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北歐五國紀行」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北歐五國紀行」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4/09/2008

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與諾貝爾獎頒獎大廳

K,
時間真的很無恥,北歐就已經距離小女子一個月“時距”了,不容你不懊喪。
好吧,就說說諾貝爾獎頒獎大廳,和獲獎者居住的GRAND HOTEL:)

還有,巧遇王子啦。


這是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獲獎者居住的GRAND HOTEL。那一天,獲獎者就站在有限的幾個小陽臺上,向歡呼者致意。不知為何,小女子反復拍了她許多照,為歡呼?為陽臺?為獲獎者?為波羅的海的包容?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大廳,是一個矗立在波羅的海濱的磚紅色建筑。其實,它還不到一百年,但是市政廳的導游小姐介紹說,設計師與建筑師心心愿愿要把它建得很古樸,與這個七百年的"年輕"的歐洲城市相匹配,每一塊磚都特意磨花了。甚至,還作出水漬。

就是這浮雕,講述著CITY HALL與諾貝爾獎的關係。

每年的12月10日,諾貝爾獎獲獎者和瑞典王室成員,還有獲邀者就會聚集在這個音樂廳,聆聽獲獎者感言。然后會有一個頒獎晚宴,據說通常這個廳只容下四百多人,那一天卻會有近千人,王室待遇也就是一人有0.65平方米的用餐占地面積:)

這就是金色大廳!!晚宴后,這里就舉辦一年一度的諾貝爾之夜舞會。不知道,高行健、帕穆克那一晚,擁著誰起舞呢?好奇極了。好想問問高SIR.

這是頒獎晚宴專用水晶酒杯,每年的造型一致,圖案不同。手繪水晶,是這個唯美國家的特產,小女子請了尊壓了金色線條的燭臺,為我的望海屋。背回來,好重!

市政大廳的廊子上,竟然有王子當年的壁畫作品。我喜歡,就靠了靠

這就是那遠去的王子,他一生居住在斯德哥爾摩美蘭湖邊上的一座皇家狩獵園。畫畫,看書。

這是皇家狩獵園的初春。

在市政大廳外,見到這樣一位瑞典女子。說不出話了,只有按快門。

kkaxv?

3/31/2008

關于藝術政策的洲際通訊。Catherine。


這就是Catherine.

挪威首都OSLO的市政廳。在丹麥和挪威,小女子發現四處都有時鐘,設計很簡潔的那一種。

每年的12月10日,諾貝爾和平獎的獲獎者,都會走進組浮雕下的大門,向世界展示人類對和平的渴望。

每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就在這個大廳里頒發。獲獎者,將站在迎面那副壁畫下,發表獲獎感言。


Catherine 的家公,是這個大廳壁畫的創作者之一。聯合國總部的人權組織辦公樓設計,他也有份參與其中。

OSLO市政廳的大門。這個浮雕是什么意思呢?


通往市政廳的長廊上,是挪威傳說和歷史、文化浮雕。站在這里,和這個寒冷的島國有了溫暖的溝通。心靈的快樂在升起。

這是一個初春的午后,寒帶光與影竟然如此細膩。那天,有小雨。
Hei Kuang Kuang,

I have foun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honorable house for artists, but very few in English, it takes time to translate into english or chinese, tell me exactly what information you need so I don't spend too much time on doing translation.

go to wikipedia you can find a bit about that house: Grotten, actually on top of one of the tower of City Hall also a stuio free for artist to work up there. It is a fantastic arranement from the government, but not for every artist.

I have to run now, have a nice day.

