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2010

楊天石:宋美齡與丘吉爾對壘時刻

二戰結束. 65年﹕傲慢與偏見:宋美齡與丘吉爾對壘時刻
文章日期:2010年9月13日
【明報專訊】編按﹕二戰結束六十五年,當年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國雖可暫時停止軍事戰鬥,但是,在外交戰場上仍然處處受限,例如丘吉爾便欲把中國的地位矮化,不讓中國享受戰勝國的待遇。中國如何應對?宋美齡做了不可忽視的貢獻,且聽楊天石教授對我們細述這段往事。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開羅會議開幕前夕,英國首相丘吉爾拜會蔣介石夫婦。見面時,丘吉爾和宋美齡之間有下列問答﹕

「你平時必想,丘某是一個最壞的老頭兒吧?」丘問。

「要請問,你自己是否為壞人?」宋反問。

「我非惡人。」丘表白。

「如此就好了。」宋答。

這一場對話很短,但很有意思。丘吉爾的提問說明他內心明白蔣氏夫婦對他印象很壞。而宋美齡的反問也很機智。因為在蔣氏夫婦心目中,丘吉爾確實很壞,但是,這是外交場合,總不能直白回答﹕「是。你是壞人。」如果回答「不!你是好人」呢?這雖然符合外交禮儀,但又違心,違背宋美齡對丘吉爾的認識與感情。

宋美齡與丘吉爾之間,有過一段短暫但卻相當劇烈的觀點交鋒。

一通電報的指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與英、美之間是盟友,有共同的目標,但是,彼此間同時又存在諸多分歧。在戰略上,有「先歐後亞」與「先亞後歐」之爭,即同盟國是集中力量,先擊敗歐洲的德國法西斯呢?還是先擊敗東方的日本法西斯?丘吉爾是「先歐後亞」的主張者,而蔣介石則是「先亞後歐」的主張者。雙方都視美國為游說對象,爭取美國能站到自己一方來。美國最初贊成「先歐後亞」,對中國的援助不是數量太少,就是遲遲不能落實。一九四二年六月,美國軍方甚至將原已確定加入中國戰場的空軍調往非洲。同年十一月,宋美齡訪美,固然是為了治病,但也肩負爭取美國政府和人民支援中國抗戰的任務。一九四三年一月,羅斯福、丘吉爾等在北非的卡薩布蘭卡召開軍事會議,確定以歐洲戰場為重點。同年二月十二日,蔣介石指示宋在美國國會演講時,要特別重說明﹕「今後世界重心將由大西洋移於太平洋,如欲獲得太平洋永久和平,必須使侵略成性之日本,不能再為太平洋上之禍患。」

蔣介石的這一通電報,顯然是要宋美齡游說美方,將戰略重心轉移到太平洋方面,首先打擊日本侵略勢力。在整個訪美過程中,宋美齡也一直在為貫徹蔣的這一戰略主張而努力。

丘吉爾堅決維護其「先歐後亞」論。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一日晚,丘吉爾發表廣播演說稱﹕「吾人可擊敗希特勒,余作此語,即表示希特勒及其作惡之力量,將被粉碎,了無餘存,然後吾人終將前往世界之另一方,懲處貪婪殘暴之日本帝國,拯救中國於長久磨難之中,解放吾人本身及荷蘭盟友之海外領土,並使日本對於澳洲、新西蘭及印度海岸之威脅,永遠解除。」

丘吉爾這裏明確提出,在徹底消滅希特勒的法西斯力量,使之「了無餘存」之後,才能前往「世界之另一方面」,向東方的日本法西斯進攻。丘吉爾提議,美、英、蘇三大國立即會商成立戰後的世界機構,討論「有效裁軍」,審判戰爭「罪魁禍首及其黨徒」,交還劫掠物資與美術品,防止「未來期間再發生戰爭」以及「廣泛之饑饉」等種種問題。他說﹕「確能無負其最高之職責,且彼等不僅將顧及其本身之福利,亦將顧及一切國家之福利與前途。」他並提出,在這一機構中成立歐洲委員會與亞洲委員會。而「第一件實際工作」,就是「設立歐洲委員會與確定歐洲問題之解決辦法」。

不得專顧一國之利

從一九三七年起,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已達六年。丘吉爾的演說完全無視中國人民長期、英勇的抗戰自救歷史,以高傲的姿態聲稱將在擊敗德國後到東方去「拯救中國」。這種典型的「先歐後亞」論對於渴望得到國際協同作戰的中國軍民來說,自然不是好消息,對於接受蔣介石委託,負有爭取美國援助重任的宋美齡來說,自然也不是好消息;其由美、英、蘇協商成立聯合國,「總攬一切」,處理戰後問題的建議,對於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來說,自然也極不公平,反映出其一貫的輕視、排擠、敵視中國的立場。

