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007

域多利將變身“監獄美術館”


二00六年三月十二日,小女子見証了飄揚在域多利監獄上空的香港區旗及懲教標誌旗緩緩降下,域多利結束一百六十多年的“懲教”歲月。


位于中環奧卑利街16號的域多利大門。




這是女監倉。走進去﹐關上門﹐想象百多年里﹐囚居其間的女人心思﹐恍惚得很。
什么叫“物是人非”﹖如此而已。
周末﹐不知道﹐藝朮家們﹐會在那世間最寂寞的牆上﹐摩畫寫什么呢﹖
曾經﹐在一個月夜﹐走進監房參加一個慈善PARTY。爬上女監當當作響的鐵梯﹐看燈光下的相隨的影子﹐詭異極了。

多謝Rosanna提供信息呵。


Dear all:
8003早前田野調查時訪問的已結役香港開埠老監獄域多利﹐可能從這個周末起不再寂寞地等待了。
“老祖母的日記本”里﹐會有許多惹人留連的情懷吧。

香江漫話﹕港結役開埠老監獄域多利將變身“監獄美術館”

中新社香港一月五日電 香港藝術公社統籌邀請的二十多位香港藝術家,將於這個周末嘗試把中環域多利監獄D倉,化身為“監獄美術館”。   
香港開埠老監獄域多利,一八六0年建成,去年三月結役。中西區區議會主辦的域多利監獄開放活動──走進域多利監獄歷史,將從本周開始,每逢周六周日舉辦。   
“監獄美術館”是域多利監獄開放活動的項目之一,又一山人、陳育強、朱達成、馮力仁等廿多位本地藝術家,將各佔用一個監倉,因應現場環境進行創作,這是香港有史以來首個是類藝術活動。   
藝術公社策展人梁兆基表示,現代城市發展與文化古跡保護,其實可以並行不悖。在域多利監獄設立“監獄美術館”的意義,包括﹕善用古跡,增添文化藝術成份豐富古跡群內容﹔推動藝術,利用古跡群特色,發展一個另類展覽及創作空間,有助吸引市民參與藝術活動﹔保育古跡,用作文化藝術用途,比全面商業用途更有利保護歷史建築﹔促進旅遊,具文化藝術氣氛的古跡群更能吸引遊客。
據香港保安局長李少光介紹說﹐域多利監獄不但是香港一所重要的歷史建築物,亦是香港第一所監獄﹐經歷了香港開埠至今的漫長歲月。昔日它和毗鄰的中央警署及中央裁判司署鼎足而三,構成香港早年刑事司法系統的核心。
在香港開埠初期﹐域多利監獄用作囚禁海盜及土匪等重犯。二次大戰期間,監獄大部分建築物被戰火摧毀﹔戰後經修葺,才重開作監獄之用,最多可以羈押四百三十多名犯人。   
到了八十年代,香港成為越南船民第一收容港,域多利監獄因此成為轉解及遣返越南難民中心。在港府解決越南船民問題後,域多利監獄改為收容犯人及等候遞解離境的羈留人士。域多利羈押的最後一批犯人,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獄或轉監。   
有媒體考證曾經有不少名流“入住”域多利,國父孫中山、詩人戴望舒都曾在這裡失去過自由。   
二00六年三月十二日,飄揚在域多利監獄上空的香港區旗及懲教標誌旗緩緩降下,域多利結束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懲教”歲月,變身為香港另類古跡旅遊景點。 
據介紹﹐“走進域多利監獄歷史”活動主辦方為香港中西區區議會﹐諸多民間組織參與合辦﹐包括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中區警署古蹟關注組、藝術公社、中西區發展關注社、明愛堅道社區中心、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中西區家長教師會聯會、香港大學學生會、聖雅各福群會中西區長者地區中心; 中西區民政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