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2009

老头子看戏

高飛不起來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9日
【明報專訊】舊版《我要高飛》好像是在碧麗宮上映的吧?不太記得了,畢竟廿九年了,那歲月,我十七歲,跟當下的大女孩歲數相同,而看戲之後的心情,恐怕亦跟大女孩今天看完新版電影的相近吧?
老頭子當然覺得舊版比較好看囉。
那年頭的MTV仍是電視上的新鮮事物,阿倫柏嘉竟敢用MTV手法在大銀幕呈現一群年輕男女的徬徨和慾望,熱歌勁舞,停不下來的音樂拍子和手舞足蹈,把坐在黑暗裡的年輕觀眾震懾得目瞪口呆。看後難忘,銅鑼灣的炎夏氣溫暴升了幾度。
舊版本除了帶來新鮮刺激,主題氣氛似乎亦較緊張緊湊。若沒記錯,廿九年前的《我要高飛》有不少競爭和衝突,男女之間的爭風呷醋,兩代之間的誤會怨恨,同學之間的你輸我贏,或大或小的對立矛盾把劇情發展推往高峰,到了末尾,和解的和解,出線的出線,觀眾的繃緊情緒獲得紓解,遂可心滿意足地離開戲院。
新版強調的顯然是自我 認同和生命共享而不是衝突競爭。各有各的煩惱,然而煩惱互不交集所以沒有什麼對立可言,連一對年輕男女的短暫分手亦是淡淡的輕輕的,沒有構成拍拍椅要生要死的情緒缺堤。至於最後一場的畢業演出,更是來得突然,完全欠缺適當的鋪陳延伸,故我懷疑,拍攝時的計劃應該遠不止於這些情節,應該仍有別的,只不過在最後剪接時為了某些理由把它們刪去。由於欠缺鋪排,前面沒有衝突張力,後面的畢業演出便變成歡歡樂樂的「純演出」了,難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為什麼如此?或許跟時代精神有關吧,大女孩在離場時聳肩道。在你那年代(說時語氣彷彿視我為石器時代的遠古人類!),強調的是競爭出頭,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而在我這年代,注重的是個人的心靈舒適和共榮共存,什麼都要share,競爭不是一樁好事。大女孩竟也變成「影評人」了,在不知不覺間。
燈光轉亮,離場回家,大女孩瞄一眼四周的稀疏觀眾,忽然說:you know what?你是這間戲院裡最老的人
我恨不得趕她自己搭巴士,不准坐我的車;廿九年前散場時,我可沒想到有這一天的淪落。
×××××××××
黑人化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20日
【明報專訊】為求順應時勢,2009年版《我要高飛》加入了不少廿一世紀新元素,例如學生在上課時用手機傳情,又如Hip Hop和Rap交替群唱,再如黑人女學生在迷茫中發現自己的歌喉天賦,這皆舊版本欠奉,為電影帶來了貼身的時代感。
總體而論,新版本的最大特色是把情節「黑人化」,戲裡雖有白皮膚的男女角色,但幾乎淪為配角,只是為了聊添愛情點綴,劇情重點由頭到尾終究放在幾個黑人青年身上,刻劃他們對自我 的追求和實現,遙遙呼應了現實世界的日常寫照。
這也難怪。連總統都是黑人了,連第一夫人都是黑人了,還流著黑奴的遠古血液,「黑色美學」成為紐約時裝設計者的最大挑戰,此時此刻的《我要高飛》沒法不把黑人推到台前,讓觀眾再次看清楚現實世界由誰做莊。
我對黑色白色沒有太大介懷,真正在意的倒是舊版裡的好多首陳年老歌被踢走了,那些熟悉的音符唱腔都不見了,悵然若失,彷彿跟老同學相約在中學時代每天吃飯的老地方見面,但老同學沒有出現。舊版《我要高飛》有首歌最讓我印象深刻,失戀的少年坐在房間窗前,抱著吉他,望著街上夜燈,遙向不見蹤影的女朋友喃喃念唱,「我可以說聲你是我的嗎?就只是一會兒,讓你是我的……」,純情的渴望把長夜燃燒成白晝,然後,銀幕上下的少年一起流淚。
進電影院看新版本幾乎就是為了等待這幕。豈料失望而回,唯有對大女孩說,我又「失戀」了,但不是為了女人而是為了音樂。
聞說舊片新拍將成為荷李活的流行把戲。繼《我要高飛》之後,將有《夢斷城西》,那對我的父母來說便是必看的新經典了。但既然《我要高飛》能夠「黑人化」,《夢斷城西》說不定亦會被改變主角膚色以符合時勢新潮。波多黎各和意大利裔阿飛,或會被改為越南幫和巴勒斯坦幫,因為這兩個族群在許多美國城市都被視為「治安殺手」,荷李活的聰明人當然懂得把他們融入戲內,召喚觀眾的恐懼心情。
「時代的巨輪不停地往前走」,小學老師不是喜歡這樣教你寫作文嗎?新時代需要新主角,正是如此。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