Catherine
--------------------------------------------------------------------------------
Sjekk ut noen av de nye elektroniske tjenestene på Windows Live Ideas—så nye at de ikke engang har blitt offisielt utgitt ennå. Prøv det!(關關:這就是你我不相識的挪威語吧:))*****
Dear Catherine,
you are so kind!
這篇文章,我得專寫一個段落,講述遙遠的Catherine,幫助我向華人介紹挪威文化的故事了:)
我想具體了解挪威政府如何鋪墊文化藝術成長的土壤。學校里的藝術教育是必修的么?怎樣政策鼓勵孩子們養成藝術欣賞的習慣?除了著名的藝術家外,是不是不同種類、族群的藝術都同樣被尊重?有相關的制度保障藝術的平等發展么?
特別想知道,藝術家申請入住國家提供的住宅,要有怎樣的程序?什么樣的機制決定誰可以入住?八十平方公頃這樣大面積的土地,撥給一個藝術家展示作品,是由國王決定,還是有藝術委員會之類的機構來定?藝術在挪威人的生活中,占據怎樣的位置?比如, Catherine,你和你的先生,一年進劇院和參觀畫展的次數是多少呢?
憑著記者的直覺,藝術當是挪威從國王到平民生活的一部分。如同你帶著我們參觀的市政廳,那個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美麗大廳,還有室外的浮雕長廊,把與這個國家傳說、歷史、文化相關的人物,藝術地展示在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政廳,藝術竟然離生活那么近。
更難得的是,我們有緣遇到你,一個與整個大廳壁畫和聯合國人權組織機構辦公地設計者,有著如此密切關係的華人女子。我想,你一定理解來自中華文化背景的我,為何被挪威文化所感動,這不僅僅是東西方差異那么簡單。
Catherine,我一直在想念那一萬四千株玫瑰,有一天夢見她們盛開了,我又回到了雕塑之間。你能理解么,在那些冰冷的石頭和青銅之間,我竟然覺得比在人群中還要溫暖,大概,因為,她們在天地之間講述的是不嬌揉造作的“天心”吧。

我總是一個麻煩的提問者,難為過許多被訪者呢:)忽然想,或許你不用翻譯,就將你的理解寫給我好了,這篇文章的一部分,就用兩個女子的對話方式進行,會很活潑,你說,好么?
Catherine這個主意讓我很興奮,站起來在我的客廳里旋轉了好幾圈,享受裙裾的飛舞,快樂得暈頭了:)先生和孩子笑我說:拿你沒辦法!:)
HEI,海南島今天氣溫是攝氏30度,你那里還冷吧?
早。安。
關關

3/26/2008

與Catherine的洲際通訊


呵,公務護照要上繳了。舍不得這本號碼好的不得了的PASSPORT,號碼竟然是P00123818,抽也抽不到的是吧。
這是SCHENGENER STAATEN的簽證。從廣州白云邊檢出入,HELSINKI進出,紀念下下。
Dear Kuan Kuan, 早安,

你好, 復活節放了幾天長假, 和老公及他的朋友們上山去滑雪, 雪很多也很冷, 摔了幾跤, 但是對自己很滿意, 今年比往年少摔了許多次, 算是進步吧!(關關:多可愛的一種進步:)我想,我要爭取的進步是,再次登熱帶雨林,別讓人當“狗”牽著了:))))
回到奧斯陸也是滿地的雪, 心想好可惜, 你們沒遇見聖誕卡上的景觀。
上網看你的文章, 有一點必須告訴你, 布拉格的名字應是Praha, 非Braha. 希望你不要介意.
你還想知道關於Gustav Vigland及公園什麼事呢?有我為你效勞之處嗎?
你的早安是我的晚安,
Catherine
×××××
Dear Catherine,
早安。
看到你寫滑雪和奧斯陸滿地的雪,我好像又飛回了那個遙遠的、自由的國度,真心祝福你,我的朋友。
真好,以後想起挪威,就會想起Catherine,那麼真實的一個朋友。
謝謝你給我的提醒,哎呀,是實現心願後高興過頭了。PRAHA,PRAHA.這下不會忘了:)
回來後,最多翻看的照片,就是VIGELAND PARK,給我的內心太多的震撼,關於人生。可惜,逗留時間太短了。
我已經在網上找到相關的資料了,如果不清晰,再問你。

其實,很想瞭解挪威的文化藝術國家政策,是有很好的關於藝術家的安排計劃麼?您說的給音樂家提供住宿安排,是怎樣進行的?持續了多少年呢?我希望在文章裡,向國內的讀者介紹這方面的感受。

我想,沒有幾個國家會將八十平方公頃的土地,交由一個藝術家永久展示他的作品的。而且,這些作品超出了宗教的意義,也不同於通常的藝術雕刻,而是如此永恆的人本大展示,超越了哲學、歷史與文化。可見,挪威對藝術的理解與尊重,超乎尋常。即使,在北歐。你覺得,是麼?

預備將其中一些照片曬出來,其中會有你和我的朋友們。會在新買的看海書宅掛上她們,吹著海風回憶那個叫人震撼的午后。如果你和先生有機會來海南,一定要告訴來看一看。

互聯網真好,能這樣跨洲際的交友。下次,講講你的故事吧,你的愛情故事。你的對藝術執著的眼神,很教人難忘。
關關

3/25/2008

聽聽歌兒:《美麗的姑娘》










挪威奧斯陸。
GUSTAV VIGLAND,花了二十三年設計雕塑完成的VIGLAND PARK.
其情愛雕像,解讀著,人,這個物種。還會有其他的情形麼.

