華光礁1號沉船船頭船尾都有被炸過的痕跡,即是1997-1998那一輪爆盜潮期間留下的。
  據說,是當時有一艘被雇傭的小艇,因大船提供的潛水氧氣不足,將兩箱炸藥推進了水中……這也是為何,本次考古發現了大量瓷器碎片。
  那一輪華光礁1號爆盜潮,最終以邊防控制西沙各口岸,所有文物上岸全部沒收,而有所收斂。
  98年之後,海南省文管辦印發國家《文物法》,到沿海各村鎮及各港口散發,明確告知:所有出水文物法律上均屬國家珍貴文物,禁止買賣及攜帶出境;同時呼籲漁民加強海洋國土保護意識,發現水下文物及時上報。
  作為海南省僅有的主管文物保護的“兩個半”官員之一,王的夢想是:通過西沙工委的支持,在永興島建立海上文物保護工作站,採用電子等手段對海上文物進行即時監控。
  不過,他感歎說:暫不計實施費用,估計設計這樣的方案即要上千萬。
  “海上絲綢之路”必經海域文物少監控
  據悉,國家《十·一五規劃海疆考古規劃》中,有一份由海南省提交的《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其重頭戲是南海,重點是中間島(?)以外300多公里距離的海底文物普查及監控。
  據王亦平介紹,此前包括中國、越南等國在該海域發掘的水下文物,多包含有中國出產的瓷器。一方面,說明中國人歷史上即在該海域有航海及商貿活動;一方面也證明中國與遠海周遍各國始終有著友好的民間往來。
  有消息稱,中國已啟動申報“海上絲綢之路”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程式。目前,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發地有關陸地文物遺址,已經有較為完整的普查及保護措施。
  南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海底沉船就如一串海下的珍珠,將“海上絲綢之路”溫暖地串了起來。
  然而,曾數度巡遊西沙,王告訴記者:以目前的普查能力,也只能搜索7米以上,沉沒或擱淺在島礁、環礁的古船。7米,相對於最深3000米的南海,幾乎是九牛一毛了。
  據介紹,從1976年西沙水下文物普查至今,登記在冊的大約有50個水下遺跡,其中不僅僅是沉船。
  據悉,2006年西沙甘泉島和北礁,被國家批准為第六批海上“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即使是這兩處“國保”單位,因周圍沒有固定的漁民居住,也完全處於自然狀態,沒有任何有效的保護及監控措施。
  王感歎說:幾乎每一次巡遊都發現,一些遺跡有被破壞的痕跡,有些已經面目全非。如若不能引起國家對南海水下文物保護及監控的高度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旦來進行“申遺”考察,恐怕難以交代。
  據悉,所謂“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民間按照星象的“更路簿”、以及按照參照物的“水路簿”兩種嚮導方法,大約有兩條航線。民間稱為“外溝”和“內溝”。
  所謂“內溝”,即沿著大陸線,經福建、廣東、瓊州海峽、北部灣,繞中南半島而行。
  所謂“外溝”,是北宋之後開闢的遠海航線,經北礁附近,過永樂群島、宣德群島,往菲律賓、麻六甲,經泰國,遠至東非。
  目前,南海登記在冊的50處遺跡,多散落在“外溝”。
  其中,“國保”北礁位於東經110度,北緯16.7度,位於西沙北端,正對永樂群島,是一處環礁,西邊有礁門,適應避6-7級風。
  這片“海上絲綢之路”繞不過的水域,歷史上被稱為“死亡之海”,因為其露出水面的礁石不多,避風船常常就擱淺之中。而且,附近海域海溝深、海浪大,常年海況差。
  故,僅僅北礁就有十幾艘沉船遺跡,1998年被發現擱淺在海床上。如今,不少遺跡均有被盜痕跡。
  “醉翁之意”不在一艘古沉船
  王亦平表示﹕是次華光礁1號發掘的最終目的,不僅是打撈船上萬余件水下文物,從業務上言考古隊更加看中的是打撈船體本身。這艘初步估計造自福建的八百多年前南宋古船,是迄今為止發現並發掘的我國第一艘遠海商貿船隻,歷史價值頗大。
  海南省文體廳副廳長朱寒松,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二度啟動的華光礁1號考古發掘,目的不僅僅是發掘一艘古沉船,而是希望喚起國人的海洋國土意識,希望國家加大南海水下文物普查、保護、監控、發掘、展示的投入,作為申張南海主權意識的重要一環。
  據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西沙水下考古隊隊長張威介紹﹕水下考古中心成立了廿年,但是迄今為止尚沒有一條既可以考古發掘、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水下考古船。這與擁有遼闊海疆國土的中國,是不相稱的。
  朱寒松向記者透露:是次西沙水下考古隊,租用了三條漁船作業,每條漁船每日租金七千,也就是每日為二點一萬,五十一天合計租用船隻的費用就一百多萬。
  張威、朱寒松都希望﹕“十一五”期間,國家加大水下考古投入,是不是可以從購置中國第一條水下考古船開始。
  (完)

5/14/2007

誰把“香蕉市場風波”當成了過去時?

