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龍口粉絲.有子初長成 80038003」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龍口粉絲.有子初長成 80038003」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12/06/2007

龍口粉絲。1Dec,2007。第二次書會。

























各位,點擊可以看大圖,點右鍵“圖片另存”,可以下載
時間:1Dec,2007 3:30pm-8:00pm
地點:旺角男拔萃書院
事件:千言萬語,從哪里開始?——二十一世紀兩代人的“面對面”
《親愛的安德烈》新書會
講者:龍應台、安德烈
主持:馬家輝
Dear all,
终于将十二月一日的圖片整理出來了,這是一個帶著情感的時光回溯。

那天,清晨五點,從家里出發,MAYBOY飛車相送。心,踏實溫暖,我,飛過海峽,就為再走一遍回家的路。兩點正,像往常上課一樣,從灣仔又一次出發。看一眼修頓球場,走進地鐵過海去踐約。
提著重重的禮物,在通向男拔萃的山道上,一點點接近到老師和伙伴們們時,一陣戰抖掠過,“近鄉情更怯?”
一進門,Cara一句:向東,你來啦。好溫暖。然后,是Gigi,然后,是YY……哈,我完全放松下來,怎么,我好像從未離開夢城和伙伴們。香港,真就是這樣神奇和包容。

于是,我問可以做些什么?但是,看來,我還是出現晚了。伙伴們已經將一切設計得井井有條,只待“點火”。那么,做好我最為擅長的吧:錄音、攝影、筆記。
那么幸運,第一排的記者席,最靠近主席臺講者的座位,好像是在密密麻麻的禮堂里,等著我去歸位。一眼就見到了天地顏先生,他總是那樣蘊藉古樸,有學養的謙謙君子模樣兒。

一切,那么熨貼。正如,我希望的一樣。
整場,我想我是專注地“工作著”。鏡頭里,可以仔細看到老師的一顰一笑,一喜一悲。當然,還有長腿的,青春銳氣的安德烈;任多大場面都調侃中帶著譏鋒的馬先生。

第一次聽老師在公開場合介紹8003,我想伙伴們會和我一樣感動。是啊,作為記者,為了保持獨立觀察的視角,8003成立我并未成為創會會員之一,但是相信伙伴們會同意我作為一個“駐會觀察員”。
晚餐聚會上給老師的提問,收到老師給大家的第一封信,結課前文化關懷小組的成立,關于組名的兩次投票,龍脊上8003的誕生,信箱里從未間斷的8003的訊息,FACE的GROUP.這一次,我想,我要見證8003第一次籌備大型人文活動。往事并不如煙。
一年,終于,老師播下種子破土,8003開始有了行動的能力!
******
整個書會,我覺得馬先生提出的“底線”問題最有思考價值。
是啊,人生的底線,只是孩子需要知道么?我們,真的都知道么?知道了,能否守得住呢?底線,是不是無時無刻都在變?即如大千世界。
這真是一個千古難以回答的人生哲學命題,一代代鉆進去折磨自己,最終找到各自的答案。我想,沒有一個人答案會和另一個人是相同的。
******
整理照片,又重活了一會,這下再寫出來,就是活了第三回,今后再回看呢?人生匆匆,貪心地想將時光做成化石的人,真不是沒有的,呵呵。
回放錄像,最在意老師一句話:人生要抓緊每一個時刻做該做的事,不要讓該有的擁抱錯過了。
小女子想,冥冥之中是和老師心有靈犀的,因為,這就是此去夢城的心意啊。

老師,臨別的擁抱,輕輕的一吻,讓獨自在綠島單飛的我,如愿了。
靈魂,再次充滿以勇氣。

去去幾千里,惟不言別離。

伙伴們,珍重!

向東
8Dec,2007

12/04/2007

龍口粉絲。書會2。恩的溫暖小結。

親愛的老師及夥伴們:
香港是個奇怪的地方,很擠,很忙,但心很遠。

老師住的沙灣徑,很寬,面向大海。但鄰舍不相往來。

聯合早報 (新加坡) 火警—龍應台 (節錄) 30 Nov 2007
在這一棟二十二層高的大樓住了三年,沒有認識大樓里一個人。一層兩戶,共四十四戶人家。。。我的對門,一開門就會看見。可是三年了,不曾在門前撞見過人。

唯一常見的,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身材修長,總是穿著合身的絲質連衣裙,有點年輕女孩的感覺。我發現她不會講廣東話,開口竟然是我所熟悉的閩南語。於是進出大門時,我們會以閩南語招呼彼此。八十八歲的她,孤單地在庭前散步,腳步怯怯地,好像怕驚擾了別人。她從這一頭的相思樹走到那一頭的柚子樹 ,然後折回來,走到相思樹,又回頭走往柚子樹。上午九點我匆匆出門,看見她在相思樹下,黃昏時從大學回來,看見她在柚子樹下。她的眼睛,有點憂鬱,有點寂寞,可是帶著淡淡的衿持;黃昏遲遲的陽光照著她灰白的頭髮。

