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2008

揣測今年諾貝爾文學獎


會是從波羅的海邊的石板路上走出來的戀人么?

還是老人與海,還有他的黑狗子?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歐洲中心主義的鏡子?
文章日期:2008年10月8日
【明報專訊】一年一度諾貝爾文學獎明日公布,每年十月初的文學屆於是又一陣風吹草動之象,各地文壇紛紛競猜哪一位文學家將戴上新桂冠,而每年都被視為大熱的作家如南韓詩人高銀、秘魯作家羅沙(Mario Vargas Llosa)、美國的羅斯(Philip Roth)和歐茨(Joyce Carol Oates)、日本的村上春樹、義大利的塔布其(Antonio Tabucchi)、以色列的歐茲(Amos Oz)、加拿大艾伍德(Margaret Atwood)等等,今年仍被點名看好。
究竟會花落誰家?若據早前評審之一瑞典皇家學院常任秘書恩達爾(Horace Engdahl)放言美國文學「封閉偏狹」,並指「文學世界中心在歐洲」,以上名單可以排除大半。那會否是歐洲盛傳的另一個名字?瑞典的《每日新聞》文化編輯休泰紐斯最近獨排眾議,認為「這次可能會是勒.克萊喬(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法新社通訊亦指勒.克萊喬「似乎是今年斯德哥爾摩文學界口耳相傳的一個名字」——這位一九四○年出生於尼斯的法國當代文學大師,二十三歲時即以第一部小說《筆錄》榮獲法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賀那多獎」,其後大獎不斷,一九八○年《沙漠》獲頒法蘭西學院「保羅.莫杭大獎」、一九九八年獲「摩納哥皮耶王子文學獎」。
勒.克萊喬筆下主角多為邊緣人物,漂泊乃是他們自由的標記;但對於被指歐洲中心主義的恩達爾言論,他的作品卻常關注消逝的古老文化以及原始部落,認為「這些原始文明遠比建立在理智上的歐洲文明來得強烈、熱情,對世界也有更為感官性、直覺性的認知」,這可是一種反諷?被譽為當今法國文壇最受歡迎的作家,勒.克萊喬在華文世界並不算陌生,台灣皇冠曾出版他的代表作《金魚》、兩年前又出版了他的近作《偶遇》,譯作遠傳到華文世界,亦算是合乎諾貝爾文學獎自一九八○年代以後,以「世界文學」為準則的頒獎政策。
諾獎作為舉世矚目的文學獎,今年除了恩達爾的言論曾惹來美國文壇抗議外,中國竟也傳出一位不見經傳的安徽詩人葉世斌「被推舉為二○○九年候選人」,一陣擾攘後才被查明所謂推薦機構「國際詩歌翻譯研究中心」本是沒有提名資格的民間組織。每年諾獎頒授之前的哄動,也總成為文學作品不大不小的炒作機會。
[文‧鄭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