K,
  小才子星夜從三亞傳回了這篇網評,世界果然是他們的。今早,知會大網管﹕我們按既定方針,追了。
  昨夜,有友認出了漁民一稿中小女子的文筆,傳來短信﹕一篇評論,20個問號﹗贊﹗
  桃花島。呵呵。
  誰把“香蕉市場風波”當成了過去時?
http://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07-05-14/80187.html
  本不想再撕開這個痛楚的傷疤,只因它一直沒能完全癒合,一條隙縫裏往外流淌的血,刺痛了心,索性再次撕開,期待有能力的人,拿出看家的本領,使這傷疤完全癒合,撫慰正在痛楚中煎熬的人的心。
  誰把“香蕉市場風波”帶來的痛楚當成了過去時?
  五月十三日,“香蕉市場風波”從伊始至此已經兩個足月;至香蕉價格恢復八成以上(相關主管部門對媒體公佈的數字,具體實情有待考證。),已經有一個足月;至海南省政府召開慶功表彰大會也已十九天;至海南省農業廳舉行答謝晚宴(後迫於輿論壓力改名成“溝通”晚宴)已近半個月;“香蕉市場風波”真的過去了嗎?
  “香蕉市場風波”有沒有過去,不是政府部門的一場表彰大會和一場“溝通”晚宴就能下定論的,要看看蕉農流血的傷疤是否癒合,受傷的心是否得到足夠的安慰。況且,在那些溢美之詞飛揚、觥籌交錯的場合,基本上與風波的直接受害者蕉農無關。
  “香蕉市場風波”中海南蕉農的損失具體數字到底是多少(到目前為止媒體上公佈的均為大概資料)?每一戶蕉農的損失具體是多少?哪個地區的蕉農損失最嚴重?單一種植戶與參與協會合作的種植戶的損失差距有多大?“香蕉市場風波”後,最底層的農民賣蕉的價格到底有沒有完全恢復?……主管部門至今一直未予公佈。
  當“香蕉市場風波”剛滿一個月時,農業廳市場處主管官員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該處估算自三月十五日至四月一日,全省種植香蕉戶的損失大約為六千萬元。”
  他同時表示,“由於是次事件引起的蕉價起伏未結束,官方尚未確定統計損失的時間段、折損價的計算起點,以及如何計算損失的總產量。”
  不是早些年已經實現了資訊到地頭了嗎?暫不論“香蕉市場風波”初起之時,這個資訊網路為何“失靈”。如今,“香蕉市場風波”已經“兩周月”,這個網路難道還是無法有效運行嗎?
  人們不禁要問:農業廳到底會不會詳細調查事件的真實損失?如果調查了,到底何時公佈?對基層香蕉種植戶會不會補貼?會進行怎麼樣的補貼?或者有相關的替代方案?
  有消息稱,政府對大種植戶會有一定的補貼,那麼,最基層的小蕉農的損失呢?因為小蕉農不能和政府接上頭嗎?或者,政府嫌貧愛富?
  請主管官員捫心自問,是否忘了自己管轄下的“子民”們的痛楚?或者根本就沒曾用心去感受過?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其實“香蕉市場風波”正是農業廳整頓風氣,推進“政務公開”進程的契機;也是人們觀察新任主管領導,是有心一改海南農業主管部門“衙門”氣,還是僅僅以一場溝通晚宴“作秀”。
  新官員上任伊始就遇上了這場風波。當時表態,一定要建立海南農業面對風險的長效快速反應機制。但是,至今,公眾仍不知道主管部門怎樣建立這樣的機制,進展如何?
   這樣的機制,要等到海南蕉農脆弱的心再承受多少次巨大的打擊之後才出台?
  如果,主管部門在這樣的狀態下“為人民服務”,那麼,香蕉市場風波的痛楚永遠不會成為過去。只是,痛楚埋在憨厚的農民的心裏,忍受著,甚至,還要忍受著那些強加給他們的歌舞升平。
  政府鼓勵農民種香蕉,但是,政府不能在一場損失上億的風波中,僅僅拿出兩百萬不到的補貼來表明自己沒有坐視不理,甚至,自己再表揚自己一番就了事了。
  值得深思的是,主管部門的一場“溝通”晚宴之後,媒體竟然集體“失語”了。一頓晚宴,就撫慰了蕉農的傷疤?主管部門和媒體都忘卻了那場痛楚?“香蕉市場風波”中,媒體人表現出的對底層蕉農的人文關懷,難道被一場酒就沖走了麽?
  ……
  撕開傷疤的痛遠比傷疤帶來的痛楚要痛。一篇無力的文章,一個乞望的姿態,一顆痛楚但堅強的心。(完)撰文:天窗

