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2007

一封致董橋先生的信

K,
說實話﹐聞聽董先生接受了文道的訪問﹐小女子有些“醋”意呢。只因﹐對于董先生﹐“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小女子經已廿年。
在港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文化人物訪問﹐獨獨不敢輕易叩董先生的書房門扉。雖然為了做功課﹐又精讀了董先生七﹑八冊隨筆﹐但是心中總覺得從禮數上言﹐一定要在對的場合﹐請對的人引見﹐才敢于提出采訪請求。哪份戰戰兢兢﹐就連小博士都替我著急。
就在小女子離港前﹐終于《明月》的潘耀明先生﹐知道了小女子的心愿﹐答應幫著小女子轉封信給董先生。然﹐因為尚未水到渠成﹐這次“極對的引見” ﹐也還是未能“結果”。小女子并未沮喪﹐覺得自己就是功力不夠﹐且將這次引見“佳話”﹐作為追訪董先生的一段故事﹐回到我的桃花島繼續“練功”。私下想﹐總有一天﹐小女子會看見“下蛋的那只母雞” 的。到時﹐就講故事給董先生聽。
知道嗎﹖小女子和Mayboy之間有句暗語﹕你﹐一定要讀董。呵呵。
小女子不害羞﹐公開了這封致董先生的信﹐為了激勵自己加緊練功。

潘耀明先生代轉董橋先生﹕

  好。

  名為關向東﹐筆名關關的小女子﹐是來自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的記者。奉調來港工作﹐兩年又三個月﹐專責報道文化、 旅遊、民生。

  去年年中﹐通過您的師妹龍應臺女士﹐漸漸走進了香港人文風景圈。香港這“中國這幅畫的留白處”﹐果然教人回味不已。

  兩年來﹐唯一沒有完成的心願﹐就是想去拜訪您董先生。卻因﹐仰慕您的文字與古意﹐始終不敢叩門﹐惟有靜候合適的機緣與引見。

  謝謝﹐《明月》潘先生是次的相助。

  讀先生的文字﹐總有二十餘年。八0年代末﹐在古都金陵南京大學中文系讀古典戲曲﹐那蘇柳的文字、陳子善的編輯﹐一冊《你不能不讀董橋》﹐引一班沉浸在舊時堂前燕的書生﹐如見蓮花。

  一直搜集先生各類版本的隨筆集﹐今年書展更是一口氣兒﹐如獲至寶請了牛津為先生出版的七冊書。今年的那本《故事》﹐更是教人﹐愛不釋手﹐輾轉夜讀﹐今夕何夕﹖

  我的心願﹐就是去先生的書房看看﹐聽先生聊聊已經走進記憶的人間故事﹐也向關心先生當下生活的海外讀者﹐描摩下下先生如今的消遣與樂子。當然﹐還有一個只知讀書的女子﹐心心願願拜訪先生的個人故事。

  因為﹐小女子在港的任期﹐就到今個月的八日。故而﹐不懂規矩地請了潘先生相助﹐還想如果可能成行﹐希望能夠在3 、 4 、5 、 6幾天內安排訪問﹐並希望能在董先生的書房進行﹐還請允許攝影記者隨訪。

  我的文字﹐多會在海外與讀書有關的報紙 、雜誌版面刊發。國內上海文藝出版社﹐將為小女子出版一本名為《香港滋味》的隨筆﹐此間的文壇故事、人文風景﹐飲食男女﹐已被小女子視為向香港交出的一份作業。

  就盼著先生成全了。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關關)

   2Feb,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