這種隔閡存在每個社會中;但8003的同學卻成了朋友和夥伴,是何等特殊的緣份。
台灣思沙龍辦了兩年,經歷過多場「驚心動魄」的活動;連結數不清互不關連的義工,大家做服務,後面信念如一。

年中完了一場重頭戲,老師這樣鼓勵大家:(節選)

學習做事的方法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學習團隊合作和領導統合,都還只是學習的一面而已,應台相信,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從這次活動裡,真正和他們的社會,和他們的大歷史,有了真實意義的銜接。 社會,是有溫度的;歷史,是有眼淚的。 一旦有了這種認識,我們的學生,將來走進社會就是一個不一樣的人。。 


那天,我們也有很多學生和父母。從他們安靜又積極的投入,和長長等候簽名的人龍,知道他們沒有白走一趟。我們的努力也沒有白費。。

沒有任何活動是完全的,我們當然還有很多改善空間,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參與。

謝謝Lilian&Linda的統籌,Luke的Conference Call,Cara跑了多所學校,當天蹺課;Edmund的設計,音響&PPT全力協調,YY以服務作為生日禮物,Natlie剛回港就趕來遞牌子,子文的司儀。向東的出席。還有比我還緊張的同事朋友們,趕來做直播Panel的沒有吃中飯,完了會送同學們往麵店,來不及坐下又走了。攝影師們趕著去做其它事,還有中午才從內地趕過來,只為幫忙搬腳架的溫。。都是讀書會(2)留給大家的拼圖。

香港很冷也很溫暖。祝願老師「閉關」成功 ;更多空間備課寫書,待自己更好一些。

老師的文章和讀書會剪報附下。他日有緣再聚。

龍口粉絲:應台感謝

敬致親愛的8003伙伴:

12月1日,2007,拔萃男書院禮堂,1400人。

講台很高,我從來沒看過這麼高的講台。看下去,覺得人們很遠。

但是,人們坐得很密,人很多,而且,那天的人們很有感情。看那六分鐘影片時,大家就笑聲不斷(被笑的,是一直被安德烈「修理」的應台。)

子文的司儀愈做愈「有型」。

因為有恩惠& Co. 安排的轉播,最後排的人也不覺得遙遠,所以整個感覺,很「暖」。應台雖然「高高在上」,還是可以感覺到人們情緒的放鬆、舒適,和溫馨。1400人的場合,還覺得溫馨,是很難得的。

很多中學生。他們是最值得我們關愛的。

謝謝8003的伙伴們。人生有緣,應台深深珍惜。

應台

11/19/2007

8003 about 第一場書會



Cara and Heyee,
謝謝及時貼切的通告呵,如臨現場。
Cara,如果那天能在現場,我也一定和你一起張羅了,呵呵。

龍老師和安德烈,是次在兩岸三地父母與仔女的心中刮起旋風了。我們這班父母,到了孩子的青春期,都很困擾呵。
第二場,也是我能來的第一場,預備帶我的肥仔一起,聽聽看看龍與安走過的路。或許我們的溝通可以因此少些波折?其實,已經給“修理”了:(
現在,是兒子“哄”媽咪。
“怎么辦?”我問。
“涼拌。”Mayboy回。
或許,如恩所言,父親和母親處理的方式會不同。
父親,有時會選擇不說。或許因為,父親也曾是叫人困擾的“大男孩”吧。

轉帖自8003
昨日第一場讀書會,題目是:舉起敲門的手﹣21世紀兩代的「背對背」,背對背,即不說話、沒有溝通,情況有點壞,要解決,就要舉起敲門的手:可以跟你說話嗎?這是個開始,這是第一步,我這樣想。

這一場是在港大圖書館舉行,有圖書館、JMSC的人、也來了龍教授的family friend林青霞、知名的也有莊陳有、吳志森等,其餘的也就是正宗的「龍口粉絲」。主持是馬家輝,依然幽默、抵死,不過好像興奮了點,可能他也是為人父,很有感受、更可能,是他碰見比他年輕有為的小伙子安德烈。

一如以往龍教授的讀書會,先以錄像片段開始,是她跟安德烈的對話、拍照的情況,然後是兩人上台的引言,安德烈還是選擇說英語,而龍教授特別選了一首歌,是The Byrds的 Turn! Turn ! Turn! 故事是這樣的,她很想知道兒子在聽甚麼歌,於是安德烈把他ipod內的歌轉到她的ipod上,不過後來安德烈告訴她,那全是他不喜歡的歌!

