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008

北歐紀行之:柏林印象點滴

中新社柏林三月十日電 北歐紀行之一:柏林印象點滴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隨中國三亞代表團赴柏林,參加2008ITB國際旅遊展,在這座有七百多年歷史的歐洲古都遊歷數日,記下些見聞感受以饗讀者。
不懂德語照樣行走
不懂德語能否在德國行走?記者手持一張酒店派送的簡易柏林地圖出街,有些忐忑。
擔心是多餘的:從柏林博覽中心的門衛,到輕軌車站鮮花檔小老闆、街頭員警、咖啡館服務生,記者隨見隨問的柏林人,大多至少可以用德語、英語、法語三種語言交流,且很熱心給旅行者指點。
第一次乘輕軌,遇到波多黎各出生的Hutrck。這位元斯文的金髮女孩,細心給記者介紹柏林地鐵、輕軌線路,換乘的主要樞紐,如何從自助購票機上買票。然後,她說:跟我走,送你一程。
在柏林期間遇到地鐵、公交工人罷工,輕軌的罷工即將開始。記者在深宵時分為如何回到旅館問路,會說六種語言的十八歲Maria走過來說:我們同路,跟我走。
聊天中,她告訴記者:柏林是個非常“混合”的城市,市民來自歐洲各地,會說幾種語言很平常,自己就正學波蘭語。聽記者說互聯網時代學習中文容易多了,她笑問了幾個單詞的發音:我回去就上網查。
事實上,柏林輕軌的自助售票機器就有德、法、英等多種語言標識。
自行車也可上輕軌
每走訪一個城市,記者喜歡與當地百姓“親密接觸”,乘地鐵、輕軌便是首選。
柏林的軌道交通有輕軌十六線,地鐵十線,二十四小時運營,東西南北各有換乘樞紐站,路網密如蜘蛛網。輕軌的月臺設計多簡潔實用,從地面到月臺通常短短的十幾、二十級臺階,也有直上直下電梯直通月臺。
記者印象深刻的是:自行車也可上輕軌。幾乎每一節輕軌車廂上,都有一處畫著醒目的自行車,專為車手們準備著“停車位”,不時見大大小小的自行車隨主人登車。
柏林殘障人士在輕軌中自由穿梭,這是記者另一個觀感。在北部換乘樞紐FRIED RICHSTR,記者特意逗留了半個小時,期間遇到六、七輛“飛速”行駛的電動殘障車,從車手們的自信看出,在這個城市他們活得很“普通人”。
特意選擇幾個時段“逛輕軌”,從白天比肩而行忙碌的人群,到深夜時分泡吧歸來在月臺上跳起街舞的年輕人,可以看出柏林輕軌和市民很“體己”。
年輕人愛逛博物館
在柏林市中心,有一個“博物館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島夾在斯佈雷河與其支流庫佛葛拉本之間,島上五個博物館分主題而設,有德國歷史博物館、古希臘羅馬藝術典藏、古代近東博物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博多耶穌博物館、老國家藝廊等,一張十二歐元的套票可以通看。
記者在這個博物館小島遇到許多年輕人,有些是學校組織的集體參觀,有些則是自己結伴而來,還曾遇到一對戀人在歷史裏穿梭。
其中,最受年輕人喜歡的博物館名為佩迦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這個建於一九一0至一九三0年的博物館由路易•霍夫曼依照阿夫•梅瑟的設計建造,其中古希臘羅馬藝術典藏中有一座西元前一百七十年的“佩迦蒙祭壇”,近二十米寬的幾十級大理石臺階上,年輕的歐陸學子們或上下奔跑、或拾級而坐,令人不知今夕何夕。(完)海南分社關向東采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