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1年4月17日
【明報專訊】創建於1911年的中華民國,標誌兩個世紀,兩類政制,以至兩種不同文化的嬗遞。在這樣一個西風東漸、新舊交替的時代,中國的歌樂文化在思想覺悟的知識分子的倡導下走上了一條與傳統仳離的道路。
民國正式成立時,遜清已經於前數年「廢科舉、立學堂」,由於梁啟超、沈心工、王光祈等知識分子鼓吹利用學校歌樂活動來啟蒙國人的思想,改善國人的品質,新學堂的課程包括了「樂歌」課。就在此際,一種專屬於民國這個歷史時期的歌聲開始從各個學堂飄蕩出來,蔓延全國,如同香水、皮鞋、香煙和洋火一般,成了當時社會上的一種新時尚。
這種新時代的歌聲傳唱一類後來被稱為「學堂樂歌」的歌曲,就是一些舶來自歐洲、美國或日本,而被配上中文歌詞的外國名歌,例如《蘇格蘭藍鐘花》、《憶兒時》、《何日醒》等。歌曲的歌詞,除少數按照原文翻譯,大部分都是由填詞人自由創作而成的。這些中詞洋曲的學堂樂歌,為數起碼有數百首之多,其思想內容包括了富國強兵,抵禦外侮,破除迷信,解放婦女,學習「賽先生」(科學)和「德先生」(民主)等等,在在反映了清末民初國家處於多事之秋的國情。其中的主要填詞人,包括李叔同、沈心工和曾志忞等中國音樂教育先驅。在民國初年長大的一輩人,都似乎永遠忘不了這些在簡陋的學堂內用風琴伴唱的朗朗歌聲。在江南石門的小學堂裏唱王引才填詞的《揚子江》,成了豐子愷黃金時代的印記;在北平城南的小學堂裏唱李叔同填詞的《送別》,是為林海音緬懷故都的憑藉。
學堂樂歌之變奏
在幾百首學堂樂歌當中,仍有一小部分歌曲是取曲自傳統中國曲調的。大眾所熟悉的民間小調《茉莉花》、《鳳陽花鼓》、《梳妝》和《馬隊喇叭調》都曾被改編為學堂樂歌。出身書香門第,少年時走馬章台、流連歌榭的李叔同,敢情最熟悉傳統中國曲調不過了。他將民間樂曲《老六板》填上激昂的歌詞,改編為《祖國歌》,受到當時群眾的廣泛歡迎。少年時代的豐子愷就是和同學們敲銅鑼、吹喇叭、唱《祖國歌》,在浙江石門鎮的大街上宣傳抵制洋貨,勸用國貨的。我認為,在大量西式學堂樂歌當中,夾帶少數中式學堂樂歌,正正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既急於擁抱新學,同時又難於忘懷舊學的矛盾心情。
這些在教室內詠唱的外國歌曲,卻造成了歷史上的一個轉捩點,將中國音樂此後的發展,引領往一個嶄新的方向。這些源自歐美或日本的歌曲,都是以西洋音樂的七聲大調(或小調)調式作為調性基礎而創作的,其調性感覺有別於中國傳統音樂的五聲性調性。對當時的人來說,它們的旋律,在和聲的襯托下,聽起來,比諸中國的傳統歌曲如民歌、曲藝或戲曲什麼的,都似乎清新得多,明朗得多。當激動時,它們都顯得十分雄渾、壯闊,不像中國音樂那樣,總是充滿了抑鬱和悲憤。在那個國難當前、國事堪嗟的年代裏,一時間,國人彷彿從這些舶來的西洋音樂中聽到了光明和希望。就在這樣的情下,學堂樂歌改變了中國人的聽覺習慣和口味,同時將西洋音樂的語彙、曲式和風格灌輸進中國人的腦袋裏。
傳統中國音樂製作旋律的方法,就是在一個五聲調式的基礎上,按照曲詞的聲調高低進行吟唱,藉此求取曲調,稱為「問字求腔」。民國的音樂工作者開始另闢蹊徑,用西方的作曲手法,在七聲大調(或小調)調式的基礎上,藉I、IV及V7和弦的進行來衍生旋律。於是,一些連曲帶詞都由中國人原創的西式學堂樂歌就這樣產生了,包括朱雲望作曲的《美哉中華》、沈心工作曲的《黃河》和李叔同作曲的《春遊》等。這些先行者們的實驗性作品,雖然都只是些簡樸的西式曲調,卻造就了一副巨人的肩膀,讓後來者能夠站於其上,看到了遠方的前景。
到了五四運動前後,追隨學堂樂歌的步履,中國出現了兩類堪稱為民國文化經典的歌種——「中國藝術歌曲」及「時代曲」。可以說,這兩類歌曲都是受到學堂樂歌的啟蒙而發展起來的。它們的作曲者都從前輩們的探索中見識到西方的作曲方法,同時,亦繼承了前輩們中西兩式曲調並用的傳統。
中國藝術歌曲的興起
