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2010

溫家寶﹕再回興義憶耀邦

溫家寶﹕再回興義憶耀邦
文章日期:2010年4月16日
【明報專訊】“編按﹕昨日(4月15日)是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1周年,總理溫家寶罕有地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紀念胡耀邦,提及近日到貴州察看旱情,令他回想24年前隨胡耀邦在該處考察的情形。溫總在文中提及,胡耀邦強調中央和省級領導幹部要經常到群眾及基層做調查研究,溫總又說,他親身感受胡耀邦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對當年胡耀邦的諄諄教誨銘記在心。
本版特全文轉載,小題及黑體重點為本報所加。”
前些天,我到貴州黔西南察看旱情。走在這片土地上,望這裏的山山水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隨耀邦同志在這裏考察調研的情形,尤其是他在興義派我夜訪農戶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斷浮現出耀邦同志誠摯坦蕩、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積蓄多年的懷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湧動,久久難以平復。
懷念之情 如潮水起伏湧動
1986年年初,耀邦同志決定利用春節前後半個月時間,率領由中央機關27個部門的30名幹部組成的考察訪問組,前往貴州、雲南、廣西的一些貧困地區調研,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耀邦同志想以此舉做表率,推動中央機關幹部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密切聯繫群眾。
當時,我剛調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不久,耀邦同志讓我具體負責組織這次考察訪問工作。2月4日上午,耀邦同志帶領考察訪問組全體成員從北京出發,前往貴州安順。由於安順大霧,飛機臨時改降貴陽。當天下午,耀邦同志又換乘麵包車奔波4個多小時趕到安順。晚飯後,耀邦同志召開會議,把考察訪問組人員分成三路,分頭前往雲南文山、廣西河池和貴州畢節地區。
第二天清晨,耀邦同志帶我和中央辦公廳幾位同事從安順出發,乘坐麵包車,沿曲折的山路在黔、滇、桂交界處的崇山峻嶺中穿行。耀邦同志儘管已年過七旬,但每天都爭分奪秒地工作。他邊走邊調研,甚至把吃飯的時間都用上,每天很晚休息。離開安順後的幾天裏,耀邦同志先後聽取貴州鎮寧、關嶺、晴隆、普安、盤縣和雲南富源、師宗、羅平縣的匯報,沿途不斷與各族群眾交流,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他還在羅平縣長底鄉與苗族、布依族、彝族、漢族群眾跳起《民族大團結》舞。2月7日傍晚,耀邦同志風塵僕僕趕到黔西南州首府興義市,入住在州府低矮破舊的招待所。
「記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
時已立春,興義早晚的天氣仍然陰冷潮濕。由於沒有暖氣,房間裏冷冰冰的。我們臨時找來3個小暖風機放在耀邦同志的房間,室溫也只有攝氏12度左右。經過幾天馬不停蹄地奔波調研,耀邦同志顯得有些疲憊。我勸他晚上好好休息一下,但他仍堅持當晚和黔西南州各族幹部群眾代表見面。
晚飯前,耀邦同志把我叫去:「家寶,給你一個任務,等一會帶上幾個同志到城外的村子裏走走,做些調查研究。記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
「看看你們沒有準備的地方」
到中央辦公廳工作之前,我就聽說耀邦同志下鄉時,經常臨時改變行程,與群眾直接交流,了解基層真實情。用他常說的話就是,「看看你們沒有準備的地方」。所以,當耀邦同志給我佈置這個任務時,我心裏明白:他是想盡可能地多了解基層的真實情。
天黑後,我帶中央辦公廳的幾位同志悄悄離開招待所向郊外走去。那時,興義城區只有一條叫盤江路的大路。路旁的房子比較低矮,路燈昏暗,街道冷清。我們沿盤江路向東走了10多分鐘就到了郊外。這裏到處是農田,四周一片漆黑,分不清東南西北。看見不遠處,影影綽綽有幾處燈光,我們便深一腳淺一腳摸了過去。到近處一看,果然是個小村子。進村後,我們訪問了幾戶農家。黑燈瞎火的夜晚,淳樸的村民們見到幾個外地人感到有些意外,但當知道我們來意後,很熱情地招呼我們。
領導最大危險是脫離實際
晚上10點多,我們趕回招待所。我走進耀邦同志的房間,只見他坐在一把竹椅上正在等我。我向他一五一十地匯報了走訪農戶時了解到的有關情。耀邦同志認真地聽,還不時問上幾句。他對我說,領導幹部一定要親自下基層調查研究,體察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掌握第一手材料。對擔負領導工作的人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實際。多年來,耀邦同志這幾句語重心長的話經常在我耳旁迴響。
2月8日是農曆大年三十。耀邦同志一大早來到黔西南民族師範專科學校,向各族教師拜年並和他們座談。接,他又興致勃勃地趕到布依族山寨烏拉村看望農民,並到布依族農民黃維剛家做客。黃維剛按照布依族接待貴客的習俗,把一個燉熟的雞頭夾放在耀邦同志的碗裏。就這樣,耀邦同志和黃維剛全家有說有笑地吃了頓團圓年飯。
隨後,耀邦同志又乘汽車沿山路行駛100多公里,趕到黔桂交界處的天生橋水電站工地,向春節期間堅持施工的建設者們致以節日的問候。當晚,耀邦同志在武警水電建設部隊招待所一間簡陋的平房中住下。不久,他開始發燒,體溫升到38.7度。事實上,從午後開始,耀邦同志就感到身體不適。不過,他依舊情緒飽滿地參加各項活動。
