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2009

沒有人就沒有家

回家的代價
24 May 2009 明報

對一般人來說,「我要回家」不過是稀疏平常的一句話,但對二十年前被迫離開中國的民運人士來說,這個家,看來遙遠而不可及。
2009/5/20 Yan Wai
流亡是最嚴酷的精神酷刑,對流亡者而言,沒有人就沒有家。
「我要回家運動」由朱耀明牧師發起,為流亡海外人士爭取關懷和回國權利,年初已出版《回家》一書。 「六四」二十周年紀念前夕,再推出採訪文集《再回家》及紀錄片《流浪的孩子》。
「流浪的孩子」走訪美國多個城市,記述流亡人士的理想和幻滅;夢回中國、卻又夢斷異鄉。

《再回家》採訪文集紀錄二十多位流亡人士在城內城外的傷痛和狀況。

日期: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

時間:4:30pm ~ 7:00pm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九龍聯合道135號,正門入口在延文禮士道)

分享嘉賓:程翔先生(《海峽時報》評論員、時任《文匯報》副總編輯)

謝志峰先生(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時任亞洲電視新聞部記者)

林潮暉同學(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
艾未未的名單
文章日期:2009年5月24日【明報專訊】一般人都這樣介紹艾未未:知名藝術家,詩人艾青的兒子……還有一大堆藝術成就,例如奧運會場「鳥巢」的藝術顧問等等。
艾未未長連鬚鬍子,大胖子樣子粗豪,但陰聲細氣,在電話訪問他,未見過其人,很難將他的聲音跟真人連起來。
打開他的新浪博客,你看見一支又一支點的蠟燭。還存在最新的,是「蠟燭一百五十五」,09.5.1。每支都不同,看得出,是鄭重地點起每支蠟燭,拍一張照,放到博客上。但沒有什麼文字說明。
起初以為,是艾未未行為藝術的一部分。翻到他博客的開頭,找到「蠟燭一」,有這樣的文字:「不管你是誰在哪裏,為楊佳點支蠟燭。這是黑暗最害怕的。」
2008年7月,青年楊佳持刀闖入上海公安局,把十多名警察砍死斬傷,以故意殺人罪處死。案件造成轟動,楊佳被網民封為楊大俠,掀起了警察濫權、司法不公、程序公義的痛心討論。
艾未未的博客,對社會不平,官員貪腐,司法黑暗,都毫不留情的大力撻伐。當然,最為人熟知的,是由他發起,蒐集汶川地震死難學生名單的公民調查。
艾未未在博客上,有不少對川震的尖銳批評,也有公民調查受當局千般阻撓的詳盡紀錄,但這些文章,都因為政治原因被刪掉,什麼文章何時被刪,博客都有全紀錄。川震周年後,以為鬆動了,重新貼上,又被一一被砍。更嚴重的是,光看蠟燭也嫌礙眼,部分竟然被刪。網民都強烈回應:「堅持努力一起。點起一支蠟燭!等待天亮!」
可幸的是,公民調查川震死難學生名單,放到另一個伺服器,還能完好無缺的擺在那裏。每次打開,都椎心泣血。白佳欣,男,遇難年齡,10歲,新建小學三年級一班……陳愛民,女,遇難年齡,9歲,曲山小學三年級一班……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長埋黃土,世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艾未未的公民調查,召回他們起碼的尊嚴,就像點起一支蠟燭,為瑟縮的靈魂帶來點點燭光。的確,黑暗最害怕的,就是光明。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詩人艾青的名作,總理經常掛在嘴邊。
看艾未未的名單,不期然,也想起丁子霖的名單。
[吳志森 samngx12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