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010

伊力盧馬:電影,就像賭博與垂釣

伊力盧馬:電影,就像賭博與垂釣
文章日期:2010年1月14日
【明報專訊】還在一再沉醉於《綠光》中平淡卻幸福的幻光電影時,便傳來導演伊力盧馬逝世的消息,享年八十九歲。真不敢相信兩年多前才拍成幽默風趣的《牧羊人之戀》的他,引得香港國際電影節的觀眾於文化中心劇院內捧腹大笑,現在已不在人世,《牧羊人之戀》亦成為其最後作品。

伊力盧馬為六十年代法國新浪潮電影其中一個發起人,一直擔當重要的角色。他生於1920年,伊力盧馬(「Eric Rohmer」)不是其本名,是他把喜愛的導演及作家的名字合併而成。與其他新浪潮導演一樣,如高達和杜魯福,伊力盧馬先從事寫作,1946年出版其第一部小說Elisabeth,後來跟其他導演合作成立電影雜誌,亦替不同雜誌撰寫影評。1959年,伊力盧馬開始其編導生涯,《慕德家的一夜》令他受到國際認同和讚賞,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莫過於《綠光》、《沙灘上的寶琳》、《秋天的故事》和《夏天的故事》等等,以含蓄深刻手法刻劃兩性關係。除了當導演,他也替自己的電影寫劇本,這做法在法國及荷李活等地影響了不少導演。

伊力盧馬電影中的主角往往充滿智慧,卻又不肯面對內心真正的欲望,觀眾時常感受到主角說出口的與他們做出來的強烈對比。盧馬總是避免運用特寫鏡頭,因為他認為這是造作的電影拍攝手法,並不能反映人的真實內心,他亦不使用太多電影音樂,只原汁原味的用拍攝時的聲音,他相信電影音樂會破壞虛構電影與真實觀眾之間的「第四道牆」。伊力盧馬這樣形容自己的作品:「你可以說我的電影作品比較貼近小說多於戲劇,是一種給電影逐漸取締的古典小說文體。」

伊力盧馬是個充滿自信但非常低調的人,一生只在默默耕耘,八十七歲時仍然在拍電影。他曾說過:「拍電影不是工作,而是一種熱情,像賭博或釣魚一樣。我對於電影從未感到失望,我不認為我拍過不好的電影。」可見他本身是個電影迷,最喜愛希治閣,更花了不少時間與另一法國著名導演Claude Chabrol一同研究希治閣電影。

可是近幾年,伊力盧馬愈來愈自我封閉,極少接受訪問,幸好他仍維持慷概及善良的個性。他上星期被送入醫院,不過至今仍然未知道死因,他的製片人瑪格麗特‧梅內格茲(Margaret Menegoz)向法新社透露了他的死訊。他逝世的消息令不少人傷心,前法國文化局局長表示伊力盧馬是法國電影大師,網上亦流傳悼念他的信息。法國新浪潮導演好像只剩下高達一人,剛剛度過了其七十九歲生辰。

[范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