5/13/2007

一則追問。南海。遇險漁民。

K,
  這是我們今天的網評﹐小才子執筆﹐小女子潤色﹐不教他獨擔風險﹐我也署名了。就是要追問﹐對一些冰冷的程式﹐如對皇帝的新衣﹐得有個傻孩子。
誰關心18位南沙遇險漁民如何熬過來?
2007年05月13日 08:24
http://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07-05-13/80127.html
  在我駐馬來西亞古晉總領事館的大力協助和支持下,經多方的努力,海南“瓊海08099號”漁船18名遇險獲救漁民乘飛機回國,於5月11日從廣州轉乘車船安全地回到了瓊海的家。這無論對遇險漁民本人及其家屬,還是對廣大關注此事的人們而言,都倍感欣慰,終於能松了一口氣。
  然而,從4月25日漁船出事沉沒至今十多天時間,官方口徑的報導僅僅寥寥幾則,且只在第一時間披露給島上有限的幾家媒體:此次漁民南沙作業遇險事件,從獲知消息起,省委省政府、公安邊防民警、省外事僑辦、中國駐馬來西亞古晉總領事館等各方高度重視,努力協助、確保18名漁民早日安全回國。
  但是,據悉包括新華社﹑中新社在內的中央駐瓊主要新聞機構,都未能在18位漁民獲救的4月26日當天,得到官方公佈的消息。憑著新聞人對生命本身的尊重,記者們一層層瞭解漁民獲救資訊並報導出去。18位遇險漁民的生命安危,引起了境內外媒體廣泛關注。蹊蹺的是,本月10日,漁民即將啟程回國的官方正式消息,又一次重演“延期”。
  有沒有注意到,遇險獲救至今的十多天裏,這18位漁民是如何熬過來的?他們在這期間遇到哪些困境?遇險後他們的情緒和身體狀況如何?在他國他們吃、住情況如何?他們是否與家屬聯繫上?總領館何時去看望的遇險漁民?海外華僑華人為他們提供了怎樣幫助?他們何時能回國?……官方始終沒有即時披露資訊。
  試問,如果遇險者是你的親人,你可以忍受十多天沒有他們的消息麼?!
  不知道官方是否意識到:且不論他們在海上捕撈到底遇到了什麼,且不論他們的親屬報案方式如何。在茫茫的南海上,18位兄弟遇險了,並且頑強逃生了,這是最值得親人們關注的事實。難道,官方設定的程式有沒有完成,比公佈18條生命的安危還重要嗎?
  果然如此,這些程式需要重新審視。
  事實上,幾乎是國際通例,當本國公民在境外地區和國家,出現類似這樣關乎人命的事件,無論政府還是當地媒體,都會非常重視,會連續跟蹤通報,每有一點新情況都會及時向公眾披露,直至將他們順利接回國。
  只因,人命關天;只因,血濃於水。
  此外,事件過程中,媒體從第一天的熱炒,到之後集體“失語”,也值得人們反思。當18位自家兄弟落難在外之時,官方沒有作跟蹤通報、本地媒體也鮮有報導,顯得島上對這18位兄弟的處境“不聞不問”。
  試問,這個綠島,果然是如此冷漠的嗎?
  事件報導中,人們惟見瓊海市譚門鎮主管漁業負責人,安撫漁民家屬工作,開會知會漁民加強海上作業安全,前往廣州接送漁民回家,向媒體透露18位親人脫險、家屬報案情況及心情等。對待18位漁民兄弟,這位鎮長以樸素的人文精神,教人感受到鄉里的親情,體會到一級政府“真實溫暖”的關懷。
  同樣是面對遇險同胞,筆者聞聽有些主管官員,在18位漁民歷盡艱辛輾轉回家之時,不是代表政府前往碼頭在第一時間向遇險受驚終於回家的親人們,說上一句溫暖的安慰話。而是在衙門裏,等著漁民們“拜見”。當思鄉心切的漁民登車回家,不理睬這明顯不合情理的指示時,人們匪夷所思地聽到官員說:我生他們氣了!!
  請問,“公僕”的內涵到底是什麼?
  當然,此次18名位漁民遇險事件,政府各相關部門雖然予以重視,全力施援讓漁民安全回家,但處理起來卻相當低調,顯得不聲不張地進行,似乎怕引起外界關注。
  是否因為漁民家屬報案時誤報資訊,把“漁船螺旋槳斷裂導致沉沒”說成“遭不明國籍武裝船隻搶劫”,給政府部門帶來不少麻煩,從而責怪之?本地媒體也不追蹤報導,是否覺得這僅是漁船自身出事沉沒,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不值得關注?或許,還有其他的原因?
  然而,人們是否清醒意識到:這18位海南潭門的漁民,是18條實實在在的兄弟的生命。他們的安危,難道不足以熔化官式程式的“冰冷”嗎?
  漁船並非遭劫,漁民及家屬卻如此報案。如何看待生死關頭的這個謎,考驗人們的心底是否有良知:
  一來:為何報案不實?是否因為漁民對求救後是否會引起重視,心存疑問?這就需要檢討,過往政府接到類似海上安全報案後,是否都有及時反應了。一個慌張的報案,其實就是一塊“試金石”。
  二來:是否要責備漁民?即使報案有不實,人們將心比心,是不是可以理解和原諒家屬的“救人心切”呢?是不是要因這個不實的報案,給政府資訊披露上帶來的“被動”,責備本已經受到驚嚇的漁民和家屬呢?
  可理解,當然也應予以調查追究相關責任。但是這畢竟這18位漁民是遇險了,不論他們有怎樣的不妥,他們都是我們的親人。
  什麼是真正的“以民為本”,什麼是百姓需要的、官員口中、媒體渴望的“政治成熟”,如果以最純樸的心去觀察事件中方方面面的表現,或許可以厘清一、二。
  作者;楚劍、曉觀

