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2010

陳伊敏:內地節目 「和諧」的眼淚

文章日期:2010年9月21日
【明報專訊】最近,上海東方衛視購買歐美當紅選秀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版權打造《中國達人秀》,收視一路升,穩居全國綜藝節目第二位。除了各路奇人異士大秀才藝,他們背後的血淚辛酸史讓評委和觀眾大贊感動。

賣鴨脖子的攤販周彥峰表演「殺豬」被評委一致說「No」。他懇求評委給愛唱歌的妻子機會,讓她能站在舞台上喊「兩嗓子,哪怕喊一聲也行」,那句「我為我老婆可以裝豬,裝任何東西都可以」讓眾人灑淚。另一名選手自製「孔雀開屏」裝置登台,舞步笨拙,評委一致說「No」。他說,發明「開屏」是為了博癱瘓的妻子一笑,眾人灑淚。「無臂鋼琴王子」劉偉憑十根腳趾頭演奏,眾人灑淚;身高1.2的23歲袖珍女孩聲如童音,和她的袖珍男友追求幸福感動全場,眾人灑淚……來自全中國各地的草根選手迅速佔領這個選秀舞台,被網友冠以「感動」標籤迅速傳播。

網民大讚平凡的故事之動人,媒體一片讚譽,連負責監管電視台節目的廣電總局官員也公開表揚其「視角對準了普通百姓,選手年齡跨度大,行業跨度大,才藝五花八門,還有小發明。評委不錯,沒有毒舌、惡語傷人」。然而,隨節目熱播,這個憑藉背後的感人故事晉級的節目亦讓人質疑:「達人秀」究竟是選「中國達人」還是要「感動中國」?有網民說:「看上去好像每個人都享受權利,每個人都擁有權利。但是很遺憾,真情被綁架成了馬戲團,只是煽情的舞台。」

內地大學從事基層教學實踐多年的實驗師簡剛暉說,觀的感動源於麻木和望梅止渴的心態,該節目的成功是現代公司制度和媒體合謀。前者掏空心靈,長時間工作將人消磨得麻木,緊張的人際關係使人們轉向非現實中尋求「真情」的慰藉;後者又給予幻想和刺激,以掩蓋體力上的疲勞和心理上麻木,本該休息的時間用來接收娛樂的刺激,精力透支。「那些深受『感動』的電視觀不再生活在其所立足的地面,看不到自己,更看不到身邊鮮活的人和事,因為只有上了報紙、上了電視的才是『有創意的、時尚的、有個性』的,迷戀『大場面』,希望瞬間得到大的認同。他們不滿所處的位置,覺得自己應該在電視上那些『更美好』的地方。」

「內地模仿外國節目時向來善於copy形式,並不在乎抓住原神韻,要配合國情和社會需求。」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馮應謙分析,Britain's Got Talent和America's Got Talent皆有嚴謹的製作規則,偏重才藝,節目藍本規定評委不以個人感情或同情的手法處理,要在專業性方面嚴格評判,《中國達人秀》顯然主要以製造話題和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為主。「要紅就要感動草根,為弱勢群體發聲的節目很容易承認這是好的節目。」他認為,政府解決不了的民眾現實問題,民眾通過電視來自我勵志,也可創造出一個的「和諧社會」。

節目繼續售賣感動,貼上煽情的標籤從而高收視率,觀眾繼續消費感動。觀眾需要被感動,然後被自己感動,流下廉價的淚水。

[文/陳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