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2008

好書讓人恍惚

讀書偶感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9日
【明報專訊】趁奧運終結、新學期還未開始之際,偷得兩天餘暇,一口氣讀完了兩部書。
讀書不苦,雖然要比看電視節目多費一點神,多需要一點思索。但讀到一本好書,卻有甘之如飴、餘韻不絕的良好感覺。我最近讀完的兩本書,給我的正是這種感受。
第一本書是蒲慕洲教授用英文寫的《文明的敵人》(Enemies of Civilizations),是一本比較古代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古代中國文化的歷史著作,這三個強盛的古代文明,如何對待文化外的「他者」?他們用什麼樣的態度看待「非我族類」及「外來訪客」?蒲教授是個研究古埃及歷史的專家,也懂得古埃及、希伯來,以及多種歐洲語文,可謂學有專門,但他提出的問題卻又和現代社會息息相關,並不遙遠。他用生動而優美的筆調,描繪出三個文化的異同,並分析埃及人、巴比倫人及中國人對外來人及異邦人的態度。我在閱讀的時候,一方面驚佩蒲教授的史識與博學,另一方面又被那些與現實相關的問題所吸引,讀得津津有味。一些從來不認識的他方的遙遠的事物,和一些時刻關心的現實上重要的課題,在蒲教授的巧妙筆鋒接引之下相連起來,豐富了我們的想像力和賦予了古代歷史現實意義。這十多年來我和一批同行在中文大學極力推動比較歷史,而蒲教授這部著作可以算是比較史學的典範。
另外一本書,是老朋友陳萬雄送給我的《讀人與讀世》,剛由天地圖書出版。萬雄兄的書是他多年來所寫雜文、評論和演講的結集,包括他對近代學人的訪談和印象、對中國文化的看法及其參與編輯出版的經驗,以及多篇的時評和書評。其中我最有興趣的是「承教」部分的文章,因為內中涉及的幾位人物,皆是我所熟悉的師友,例如牟潤孫教授、王德昭教授、嚴耕望教授、吳茂生博士等等,都與我有深厚的淵源。尤其是王德昭老師,是萬雄和我的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我在大學時代雖然選讀過數門王老師任教的課,但因為不同屬一個書院,個人關係就遠不如萬雄和王師之間的親切。我和王師往來較密,主要是在研究院的那兩年。之後我出國深造,雖然心意相通,但關係只靠通信維持。王師心臟病遽然去世之前,我只有機會和他見過一次面,是我終生的遺憾。讀萬雄兄的文章,挑起諸般往事,念師憶舊,心緒難再平息。還有吳茂生兄,是我在新加坡大學認識的朋友,他從牛津大學拿了博士學位,隨即到新加坡大學中文系任教。茂生兄年輕俊秀,人極聰明,深受學生歡迎。我在他半年後到任,和他共事一年,是當時系內最早的「香港幫」。茂生兄英年早逝,壯志未酬,對我也有頗大的衝擊。
除了情感的閱讀,萬雄兄的書也帶給我許多新鮮的啟發和人生的領悟。我一口氣讀畢他的書,已經是凌晨四時,天將發白的時刻,再也不能入眠。第二天精神恍惚,難以集中辦事,這是讀好書唯一需要付出的代價。[梁元生 歷史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