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07

瓊劇。更路簿。八音。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瓊劇等廿六項目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新社海口六月九日電(記者 關向東)今天,是全國第二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海南省有二十六個項目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自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消息稱,今年申報專案中,瓊劇、更路經、海南八音、黎族民歌、黎族傳統樂器、瓊僑歌謠、黎族紋身、洋浦千年古鹽田、“哩哩美”漁歌、南海珍珠等十項頗具競爭力。  
其中,瓊劇是海南獨有的劇種,它融匯了江西戈陽腔、元木偶戲、閩南雜劇和海南民間小調的表演形式和唱腔,從產生到現在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所謂《更路簿》,也叫航海針經,更路經,是海南漁民祖祖輩輩的傳抄本。它大概形成於明末清初,記載了由海南東部文昌的清瀾港和瓊海的潭門港航行至東南亞各地,尤其是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島,以及西南沙群島各島礁之間的航海針位和更數。在沒有精確的航海圖示和衛星定位系統的年代,《更路簿》是帆船時期漁民遠洋必備的航海“秘笈”和保護神。  
海南八音樂是海南器樂曲主要品種。人們根據樂器製作的材料,將眾多的樂器歸納為八類,稱為八音,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海南人俗稱的八音,既包括樂器,包括樂曲,也包括樂隊。史書從唐起記載海南有八音性質的器樂活動。海南的八音樂曲十分豐富。它有兩大來源:一是自外傳入的古曲,二是本地藝人的創作。  
據悉,二00六年海南省崖州民歌、黎族樹皮布、黎族紡染織繡技藝等九項獲批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