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2009

a link:Sth. about Frankfurt Book Fair

法兰克福书展多管齐下 推动中国

(中央社记者林育立法兰克福14日专电)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今天正式起跑,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自由讨论的风气,是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图书飨宴成功吸引各国出版界和文化人的主因。

中国是今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题国。主办国德国的领袖不仅当着中国领导人的面,呼吁中国解除对言论自由的箝制,还主动邀请异议作家参展,直言的勇气让台湾文化人相当佩服。

由莫言、余华、苏童、藏族作家阿来等上百位作家组成的中国官方代表团声势惊人,在书展的5天期间,在展场和法兰克福全市的图书馆、文人聚会场所和大学汉学系附设的孔子学院,举办超过200场的作品朗读会和研讨会。

另一方面,透过主动邀请、政府安排或民间单位居间协调,旅居法国的作家高行健、英国的杨炼和马建、北京作家戴晴和周勍、“中国农民调查”作者陈桂棣和吴春桃夫妇及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主席热比娅,也将先后出席,目的是呈现中国的另一种声音。

中国的新闻和出版检查制度,无疑是今年采访法兰克福书展上万名全球记者关注的焦点,书展主席布斯(Juergen Boos)在13日开幕的记者会直言,“法兰克福书展对人权受到迫害和中国对言论和新闻自由的限制,表达最严厉的批评”。

中国力阻戴晴和旅居台湾和美国的贝岭,出席9月在法兰克福一场为书展热身的研讨会,德方主办单位一开始还配合演出,婉转要求两位异议作家不要出席。

对此,书展主办单位德国书商协会主席洪斐德(Gottfried Honnefelder),也在当晚的开幕典礼公开致歉,“如果违背自己的原则,那道歉也实在没什么好丢脸的”。

他在面对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上百位中国官方代表时,一再强调言论自由的普世价值,希望习近平“保障中国出版人和作家必要的自由”,全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最后致词的德国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也指出与今年主题国的对话没有禁忌,“这是言论自由的核心”。

亲身经历东德统治的她,还回忆起当年拜托西德亲戚偷偷带书到东德的往事,强调阅读能助人思考和认清真实的效用,“这也是独裁国家审查出版的原因”。


包括作家龙应台在内的多位台湾出版界领袖和文化人,当晚也出席书展开幕式,都对德国出版界和政坛领袖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直言的勇气表达由衷的佩服。
法兰克福书展 台湾作家轮番演讲备受欢迎
(中央社记者林育立法兰克福16日专电)法兰克福书展台湾馆旁的论坛区,今天下午挤进上百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听众,聆听评论家王德威和作家杨照、张大春用英文演讲台湾文学和汉字文化,成功介绍台湾的多元文化。

目前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王德威表示,虽然中国是今年的主题国,台湾的声音仍然必须被听到,正因为地缘、血缘和历史的多元因素,台湾的文学才充满澎湃的活力,光透过台湾,就能看到华文文学的限制和未来的可能性。

随后,他以“离散与回归”为题,从南明时期作家沈光文因为遭遇台风漂流到台湾讲起,虽然一生没有机会重返福建故乡,却阴错阳差成为台湾文学的开拓者。

王德威接着举随国民政府迁台的诗人周梦蝶、诗作中擅长掌握大都会意象的鸿鸿、实验精神非凡的夏宇、个人风格强烈的伊格言等10多位作家为例说,台湾文学历经移民、根植本土到广纳全球影响的阶段,台湾的生命力正是来自这种人来人往、融合交流的多元和活力。

对王德威而言,不论是住在美国、用英文写作的哈金,住在法国的高行健,以政治异议闻名的戴晴,或在海峡两岸都有广大读者的龙应台,他们的作品全都以台湾为出版基地,“台湾正如法兰克福书展,汇集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在杨照朗诵夏宇和洛夫等人的诗作,介绍台湾多元文化如何受到外来影响后,张大春登台介绍汉字之美,他利用投影机投射“书”一字的不同字体和组合,来说明汉字为何是中华文化的基础。现场气氛专注,风趣的演讲让现场上百名观众,笑声不断,成功的将台湾多元文化推介到国际舞台。
******
龙应台国共内战新书 法兰克福书展受瞩目
据中央社报道,应邀参加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台湾作家龙应台,今天针对描写国共内战时小人物命运的新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发表专题演讲,吸引两百多位慕名而来的观众。

龙应台在新书中呈现出不同于中共的中国历史视野,成为今年书展最受瞩目的华人作家之一。

龙应台回溯写作过程时表示,在追寻她父母一整代人生命历程时发现,战时的任何决定可能影响了一生,两百万中国人迁居到台湾的故事,不论两岸都非常陌生,这是她想写这本书的主要动机。

在欧洲人的眼中,1949年正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断垣残壁的一年,当时的幸存者和中国人一样承受巨大的伤痛。

今天演讲的与谈人、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教授华格纳(Rudolf Wagner) 因此指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与欧洲历史其实息息相关。

他回忆说,德国一直到1970年学生运动时代,才开始记录和整理纳粹时期平民老百姓的生活和遭遇,这本书不仅对华人社会,对欧洲来说也很重要。

龙应台则举发生在东北长春共军围城的战役为例说,战前城里还有80万人,解放军进城后只剩下17万人,死伤的惨烈和二战时纳粹德军进攻史达林格勒(Sta-lingrad) 几乎不相上下,为何到现在还一直提起南京大屠杀,台湾和中国却不再提起长春围城?

由于这本书9 月在台湾出版时,正好是中国建政60周年前夕,碰触到中国近代史敏感的禁忌,中国的出版审查单位因此下令全面封杀。

对此,龙应台说,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时,她人正好在德国,当时看到欧洲人这么兴高采烈,就想动笔写一本中国近代史的书,不过一直到20年后才实现,新书出版正好碰上中共60年建政,纯粹是巧合。

今天这场名为“向失败者致敬--一个边缘的视角”的演讲,现场挤进两百多位观众,包括作家李洱等多名中国出版界人士和读者、欧洲的汉学家和文学评论家都慕名而来,许多原本在展馆走动的人也驻足聆听,现场弥漫在吵杂的展馆少见的专注气氛。

曾在台湾大学外文系任教的汉学家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表示,这本书不仅对台湾、对当代中国来说也很重要,她希望这本书能尽快翻译成外文,让更多人知道两岸在60年前,也有和欧洲一样的动荡历史。

在德国主流媒体的眼中,龙应台成了今年以中国为主题国的法兰克福书展,最能代表台湾的声音。

除了“德国电视第二台”(ZDF)和“西南德广播公司”(SWR)相继专访外,书展委托柏林“日日新闻报”(Die Tageszeitung)10位记者每天接力撰写的部落格,第一篇就是介绍龙应台描写国共内战的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