除夕之夜,辭舊迎新的鞭炮在四周響個不停,但大家沒有心思過年。我和耀邦同志身邊的工作人員一直守候他。2月9日,初一早晨,耀邦同志的體溫達到39度。這裏遠離昆明、貴陽、南寧等大城市,附近又沒有醫院,大家都很急。好在經過隨行醫生的治療,耀邦同志到晚上開始退燒,大家的心才放了下來。
2月10日上午,身體稍稍恢復的耀邦同志不顧大家的勸阻,堅持前往廣西百色。經過320多公里的山路顛簸,耀邦同志於晚上6點多到了百色。在百色期間,耀邦同志帶我們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舊址,並與百色地區8個縣的縣委書記座談。2月11日晚,我們趕到南寧。隨後兩天,耀邦同志在南寧進行短暫的休整。我根據耀邦同志的要求,又帶幾個同志到南寧市郊區就農業生產、水牛養殖、農產品市場等問題進行調研。每次回到住地,他總是等聽我的匯報。14日和15日,耀邦同志經欽州前往北海市,先後考察了北海港和防城港的港口建設。2月16日,耀邦同志又折回南寧,與三路考察訪問組人員會合。接,他用兩天半的時間聽取了考察訪問組和雲南、廣西、貴州的匯報。
領導要經常到基層調研
2月19日下午,耀邦同志根據自己13天沿途調查的思考並結合有關匯報,在幹部大會上作了即席講話。他特別強調,中央和省級領導幹部要經常到群眾中去,到基層去,進行調查研究,考察訪問,密切上級與下級、領導機關同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繫。這樣,不僅可以形成一種好的風氣,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實現正確的領導,減少領導工作的失誤,提高幹部的素質,促進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健康成長。
1986年2月20日下午,耀邦同志率領考察訪問組回到北京,結束了歷時半個多月的西南貧困地區之行……
時光飛逝。耀邦同志當年帶領我們在西南考察時的情形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今年4月3日,當我再次來到興義市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先低矮落後的小城已發展成為一個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興義城區現在的面積比1986年拓展了4倍多,城區人口增長近3倍。
大公無私的高尚品德
睹物思人,觸景生情。耀邦同志派我夜訪的情景又在眼前,一股舊地重尋的念頭十分強烈。當天晚飯後,我悄悄帶了幾個隨行的同志離開駐地,想去尋找那個多年前夜訪過的村莊。燈火輝煌的盤江路上,商舖林立,十分熱鬧。原先那個村莊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我堅持要再夜訪一個村莊,仍然只帶隨行的幾個工作人員來到郊外。在遠處幾片燈光引領下,我們走進永興村,敲開農戶雷朝志的家門,和他及他的鄰居們聊了起來……
耀邦同志離開我們21年了。如今,可以告慰耀邦同志的是,他一直牽掛的我國西南貧困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竭盡畢生精力為之奮鬥的國家正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行。
行事風格對我很大影響
1985年10月,我調到中央辦公廳工作後,曾在耀邦同志身邊工作近兩年。我親身感受耀邦同志密切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的優良作風和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親眼目睹他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繼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當年他的諄諄教誨我銘記在心,他的言傳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的行事風格對我後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影響。1987年1月,耀邦同志不再擔任中央主要領導職務後,我經常到他家中去看望。1989年4月8日上午,耀邦同志發病搶救時,我一直守護在他身邊。4月15日,他猝然去世後,我第一時間趕到醫院。1990年12月5日,我送他的骨灰盒到江西共青城安葬。耀邦同志去世後,我每年春節都到他家中看望,總是深情地望他家客廳懸掛的耀邦同志畫像。他遠望的目光,堅毅的神情總是給我力量,給我激勵,使我更加勤奮工作,為人民服務。
再回興義,撫今追昔,追憶耀邦。我寫下這篇文章,以寄託我對他深深的懷念。
(A3203)
88888
期望溫家寶公開緬懷趙紫陽之日來臨
文章日期:2010年4月16日
【明報專訊】昨日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1周年,溫家寶總理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緬懷他在胡耀邦領導下的一個工作片斷,寫得情文並茂,胡耀邦淳樸、勤政、親民的形象,躍然紙上。這篇文章,使人聯想到溫家寶也曾經在趙紫陽直接領導下工作,以溫家寶現在的顯赫地位,設若有朝一日,他能夠如緬懷胡耀邦一樣,撰文公開與趙紫陽共事的一些片片斷斷,與全國人民分享;果能如此,顯示中國政治走出了予人窒息的暗角,大家都身心舒暢。這樣的政治氛圍,是國人所樂見的。
胡耀邦正面形象突出
溫家寶有弦外之音?
