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2007

孔少林。《原是物語》。一點舊憶。






K:

聞聽孔少林之《原是物語》出第二冊﹐小女子想起了在港追讀《信報》“小孔”﹐“小方”專欄的日子﹐常常就被孔少林〔蔡東豪〕言語的“吊詭”﹐方卓如啞忍肥BOSS的折磨﹐逗得吱吱笑。
記得0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孔少林忽然放出一篇《我們都是原復生》﹐文內有一段小標曰“你也可孔少林 ”,羅列了大把有趣的BLOG﹐孔稱之為“偷料寶庫”。

女子讀了﹐就笑問小博士﹕“有這樣‘交代’吃飯家伙的嗎﹖看來﹐江湖有風。”
果不其然﹐次日小孔小方比肩而立之處﹐就登了林太駱友梅的一篇書序。小孔小方如同漫畫里“戰斗格”的小斗士﹐打了一片天﹐驀地抽身了。
當然﹐其後﹐通過方的BLOG,知道了些“不憤”。對于﹐“娘要嫁人”。

說來有趣﹐認識梁文道﹐竟然與FANS追“孔少林”有關。

小女子聞聽孔少林結集《原是物語》﹐由一個名為“上書局”的機構出版。七月香港書展﹐就追去了“上書局”攤位。

不過﹐沒見到孔少林﹐倒是遇到了梁文道,手持“大聲公”在吆喝。

小女子說﹕今日﹐來捧場。

梁才子說﹕那好﹐買書吧。
梁當時的口氣﹐很有趣﹕上書局﹐是我們自己的生意﹐就不送書了。
于是﹐賣書﹐簽書。于是﹐訪談。當然﹐都是梁。


遺憾﹐一直沒有去會會﹐據說舉重若輕的蔡東豪(孔少林)。
但愿未來有機會﹐但愿才子們新年“濤聲依舊” 。

這是0六年八月﹐小女子為美國《僑報》寫的隨筆。回讀﹐已有些距離感了。


香江觀瀾﹕《信報》“嫁人”惹FANS“悼”小孔小方
  撰文﹕曉觀
  七月末﹐採訪部一班同事翻閱《信報財經新聞》(簡稱《信報》)﹐照例要追看理財投資版上比肩而立“小孔小方”﹐即孔少林之《原是物語》﹐和方卓如的《國金外望》。 

  未料﹐劈面而來的確是《信報》出版人 、社長駱友梅的一篇序言﹐題為《書序亂碼1X2》﹐乃為孔 、方《信報》文章結集《原是物語》、《國金外望》所做的“兩書一序”。

  文章的編者按更是令人“驚心”地宣布﹕《原是物語》 、《國金外望》作者事忙暫別﹐此文為本報出版人為其所結集所寫的序文﹐以書“序”作為兩個專欄的“尾聲”﹐是另類的“別”有滋味。

  “哎-─”﹐筆者與同事一聲長嘆﹐八月以來翻閱《信報》更是當真若有所失了。

  八月八日﹐電盈主席李澤楷以二至三億元,入股《信報》五成股權﹐“小孔小方”揚長而去謎底揭開﹐原是因為不忿“娘要嫁人”。

  回神數日﹐筆者只得為文以示“哀悼”﹐兼盼有高手可以令兩小“起死回生”。

  《原是物語》 、《國金外望》兩個專欄﹐是二00五年以來《信報》在“老林(林行止)老曹(曹仁超)”一紙風行經年之後﹐推出的少壯派專欄Twins.

   這對Twins﹐文風弔詭﹕孔侃侃而談最會講“故仔”﹐投資行再內行的概念在他的筆下﹐也變成人人可親的常識﹔方夠“寸”夠“逗”夠“沙塵”﹐常常在神不守舍之間﹐在財務分析、 人事月旦、管理批評諸多“高深”領域﹐一語點醒夢中人。

  就連駱友梅在“兩書一序”中都寫道﹕孔 、 方的《原是物語》、《國金外望》並非股市秘笈 、投資絕學﹐這家“少林”功夫﹐更不會吹擂說什麼天下第一﹐可是看上幾篇﹐起碼知道什麼是龍潭虎穴﹐怎樣算是天高地厚﹐那是投資理財的基本自衛和智慧。

  文中寫道﹕孔 、方把他們在《信報》發表的文章分別結集﹐囑我寫序﹐聲言書分兩冊﹐序只一篇。如此硬性規定“一稿兩投”﹐使我這個在文字媒體工作了幾十年﹐對“一稿兩投”有自發敏感症狀的出版人來說﹐感覺不甚良好﹔撥電話給孔少林的其中一員﹐問果是兩書一序麼﹖回話說﹕《原是物語》和《國金外望》同一天上報﹐如今同一時間結集﹐早給人分不開來的印象﹐共用一序﹐豈不順理成章﹖ 

  這對惹人唏歔的孔 、方何許人也﹖坊間傳說﹐孔少林即是曾任香港商臺運營總監 、現職上市公司CEO的蔡東豪﹐早在五﹑六年前曾以原復生為筆名﹐在《信報》寫專欄﹐由于文筆老辣﹐火速上位。在蔡東豪0四年因“封咪” 事件離開商台後﹐孔少林就顯身《信報》了。

  蔡東豪﹑原復生﹑孔少林是否是一體化身﹖孔少林在七月二十八日去筆之作《我們都是原復生》中大賣關子說﹕讀者一直想知道︰孔少林是誰?是原復生“延續”?是一個人或多人?這些不重要,《原是物語》更宏大的理想是,要證明誰人都可以是原復生。於是﹐“你也可孔少林。”

  至于從未顯身的方卓如﹐《明報》的一條報道說﹐只知道其聲線為男生﹐并從其BLOG上蕩下了一幅戴著頭盔似是而非的照片。方在他的BLOG上﹐竟然就貼了篇《娘要嫁人》的“哭文”﹐對《信報》“過繼”李澤楷後﹐是否真能“編輯自主”擔憂﹕“憑他只留大林大曹,而無留少林小方,就知他好耐冇睇《信報》。”

  他更在電話回應會否復出時放言﹕“睇新老闆出幾多錢啦。同林太,我講感情﹔同李生,我講錢。”
據悉﹐《信報》在香港史港無先例地把“編採獨立”納入買賣條款。但愿﹐它那難得的“自由風”﹐當真能夠長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