當五四運動,繼洋務運動之後,在中國第二次掀起學習西方文化的熱潮時,青主、蕭友梅、趙元任及黃自等作曲家便起來效法歐洲十九世紀的浪漫派作曲家,從事藝術歌曲的創作。他們仿效德國的藝術歌曲——以詩歌為曲詞,用鋼琴作伴奏,藉和弦的進行來衍生旋律,兼且一般都講求曲中轉調——像黃自的《思鄉》、李惟寧的《偶然》和蕭友梅的《問》都是如此典型的西式曲調。另一方面,他們並沒有忘記為中國的藝術歌曲建立個性。例如趙元任在《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將中國五聲調性,西洋大調調性和西洋小調調性三者加以糅合和對比,使該曲的調性色彩顯得豐富而多樣。例如黃友棣在《問鶯燕》中利用一個副屬七和弦來入侵其中式五聲旋律,使該曲的旋律產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例如在趙元任的《聽雨》、劉雪庵的《紅豆詞》和黃友棣的《問鶯燕》中,中式的五聲旋律,都配上了西方的柱型七聲和聲作為伴奏。篳路藍縷的作曲家們,配合劉半農、徐志摩、韋瀚章及許建吾等人的詩作,致力為中國藝術歌曲灌注一種中西結合的風格效果,使這個新誕生的曲種能具有專屬於自己的特殊價值。
基本上,這類歌曲的風格和情趣,都是十分布爾喬亞的,強調一種優雅、高尚、不膚淺、不庸俗的氣質。它們的功能,彷彿是為了要撫慰當時書齋裏的知識分子,讓他們能在國是日非的氛圍中,找到一張暫時平靜的書桌。它們的這種專屬於小資產階級的情調,在以下這首《踏雪尋梅》(黃自曲、劉雪庵詞)的歌詞中,便可見一斑:
雪霽天晴朗,蠟梅處處香,
騎驢壩橋過,鈴兒響叮噹。
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
好花採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渡好時光。
在中國大陸更換政權、國民政府播遷台灣後,中國藝術歌曲在內地曾一度成為大毒草,銷聲匿。尚幸,在過去數十年來,香港的黃友棣、林聲翕和梁明等作曲家在自由的空氣中續其餘緒,努力經營,亦頗多佳作。
比較接近社會大眾的一種民國歌曲,就是透過唱片,廣播電台和夜總會等當時新興的事業而得以流行於全國各地的「時代曲」。時代曲產生於1928年,當時,黎錦暉創作的歌曲《毛毛雨》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出版,並迅速流行全國,家喻戶曉,從而樹立了一種易唱、易記、軟綿綿、甜膩膩的樂風,是為中國流行音樂的濫觴。時人咸稱同類的歌曲為「時代曲」。
時代曲之降臨
時代曲於三四十年代在上海生產,復於五六十年代在香港製作。這個曲種的興起和衰落,在滬港兩地完成,是一個雙城故事。它印證了戰後內地文化人攜先進文化南來香江的歷史。上海時期的時代曲作曲家以黎錦光、陳歌辛、嚴折西、姚敏、李厚襄和梁樂音為代表。香港時期的時代曲作曲家則以姚敏、李厚襄、梁樂音、綦湘棠、王福齡和顧嘉煇為代表。這些作曲家當中,每一位都能寫出十分優美的中式和西式旋律,致使時代曲經典作品輩出,數量極多,有如天上的繁星。現就同一作曲家寫的中西兩式時代曲隨便舉些例子吧:屬於中國五聲調性的,如《拷紅》(黎錦光)、《莫負青春》(陳歌辛)、《斷腸紅》(嚴折西)、《待嫁女兒》(姚敏)、《賣貨郎》(王福齡)等;屬於西洋七聲調性的,如《香格里拉》(黎錦光)、《玫瑰玫瑰我愛你》(陳歌辛)、《如果沒有你》(嚴折西)、《我愛恰恰》(姚敏)、《問白雲》(王福齡)等。我想,恐怕只有在民國這樣一個時代出身的創作人,才會具備如此的文化積澱,如此的音樂才華,可以用音符來表達兩種不同文化的審美,又表達得如許出色。他們的眾多華麗的作品,不但為港、台的流行音樂工業奠下基石,同時締造了一座令後輩作曲家們感到難以攀越的高峰。
