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2007

色,戒。心思。


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色,戒
[2007-09-24]
文匯副刊

 抗戰時的上海,易先生陪王佳芝去印度人開的珠寶店,她安排好了局,配耳墜上的小鑽,好讓特務殺他。他卻不看小鑽了,要看鑽戒,六克拉有價無市的粉紅鑽。戒指在手上試,王佳芝心情就像這幽暗的珠寶店,室內小陽台上一燈熒然,映襯著樓下門窗上一片白色的天光。

 易先生是漢奸,王佳芝是個女大學生,地下情報人員安排她接近易先生,好設計機會殺掉他。

 珠寶店裡,戒指好像舞台上的小道具,華貴得像一千零一夜裡的故事,卻只停留這麼一會工夫,讓人惆悵。王佳芝再看易先生,他燈下的笑容帶著悲哀,瘦瘦的側影有種溫柔憐惜的神氣。她一直不清楚是不是愛上了他,以為從國族大義到男女關係,都只是一個局,一瞬間突然想他是真愛她的,心裡轟然一聲。

 她提醒他快走。他明白了,像砲彈一樣逃走,走後打電話讓憲兵把這邊封鎖起來,把她和其他刺客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全部槍斃。

 王佳芝死了,易先生卻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

 張愛玲的小說《色,戒》,使你知道在愛情裡怎麼做人,載悲載懼。

 馬上就能看得到這故事在戲院裡上映,李安導演。這篇張愛玲的小說中不算最著名卻很複雜的作品,偏被他看中。這幾天書店裡已經重新擺上了張愛玲的小說,關於小說和電影的評論雜誌都賣斷了貨。

 這篇小說真的很複雜,又短又密。筆者訪問了幾位學者、評論人和作家,想分享他們裡裡外外看這小說的感受。

文:張俊峰、張曦、李卓賢、尉瑋、洪永起

男與女

 許子東非常喜歡《色,戒》。他覺得張愛玲這部晚期的作品,雖不是她作品中最好的,卻是非常特別的一部。《色》的文字不同於《傾城之戀》等早期作品,來得那麼花俏,而是更為樸素,平淡,收斂。

 「表面看似平淡的文字,在背後其實具有很厲害的張力,使整篇小說情節具有挑戰性。小說看似寫情慾,寫女人,其實不然,而是詮釋了在政治鬥爭、階級鬥爭中,所表現出的人性的複雜性。吸引李安的,也許也是這點。」

 許子東認為小說並非為了寫女人,馬家輝的看法卻相反。他在台灣讀大學時就讀過《色,戒》,但那時只是當作一個好玩的故事來讀。「我後來才開始研究民國時候文化界的知識分子的角色問題,比如他們怎麼通過《大公報》去影響當時的政治。基於這方面的興趣回頭去看,知道了更多周佛海、汪精衛、丁默村的事,從裡面抓到了一些政治事件的啟發。小說裡面的易先生是個漢奸,漢奸是個國族主義(nationalism)的詞匯,是屬於大論述的範疇。每個人都會從國族主義的角度來看,但張愛玲卻把精巧的感情放在(《色,戒》)裡面,灌注進去小說的想像。她看的是漢奸背後的愛情的問題,性別的問題。」

 「從《傾城之戀》、《金鎖記》,到《色,戒》這篇小說,張愛玲的態度是一貫的,替女人說話。這個世界好像是男人主導,但生活裡每一面都有女人計算的心思,只是我們看不到。」

 人們多認為當年的丁默村和鄭蘋如是小說《色,戒》裡易先生和王佳芝的原型。小說裡易先生被方寸大亂的王佳芝提醒,逃出生天,而丁默村當年說他是自己覺察到危險才逃脫。馬家輝說:「我在想,張愛玲當時看到丁默村的這種說法肯定很不服氣。」她在小說裡安排王佳芝提醒易先生,就是想說,女人計算的心思是能影響現實的發展的。小說裡,張愛玲在篇末打的那個比方,「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把這種引導與被動的關係總結得很精闢。

 「雖然如此,張愛玲筆下對女人還是有種調侃,她認為女人還是有『淺窄』的眼光。心思再精巧,愛情再精巧,在宏觀敘述下還是微不足道。有句俗諺是『女人總是敗給衣服和戒指』,《色,戒》裡的『戒』字,就是一語雙關。」馬家輝說。
張與胡

 談《色,戒》時,人們很慣性地就會想到張愛玲和胡蘭成的關係。看起來好像是有些共同的經歷,但會不會只是人們的附會呢?

 何杏楓認為不能說《色,戒》小說反映了張胡之戀。「胡蘭成曾是汪偽政府特工總部上海極司斐爾路七十六號的座上客,所以有學者認為《色,戒》的小說題材或來自胡蘭成。張愛玲在《續集》的〈自序〉曾提到,特務的內幕不是她這種平常百姓所能隨便得知的,到底是否避嫌,不得而知。只是宋淇曾在訪問裡提及,他曾把燕京大學學生的行刺故事告知張愛玲,此或是《色,戒》故事的由來。

 「另一個會令人把《色,戒》和胡蘭成聯想在一起的原因,大概是張愛玲在《色,戒》裡並沒有把易先生寫成一個完全負面的人物,而且把他的心理寫得很細緻。似是透露了對胡的情意。然而,張愛玲小說寫人物,向來也不是黑白分明的。她曾提到自己不喜歡『徹底』和『極端』的人物。人物(包括負面人物)心理寫得細緻,也是她一貫的風格。」

 而馬家輝就提出另一種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張愛玲在後來的場合是絕口不提胡蘭成的,她的態度非常謹慎。楊牧在《譯事》裡回憶說,後來很多人見到張愛玲就提起胡蘭成,她回過頭理都不理。如果她的態度是這樣,我猜想她在寫《色,戒》時反而會有種自我審查,把容易引人聯想的東西盡量刪去了。可能胡蘭成的因素令得這篇小說更加謹慎,否則說不定會有更多男女關係的描寫。有人說這篇小說裡的情緒可能灌注了張愛玲的很多個人感覺,但這些情緒在她的其它作品中都有啊。」

小說與電影

 現在,李安執導的電影馬上就要上映。本來筆者很不願意過多談論電影的問題,畢竟主題是張愛玲的小說原著。但這個話題始終迴避不了,張愛玲的小說受電影影響本來就很深。

 在何杏楓看來,《色,戒》對人性的刻劃是最吸引李安的地方。而許子東認為李安很聰明,他用情慾來轉移大家的視線,「其實《色,戒》的精髓不只是情慾。」許子東最期待的反而是一對我們都忽略了的關係,即王佳芝和鄺裕民之間的一份感情合作關係,以及鄺裕民角色的處理。

 張愛玲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的先例很多,在馬家輝看來,對於所有導演來說,張愛玲都是一個誘惑,「沒有一個認真拍電影的導演不想挑戰張愛玲的。她的小說語言密度大,故事情節密度大,而且還轉入了精巧深沉的心理,從過去到現在沒有一個導演成功克服的,因為張愛玲是一個『有我』的作者,她很多文字都沒法用影像來表達。但這次我覺得李安終於成功克服她了,他對語言的改動不大,但加了很多層次,情緒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