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010

台灣電影新魅力叫好叫座

台灣電影新魅力叫好叫座 .張殿文

《艋舺》新春突破台灣華語影史票房紀錄、《一頁台北》獲得柏林影展最佳亞洲電影獎,台灣電影產業一改過往市場操作模式,上映和參展已同步推進。隨著台灣電影獲得國際肯定,台北已是最大贏家。


--------------------------------------------------------------------------------

當電影《艋舺》導演紐承澤和製片李烈二月十一日抵達柏林影展參加「電影大觀特別放映」單元時,風光走在紅地毯上「面子」背後已有「裏子」:二月五日《艋舺》上片第一個週末(二月五日至七日)台北市票房三天就創下二千六百三十六萬台幣(約合八十二萬美元),是台灣華語影史票房新紀錄,勝過近年來最佳的三部《十月圍城》的一千一百六十二萬台幣、《投名狀》的二千零七十萬台幣、與《色戒》的二千五百八十四萬台幣的一個週末紀錄,第一週的票房更達到七千五百萬台幣。

而由美籍華裔導演陳駿霖所執導、德國名導演溫德斯(Wim Wenders)合作監製的《一頁台北》,則是從「青年導演論壇」(Forum)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亞洲電影獎,這是柏林影展的獨立獎項,由「亞洲電影促進會」(NETPAC)的三位影評人從Forum單元放映的十二部亞洲電影當中挑選而出,代表新一代華語導演的堅實能力。

本土市場是後盾

過去台灣電影產業最擅長的市場操作模式之一,就是以藝術片內涵先在「國際影展」獲得肯定,造成非看不可、世界接軌的氣勢再回攻「本地市場」。不過,從今年上市的《艋舺》開始,上映時間和參加國際影展已同步推進,《艋舺》還早柏林影展六日上映。

台北市萬華區被早一輩台北人稱「艋舺」,在平埔族的語言裏面,是「小船」的意思,也被導演紐承澤做為他電影的片名,這條「小船」也以八零年代為背景,衝上台灣電影繼《海角七號》之後的又一新浪頭。

被外界稱為「青春史詩」的動作片《艋舺》,故事一開始是由蚊子(趙又廷飾)轉學第一天,午餐飯盒那隻雞腿就被一名壞學生搶走了,蚊子不知哪來的勇氣,搶回了那根雞腿,一場從校門口到河堤的追逐戰就此展開,也被同校「太子幫四人」發現蚊子有如泥鰍般閃躲遁逃的身手,決定收他入幫,隔天太子幫的老大之一志龍(鳳小岳飾)就領軍找來蚊子,在學校頂樓,將追打欺負他的學生「獻祭」給蚊子,讓他報仇。「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就會被他們弄死!」太子幫中的「和尚」(阮經天飾)、「白猴」(蔡昌憲飾)一句一句充滿了血性的對白:「我只聽過義氣,沒聽過意義啦!」也讓男主角上癮、成為黑道的一員。

而當時的艋舺,角頭多到數不清,其中又牽涉到很多的利益糾葛,這個看起來相當興盛的地方,就要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衝擊!背景是台灣馬上就要解嚴,經濟也逐漸在起飛,外省幫派開始在崛起,劇情介紹形容:「艋舺」這艘小船,馬上就要經歷「大浪來襲」,整個艋舺黑道因此產生劇烈搖晃,太子幫五人的「義氣」也開始衝擊,他們捲入大人世界的陰謀浪濤中,不知命運會帶他們去哪裏。

周杰倫讓出創意

這部電影要講的不只是一個黑道義氣,而是活過那個年代的人共有的青春記憶,導演鈕承澤想藉由這部電影,對自己的荒唐青春有交代:或許是跨入成年前的最後一年,十七歲,通常是一生中最敢夢敢想、敢荒唐也敢熱血的一年,紐承澤感性的表示:「粗俗點的說,十七歲,往往是人一生中最『有種』的一年!」

有趣的是,《艋舺》一開始的投資人是周杰倫,根據紐承澤回憶,有一天晚上大概十點多,周杰倫打電話告訴「豆導」:「我有一個構想,就是要拍一部古早年代的故事,片名叫《艋舺》,我來演,你來導!你覺得可不可行?」

紐承澤沒有立刻回應周董的提案,只表示「要想一下」。但是在深夜的東區街頭,一幕幕的故事、場景,開始在腦海裏奔騰,於是豆導決定可以開始實行這個計劃,

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後,周杰倫投資了最初的五百萬台幣,劇本完成了,就在開拍之前,周董卻退出了這個計劃,或許是「黑道故事」讓人卻步,直到香港藝人曾志偉來台灣尋找新案子,豆導把《艋舺》的劇本拿給他看,他一看完相當喜歡,紐承澤回憶他馬上用那招牌的「高八度」音調,稱讚著這個故事簡直就是年輕版的《英雄本色》!二零零九年金鐘獎的時候,紐承澤走到場外抽菸,遇到了也在抽菸的名演員兼製片人李烈,聊到《艋舺》開拍的事情,和豆導私交甚篤的李烈立刻答應參與,也就這樣成為這部電影的監製。

當《艋舺》主要成員從柏林影展返台時,拍攝成本約七千萬元的《艋舺》,另有一千萬元做行銷,拜農曆春節九天持續發威,票房達二點五億台幣,新聞局補助金加票房回收,媒體初估已淨賺九千五百萬台幣。

而陳駿霖執導的《一頁台北》,在柏林放映共六場,場場爆滿,映後座談都留下來不忍離去,外國觀眾被幽默劇情吸引不斷大笑,更好奇的問道:「台北真的這麼有趣?」

三年前代表台灣在柏林影展拿下最佳短片銀熊獎的陳駿霖,《一頁台北》是他所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故事是發生在台北的浪漫愛情喜劇,男主角在被到巴黎唸書女朋友拋棄之後,每天到書店學法文,想辦法要去巴黎,離開台灣的前一晚,男女主角從誠品書店相遇,如同《一頁台北》旁白:「聽說巴黎是一個戀愛城市,我在想,台北呢?」電影中的背景,是台北人習以為常的夜市、巷弄、天橋每天必搭的捷運。

光是選角過程就歷經半年,導演陳駿霖希望每位角色都能代表台北不同的面貌,面試了數百位電影及電視演員、偶像歌手、戲劇系學生及街頭素人,而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更全力協拍《一頁台北》,曾協調台北市捷運特別於夜間開放,讓劇組進入拍攝,包括一場男女主角躲避警察追蹤的戲,更動員五百名臨時演員湧入捷運站,但隨著《一頁台北》獲得國際肯定,台北市已是最大贏家。

台北已經與十五個國家跨國合作拍攝二十五部電影,包括《艋舺》得到台北市的全力配合、《一頁台北》也獲得台北市一百五十萬元台幣補助,從全球化的觀點來看,本地市場如果終究能支持本土化的題材,其實會讓本地的產品更有「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