5/12/2007

“南海博物館”﹖




K,
  小才子今日繼續追問關于南海話題﹐斯文中開始見犀利。考古隊長來信稱﹕很有水准。對小才子是激勵。
  不過﹐評論怎樣才能直搗黃龍吶﹖還得再練。
  我們是島上唯一繼續追問背後的媒體了﹐有點孤獨的。
  我們前夜與是次海底考古隊副隊長聊到深夜一點多﹐文保人對文化的激情﹐還是感染了我們的才子﹑才女們。
 
轄南海之海洋大省為何沒座"南海博物館"?!
2007年05月12日 12:27
http://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07-05-12/80125.html


  近日西沙考古隊對“華光礁一號”沉船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出水珍貴文物近萬件,其中部分文物通過媒體公開展示。然此次展示,能親眼看到出水文物的畢竟少數,眾多對水下文物好奇,乃至對海洋文化充滿興趣的人們卻沒這等“眼福”。這些水下文物如何保管陳列,何時真正向公眾展示開放成為人們關心的一個話題。
  不知道生活在海南的人們,是否都知道海南是全國唯一有海洋管轄權的省份,我們的陸地面積只有3.4萬平方公里,可是我們確擁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面積——它是浩瀚的南海。從這個角度言,海南是中國管轄國土面積最大的省份,翠綠和湛藍是我們的標誌。
  而讓人頗為不解的是,轄南海之海洋大省,為何迄今沒座“南海博物館”?!人們竟然無從瞭解祖先牧海踏波的壯舉,更惶論瞭解遼闊的南海“海上絲綢之路”上,沉澱著怎樣溫暖的歷史。
  都在追尋海南文化,海南文化最本質的特色是什麼?作為海洋大省,筆者認為海洋文化才算是海南最本質的、最能體現其獨特魅力的文化。
  海南島四周環海,島上沿海居民世代出海捕魚為生。海南島乃至南海海域,千百年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路段。伴隨著大量的航海活動,中國古代有相當多的船舶及其物品沉沒海洋,形成了無以計數的水下文化遺產。這些遺物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線狀分佈的一處處遺珍,是中國與周邊國家、民族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據史料記載,從漢代開始,海南就和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始民間貿易。至清代以來,海南文化在同國外文化思潮的撞擊和融合過程中,逐步吸收以南洋文化為主的外來文化,形成了富有開放性和相容性的中國熱帶海島文化的獨特形態。
  如何更好地展現海南這些特有的海洋文化,最直接、最好的做法就是一座“南海博物館”,讓珍貴的水下文物、打撈上岸沉船以及其他富有文化地域特色海產品得以展示,向後人講述祖先們航海的真實故事,讓外界人們都能領略南海海洋文化的神奇魅力。這不僅豐富和延伸海島文化,同時也是見證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與周邊國家文化、商貿交流的一大重要載體。
  建立“南海博物館”,有著200萬平方公里海域管轄權的海南,義不容辭。
  然而,據瞭解,對於在哪里建、如何建“南海海洋博物館”,各級政府部門的意識尚很模糊。有人認為新增一座“南海博物館”,不過是出水文物多個擺放陳列的地方而已;認為這是投入不產出的事情,只會加大財政支出,不值得過於重視。可見,“南海洋博物館”,目前還停留在認識的層面,如何行動起來加大投入,建成一個深受人們喜愛的“南海博物館”,還是未知數。
  其實上,博物館是世界上各國都相當重視的展示民族文化的所在,國際上也有相當多的建設博物館的模式。
  “南海博物館”如果建得好,同樣會像香港博物館那樣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生動與溫暖﹐如果採用現代展示技術,建設一個全新的互動式博物館,不但可以讓海南本地人對周遭的湛藍海域,有真切溫暖的感受,它也會是一個讓遊人流傳忘返的文化旅遊景區。
  都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傳統的,就越是永恆的”,換言之,越是本質特色的,越能發揚光大。作為海洋大省,如果捨本逐末,對本地特有的海洋文化視而不見,海南文化,還談什麼呢?
  作者:楚劍

5/11/2007

小才子論“古船”

K,
這是小才子今兒的新出手﹐練習把新聞背後的原因找出來。綠島各大網轉發了﹐還有後續。
  對了﹐節日前天窗關于《“香蕉事件”答謝晚宴答謝誰﹖》﹐網上跟帖已經逾千條。

“華光礁一號”只是一艘古沉船嗎?

有800多年歷史的南宋古沉船“華光礁一號”近日經西沙考古工作隊開展搶救性發掘,出水文物近萬件。消息出來後,各媒體紛紛予以重點報導。

從媒體報導的情況看,各大媒體均把重點放了在此次發掘出水了多少文物,有哪些珍貴的寶貝、有哪些價值大的文物。從網友的對消息點擊率和回貼率情況來看,這確實迎合了眾讀者的“興奮點”和關注度。

然而,這難道僅僅是一艘藏有寶貝的古沉船嗎?

人們是否意識到:“華光礁一號” ,正在用一己之力,呼喚國人的海洋國土意識!海洋國土的“保護意識”!!尤其是水下文物的“保護意識”!!!