3/19/2008

北歐紀行之:丹麥“公社社員”的幸福生活





中新社哥本哈根三月十八日電 題:北歐紀行之二:見識丹麥“公社社員”的幸福生活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都說北歐是世界上社會福利最高的地區,也聽說丹麥走了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同的“第三條路”—— “社會民主主義的福利國家”,它的社會情形到底是怎樣的?
隨三亞代表團出訪丹麥,跟著導遊吳大方走進了他生活的HVIDOVBE公社,記者有機會見識了丹麥“公社社員”的幸福生活。
高稅收高福利下的“公社社員”
吳導一九八一年來到丹麥,在這個位於北歐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的國家結婚、生子、成為“公社社員”,並擁有自己的TOWN HOUSE.
他介紹說,丹麥全國分為近九十個“公社”,每個公民都是某個公社的社員。公社不僅僅是地域上的也是一個社會組織,公社的高層通過選舉產生,負責保障公社的有效運作,為公社社員提供服務。
吳很在乎自己的“公社社員”身份,因為公社有專職顧問為每一位元社員提供終身服務。這個服務從母親妊娠開始,出生、教育、就業、醫療直至喪葬,公社社員終身都由公社負責照顧並支付所有費用。
“在這樣的制度下,人們只要按照各自的意願去完成一個生命體的過程,”吳用蠻哲學的口吻對記者說,“當然,為了保障這樣的再分配式的高福利,公民一旦結束教育過程進入就業階段,要上繳的稅收是收入的一半。”
靜如“畫廊”的公社醫院
HVIDOVBE公社與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公社毗鄰,這個北緯五十多度的歐洲小鎮,道路兩旁是一幢幢款式、色澤各異的TOWN HOUSE。這些建築屋頂厚實,如禦寒的帽子般有“帽耳”披下,形狀很有趣。道路設計很在乎自行車族的“路權”,不但辟出單車道,甚至有“迷你”紅綠燈專為其服務。
走進HVIDOVBE醫院,候診廳、診療室、住院部,整個建築體現著丹麥設計的現代感,只見一幅幅繪畫與現代雕塑陳列著,整個醫院靜如畫廊。
“怎不見病患、醫護、家屬的繁忙?”吳導告訴記者:“社員如生病只要在家中知會公社,所有的一切就由公社負責。如果公社醫院不能治療,會自動轉到專業的醫院,食宿醫療全部費用由公社支付。家屬來探視,不需送膳食或為醫療操心。”
公社活動中心的快樂週末
HVIDOVBE的活動中心,建在整個公社中心的位置,吳導說社員們只要支付很少的費用,就可以使用中心的設施。
路遇一個週末畫室,記者笑問:可以進去看看麼?立刻有幾位大爺、大媽級別的“畫家”們,笑著打開了門。白髮的LINDA正在畫一幅水粉,翠綠的背景上是兩個抽象的裸女,整個畫面相當現代感。她的幾個姐妹,聽說記者來自中國一個名為三亞的熱帶渡假地,紛紛圍上來熱烈地打探著:“我們都已經退休,聚在一起畫著玩,也愛結伴去旅遊”。
是日,恰逢週末,記者一行在HVIDOVBE公社的活動中心,見識了兒童的溫泉泳池、少男的冰棍球比賽、少女的花樣溜冰、青年人的冰壺球訓練。
這是一個寒冷但溫馨的丹麥人的幸福週末。(完)海南分社關向東采簽發

3/18/2008

THE WAY TO BRAHA,FOR KAFKA.