然後,有一天,她在回校途中,聽到這首歌,聽到歌訶,眼淚不住在流。

最後觀眾發問這部份的時間不多,而拿起咪高峰的,大部份也是父母親般,都很明白龍教授作為母親的痛苦,甚至有位母親對安德烈說不應這樣傷母親的心、也有人說想不到平日開明的龍應台原來在面對自己的兒子是另一個模樣,甚至有點像中央政府,當然這是開玩笑,龍教授說中央政府那有這樣開放對話的平台,不過她也承認在他們書信來往的過程,確實遇到兩種身份的撞擊,終究說的是自己兒子的事,現在大家也明白,為何這是讓龍應台最「為難」的一本書。

十二月一日的讀書會:千言萬語,從哪裡開始?﹣21世紀兩代的「面對面」,打開了門,不再背對背,面對面說話,可以如何開始,這一次,渴望看到的是子女的一群。
******

16 Nov,2007 publish by 8003
來個率先報導,今天老遠從大埔走到大學道柏立基學院,為的是龍教授的新書發佈會,正確點說,是龍教授跟安德烈。原來這是安德烈首次跟傳媒見面,之前他也沒有在台灣現身,今天,安德烈全程以英語作答,不過記者用國語提問時,有時也要龍教授稍作補充。龍教授說他們事前並沒有討論過要說甚麼,也怕他會說了甚麼令她很尷尬,結果,他的回答不但有趣,而他那一句「從她身上學了很多東西」足夠令母親開懷。

關於新書,母子同聲說可不是一本親子書,不是教人如何應付你的母親、你的孩子,那是一本人生筆記。發佈會上,似乎也環繞著「知名作家VS平凡母親」、「野火集的尖銳VS孩子你慢慢來的溫柔」、「新時代的兒子VS上一代的母親」、「caring mother VS 很cool的兒子」、 「對自己的真誠VS對讀者的坦白」,很多的對立,其實都是我們熟悉的、充滿熱情與真誠的龍教授。
小小的太古廳來了約十家傳媒吧,TVBS、蘋果、東方、明報、SCMP、Jet、Metropop等等,不過,發問的,很多也是操流利國語的記者。最後,安德烈夠鐘上課, 發佈會也結束,看著穿上白色Polo shirt 牛仔褲拿布袋的安德烈離開,很高大很「英」呢!

後記:發佈會後,讀書會也即將開鑼,cara跟我立即變身成推銷員,cara率先跟在場記者聯絡,然後我們在地鐵碰上8003的同學,隨即拿著新書推介一番,緊接cara到阿麥書房,我也在嶺大的陳清橋面前大肆宣傳,各位努力呀!

11/16/2007

龍口粉絲:千言萬語,從哪裡開始?

8003 誠邀眾伙伴參加龍應台新書《親愛的安德烈》讀書會第二場
千言萬語,從哪裡開始?─ 21 世紀兩代的「面對面」
龍應台新書《親愛的安德烈》讀書會第二場


你多久沒牽過媽媽的手了?

最近的一齣電影有這樣的一句引子。
天水圍一次又一次浴血證明,家庭問題放大再放大,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修正這人人切身的社會問題,若要從家庭開始,那麼,親人的手與手之間的鴻溝,又可以如何逾越?

身為作家的龍應台、身為大學教授的龍應台,尚有一個母親的身份;
龍應台與他的兒子安德烈之間,隔著 30 年的兩個世代,隔著東西文化的大鴻溝。
面對新世紀、新時代、新人類,
不努力,永遠無法變成朋友;
不對話,兩代之間很難找到出口。
作為母親的龍應台,首先舉起了敲門的手。

8003文化關懷小組 熱誠協辦此次意義深遠的讀書會 - 千言萬語,從哪裡開始?── 21 世紀兩代的「面對面」。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您的家人, 挽手齊參與。

倘若您是老師,歡迎您與您的學生同來,讓您的學生上一堂學校外的「直面人生課程」。 請直接以電郵跟我們聯絡,我們可預留門票予貴校師生。

日期:12 月1 日(星期六 )
時間:下午 3 時 - 5 時
地點:拔萃男書院(九龍旺角亞皆老街131號,請參考附件之地圖,前往方法載於邀請函中)
主持:馬家輝
語言:普通話主講

主辦:天地圖書、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協辦: 8003文化關懷小組、拔萃男書院


報名請填妥附件回執,並於 11月 24 日或以前寄回:culture8003@gmail.com
隨信並附上台灣媒體有關《親愛的安德烈》記者會、讀書會之報導,予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