  這搜迄今為止發掘的第一艘“遠海”南宋古沉船,是我們的最祖先與南海搏擊的歷史明證,對“海上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申報的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出水的文物,更不僅僅是收藏方面的價值,他們是我們的祖先自唐宋以降,與外海各國進行商貿往來的見證;是歷史上中國與南中國海沿海各國友好相處的見證。

筆者注意到,官方對是次“華光礁一號”沉船遺址的發掘,採用了“搶救性發掘”一詞。

何謂搶救?正如我們的國歌所唱:“已經到了危急的時候” 。

  據介紹,“華光礁一號” 考古發掘並非首次,早在1998年國家博物館和海南省文物部門就曾做過初步的試掘工作。當時之所以進行試掘,因為1996年華光礁Ⅰ號沉船遺址被我國漁民發現後,多次遭到非法盜掘,沉船遺址破壞嚴重。

面對古沉船背後文物經濟價值,一些不法分子趨之若騖。據傳如今非法盜掘水下文物,從商人出資、“漁民”打撈、文物交接、異地出售等一系列動作,幾乎形成盜掘網路。非法盜掘現象不可小覷,須引起重視。

據悉,如今對南海水下文物保護,尤其在海上監管、搶救發掘等方面資金和人力的投入存在不足。這反映政府部門的對海洋文化保護的認識和重視不夠。

  因此,建議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加大人力和財力投入,加強對南海水下文物的保護,除了及時對下水文物的進行搶救發掘;更應採取得力措施嚴禁水文物遭盜掘和破壞;建立水下文物博物館讓打撈的沉船向世人展示等等,使南海水下文物得以實現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作者:楚劍

5/08/2007

西沙考古華光礁Ⅰ號





這些是小女子拍的。
這些從古老沉船里撈出來的寶貝﹐沉默著﹐封著歷史﹐封著故事﹐教人忍不住想像。
唐宋啊﹐那是無詩無詞不言的好時代﹐連這些留洋去的瓷器﹐也是那么古朴﹑婉約﹐張揚得好有格。








這些是西沙考古隊的兄弟提供的圖。他們與小女子一見如故﹐嚷著小女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只因﹐小女子今兒在新聞發布會上﹐幫著向國家文物局要科考經費了。本來麼﹐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沉了多少祖先的心血﹐撈不起來﹐登記造冊是一定要做的吧。這要銀子。
其實﹐早在1997年小女子本就應登上國家文物局水下科考船﹐成為中國第一批水下科考記錄者﹐卻因了“一失足”成了千古恨。“罪魁禍首”是三歲小肥仔的肥臀。
從不擅長動武的小女子﹐不知為何興起要轟蹲在地下的小肥仔起來﹐就用腳趾去撥拉他﹐誰知小肥仔非常迅捷起身。于是﹐小女子不及躲閃﹐右腳大拇哥正好迎面蹉上去了。一聲尖叫﹐疼暈了﹐腳腫了。
Mayboy與肥仔七手八腳把小女子送了醫院﹐X光一照“粉碎性骨折”。呵呵。
從此﹐小肥仔笑著逢人就說﹕我有銅牆鐵屁﹗﹗﹗這個小壞蛋﹐教我錯過了人生精彩一幕。
故而﹐今兒知道﹐當年的華光一號發掘了﹐就失而複得般撲了過去。
本是故人﹐只盼重逢。
隨天意。
在人間。
中國遠海考古第一艘沉船西沙華光礁Ⅰ號部分文物首次展示 
  中新社海口五月八日電(記者 關向東)八日,中國遠海考古第一艘沉船西沙華光Ⅰ礁號部分文物三百餘件,首次在海口向媒體展示。
  國家博物館館長助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張威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說,是次西沙華光Ⅰ礁號出水文物近萬件,陶、瓷器占絕大部分,初步判斷為南宋官窯出品。陶瓷產地主要為福建和江西景德鎮,陶瓷產品按照釉色分類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幾種,器型主要為碗、盤、碟、盒、壺、盞、瓶、罐、甕等。裝飾手法和紋樣豐富,並不乏精品。
  其中,打撈品中有南亞地區穆斯林禮拜前洗手用“軍持”等用品,明顯是根據客商需求定制的商品。該沉船和遺物當視為唐宋以來中國商貿船隻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外洋友好國家開展民間貿易的明證。
  據介紹,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今年三月十五日至五月八日歷時五十餘天,由三十一位水下科考人員西沙考古工作隊,在西沙群島對華光礁水下礁Ⅰ號沉船遺址和北礁沉船遺址,開展了搶救性發掘和水下考古調查工作,迄今共發掘並運送上岸文物近萬件,是次水下考古已投資四百余萬元。
  華光礁屬中國海南省西沙群島範圍,位於永樂群島南部。華光礁Ⅰ號沉船遺址位於華光礁環礁內側。一九九六年由我國漁民發現,一九九七年以來,曾多次遭到非法盜掘,沉船遺址破壞嚴重。一九九八年國家博物館和海南省文物部門做過初步的試掘工作,出水文物近一千八百件。
  張威介紹說,華光礁Ⅰ號殘存船體覆蓋面積約一百八十平方米,船體殘長二十米,寬約六米,舷深約三至四米,共發現十一個殘留的隔艙,除船體上層建築外,底層船體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計該船排水量大於六十噸。該船是我國目前在遠海發現的第一艘古代船體,目前沉船仍保存較好,結構基本清晰。如能儘快提出打撈方案並付諸實施,將是我國又一艘極具研究價值和展示效果的古代沉船。
  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長關強表示:是次西沙華光礁Ⅰ號水下考古,得到了海南省方、西沙工委、邊防部隊及海軍的大力支持。
  據悉,海南省文物部門正對打撈上來的文物進行脫水、脫鹽等處理,並著手進行資料整理;預計將於今年年底至明年初,進行華光礁Ⅰ號打撈出水工作。(完)

