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09

吳康民:有公正,才有公信力

有公正,才有公信力
文章日期:2009年4月29日

【明報專訊】《明報》創刊初期,我就斷斷續續地閱讀它。當時報紙是以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掛帥,但我卻不是武俠小說的愛好者。非常慚愧,他的武俠小說,包括梁羽生的,我一本也沒有看過。後來和查先生的交往較多,特別是在《基本法 》起草和特區籌委會運作(包括預委會)期間。有時一班朋友包括查先生一同聊天或宴會,大家都談起他的武俠小說及書中的人物,我竟不能插上一句,又不好意思在這些大知識分子面前承認沒有讀過,好像一說出便有點對查先生不敬的樣子。幾年前有一次有查先生在場的聚會,他談起正在修改他的全部作品,並說要送我一套新的,後來大概忘了。如果真的送來,那倒非要認真拜讀不可。
對梁羽生(本名陳文統)的武俠小說也是一樣,我與陳先生交往較早,還在澳洲悉尼探望過他。他逝世後,我寫了悼念短文,但沒有去參加他的追思會,因為又害怕露出沒有看過他的作品的老底。
始向「自由論壇」投稿
看《明報》,更多的時期是在上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 」前後。當年查先生的社論風行一時,《明報》也透露不少內地政情的內幕。以我當年的認識水平,既不能洞悉「文革」的種種謬誤,也未能完全同意查先生的觀點。但內心總是存有懷疑,對把廣大知識分子和老幹部鬥倒鬥臭,總不以為然,也可以說還存有知識分子的良心吧。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和香港回歸的籌委會活動期間,我開始向《明報》的「自由論壇」版投稿,闡述一己的政見,至今二十多年。其中立論,自認是清心直說,也曾使某些中央高層人士不悅。但我卻我行我素,認為秉承數十年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發表諍言,並不為過。同時認為只有《明報》,可讓我能暢所欲言。
後來有一段時間,承張健波老總之邀,要我寫「筆陣」、寫副刊,我都一一應命。雖然年紀老邁,但卻頭腦清醒,「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不認同是泛民「機關報」
《明報》立論大部分都能持平,但也有過分偏幫「泛民主派」。有的朋友比我更激烈,認為《明報》也是「泛民主派」的機關報,比如副刊都是「泛民」的聲音。我卻認為《明報》與「泛民主派」機關報還是有區別的,而且言論要完全持平也不太容易。只要大致持平,也就不失為一份有公信力的報紙。
《明報》還有一個好處,不低俗。當低俗文化氾濫之時,《明報》頗令人有清新的感覺,所以它在知識分子中有市場。傳媒除了忠實報道新聞之外,在提高讀者品味方面,也應有一定責任,《明報》應該說是能做到這一點。

[文/吳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