時代曲的主要填詞人:李雋青、陳蝶衣、陶秦、易文等,都是在民國時期從舊社會裏走過來的,都具有深厚的舊文學底蘊。所以,他們創作的時代曲曲詞,既文言、又白話,既典雅、又新穎。這裏不妨列舉一些較為文學性的例子。當易文要描寫一個空中小姐的夢想,他說:「太陽是我小燈,月亮是我化妝鏡,彩虹拿來作項鏈,摘下一顆星星掛在胸前。」當易文要描寫一群青春兒女的遊樂,他說:「楊柳輕舞,春風蕩漾,池塘翠綠,田野金黃。那白雲是帳幕,把草地作眠,到了天黑,還有螢火光,我們還有螢火光。」然而,當我們以為陶秦要描寫白雲的時候,他描寫的卻不是白雲,他說:「問白雲,你有多少深?問白雲,你有多少層?故鄉望不見,知己常離分,遮住了歡笑,蓋住了恨。」你說,陶秦寫這樣的歌詞,是不是要描寫我們在1949年逃難到香港來的父母輩對民國的懷念?
美國流行音樂研究專家詹姆斯T.馬爾( James T. Maher)曾經指出,美國流行歌曲的誕生是由於兩個原因造成的:(一)美國流行歌曲形成了某些屬於自己的地域性特點,(二)一撮傑出的作曲家將這個新出現的曲種持續地發展下去。受到源自西方的學堂樂歌的啟迪,中國藝術歌曲及時代曲也各自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也各自在一撮傑出的作曲家和填詞人的努力灌溉下開花結果。學堂樂歌,中國藝術歌曲及時代曲造成了專屬於民國時期的中國歌樂文化,反映了一代人的審美生活。這三個歌種的互動,引領近代中國音樂的發展,走上了西化的道路。它們同時標誌一種擺脫傳統、力求革新的民國精神。
[文/劉偉唐 編輯:蔡曉彤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3/16/2011
11/12/2010
1/11/2010
最危险的男人
唱情歌的男人
文章日期:2010年1月11日
【明報專訊】好一段日子沒去聽演唱會了,怕吵怕人多,唯有犧牲現場聆聽的美妙時刻。
現場聆聽向來是沒法被取代的藝術欣賞感受,如同到畫館看畫,站在真面前細察畫家筆觸,不一定看得懂,甚至不一定聽過畫家的名字,但真確有一股原始的感染力把人懾住,邀你進入藝術家最初的創作時刻,跟他分享類近的喜怒哀樂。當本雅明寫《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創作》經典文章時,當他唇乾舌燥地反覆強調authenticity的神聖氛圍(aura )時,他想到的恐怕亦便是這些;他沒有談及演唱會,但如果他去聽了演唱會,不會沒有相同的聯想。
然而歌手與演唱會之間的關係畢竟各有相異。年輕的,站在台上,站在聚光燈下,跟觀眾席上的年輕擁躉有著同等程度的亢奮。當觀眾嘩聲喊叫,你可感覺到甚至隱然看見年輕歌手的眼睛閃起亮光,恨不得衝到台下把擁躉緊緊抱住、狂吻,你明白歌手與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個難忘的成長階段,這一夜,他們共度了共依共存的三個小時,誰都離不開誰。
資歷較深的歌手當然氣定神閒得多了。見慣了場面,跑多了碼頭,舞台上,不是沒有亢奮,只不過自己成為了亢奮的發動源頭,他太清楚知道在什麼時刻說句什麼台詞或奏起什麼旋律,甚或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個眼神或一聲嘆息,已足勾動觀眾的悲喜情緒;這是他的舞台,他是主,你是客。
「縱貫線」的幾位資深歌手在紅館肯定是有這本領的,出道從十八年到卅年不等,舞台已經是半個家了,又或等同店舖了,你來作客或光顧,他們是滿心熱情地並功架專業地給你保證的滿足,所以周華健現身後說的第一個笑話是「咦,今晚生意真的不錯」;這可能根本不是笑話。是熟能生巧的心底話。
舞台上的李宗盛亦是非常自在的。簡直到了自娛境界。當他抱著結他、皺著眉頭獨唱《領悟》以及其他情歌,漢子老了,但當有這樣的漢子在這樣的氣氛下對你唱歌,所有女人都會原諒他的所有傷害,甚至倒過來施予同情憐憫,很想把他抱在懷裡讓他痛哭,彷彿受傷的原來是他。只是他。
會唱情歌的男人是最危險的男人。你欠了他,在他的歌聲,你討不了債,唯有繼續付出。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文章日期:2010年1月11日