黃金周關鍵詞

K,
昨日﹐英國倫敦﹑曼徹斯特飛往三亞的定期航班開通了。六月﹐海南省將去香港推廣島嶼游。
  小女子前日與旅游局長聊天﹐向其推荐說﹐對港人推荐海南﹐當抓住兩個詞匯﹕舊與新。
  舊﹕正因為偏于一隅﹐幾十年來大陸的文化侵蝕不是太強﹐民間依然如故地保存了島嶼文化與中華文化奇妙結合的生態﹐還有得看。
  新﹔整個亞洲的島嶼﹐再沒有比海南多的新建的度假酒店群﹐大多是國際酒店管理集團經營﹐硬件相當不錯﹐服務品質待提高。
  酒後﹐小女子給旅游圈的大佬們“洗腦”﹕旅游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不是觀光﹐不是晒太陽﹐不是打高球﹐旅游的最高享受是“跨越時空去看看另一個文化狀態里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所謂“人文旅游”是也。對麼﹖小女子瞎琢磨。
  昨兒﹐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和海南電視台的友聚會﹐相約在推進“國際旅游島”概念進程時﹐將島嶼文化梳理擺進日程。哈哈﹐可以不用孤軍作戰了。
  要做的事情﹐真的有很多。好在﹐有台灣319鄉在微笑作樣板﹐真好。
  為了我的島。
黃金周主題詞:出訪、自駕、航線、火車、自遊人
中新網海口5月8日訊 (記者 關向東)海南省旅遊局八日通報五一黃金周情況,局方通報中有若干主題詞:
出訪:“五一”黃金周前夕和期間,省旅遊局組織由旅遊機構、旅遊企業,表演團體和海南日報記者構成的海南省旅遊代表團一行50多人赴越南參加了“2007廣甯—下龍旅遊節”,並首次在河內舉辦了大型“海南島旅遊交流和推介會”,與越南旅遊總局旅遊部負責人、越南廣寧省旅遊廳負責人和一批越南的國際旅行社,就擴大中國遊客到越南和組織到越南的外國遊客延伸到海南,共同推出“越南觀光+海南度假”的“一程多站”產品的合作事項進行了商談。
自駕:產品從自駕觀光向自駕度假延伸。5月3日,“十萬人自駕游海南”活動正式啟動。黃金周7天,海口進港車輛19042輛,同比增長14.56%,車輛主要來自廣東、廣西、四川、雲南、湖南、貴州等地。5月3日,“泛珠自駕遊聯盟”和海南神州假期旅行社等單位共同運作的“十萬人自駕游海南”活動正式啟動,來自深圳、廣州等地的首批近300名自駕車遊客在瓊北地區悠閒度假,顯示了自駕車旅遊由觀光向休閒度假的轉型。
航線:5月4日,上海航空開通了日本大阪至三亞的直飛航班,有150多名日本遊客在三亞進行了4天3晚的“度假+高爾夫”之旅;俄羅斯有3個航班直飛三亞。5月7日,世界知名旅遊批發商Mytravel開通英國至三亞兩週一班的定期旅遊包機首航成功。
自遊人:海南人游海南成為潮流。今年“五一”期間,五指山、七仙嶺、尖峰嶺、南田溫泉等常規團隊不常去的景點,成為了本地遊客的最愛。各市縣還出現本地人參加旅行社團隊遊的情況。擁有東郊椰林、椰子大觀園、高隆灣海上娛樂中心的文昌,成了海南人游海南的重點區域,文城各酒店旅館的開房率超過了92%,平均房價創歷史最好水準。
火車:新開通的西環鐵路增加了海南火車團的數量,廣東鐵青旅僅5月1日發出的海南雙臥團數量就有5個,人數達200餘人;西環鐵路的開通,也拓寬了遊客進入三亞的通道。據統計,黃金周期間,通過鐵路進出三亞的遊客達4197人次。

