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周末,又有蠻多的保育活動啊,龍老師的啟蒙,燎原了。
我的綠島,這個話題,還在很遠,我在提“觸摸真實海南島”概念,觀點在一次論壇、兩次旅游和宣傳部門會議、一次電視一次雜志訪談中談及。呼吁梳理她的文化留存,中原的、南洋的、島嶼的,獨有的特質,遍布整個海南島的。得到圈子里一定的認同,不過就覺得思路太新,和現實大語境下“構建文化和諧”,有距離。
作了次電視節目,新項目建設與拆遷百姓固有生活環境有關。媒體里“保育”的聲音很單薄,都在談"發展",回避談"保育",概念換為“規劃”與“安置”。尤其是面對巨大的經濟發展的可能時。
我們這里,是航空發射基地和老村莊的關係,是洋浦保稅港區和老漁港的關係,很巨大的沖突被掩蓋在光明的國家語境下了。
我啊,很孤單,有些沒有斗志了。沉溺在讀書與梳理自己里,享受友情愛情親情里,逃避現實。
或許,因為今天天冷、天雨,昨夜看李安的《色,戒》被"強暴",連一個藝術的故事都不能完整講述,心有些冷。
嘉咸街市節2007
舊城市集文化遊
文章日期:2007年11月2日
明報專訊】思網絡總監鄭敏華及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執行總監何耀生導賞
時間:11月4、17、24日下午2:00至4:00
地點:結志街10號旁集合
街市手作坊
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曾德平教授製作蒜頭燈
時間:11月4、11日下午2:00至4:00
地點:中環七一吧
藝穗會論壇:香港露天市集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講者:公民起動成員黃英琦、策展人何慶基、Hong Kong Urban Design Alliance發起人施倍德博士、中西區關注組成員白德約翰
時間:11月10日上午10:00至 12:00(英語版)
講者:陳偉群傅士、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梁志遠,及思網絡總監鄭敏華
時間:11月10日下午2:00至 4:00(粵語版)
地點:藝穗會1/F Studio
街市節暫別禮暨市集影像大回歸
時間:11月24日5:00-5:30
地點:結志街10號旁集合
×××
保育有時 街市有節
文章日期:2007年11月2日
【明報專訊】舊區重建計劃彷彿重現曙光,但被喻為「最古老的露天市集」嘉咸街街市,在市建局重建項目展開收購行動後,泰半街市攤檔將因難以經營而消失。不過支持保留街市的保育人士,將在本周六開始,舉行橫跨3個周末的「嘉咸街市節2007」,將街市生活中的多個文化層面逐層剝開,展示百姓的食材之購買、保存與衍生的文化過程,以為之「街市」。
稱之為「」,是有具體行動的:嘉咸街街市一大特色,是許多攤檔懸繫了倒掛的雨傘,叫初次逛街市的人嘖嘖稱奇——原來這是因為政府批核的檔口面積有限,張開的帆布簷篷往往不夠遮蓋愈發向外伸延開去的檔子和貨品,檔主於是開倒掛的傘子,給貨品遮擋陽光。由於傘子已成了嘉咸街街市的一景,這次街市節,主辦團體思網絡、中西區關注組及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邀請了漫畫家Stella So,繪畫了街市即景,印在傘上,將在節上發售。
而街市節作為文化節,幾個周六日,都將舉行文化活動,明天(3日)率先推出的,除了極受媒體鍾愛的著名西廚周中會帶領參加者,到街市選購新鮮食材,並在史丹利街盛記大排檔與檔主一比高下;在嘉咸街設有工作坊的設計師、GOD創辦人楊志超,將在街市擷取靈感,與大、中學生一同創作並行時裝秀;還有街市棟篤笑,而將會舉辦三場的「文化沙龍」,也會在周六晚於「7.1吧」首次登場。
「在舊區重建中,街市將受到怎樣的影響?」細看街市在城市生活中的角色,檔主與顧客多是街坊,「偶然在大排檔吃飯,抬頭另一桌的不就是菜檔的阿姐?便會攀談起來。」馮一沖說。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張展鴻教授,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馮一沖,都是專研飲食文化的學者,將合作主持第一場文化沙龍。而街市的特色,正是由人際關係建立的信息網,使顧客可以買到時令食材。