【明報專訊】好一段日子沒去聽演唱會了,怕吵怕人多,唯有犧牲現場聆聽的美妙時刻。
現場聆聽向來是沒法被取代的藝術欣賞感受,如同到畫館看畫,站在真面前細察畫家筆觸,不一定看得懂,甚至不一定聽過畫家的名字,但真確有一股原始的感染力把人懾住,邀你進入藝術家最初的創作時刻,跟他分享類近的喜怒哀樂。當本雅明寫《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創作》經典文章時,當他唇乾舌燥地反覆強調authenticity的神聖氛圍(aura )時,他想到的恐怕亦便是這些;他沒有談及演唱會,但如果他去聽了演唱會,不會沒有相同的聯想。
然而歌手與演唱會之間的關係畢竟各有相異。年輕的,站在台上,站在聚光燈下,跟觀眾席上的年輕擁躉有著同等程度的亢奮。當觀眾嘩聲喊叫,你可感覺到甚至隱然看見年輕歌手的眼睛閃起亮光,恨不得衝到台下把擁躉緊緊抱住、狂吻,你明白歌手與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個難忘的成長階段,這一夜,他們共度了共依共存的三個小時,誰都離不開誰。
資歷較深的歌手當然氣定神閒得多了。見慣了場面,跑多了碼頭,舞台上,不是沒有亢奮,只不過自己成為了亢奮的發動源頭,他太清楚知道在什麼時刻說句什麼台詞或奏起什麼旋律,甚或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個眼神或一聲嘆息,已足勾動觀眾的悲喜情緒;這是他的舞台,他是主,你是客。
「縱貫線」的幾位資深歌手在紅館肯定是有這本領的,出道從十八年到卅年不等,舞台已經是半個家了,又或等同店舖了,你來作客或光顧,他們是滿心熱情地並功架專業地給你保證的滿足,所以周華健現身後說的第一個笑話是「咦,今晚生意真的不錯」;這可能根本不是笑話。是熟能生巧的心底話。
舞台上的李宗盛亦是非常自在的。簡直到了自娛境界。當他抱著結他、皺著眉頭獨唱《領悟》以及其他情歌,漢子老了,但當有這樣的漢子在這樣的氣氛下對你唱歌,所有女人都會原諒他的所有傷害,甚至倒過來施予同情憐憫,很想把他抱在懷裡讓他痛哭,彷彿受傷的原來是他。只是他。
會唱情歌的男人是最危險的男人。你欠了他,在他的歌聲,你討不了債,唯有繼續付出。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12/31/2009
a link:“纵贯线”的老男人们

从台北飞来海南岛 “纵贯线”开启最后一月巡演
中新网海口12月31日电 (记者 关向东) “纵贯线生在台北,纵贯线兄弟姐妹,嘿——嘿——嘿——,穿越过千山万水,飞跃那东南西北,大家来真情体会……”,三十日晚,四个大男人,一条“纵贯线”,李宗盛、周华健、罗大佑、张震岳登上了海口“欢乐行-新跨越•新梦想”的舞台,引发海南岛万人歌迷岁末狂欢。

在老式螺旋桨飞机轰隆里,在椰风细雨漫天璀璨礼花下,纵贯线“出发啦, 不要问那路在哪?迎风向前,是唯一的方法。出发啦,不想问那路在哪?运命哎啊,什么关卡?当车声隆隆,梦开始阵痛。它卷起了风,重新雕塑每个面孔。”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罗大佑,黑风衣那几片下摆,飞回到廿年前的风中,全场观众随着他的癫狂,一起回到了《童年》。
张震岳放下架子鼓,走上台前拿起了麦,嘟着嘴委屈地唱:“如果说你要离开我,请诚实点来告诉我。不要偷偷摸摸的走,像上次一样等半年。如果说你真的要走,把我的相片还给我,在你身上也没有用,我可以还给我妈妈……”
“是有承载着希望的方舟在梦中搁浅,正是在不圆满中才让生命不那么肤浅,从失落发现贡献,从现状发掘远见,才想到才做到才……”李宗盛、周华健,这些个影响了两岸三地、全球华人廿年的老词人、老歌手,他们的那只笔那把声,探到了人生沧桑、无奈与执着。放眼望去。场内有不少老男人的“老粉丝”,花发壮汉,风韵徐娘,如同年轻人一般,挥舞着手中的银光棒,为那些纵贯了他们青春的声音忘情。