k,
從奧斯陸起飛的一瞬間,小女子在想:是了,果然有時空隧道,我進去了,我又飛去。那么,至少可以不是只生活的三維時空了。
那么,會有幾維呢?柏林的歷史博物館,有兩個巨幅燈箱,描述著菩提大道上,不同年代走過的人,他們交錯在同一個皇家圖書館的門前,我是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失之交臂,原來,不只是在當下。
那天,孤單地踏上沿著易北河尋找親愛的KAFKA之旅的時候,時空沿著冬日寒冷但溫柔的山谷和流水,颼颼地往回飛,真怕飛過了。我想,我打擾了前后左右的好幾位歐男,他們怎么看著都像是我的K?
終于,在幾個人好心的催促下,我在布拉格下車了。我問,誰可以帶我去找K?我的司機O在一群壯實的歐洲漢子中出現了。其實,他并不知道。他那時大約是被一個亞洲女人的“瘋狂”驚嚇了,不自覺的就說OK。
我們打聽了好一會兒,終于知道KAFKA的故居就在KAFKA SQURE。我想,那時自己是眩暈的。
在K的門前起舞時,他忍不住上來要摟我,我焦急地想,是他么?是他么?!這是,他的屋子,他的廣場,他的千年教堂,他的古老美麗的城市。生活在神的腳下,走在疊疊架架的歷史里,花崗巖的道路走輕了,滑,走重了,嚇,被自己的腳步聲。他的靈魂怎么能安寧呢?一定,苦極了。那些急急忙忙寫下的字們,該是他的“藥”吧?不寫,不活;寫了,也難活。我的可憐的K.
他進進出出的身影,他糾纏不已的靈魂,知道我來了么,跨著大陸和海洋,還有百幾十年的時空,我們相遇了?相知嗎?想,那時自己是緋紅的、輕盈的,欲飛,因為心跳難耐。
K問:這么高興?
我說:是啊,這么,高興。
O問:GOOD?
我說:GOOD ENGHT!

布拉格火車站,時刻表是一面巨大的墻,懸掛在入站的隧道口。你有票,也不知從哪個入口進,得等,等著嗶嗶啪啪的字母翻出你的列車號;可是,誰也不知道何時會翻出。
紅色頂燈下,身邊的人們,都是站著等,高低瘦矮,男男女女,情景很是抽象。
離開車還有五分鐘了,我開始慌了,只有這一班回柏林,錯過了,就錯過不只一次旅程。有一瞬,甚至想,或許留下,等?

好心的女孩看我的票,說:我們一路,跟著我。
怎么?總是有人跟你一路?
我問:不會晚班吧?
她說:但愿。
然后,她起身:Let's go!

次日,團友見面,如現世老友重逢。“對不起,讓大家擔心了。”
同屋的姐姐說:“第一次與記者親密接觸,真是沒有去不了的地方啊。”
小女子:“?!”

倒是頭一天早餐時,幫我尋找天上、地下如何去BRUHA的全陪波波弟,從此和小女子有了不一樣的“關係”:)
我說:你對我的尋找KAFKA之旅有貢獻!
波說:姐姐喜歡,就好:)

3/17/2008

一些洲際訊息


奧斯陸機場的Lover

两位燕兒姐姐和挪威的導游Catherine,在奧斯陸話別。

FINNAIR

When we fly.

In the sky EU.

The sunshine ASIA.

My dear friends.

So cold!
K,
終于從奧斯陸起飛了。看著窗外云下飄過的雪山、冰封的波羅地海,她們在我的生命里就要褪去了,留不住。淚流滿面,忍不住,也不忍,也不擦。知道,是在告別精神的故鄉了。人生就是這樣了,是麼?關關
*******
歡迎歸來。
*******
關小姐,
我是李素香, 在挪威的導遊。很高興認識你.
回到家了,好舒服吧?旅途的疲勞和時差已恢復了嗎?一路上還順利嗎?
不知道各位在德國買的東西, 後來在oslo機場內拿到該退的稅了嗎?
我曾設法上你說的blog網站, 但是沒有成功, 或是地址有錯? 可以再告訴我一次嗎?

Have a nice evening.

Cather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i av a vente pa svar? Fa Windows Live Messenger gratis na.
*******
Dear Catherine,
你好,回家第一次打開信箱,就收到你的信,真高興。我們真是有緣。
http://guanguanjujiu.blogspot.com/
這是我的BLOG地址,希望你喜歡她。照片點擊后可以看大圖,點擊右鍵可以下載。我會在隨筆里再次寫到你給我們講述市政大廳,以及古堡的故事,以及你對你先生和家公,對于和平、藝術的貢獻,溢于言表的自豪。
謝謝你關心我們的退稅,分別在OLSO和HELSINKI完成了。
就是回程很辛苦,我是一夜未眠,喝著酒流了一夜淚,大概內心對北歐的精神家園難舍吧。這會兒,還是按照北歐的時間睡醒了,看來得有兩天才倒得過來。
還想要多一些GUSTAV VIGLAND以及他的VIGLAND PARK的資料,內地的《周末》報約我寫一個版面介紹她。

祝福你,在遙遠的寒冷但自由的土地上,生活幸福。如果有機會來海南島,我也會把自己喜歡的人文景觀介紹給你。
保持聯系啊,親愛的朋友。
關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