5/05/2007

衛留成。海南。最年輕的特區。

K,
謝謝明報世紀辟出這樣的版面﹐關注我的綠島﹐關注我的“老大”。
  海南正在琢磨如何“特”下去﹐這回是體制上的。十七大前﹐會有一些對全局有價值的試點﹐在小島萌生。
  小女子﹐看著。
為最年輕的省建年輕產業
──專訪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
文章日期:2007年5月5日
【明報專訊】香港財經界人士對衛留成並不陌生,01年他成功帶領中國海洋石油集團總公司在香港和紐約上巿,由此結識了李嘉誠等香港富商。李嘉誠也成為中海油的戰略投資者。
笑稱自己大半生都在和石油打交道,卻在03年一紙任命,派赴海南。這個中國國土最南端又是最年輕的省。到任省長時,海南不但欠債,而且省長可直接批用的預備金只有8000萬人民幣。
衛留成說,他離開中海油那年公司的投資就至少有300多億人民幣。突然之間,他感覺窮了,想為老百姓辦點事,但是沒錢。
這位曾為中海油上巿融資的老總,運用新成立有優良資產的海南省發展控股公司,成功為海南向銀行融資,他再次找到了發展海南的資金。
衛留成,一個用CEO手段和人脈管治,發展海南的掌舵人。
吳:吳小莉 衛:衛留成
吳:你覺得今年為什麼博鰲論壇,或者是說海南,可以吸引到全球首富比爾蓋茲來看一看?
衛:他準備給海南搞一些合作,其中包括幫助海南搞「政版」,即政務系統,其中包括探討有沒有可能在海南辦一個軟體學院這樣的東西。在他來之前,底下都已在進行交流,我覺得海南很適合搞微電子、搞軟體,發展這方面的產業,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做微電子的教授,也是一個企業家,他就提議過,海南可以打造成中國的第二矽島。第一矽島是台灣,現在它的微電子產業,特別是晶片,可能佔據了世界市場的一半比例,甚至更多。這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長遠點看,我希望像高科技微電子產業,還有生物工程,能成為海南另一個更重要的支。
迂迴效應
吳:海南的這個博鰲論壇,可以說是為海南打出了一個很大的一個知名度,你也希望有這個論壇能吸引很多海內外的企業家精英來談談海南的一些項目、合作。那你也參與了好多年了,目前為止,有哪些具體的…
衛:我跟你講,這博鰲亞洲論壇,怎麼說呢,就是一個迂迴的效應。它不光是每年一次的論壇,除了論壇以外,在博鰲,在三亞,在海口,每年可能有上千個國際會議在這開,大大小小的,大到五六百人的,小到幾十個人的一些跨國公司的董事會、銷售會。另外就是說,海南利用這個論壇,進行有關海南的一些合作和交流,比如說我們和澳門、和香港政府和商界,就通過博鰲論壇搭建一個合作的平台,那今年,我們有一個海南的友省和友城的一個小論壇,來了將近20個來自全世界的我們的友好城市、友好省份的省長市長們,跟我們一塊兒來交流。而且由於博鰲亞洲論壇的存在,可以說海南的基礎設施,包括航空、交通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
吳:我們也都聽說過,你代表海南到香港招商的那一次,李嘉誠不但出席,還和你聚餐,你們是老朋友了吧?
衛:我和李嘉誠認識就是中海油上市的時候開始的。那時是第一次上市失敗以後,第二次上市之前,我們策劃了一個「私募」,我是帶我們路演的一個本子,慕名去找了李先生,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但是我就去。
吳:敲他的門。
衛:對。我給他介紹了海洋石油的情。李先生當時就非常慷慨,他說,衛先生,我對中國的公司知道的很多很多,但是像中國海洋石油這樣的公司,我看很新,然後說,這樣吧,從5%到30%,你說你讓我拿多少,我拿。後來當然也經過很艱苦的談判,先生是非常精明、非常能幹的大管家,經過很艱苦的談判,最後他當時大概拿了兩億美金,從那開始認識。我當時給李先生說,我說我相信海洋石油這個上市,不會讓你失望。好,後來我兌現了。這個一年多的時間,這個股價一直在往上漲,漲得很可觀啊。
沒有歷史感的城市
吳:相信你也一定收到從山西寄來那封信……你那時候是怎麼收到的,收到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衛:李文周同志,他是直接寫給我的,他描述了在三亞遇到的一些不愉快事情,包括丟了東西呀,包括一些環境衛生,包括吃飯的時候捱宰……我看了這封信以後,一方面感到不是味兒,說心裏話,這作為一個這個地方領導,把地方管理也沒有做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有點生氣,我就把這封信批給了三亞的書記、市長。
吳:上面寫什麼?
衛:我說這是一個外省的領導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他反映了我們在社會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太多,坦率地說,我們相當多的領導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夠清醒,大家在數票子,又多來了多少人,又多收了多少錢,大家很高興,但是反過來,你需要為這些人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服務,能不能滿足,你還沒想到。
我覺得我們海南有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我們自己得深刻地去認識它。就是說它建省晚,原本的基礎太差,而發展很快。相比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老城市,三亞也好,海南也好,不過是小學生,我們很多東西並不是真懂,或者說我們並不是真正認識了它,很清醒地去超前地做工作,而是有些時候是被動地應付它,所以現在就應該清醒地去認識它,深度地去分析它,然後去,有點超前眼光去做工作,來減少這種被動。
後語
衛留成在講究行動力,執行力的企業成長,到了層層分責的官僚系統,曾遇到了一個月他批示了57項,只執行了2項工作的情。
衛留成只好在春節時送每位部門領導一本書 :《送信給加西亞》。書裏說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叫 「主動」,不用別人告訴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他喜歡說這樣的故事:兩個人工資不同,低工資者不服氣,於是老闆叫兩人去買土豆。高工資者跑一趟巿場,就回來匯報所有有關土豆的細節:巿場有多少好土豆,壞土豆在供貨, 各是多少價值。
而低工資者在老闆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下跑了5趟巿場,才把買土豆所需的資訊問清楚。
執行能力適用於企業、政府,也適用於個人。
(文章經編者刪節,並摘自鳳凰衛視中文台《問答神州》專訪,播映時間為今周六下午5時45分至6時10分)
[文.吳小莉]