「譬如,有次我買山乾,檔主告訴我逢周四都有新鮮的香茅送到,而最合時的購買日子乃是周五下午,因為周四檔主不會有空閒開箱,而周六便會賣光了。這些消息,超市收銀員不可能告訴你的。」雖然在街市買到過期罐頭的機會起比超市高,但馮一指這卻在低收入家庭中大有市場;「假如有食物價貴了,檔主或會再預告:下周還會多加價5毫,因為從中國入貨,而人民幣最近升值了。」如此小事物看大環境的街市社會學知識,曾任酒店法國廚師馮一會透過他喜愛的經歷,一一分享,而張展鴻教授亦將講述漁業與魚穫的關係。此外兩場文化沙龍,則將會由作家也斯、葉輝及陳智德,細述街市與文學的關係(11月4日);而影評人羅卡、舒琪則會探索香港露天市集在不同電影裏的脈絡(11月17日)。
詳情:http://www.project-see.net/
[文/鄭依依]
11/02/2007
7/11/2007
港大30萬招海南文科“榜眼”
關注高招:港大30萬招海南文科“榜眼” 引起討論
中新海南網7月10日電(付美斌)日前,記者從海南省考試局獲悉,今年香港大學雖然以高額獎學金和熱門專業,並在面試過程中一路開綠燈,但是都沒有能挖到文理科狀元,最後以30萬港幣獎學金和熱門法律專業,招到文科第二名——海南中學應屆畢業生楊曦。
消息傳出後引起了廣大市民強烈反響,家長和網友開始討論是送孩子到內地名牌大學就讀?還是送到具有國際視野和全英語教學環境的香港高校上大學?
狀元認為:港大沒北大和清華有聲譽
據瞭解,從教育部批准香港高校2005年在內地招生開始,港大就在內地高調舉行招生工作,今年兩次來瓊舉辦招生說明會,並用高額獎學金和熱門專業吸引高分優秀生前往就讀。6月28日在廣州舉行面試時,海南有30多人前往。
據介紹,港大為了能挖到海南高考狀元陳楊和林嬋娟,不但對她倆許諾高額獎學金和熱門專業,林嬋娟在沒有參加面試的情況下,港大招生工作人員打電話希望她能前往就讀。
根據教育部規定,7月7日是港大在內地招生結束日,也是內地高校本科招生工作開始,在內地高校本科第一批填報志願日,林嬋娟最終報讀北大光華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陳楊報讀清華大學建築學。
林嬋娟和陳楊向媒體表示,“北大和清華的深厚底蘊和聲譽是現在港大不能相比擬的”,林嬋娟更是說,她是一名體育愛好者,到北京上大學、看奧運是她最美好的願望之一。
據悉,港大最後以30萬元港幣獎學金和熱門法律專業,把海南文科第二名楊曦招徠。
06狀元表示:選擇北大是正確的
海南06年文科狀元葉婧也曾放棄港大和香港中文大學的高額獎學金,最終選擇北京大學光華學院就讀。
近日葉婧在博客中寫到:我在北大過得非常好。剛開學時,滿腦子都是充實感和幸福感。這裏有全亞洲高校最大的圖書館,650萬冊的藏書;每天一場接著一場的高水準藝術演出,可看最新電影大片;在這裏的報刊亭,16塊(香港買40-70塊)買一本《Time》、《TheEconomist》、《Newsweek》、《Forturne》,4塊(香港買15塊)買一份的《華爾街時報》、《FinancialTimes》。南配殿每天傍晚連放2場票價低得可怕的經典老片;光華樓有眾多富豪、精英、領袖人物的演講,還有那各類院系一場連著一場的博士講座、大師報告。北大已經超出了我對它的期望,它給我帶來了許多驚喜,許多的希望,許多的思考,許多的啟發,我知道我放棄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選擇北大是正確的。
家長和網友:香港高校出路好
一位在海南做貿易生意的家長張祺女士告訴記者,支援自己孩子到香港高校就讀,哪怕自費前往都可以。她認為香港是連接中西文化、具有國際視野和語言優勢的地方,也是世界潮流發展交匯的地方,在香港上大學比在內地上大學的出路要好,將來發展前途會更好一些。
網友rickie認為:香港大學的文憑是全世界都承認的,同時如果想要出國,去香港比較好,那裏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會帶來不同的學習動力。
有曾經在北大和港大均進修過的人士表示:建議學生從更全面的角度,瞭解兩所大學的所長所短,根據自身條件和心願慎重進行選擇。因為,二十歲正是人生世界觀的形成階段,年輕人因為不同的選擇,將會“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完)
中新海南網7月10日電(付美斌)日前,記者從海南省考試局獲悉,今年香港大學雖然以高額獎學金和熱門專業,並在面試過程中一路開綠燈,但是都沒有能挖到文理科狀元,最後以30萬港幣獎學金和熱門法律專業,招到文科第二名——海南中學應屆畢業生楊曦。
消息傳出後引起了廣大市民強烈反響,家長和網友開始討論是送孩子到內地名牌大學就讀?還是送到具有國際視野和全英語教學環境的香港高校上大學?
