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2010

韩寒出现在香港书展

韓寒現象﹕韓寒:粵語很有趣
誠實的既得利益者
文章日期:2010年7月28日
【明報專訊】“現時在廣州的粵語保衛運動風風火火。

韓寒坦言喜歡聽粵語,還會唱粵語歌……在他看來,粵語是有趣的語種。看電視、電影有時會感覺普通話「作為台詞很差」,感染力沒有粵語強,也沒有粵語自然。”

記者:如果你是記者,我是韓寒,你會想問韓寒什麼問題?

韓寒:我會想問他,你結婚了嗎?(大笑)

眼前的韓寒戴黑框眼鏡,身著素淨白色襯衣。言談自在,有幽默感又不失真誠,既無架勢也不隱晦。

香港書展有青年作家、賽車手韓寒到此一遊,的確熱鬧了很多。

「一個出過那麼多好電影的城市,一定不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而且它對文化那麼的寬容。事實上我感謝這座城市,它保護和庇護了很多華人,尤其來自內地的文化人或者作家。」此番對香港文化的肯定得到現場熱烈的掌聲。

盛名下的韓寒很自省,知道領袖可以「一朝春風得意,一朝身敗名裂」 。以為他因不滿現狀想移民他國,但他「更希望留在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亭東村十三組」。以為他喜歡「翻牆」、四處看,但他更願意留在「牆內」靜觀社會千奇百怪。被冠以「公共知識分子」、「青年意見領袖」、「當代魯迅」等各種封號的韓寒,首先是個文藝青年。他說:「我很討厭政治,但我很熱愛文藝。只是我更不喜歡我所熱愛的文藝被我所討厭的政治所妨礙。」

不妄自稱作家

韓寒在書展兩次現身都儼然明星登場。他一躍跳上桌子,甩甩頭髮,自然面對長槍短炮,表現很強的舞台感。記者會上,女記者坦言是忠誠粉絲,誇他帥,甚至失魂丟了採訪筆記本;讀者見面會,女聽眾遞紙條留電話示愛。「本來我就喜歡帥哥,何是才子。」粉絲見他內心如小鹿亂撞。但有多少粉絲讀讀過他的文學作品?

韓寒深知讀者和粉絲的區別。閒談間,他說,「粉絲是比較盲從、沒腦子的概念,但我相信我的讀者是聰明的。起碼我進場的時候聽到的聲音是『哦!』而不是『啊﹗﹗』」這時他做出一個尖叫狀,笑得很樂。

2000年,韓寒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三重門》,銷量已達三百萬冊,十年間出版不少銷量過百萬的小說和文集,最新主編的《獨唱團》八十六萬冊被搶購一空。港版雜文集《飄移中國》、小說《他的國》在今年書展面世。他說,很少稱自己是作家,多以「作者」自居。作家二字,在他心中一直很「神聖」。「我不會輕易稱自己是個作家,作家的門檻,對我來說是很高的。」他調侃道,在內地,作家這個名稱已不那麼神聖。「作家被豢養了六十年以後,本身應該是藏獒,結果被變成了金毛,這是不能接受的事。」重翻《三重門》,他認為「挺傻」,但又立即辯解說「畢竟是十六歲寫的,可以容忍。」

文藝青年韓寒,首先是誠實的青年。他說,「作為一個能盡量說真話的既得利益者,我也很高興。」有些敏感政治問題他不便回答,會告訴你,他害怕回不了家,或者講故事來隱喻。他倒一點不忌諱對女色之愛好,大談喜歡台妹,甚至可將他簡化為——性別:男;愛好:女。

韓寒因敢於針砭時弊而大受歡迎。但在言論自由的香港,他稱反而「沒有什麼話好說」,因為「事實上就像男性的一種欲望,就是有些人比如說半推半就的時候你反而覺得更想上人家,人家如果真的一捋頭『來吧!』,可能就沒有那麼的衝動了。但事還是要辦的。」

韓寒的博客點擊總量全球最高,累積超過四億瀏覽量。博客上分享的歌曲有近半是香港粵語歌曲——許冠傑、張國榮 、楊千嬅、李克勤的歌。韓寒坦言喜歡聽粵語,還會去唱粵語歌,「但有廣東人在的時候,從來不唱。」 他目光輕掃了下四周,又笑起來。

Beyond、林夕、黃耀明

韓寒還記得上初一時開始接觸流行音樂。當時跑步破了校紀錄,老師獎勵二十元,「怕同學揮霍驕縱」,所以讓班長買了兩盤磁帶——張信哲、范曉萱,一盤九塊八,只剩下四毛錢。「很自然往前聽一段,往後聽一段。」而最初聽的香港粵語歌曲是從樂隊Beyond開始,因為聽不懂粵語,只是「有一搭沒一搭地聽」。後來,陳百強、黃耀明、張國榮,以及四大天王等歌聲漸漸從香江傳到了黃浦江。他強調,對歌詞要求很高,林夕是他欣賞的詞人。雖說「林夕水準飄忽」,但因印象非常深,一見好詞,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是否林夕寫的。

在韓寒看來,粵語是有趣的語種。看電視、電影有時會感覺普通話「作為台詞很差」,感染力沒有粵語強,也沒有粵語自然。「我不會說粵語,也不會聽粵語,不是因為在廣東就說粵語的好話。」他舉例並演繹道:「比如台詞說『相信我』,英語說trust me ,用粵語說也沒問題。換成普通話『相信我』時都顯得奇怪。」此時他變換了幾種語調,示範普通話版的「相信我」。