溫家寶這篇文章,題為《溫家寶:再回興義憶耀邦》(全文刊A32),文中他稱胡耀邦為「耀邦同志」,憶述當年他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時,跟隨胡考察西南貧困地區的情,描述年過七旬的胡耀邦如何風塵僕僕,在病中仍然堅持下鄉聯繫群眾。文章只談1986年初春節前後半個月,在貴州、雲南、廣西一些貧困地區調研的片段,不涉其他。
今年西南大旱,溫家寶前往視察災情,途經當年他跟隨胡耀邦調研的貴州省興義市,看到當年只有一條大路的興義市,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睹物思人,撫今追昔,溫家寶撰文紓懷,動機或許就是那麼簡單。不過,以溫家寶的身分,對外行誼舉措不由他說了算,他要發表文章,還須得到中共組織上的同意,而以內地政治的一些潛規則和潛台詞,對於領導人的說話,都會被解讀為箇中透露一些什麼信息。
胡耀邦死後的民悼念活動,雖然其後演變成為六四事件,但是中共中央發布的訃告高度評價胡耀邦,所以在中共和中國,胡耀邦是一位正面人物,隨時日推移,他的個人和為官特質,例如清廉勤政親民,比照當今中國官場之種種陋弊,胡耀邦的形象愈益突出。
表面上,溫家寶這篇文章無政治意涵,不過,文中講述溫家寶「親身感受耀邦同志密切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的優良作風和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親眼目睹他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繼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當年他的諄諄教誨我銘記在心,他的言傳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的行事風格對我後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影響」。事實上,這些年來,溫家寶在中華大地僕僕風塵,下鄉調研,與農民閒話家常,哪裏有災害事故,哪裏就有溫家寶的身影,當撰寫這篇社評時,溫家寶又奔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場,指揮救災去了。溫家寶確實是身體力行,實現胡耀邦的言傳身教。
對故人的憶述,溫家寶除了自惕自勵以外,按中國官場的潛台詞,他是否藉此提示官員學習胡耀邦,以端正內地官場的一些不正之風?我們認為,即使主觀上溫家寶並無這個打算,相信內地不少民和官員,都會從這個角度解讀這篇文章。
至於在本港,不少市民也注意這篇文章,溫家寶寫得好是原因之一,對於不少市民而言,文章的吸引力,「胡耀邦」三個字是關鍵詞。不少香港市民的六四情結,在慘劇發生21年之後,仍然極其濃烈,而胡耀邦之死,觸發和演變至百萬學生和民在天安門的爭取民主運動,現在當權的總理溫家寶怎樣寫胡耀邦,肯定備受關注。另外,在本港,不少人提到胡耀邦,都聯想到反官倒、反貪污腐敗,胡耀邦為官清廉,這是他死後正直形象屹立不衰的原因。中國官場的貪污腐敗現狀,與胡耀邦的淳樸清廉對照,胡耀邦自是更令人懷念了。
趙紫陽一切都成為忌諱
中國政治使人心寒之處
趙紫陽在中共總書記任內,因為六四事件下台,當時溫家寶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趙紫陽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即到天安門廣場探望學生的一幕,溫家寶陪同,趙紫陽拿擴音器對學生講話的經典圖片,溫家寶就站在趙紫陽背後。當時,趙紫陽和溫家寶的職位,兩人的直屬領導和被領導關係約兩年,工作應該甚為緊密,撇開六四事件,趙紫陽的處事行誼作風,溫家寶理應知之甚詳。設若有朝一日,溫家寶憶述與趙紫陽共事某一特定事態,反映其人其事,這篇文章肯定可讀性甚高。當然,設若溫家寶能夠撰寫並公開發表「六四事件中的趙紫陽」,就更轟動了。
趙紫陽在六四事件中同情學生,反對武力鎮壓,被中共指為「分裂黨」,趙紫陽當日夜裏探望學生後,即從民的目光消失,過了16年被幽禁的生活,2005年病逝。六四事件後,趙紫陽的一切,在中國大陸成為忌諱,民無從得知他的情,若做一些與趙紫陽有關的事,也可能受到官府「關顧」。趙紫陽能夠曾經官至總理、總書記,領導國家,他的能力、政績肯定有過人之處,但是中國官場像他這樣的人,被打入另冊,活像從未存在過一樣,連一些照片也被抹掉。這是中國政治讓人從心底裏打冷顫之處。
期望溫家寶撰寫文章緬懷趙紫陽,只是我們的浮想連篇,以中國的政治現實,不但溫總任內無可能,相信未來10年都不可能發生。不過,如果溫家寶緬懷趙紫陽的文章,「竟然」可以公開發表,則顯示中國已經走上政治現代化的道路。這樣的中國,是我們所企盼的自由民主富強的中國!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