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2007

閱讀時光﹕王蒙。我又夢見了你。(全文)









K:
  聽一則有關中央音樂學院古琴教授的訪問﹐嘉賓趙家珍老師的聲音和快樂的氣質﹐著實讓小女子想起了母親。當然﹐是母親的當年﹐她在中央音樂學院教書的日子。也是﹐她與父親京滬千里姻緣一線牽的最好時光。
  小女子﹐只是在照片里看過母親的如花歲月﹐文革前她那種融古典于現代的氣質﹐相信一定是很吸引一班學習音樂的學生的。可惜﹐文革十年中斷了母親的藝朮沉浸﹐也帶走了她最好的時光。
  小女子﹐對中央音樂學院的記憶﹐倒主要是我的幼兒園﹐有個特會彈琴的長辮子小張老師﹐好看極了﹔還有音樂學院老樓里的舊琴房。
  記得有時黃昏﹐母親較晚來接人兒﹐匆匆拖了小女孩的手去食堂﹐路過窗棱高過小女孩的琴房。琴房里傳出的琴聲﹐常常教人想加快腳步──逃。如今想來﹐或許是因悲調﹐或許是因黃昏﹖
  趙老師所說的﹐與學生的母子情﹐一直貫穿了母親職業生涯。也是小女子當年不滿母之處﹐因為要和學生搶“媽媽”。呵呵。所以﹐待到考大學時﹐小女子一個有關師范的志愿都不報﹐就是為了不陷入母親命運的輪回﹐為了將來可以將完整的時間﹐奉獻給至親至愛的人兒。有點早熟﹐是吧。
  今日﹐聽趙老師陶醉于與學生的關係﹐小女子自忖﹕當年因了年輕﹐沒有參悟母親生命的樂趣﹐很是對不起了。
  今兒﹐趙老師關于頻頻夢見去世導師的一段談話﹐最是打動小女子。是啊﹐人與人﹐陰與陽﹐即使是在夢境里相遇﹐也一定是要有緣分的。一段時間﹐頻頻入夢﹐冥冥之中要有多深的緣分呢﹖﹗
  小女子﹐就是會為這樣的問題糾纏。無解﹐就翻書。抬頭﹐竟然就看見架上王蒙的《我又夢見了你》。
  蠻“老”的版本了﹕一九九一年﹐華藝出版社﹐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新作大系。夏衍為序﹐288頁﹐定價4元9角。
  書中﹐有王蒙詩作《有些話》的手跡﹐有之後引起廣為議論的《堅硬的稀粥》﹐還有這篇充滿激情﹐很蒙太奇的《我又夢見了你》。大約王蒙寫作該文時﹐已是人到中年﹐文字困擾極了﹐雖不似《青春萬歲》﹑《組織部來的年輕人》輕快﹐但是更加有勇氣直面人性了。
  讀之﹐反省﹐竟然也很自我糾纏。但愿﹐讀者真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