文藝青年離不開電影。「某些在內地永世不會有正版碟的電影」,他只好「被迫」去買盜版。但絕不會在網絡上看,「假設片子拍得很好,在視頻網站上看,覺得吃虧了。」雖說喜歡香港電影,但他不願羅列,認為「太多了,若說漏了,是對沒被說到的不公平」。他更欣賞早期的港產片——香港在「自己玩」的時候水準明顯比現在跟內地合作以後要高一些。

聽說韓寒過兩三個月又再來了,「因重要私事」 。在各媒體的文化版、娛樂版、中國版等留下一堆金句和燦爛笑容後,他來去如風,「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文/陳伊敏 攝/Chaucer K.C Wong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
世紀.Response﹕作家說……
文章日期:2010年7月28日
【明報專訊】著名作家、文化人馬家輝稱韓寒為「二十一世紀新形態人氣作家」,將他作為「現象」來解讀。他說,韓寒身上匯聚各種流行元素——衣著打扮清新年輕、文字直率有趣,「內地有不少重火力批判社會的作家,但很少那麼詼諧有趣的。」同時,他善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為發布平台,而且還是賽車手。馬家輝與韓寒交談時,感覺他說話的內容和語氣談吐都有超於年齡的穩重和成熟。

下「黑色暴雨」的夜晚,近兩千人湧進了韓寒的讀者交流會。觀眾中出現了知名作家和文化人:小思老師、廖偉棠、潘國靈……連向來深居簡出的旅港台灣作家黃寶蓮,亦冒傾盆大雨趕來,邊聽邊作筆記。

黃寶蓮:他沒有大中華心態

黃寶蓮坦言,不是韓寒粉絲,亦不大了解韓寒背景,只是想知道新一代內地年輕人的怎麼想。聽罷,她說,韓寒有自覺、獨立而清醒的思想,超越於政治意識、教條之外,是一個沒有受到環境污染的健康明朗的心靈,這是讓人非常欣喜。「知道內地一定不會只有一個韓寒,那就是中國的希望。」

「他對不同文化具有包容、理解與欣賞的態度,不像一些人以中國大陸正統自居,把香港台灣當地方邊陲」,她說,當韓寒被問到移民問題時,他說自己不會移民,因為戀自己的故土,「我喜歡他用故土,一個人生長的土地家園,而非愛國、愛民族那種空洞的字眼,政治性的說辭」。

廖偉棠:和魯迅並論不確切

廖偉棠認為韓寒 「很聰明,拿很到位,沒有過分張揚和嘩眾取寵,沉得住住氣」。現場所見,韓寒讀者不乏香港八十後、九十後,也許是被韓寒那種不願跟主流意見同謀的姿態所吸引。

他將韓寒看作「現象」,認為他善於用年輕人的邏輯去跟他們對話,保持讀者的尊嚴,不是單純前輩式的意見領袖型。 「他的博客相當好,保持與主流不合作的立場。文章常常呼喚理性與反思,但一些追隨他的人卻缺乏理性。」他說,博客大量的留言都是「坐沙發」,以露一面為榮。

很多人將韓寒與魯迅相提並論,廖偉棠認為是不確切的說法,若以文學的角度去期待韓寒,則 「評價不是很高」,好多年前看過他的小說,比較膚淺。」 目前,他對韓寒仍持「觀望」態度。

潘國靈:舊酒新瓶的幽默感

潘國靈對韓寒這次言談很「收貨」,從中看出他是一位幽默青年偶像,是站在舞台上收放自如、懂得面對觀眾的作家。但他指出,Q&A 形式局限了內容,並沒有什麼火花,「我主要是看他的應對,帶有黑色幽默的風采。」

「韓寒能認識到香港拯救了很多破碎的文化,不僅是產生流行文化,還保護了文人」,潘國靈認為,這雖也不是新觀點,但出自韓寒之口,確實有一定影響力。
****
何止兩種人
文章日期:2010年7月28日
【明報專訊】「得罪韓寒是很嚴重的事。」來書展開講的台灣名嘴陳文茜評價韓寒:「他是可愛的孩子,又是賽車選手,充滿了傳奇,但是我不喜歡他講『上海世博是用錢堆出來的』,這顯示出他的膚淺。這話被西方媒體拿來討論世博會。」她認為「世博有很多韓寒賽車選手先生不了解的地方」 。

她勸告韓寒說:「他敢講,他是很多人眼中的英雄,所以他要珍惜他的話語權,他不再是一個憑快感衝刺的人,影響力這麼大,應該珍惜中國網民對他的崇拜。」此話當時在記者聽來只是無惡意的忠告,怎料一語激起千層浪,陳文茜瞬間淹沒在「挺韓」的炮轟中。韓寒後來輕鬆一笑:「不和女生爭辯。」

著名博客周筱贇發表《是韓寒無知,還是陳文茜無知?》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文中指出,上海本地的所有媒體,對於世博會,全部都是正面宣傳。媒體的天職之一,應當是反映民生疾苦,遏制行政權力的擴張。上海的媒體沒有這樣做,韓寒這樣做了,陳文茜有什麼好說的呢?

不過,也有人回應說:人生選擇又何止韓寒和陳文茜兩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