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2010

2010 中國五大文化潮題

文章日期:2010年12月30日
【明報專訊】如果以往的內地文化產品多是由政府統一生產而供民眾茶餘飯後消閒娛樂的話,那從今而始的趨勢則一轉為由民眾依憑日益發達的媒體技術來自主選擇、搭配、製造符合他們精神訴求的文化產品,政府將不再是文化市場的唯一供貨商。筆者試在此列舉部分2010年內地年度文化熱點以資考察。

1、 上海世博會

持續了一百八十天的2010中國上海世博會應為本年度最大的文化熱點。論時間之久、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投入之巨、參與人數之h,當之無愧是年度第一。相較它顯而易見的政經意義,最不容忽視的自是其深閎的文化內涵。

此次世博會特以「城市」為關鍵字,背後有兩重深意。其一,世界上已有55%的人居住在城市中,城市既帶來交往的便捷,又瀰漫現代的孤單,它既滋育文明復催生異化,如何讓城市人生活舒適的同時也更安心健康,其實是一道全球性難題。因此,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主題,不僅是一次新創意,更切中現代人生存困境的普遍性;其二,更重要的是,中國正史無前例地走向城市化,無數縣城正以上海、北京、香港為榜樣,花枝招展的渴望成為「城市」,而即便京滬等頗有規模的大城市,論基礎建設不輸世界任何大都市,甚或猶有過之,但要說對城市生活的理解與城市之本義的體驗,則幾乎無一可稱佳善。

因此,此次世博會的最大文化意義之一即在於揭示當下中國城市化的困境,城市多元文化的衝突,城市人際關係的空前疏隔,以及城市與鄉村交往互動的艱難。由此使得我們關切如何使城市在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同時,不至於淪為「物質都市」與「欲望都市」,進而向上提升為「人文都市」,最終糾正並完善中國城市化與現代化進程。

2、 微博

在今年的文化力量中,微博是最為人所推崇和認可的一個名字。據新浪網的數據,目前微博用戶已超過5000萬,且處於快速增長中。每天上百萬條原創,幾千萬條轉發評論,借助中文網路第一新聞門戶新浪網的資源和以Twitter為基礎的創新,微博已然成長為華語世界人氣最高漲、觀點最多元、傳播最有效的互聯網話語場。眾多公共事件與娛樂瑣碎第一時間同時出現、傳播、發酵,之後被新一輪的熱點、焦點、看點所湮沒。

微博的迅速暴熱,觸及了當下中國的兩大問題。其一,中國現在民意表達與溝通的管道既不夠充分又不夠通暢,導致民眾借助微博來討論公共話題,抒發社會情緒;其二,微博培養了民眾的參與意識和公民精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微博或許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言論公共空間。在此之前,我們並沒有什麼像樣的言論空間,久之遂失去了討論公共話題的能力與恰當的話語方式。如今微博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公共話語空間,雖然多數還是圍觀和起鬨的表達,但從長遠看,民眾對於公共話題的興趣和討論的能力將日益加強。

3、神仙李一現形記

今年7月,一個被喚作「神仙李一」的人物一時成為國中熱議話題。其人生於1969年,本名李軍,適逢「文革」,並未受過什麼正規教育,自學過一點民間的中醫。上世紀80年代初,他組織過一個類似雜技團的表演組織。1997年,他在上海電視台《天下第一》欄目露面,在密閉的玻璃容器中坐了兩個多小時,現場觀眾見證了這一「神蹟」。不久,李軍在重慶市委機關大院開設道醫館。據媒體所言,當時多位領導對其醫術很信服,成為他成功的第一桶金。與此同時,李軍開始了他的事業,以重慶縉雲山紹龍觀為基地,集武術、異能、醫學、養生為一體,發展壯大為一事業群。從此李軍也不再叫李軍,而是「神仙李一」了。

若僅僅這樣,李一還不會被迫現形。關鍵是他開始周旋官場商場,其弟子中不乏政客、富豪與明星,排場也愈來愈大,頭銜也愈來愈多。終於槍打出頭鳥!細觀李一的發史,這既是李軍蛻變成李一的過程,其實也是中國當下為人揄揚稱道的個人成功套路。換言之,李一之所以為熱點,根本不在於他是不是真神仙,而在於他到底如何成為神仙。

