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2008

朗朗與母親

郎朗:爸爸逼我自殺
文章日期:2008年5月11日
【明報專訊】今天是母親節,應是溫馨的家庭日,不過,對今天在北京推出自傳的著名音樂家郎朗,也許會被媒體追問過去的「家庭悲劇」:在自傳《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裏,他坦承寫出叫人嘩然之事,父親曾因為他在學藝時的挫折,逼他自殺!
那時的郎朗,琴藝被老師常批評得一文不值。某天他放學後留在學校給合唱團伴奏,晚了回家,本希望兒子實現自己因文革 而中斷的音樂夢的父親郎國任,對郎朗失望之餘,更認定他是貪玩,憤怒得瘋了,抓一堆藥片,要郎朗吃下自盡,否則就跳樓!
當時,郎朗冷靜地拒絕了。「我當時想,我不能吃藥,也不能跳樓,不能就這樣完了,那也太不值得了。」他在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說。可是,郎朗在寫這一段經歷時,「甚至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在發抖」。
音樂家的培育,往往從年少而起,紀律的操練之外,也需天賦,彷彿是藝術家裏最艱難的一支。特別是在音樂世家長大的孩子,壓力 更大。而音樂,是孤獨的藝術,若非家人長期精神的支持、鼓舞,與熱鬧,也許不容易支走下去,直至發現對音樂的興趣。在三聯將要推出的《費明儀傳》內,聲樂家費明儀便憶述她投身音樂為終生志業,原因便來自父親,著名電影導演費穆。
事實上,因為費穆工作關係,費明儀自小便接觸電影界,開始時為影星幕後代唱。一九五三年在國語文藝片《青春之歌》同場放映的《民歌特輯》演唱了六首中國民歌,因為大受歡迎,而在一九五五年的《闔第光臨》任女主角……正當要走上當影星之路時,費明儀二叔提醒,她父親遺願是她專心發展音樂,她也終於決定到法國繼續學音樂。
大提琴家李垂誼的音樂成就,也與在中央音樂學院畢業,以教琴為生的母親有關。受母親大人之命,他學起大提琴,以跟學鋼琴與小提琴的兩個姐姐,有共同的話題。也許母愛總是比較溫柔,李垂誼母親林冬妮後來說李垂誼是男孩,其實沒希望他成為音樂家,學大提琴只希望他提高修養。
而郎朗筆下的母親也充滿愛。他九歲左右就離開母親出外習藝,一直想念母親;與父親嚴厲相比,他念記母親在他七歲時說故事的影響:郎朗外公在文革時受批鬥,連帶他那在學校歌詠團當歌手的母親也被藐視。可她跟兒子憶述往事時說:「當我站在舞台上時,我不在意別人怎想我。在舞台上,我所向無敵。」
郎朗在自傳裏寫到:「我的腦海裏還縈繞母親講的家裏的故事……我為她驕傲,對她的力量我打心裏感激。我拚命練琴……我想為她彌補她失去的機會。我練習的音樂成了一部關於母親的電影的配樂。 」這裏頭是兩代之間的對音樂熱愛的傳遞。
香港有許多習琴的孩子,可是他們與父母間,也有這樣激情的連結嗎?
《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作者:郎朗
出版:廣西師範/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