4/29/2007

下海“撈人”去了






這些是小女子之前上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時﹐帶著北京來的兄弟專門去潭門吃海鮮。恰逢一艘漁船滿載歸來。
丰收的味道﹐好極了。瞧那老板娘﹐她有一口金牙﹔還有那陽光極了的漁民﹐面對鏡頭多巔兒。呵呵。
K,
這兩天﹐帶著小才子們下海撈人了。今晚﹐知道十八位漁民兄弟全都平安。才回來接著玩兒。

  十八位南沙作業漁民遭劫後獲救
中新社海口四月二十八日電 (記者 關向東 尹海明)二十八日下午五時,海南省瓊海市公安邊防支隊潭門邊防派出所王所長接受本社記者電話採訪時稱:在南沙海域作業時遭遇不明國籍武裝船隻搶劫的“瓊瓊海零八零九九號”漁船上十八名潭門鎮漁民,二十六日中午十一時左右,在馬來西亞海域被該國海警救起,無人員傷亡。
  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政府工作人員楊小姐稱,被救漁民已被送往東馬來西亞沙巴州阿拉德達土港。中國駐馬來西亞領事館已經派人員前往看望漁民。據悉,十八名漁民遇劫後,是分乘兩艘小艇逃生並獲救的。
  四月二十六日六時十分,“瓊瓊海零八零九九號”船船長許德民打家中電話給其妻子陳澤妙,稱漁船在南沙海域作業時出現故障,船隻在海上漂流時遭不明身份人員搶劫,並要求家人向有關部門報警。六時三十分許,許德夫(許德民堂弟)在家中又接到許德民的電話,稱漁船在南海海域遭到不明國籍武裝人員搶劫,對方人員持有槍支,船上的漁貨和小艇被搶走,武裝搶劫人員還威脅要燒船,當時武裝搶劫人員已離開。就在該次通話過程中,許德民稱又有一艘不明身份的船舶向本方漁船駛來,該船可能將遭到第二次搶劫,隨即電話中斷。
四月二十六日六時三十九分,許德夫打電話向瓊海公安邊防支隊潭門邊防派出所報警。接警後,潭門邊防派出所迅速將情況向瓊海公安邊防支隊和鎮政府報告並通報潭門漁業部門,同時通過“邊防南海一一0”第一時間向在南沙作業的船隻通報了這一情況,提醒他們加強安全防範意識,並通知附近船隻進行協查,一旦發現“瓊瓊海零八零九九號”船及時向潭門邊防派出所報告。
  潭門鎮分管漁業的楊權副鎮長告訴記者,自二十六日遭遇搶劫時跟家人通過電話後,十八名船員目前還沒有跟家裏通電話。
  今日王所長稱,十八名漁民被救的消息來自馬來西亞的一位元華僑,該華僑通過國內的一位元朋友將消息轉達至該所。目前,已初步確定獲救的就是在南沙遭搶劫的十八位潭門鎮漁民。
  潭門位於海南省瓊海市東部,距離博鼇亞洲論壇永久會址約十五公里,目前有一百四十六隻私家漁船,通常在南沙、西沙、中沙作業。當下正是漁汛,漁船大多出海捕撈
★★★
  中國駐馬來西亞古晉總領館將探望遇險海南漁民
  中新社海口四月二十九日電 (記者 關向東)二十九日,來自海南省外事僑務辦新聞文化處的消息稱,中國駐馬來西亞古晉總領事館表示,將派人赴沙巴州,探望因機械故障流落至馬來西亞海域的十八位海南瓊海潭門漁民。
  據悉,中國外事部門正在協調有關方面,妥善安排十八名漁民回國。海南省外事僑務辦表示,始終與中國駐古晉總領事館,就事件進展保持聯繫。
  據此間《南國都市報》報導,中國駐古晉總領事館主管領事,二十八日已設法與 “瓊瓊海0八0九九號”漁船船長許德民通了電話。
  該主管領事稱許德民表示,二十五日晚,大概在北緯四度二十五分,東經一百一十九度三十九分海域,該漁船的螺旋槳發生斷裂,導致漁船沉沒。船上共有十八名漁民,分乘兩艘小艇逃生漂流至馬來西亞海域斗湖地區上岸,隨後即向當地警察局報案。目前他們被安置在當地警局,身體狀況良好。
  二十八日下午五時三十分,中國駐古晉總領事館主管領事來電海南稱,該館在得知“瓊瓊海0八0九九號”漁船漁民失蹤消息後,即通過各種管道及沙巴州友好人士進行瞭解與核查,並與沙巴州警局官員通了電話,說明船上漁民是因漁船發生故障流落至馬來西亞海域,敦促馬方照顧好漁民,且請當地友好人士為漁民購買了食品等。
  海南省外事僑辦已於二十八日晚六點三十分給中國駐古晉總領事館去電,請該館向十八名漁民轉達海南省長羅保銘的關心和問候。
  今日,“瓊瓊海0八0九九號”漁船註冊地瓊海潭門鎮主管漁業的副鎮長楊權與記者通話時表示:鎮政府一方面在做安撫漁民家屬工作,一方面召開緊急會議,敦促其他船隻注意海上作業安全。
  他表示,或許因為救人心切,二十六日晨許德民妻子和堂弟,向潭門鎮政府和邊防派出所報案時,的確稱許德民曾兩度來電稱,在海上遭遇了不明國籍船隻搶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