这晚是海航集团与海口市公安局二0一0年迎新晚会,空姐们带着海航新制服的花丝巾上台,几位老男生当众享受了与空姐互系丝巾的温柔。当李宗盛得知空姐给他系的款式叫做“花开富贵”时,真是乐到癫儿。
“‘纵贯线’真和海口有缘分,今晚开启我们最后一个月的巡演,到明年一月底大家就不再看到这四个男人一起唱了。”对晚会主持人董卿表示出的遗憾,周华健笑言:“我们约定:一年组合,一张唱片,一个巡演。其实大家就为了在一起写一些新歌,早就说好,见好就收。”
这晚,还有来自台湾的姜育恒、刘若英、香港的容祖儿和椰城的歌迷们一起迎新。(完)
10/11/2009
a link:聽聽歌兒:每想到你歌
4/15/2009
a link:聽聽歌兒:李香蘭《夜來香》
夜来香
作词:黎锦光
作曲:黎锦光
编曲:森冈贤一郎
那南风吹来清凉 那夜莺啼声轻唱
月下的花儿都入梦 只有那夜来香
吐露着芬芳
我爱这夜色茫茫 也爱着夜莺歌唱
更爱那花一般的梦 拥抱着夜来香
吻着夜来香
夜来香 我为你歌唱
夜来香 我为你思量
啊...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思量
夜来香 夜来香 夜来香
作词:黎锦光
作曲:黎锦光
编曲:森冈贤一郎
那南风吹来清凉 那夜莺啼声轻唱
月下的花儿都入梦 只有那夜来香
吐露着芬芳
我爱这夜色茫茫 也爱着夜莺歌唱
更爱那花一般的梦 拥抱着夜来香
吻着夜来香
夜来香 我为你歌唱
夜来香 我为你思量
啊...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思量
夜来香 夜来香 夜来香
4/14/2009
a link:聽聽歌兒:蔡琴《恰似你的溫柔》
歌曲:恰似你的溫柔
歌手:蔡琴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象一張破碎的臉.
難以開口道再見,
就讓一切走遠.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卻都沒有哭泣.
讓它淡淡地來,
讓它好好地去.
到如今年復一年,
我不能停止懷念.
懷念你,懷念從前.
但願那海風再起,
只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溫柔.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象一張破碎的臉.
難以開口道再見,
就讓一切走遠.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卻都沒有哭泣.
讓它淡淡地來,
讓它好好地去.
到如今年復一年,
我不能停止懷念.
懷念你,懷念從前.
但願那海風再起,
只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溫柔.
到如今年復一年,
我不能停止懷念.
懷念你,懷念從前.
但願那海風再起,
只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溫柔.
3/28/2009
聽聽歌兒:張雨生《大海》
歌和人的命運
文章日期:2009年3月28日
【明報專訊】偶然聽到男歌手重唱家駒的《喜歡你》,非常動聽。心想,是否有優秀新人冒起,而我「聽漏耳」呢?
漸漸認得他的聲音,由於他刻意模仿家駒的唱腔,驟耳聽不出來,細心聽下去才聽出他是陳奕迅,他唱得好,又變成理所當然的了。
另一個我覺得重唱出色的是張敬軒,他唱林憶蓮的歌揮灑自如。相信他一直喜歡那些歌,得閒無事就唱,現場演繹出熟悉而喜愛的感覺。
近年很少真正流行的歌,許多新人喜歡重唱樂壇黃金年代的金曲,通常走音甩拍,全無感情,或感情過盛,唱到皺眉閉眼,像突然肚痛似的,真是「慘不忍聽」!