狀元認為:港大沒北大和清華有聲譽
據瞭解,從教育部批准香港高校2005年在內地招生開始,港大就在內地高調舉行招生工作,今年兩次來瓊舉辦招生說明會,並用高額獎學金和熱門專業吸引高分優秀生前往就讀。6月28日在廣州舉行面試時,海南有30多人前往。
據介紹,港大為了能挖到海南高考狀元陳楊和林嬋娟,不但對她倆許諾高額獎學金和熱門專業,林嬋娟在沒有參加面試的情況下,港大招生工作人員打電話希望她能前往就讀。
根據教育部規定,7月7日是港大在內地招生結束日,也是內地高校本科招生工作開始,在內地高校本科第一批填報志願日,林嬋娟最終報讀北大光華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陳楊報讀清華大學建築學。
林嬋娟和陳楊向媒體表示,“北大和清華的深厚底蘊和聲譽是現在港大不能相比擬的”,林嬋娟更是說,她是一名體育愛好者,到北京上大學、看奧運是她最美好的願望之一。
據悉,港大最後以30萬元港幣獎學金和熱門法律專業,把海南文科第二名楊曦招徠。
06狀元表示:選擇北大是正確的
海南06年文科狀元葉婧也曾放棄港大和香港中文大學的高額獎學金,最終選擇北京大學光華學院就讀。
近日葉婧在博客中寫到:我在北大過得非常好。剛開學時,滿腦子都是充實感和幸福感。這裏有全亞洲高校最大的圖書館,650萬冊的藏書;每天一場接著一場的高水準藝術演出,可看最新電影大片;在這裏的報刊亭,16塊(香港買40-70塊)買一本《Time》、《TheEconomist》、《Newsweek》、《Forturne》,4塊(香港買15塊)買一份的《華爾街時報》、《FinancialTimes》。南配殿每天傍晚連放2場票價低得可怕的經典老片;光華樓有眾多富豪、精英、領袖人物的演講,還有那各類院系一場連著一場的博士講座、大師報告。北大已經超出了我對它的期望,它給我帶來了許多驚喜,許多的希望,許多的思考,許多的啟發,我知道我放棄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選擇北大是正確的。
家長和網友:香港高校出路好
一位在海南做貿易生意的家長張祺女士告訴記者,支援自己孩子到香港高校就讀,哪怕自費前往都可以。她認為香港是連接中西文化、具有國際視野和語言優勢的地方,也是世界潮流發展交匯的地方,在香港上大學比在內地上大學的出路要好,將來發展前途會更好一些。
網友rickie認為:香港大學的文憑是全世界都承認的,同時如果想要出國,去香港比較好,那裏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會帶來不同的學習動力。
有曾經在北大和港大均進修過的人士表示:建議學生從更全面的角度,瞭解兩所大學的所長所短,根據自身條件和心願慎重進行選擇。因為,二十歲正是人生世界觀的形成階段,年輕人因為不同的選擇,將會“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