媒體和民眾對李一的熱議其實突顯出的是一種曖昧的態度。一方面,事實層面不容我們改變,確多有造假作偽之行;另一方面,人們更感興趣的是作為成功學標本的李一是如何經營自己、推銷自己的,如果說,他果真有本事的話,那也不是什麼辟穀養氣,而是怎樣在官場與商場、講壇與江湖中遊刃有餘。李一的崛起與倒台,讓人看見當下中國權力運作體系中有幾多曖昧不明,富豪高官內心又有幾多無聊荒敗,更要緊的是它揭示了在中國走向成功所必須的權力支撐與資金運作、聲名營造這三者是如何互為依存的動態過程。

4、非誠勿擾與達人秀

今年,有兩檔電視節目迅速走紅,令人不僅視其為娛樂節目,更視為一個文化事件,分別是江西衛視的《非誠勿擾》和上海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

前者是一檔電視相親節目,在節目中男女嘉賓互相詢問一些諸如職業、工作、學歷、價值觀、情感經歷等話題。相親者對於現實問題的看法和觀點之直截誠懇,毫不掩飾,一經播出,引起軒然大波。雖有人批評此節目媚俗低俗、乖離主流價值觀,但數以千萬計的男女老少都在看。這檔節目史無前例地「說出了」真實的,當今年輕男女內心真正行之有效的「主流價值觀」,譬如那一句「我情願坐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頭笑」,這種真實,被電視媒體集中呈現,造成了一種擴大和聚合,在最短時間內衝擊了民眾的思想與認知。一直以來,內地觀眾通過電視看到的是「生活應該是這樣的」,而這檔節目則告訴人們原來「生活就是這樣的」。前者的電視話語在意修飾與填補,後者則要求真實與直白。電視不因為它擁有意識形態的塑造與傳遞的特殊權力而贏得威嚴,相反它必須調低自己的姿態。

另一檔《中國達人秀》則是選秀節目,以「相信夢想,相信奇蹟」為理念,集中表現小人物的夢想。比之以往選秀節目的華麗炫目,它顯得質樸,強調「非偶像選秀」的路線,「達人」皆來自民間與底層,是百分百草根。惟其如此,他們的表演更真誠本色,從舞台上獲得的快感也更純粹。有時受限於自身條件還常受到排斥的邊緣靈魂的自由綻放,深深打動觀眾。

此節目吸引人並非在於表演,而是表演者的身分,大多是普通人,甚至比觀眾更普通,這對許多原本自外於選秀節目的沉默大多數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同時,它還告訴人們,榜樣不總是電視裏所宣傳的那麼難以攀及,夢想也非傳說的那般渺遠難尋。當下,榜樣每每為偶像代替,教養又總為娛樂代替。《達人秀》的看好,其實是回到了榜樣的常態,它抉發了人性中更多樣化的理想與夢想,並提醒我們,夢想的可貴永遠不在於實現,而在於堅持。

5、民國範兒

明年是辛亥百年,今年由內地《新周刊》雜誌引起的關於「民國範兒」的討論,掀起了一陣民國熱。從電視電影到圖書畫冊,從衣著款式到飯店裝潢,民國人的風範行止、凡俗生活乃至彼時的趣味風尚,一時皆為好,幾乎成為一種美學典範、道德參照、人情坐標。

今天內地的民國熱,既可說是一種文化懷舊,近二十年的改革開放迅速拆了早先的生活方式和美學趣味,民眾由民國來修整和完滿自身的文化空洞。更重要是借民國這面鏡子照照當下世道,吐吐不平之氣。追憶前朝,多因不滿當下,時下抬舉民國,最深層的原因即是當今中國並不完全能在制度上賦予民眾安全感,在文化上賦予民眾光榮與心靈之飽滿,在品行上也不能樹立可資依憑的模範,於是人們富有卻不富足,忙碌卻不充實,歡暢卻不幸福。明清太遠,民國和當下的距離既合適想像,也足夠發言的空間,故一時熱起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隔代追認,在形式上通常以一種美好來取代另一種美好,這種歷史的折返跑深刻暴露了國人意識形態的問題——即便連精神思想也只是一套改朝換代的把戲。因此,如果我們還是一邊倒的讚揚民國,那這種熱只是「虛熱」,其思維本質並無不同,還是一種歷史的單相思與折返跑。也許這比民國熱本身更值得我們思索與注意。

顧文豪 書評人,長居上海

這年裏,世界並未如我們所願變得好些,一樣是天災人禍,一樣是世道多變,一樣是尋常百姓謀稻謀粱的棲棲遑遑,幸好我們一路走來,安然無恙。就今年大陸文化熱點而言,我們看見民眾的力量日益茁壯,文化重心從早先的政府中心逐漸轉移至民眾中心、媒體中心。

[文 顧文豪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