一首歌重新編曲以後,往往予人迥異感覺,例如蔡琴重唱張宇的《用心良苦》,歌手性別不同,唱腔不同,讓那句「錯放你的手」變成時而懊惱,時而蒼涼。
相信不少香港人還記得二十年前的六月,每次聽到張雨生的《沒有煙抽的日子》,都想起那段日子,以及他的英年早逝。張雨生是張惠妹的伯樂,阿妹重唱這首歌,聽來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一個為事而唱,一個為人而唱,我較喜歡張雨生那清澈如水晶的聲音,每個人每首歌都有自己的命運吧!
[關麗珊 http://www.voy.com/144163/]
3/12/2009
3/10/2009
2/12/2009
1/24/2009
1/17/2009
a link:聽聽歌兒:羅大佑《戀曲1990》





K,
又要啟程了,MAYBOY、小女子、肥仔。
中午,我們仨和牡丹的兄弟姐妹們,去了小姚妹妹的婚禮。鄉村的婚禮,院子里,陽光下,鄉里鄉親滿滿當當三十來桌,矮凳小桌,辣辣的土酒,九道鄉村燉菜,七個肉菜,那大肘子紅彤彤的,好紅火,好實在。
“表揚小姚,嫁得好!”看了新房,敞亮明媚,廳堂里,拜祭著天地國親師,嫁得踏實呢。




午后,給“胡蘭成”和小屁顛兒洗個溫水澡:寶貝,好好看看撫仙湖,明天,你倆就要去當海南狗狗了。
胡蘭成,媽咪幫你寫本《胡蘭成的上半生》,好不?
小屁顛,咱生他一窩海南仔,好不?

恋曲1990--
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
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
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
寻寻觅觅常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
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
生命中就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
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
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music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
寻寻觅觅常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
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
生命中就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
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
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12/29/2008
12/11/2008
聽聽歌兒:林憶蓮《野花》

野花
曲 : DICK LEE 詞 : 林振強 編 : 陳明道
誰能忘懷晨霧中 有你吻著半醒的身
誰能忘懷長夜中 共你笑著 笑得多真
痴共醉 多麼的想跟你再追
然而從沒根的我必須去
抬頭前行吧 請你 儘管他朝必然想你
來年和來月請你盡淡忘
曾共風中一野花躺過 曾共風中一個她戀過
來年人隨年漸長 你會發現你的方向
忘遺從前流浪中 倦了愛睡我的中央
風共我 也許一天於天涯途上
來回尋覓中找到我所想
抬頭前行吧 准我 淚水哭出之前捨你
來年和來月請你盡淡忘 曾共風中一野花躺過
曾共風中一個她戀過
臨行前來吧 親我 用當天的小名呼我
來年和來月請你盡淡忘 曾共風中一野花躺過
曾共風中一個她戀過
××××
六慾
文章日期:2008年12月11日
【明報專訊】在八十年代長大,青春期時是九十年代,那個張國榮張曼玉的年代,我們擁有大量流行曲、電影、電視劇、小說去寄託體內幼嫩勃發的情感。上課的時候,老師在教《水調歌頭》,我們在抽屜收起一本《喜寶》偷偷地翻。要不在課本上、記事本上、信紙上抄齊秦《夜夜夜夜》的歌詞,還有林憶蓮的《野花》,哥哥的《怪你過分美麗》。抄完也不會送給心上人。所以如此種種都收藏為心事。看了西遊記無數次,然後覺得一定會遇上至尊寶,縱然那是一件多麼淒涼的事。
至上大學,幸運地遇到好的教授,一腔熱情便投入在哲學和社會學中。到那時才懂得,這份看似對學術的熱情其實是對人的熱情,裏面有好奇,有讚歎,有恐懼,有厭煩,有愛。這份熱情不是突然起個天跌落來,而是從那些少年心事異變出來的。那些未能滿足的欲望,無法彌補的創傷,揮之不去的陰霾,展不開的眉頭,捱不完的更漏,原來已安了我的身,立了我的命,把小小的我與這個世界,與這個世界裏其他的人連接起來。在成長的另一個階段,大學的本科時,個人的輕浮心事慢慢變得厚重,成為對世界的懷抱,可是當中那份癡頑不改。個人心事作為方法,在求學和學習理論的過程裏面,總是選擇從小看大,從個人看整體,以至處世,每執著人情味,堅持凡事以親密。
這般健康快樂的成長,畢業後卻不懂自處,總覺世界太快太遠,人來來去去無法親密,亦已沒有可以記載及整理憤怒和哀傷的容器——那些給我的年紀記取的流行曲或電影,那些前後左右的理論系統。然後覺得需要繼續成長的土壤,要不一樣的切入點,然後我決定跳舞。我決定,總要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這生不會停止。