宋美齡聽到丘吉爾的演說後,即深感有加以駁斥的必要。三月二十二日晚,她在芝加哥發表演說,總結此前的國際聯盟的經驗教訓說﹕「過去每一共同努力之失敗,在其固有之弱點,即襲用老套把戲,互相妒忌,各謀私利。」國際聯盟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標榜「促進國際合作,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而實驗上成為鞏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體系的工具。接,她含蓄而尖銳地批評丘吉爾成立戰後世界機構的意見﹕「有若干人士之主張,對於戰後各民族更密切之合作,不啻樹立欄障,而猶自以為高明。」宋美齡提出﹕「良心告訴吾人,為防止將來之滅與屠殺計,不應專眼於本國之福利,而應兼顧其他民族之福利也。」這裏,宋美齡實際上已經批評到了問題的核心,即丘吉爾的民族利己主義。

宋美齡演講前,曾致電美國總統羅斯福,請他收聽自己的演講;演講後,又主動徵詢羅斯福的意見。羅斯福表示,與宋有「同一感想」。美國國務卿赫爾告訴宋美齡,羅斯福正設法邀請美國「行政負責人」發表演說,「對付英國」。其後,紐約、芝加哥的報紙紛紛發表文章,肯定宋美齡的主張﹕「以後全世界各國不得專顧一國本身的利益,而應以全人類利益為制,努力益使防止戰爭之再發,維持永久之和平。」

儘管宋美齡在演說中不點名地駁斥了丘吉爾排擠戰後中國國際地位的言論,但是,在美國的公眾場合公開批評一個盟國的領導人總不大合適。因此,她巧妙地派人聯繫美國上下議院的外交委員會主席及各委員,請他們出面表態,就歐亞先後、戰後中國務須列入四強及亞洲和平與中國關係等問題發表意見。

借美朝野 向英施壓

三月二十五日,美國國會民主黨領袖麥克卡麥克發表演說稱﹕「當此必須擊敗希特勒納粹主義之際,遠東之重要性亦不容忽視,該處有殘酷且居心惡毒之敵人與吾人對峙,吾人之英勇盟友中國,亦在世界戰爭中之另一戰場奮鬥。擊敗希特勒誠為首要問題,然吾人亦不能容許一種印象存在,即擊敗日本乃吾人考量中之次要問題。余深知容許此一印象存在,則其全亞洲尤其中國人民灰心未有逾於此者,遠東方面必須以勇猛不怠及日益用力之態度從事作戰。中國之自由獨立乃美國人民所重視者。」他又說﹕「中國於勝利之後,參加和平會議與國際會議,其地位非以一獲救之兒童之地位參加,而自有其正當之地位。世界之未來和平須由美、中、英、蘇四國維持。任何和平會議,如無蔣委員長領導之中國代表與其他聯合國家之代表以平等之條件發言,則會議永遠不能成為完善。」他明確聲明﹕「我們不能存有擊敗日本為次要之觀念,中國必須出席和平會議,應有他合理之地位,並非為一被救之兒童。中國為四強之一,應決定將來之和平會議。」

在麥克卡麥克之外,喬治、白朗等人也紛紛表態。同日,美國國務卿赫爾表示﹕「東西軸心均應摧敗,美國不存軒輊之見。」由於美國政治家們紛紛表示不同意丘吉爾的觀點,迫使正在美國訪問,商談美、英、蘇三國合作的英國外交部長艾登不得不出面發表演說,糾正丘吉爾的觀點。

三月二十六日,艾登在馬里蘭州議會演說,強調「整個戰爭不可分割」。他向中國保證,「英國將協助中國對日本進行作戰,直至獲得最後勝利而後已」,「且中國在戰後之和平期間,將與美、蘇、英三國分擔完全之責任」。「中國不必懷疑吾人,吾人將不至忘記,(中國)多年以來獨立抵抗侵略之經過。」「各聯合國家尤其美國、不列顛聯合國、中國與蘇聯在平時與戰時應共同行動」。艾登訪美,本不打算發表演說,其所以改變主意,顯然與受到宋美齡策動的美國輿論的攻勢有關。

宋美齡的觀點迅速得到美國朝野的廣泛同情與理解,得到英聯邦國家的支持,也迫使丘吉爾修正和調整原來的戰略。(文章標題為編者取)

■書名:《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二)》

作者:楊天石

出版:三聯/香港

■作者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炎黃春秋》特約編委等。楊氏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尤長於中國國民黨史和蔣介石研究。著有《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等二十餘種。其中《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被內地31家媒體推選為2008年十大好書,並獲香港書獎。六月再由香港三聯出版蔣介石日記解讀之二。

[文/楊天石 編輯/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