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011

世界閱讀焦慮日

文章日期:2011年4月24日
【明報專訊】昨天是「世界閱讀日」,官方名稱是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直譯應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但在華文領域裡,這活動的名字被閹割了,只剩書本,沒有「版權」,充分反映了copyright這碼子事兒根本不受重視。任何有意義的活動來到此城此國,似乎無不變調,不是被腰斬就是遭扭曲,甚難保持原貌。

「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聽來格局寬宏,但其實非常年輕,僅有16年歷史,自1995年開始,每年4月23日,各國各城各政府皆或誠懇萬分或例行公式地舉行活動以推廣讀書風氣,至於活動過後,讀書是否真能成「風」成「氣」,倒似乎沒有任何政府會去認真評估。

或許閱讀就是這麼矛盾的一回事﹕推廣容易收成難,一旦把推廣成效期待得太高太急,便易氣餒放棄,反而,你愈假設社會上的閱讀風氣很低落很敗壞,你便愈有動機有理由去推去廣。因此千萬別企圖去做什麼計算評估,千萬別理會那些什麼數字指標什麼統計調查,你只需繼續對社會大眾發出「危機警告」,提醒他們,下一代愈來愈不愛讀書了,下一代愈來愈不懂讀書了,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提升閱讀風氣,否則,文明低落,大難將至,諸如此類,諸如此類。

也因此每年的「世界閱讀日」其實等於「世界閱讀焦慮日」,地球上所有政府和傳媒都以如此或如彼的方式恐嚇然後催促大家,多讀書啊要讀書,不可不讀書;每年一次,地球人對閱讀匱乏感到惶恐萬分。

在我成長的年代,當然沒有什麼閱讀推廣什麼全民閱讀,殖民政府才懶得管你讀不讀書,甚至很有可能根本不願意看見老百姓讀書思考;在那年頭,讀書純粹是一種「自強活動」,你只能依靠自己,或,只能依靠一間值得依靠的書店;在那年頭,書店便是推廣閱讀的火車頭,一間好書店往往就是一個宇宙和一個世界,唯有踏進書店,始可逃離狹窄的現實空間。

感激曾經出現的一些好書店,例如波文,例如青文,例如文星,例如藍天,在「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前後,出生於六○年代之輩如我,有責對它們感恩致敬,為了書本,為了啟蒙,為了已逝的那個知識渴求年代。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