[文‧H 打份中環工,家住將軍澳,跳阿根廷探戈,潮州女人一個]
10/30/2008
a link:聽聽歌兒:ONCE: Falling Slowly
ONCE: Falling Slowly
I don't know you but I want you
我不认识你,但我想和你一起
All the more for that
越来越想
Words fall through me and always fool me
所有的承诺都是在欺骗我
And I can't react
我不知道如何回应
And games that never amount To more than they're meant
游戏只不过是堆肤浅的东西
Will play themselves out
只会让他们自食其果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int it home
坐上这只将要沉船回去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我们还有时间,唱出你那希望之声
You had the choice,
你有选择权
You've made it now
你已做出决定
Falling slowly, eyes that know me
慢慢紧闭的双眼
And I can't go back
我知道我不能回头
Moods that take me and erase me
忧伤吞噬了我
And I'm painted black
我心被染成黑色
Well,you have suffered enough And warred with yourself
你受够了,你与自己作战
It's time that you won
是你赢的时候了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int it home
坐上这只快沉的船回去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我们还有时间, 唱出你那希望之声
You had the choice, you've made it now
你有选择权,你已做出决定
Falling slowly,sing your melody
慢慢唱出你的歌
I'll sing along...
我会陪着你一起唱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int it home
坐上这只快沉的船回去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我们还有时间,唱出你那希望之声
You had the choice, you've made it now
你有选择权,你已做出决定
Falling slowly,sing your melody
慢慢唱出你的歌
I'll sing along...
我会陪着你一起唱
Ah...ah...
Calling and I'll sing along
找我,我会陪你一起唱
得不到
文章日期:2008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執筆時,得悉香港的Krispy Kreme突然全線結業。我不是特別喜歡吃冬甩,只是想起才一個月前在機場跟家人嚷要吃,今天竟已執笠。去年在東京,店子在銀座剛開幕,那道排隊買冬甩的人龍,恍如在迪士尼排隊玩Space Mountain一樣多,就算告訴你要等75分鐘依然有人排。那時邊看人潮邊暗忖,香港沒那麼癲吧,為一個冬甩排個半鐘?心想回家定必要即時買來吃個夠。想想,已經沒有機會了。
有人開始懷念Krsipy Kreme,我卻想起十年前無印撤出香港時的墟場面。當時,我被派去銅鑼灣京華中心店,採訪擁躉在結業前的掃貨心情。但見所有人都不顧儀態拚命搶,也不顧合用過期與否,總之,人人務求在店舖清場前,捉緊一些快要失去的東西。
我們都會說,人都是犯賤的,總認為得不到才是最好。世上最珍貴的,也就是快將失去的東西。早前上映的電影《一奏傾情》,說的是萍水相逢的男女關係,一段發乎情止乎禮的感情。因為女主角認定沒結果,也就決絕地不讓任何事情發生,只要在心中就很好。這種愛不一定要擁有的結局,就因為太真實,看畢令觀眾久久未能釋懷。有朋友更說,末段奏起男主角唱的歌曲時,眼淚就不由自主的掉下來。
不堪一擊的都市人,稍為遇上一些將要失去的人與事,便急於擁抱追思,因而錯過了眼前或當下更重要的事情,都怪生活磨得人太累所致。我沒有為電影中男女主角結局不能走在一起而惘然,不是我麻木不仁,只是男主角的歌聲更吸引我。忘了告訴你,戲中那首Falling Slowly獲得今屆奧斯卡最佳歌曲獎。[Clara Chan]
9/22/2008
聽聽歌兒:梁詠琪《有時候》
有时候
开往山顶上的车子里
播着让人想哭的歌曲
好想换个电台转来转去
却转不开我难过的心
或许因为你爱看夜景
说的话也闪烁带着谜
不会吓得问谁抢去了你
以后要习惯留点安全距离
有时候交谈变得空洞
沉默却像沟通
当情人那么沉重
当朋友反而轻松
有时候孤独可以寂寞
也可以是自由
能安慰自己的人比较容易快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