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2008

郑教授请人品茶

唐朝瓷器上上品

文章日期:2008年3月22日
【明報專訊】說起唐朝的瓷器,浮現在大多數人腦海裏的,是唐三彩,彩色斑斕絢麗,造型生動誇張,讓人一見難忘。可是,以嚴格的定義來說,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上了彩釉的陶器,以陪葬品居多。籠統而言,稱之「陶瓷」可以,稱為「瓷器」就不符合瓷器的標準了,因為瓷器燒製的火度要高,胎質要堅密不吸水,玻化程度亦高。除了唐三彩外,唐朝瓷器的製作,南北都有,在形制、胎質、釉色的發展上也是輝煌燦爛,多姿多彩的。
陸羽《茶經》卷四,論茶飲用具,有一段說到茶碗的使用,分析不同瓷窯所出茶碗的高下,列了一個排名榜。他雖然沒說誰第一誰第二,可是按照次序一一列舉,名次卻十分清楚:越州瓷第一,鼎州第二,婺州第三,嶽州第四,壽州第五,洪州第六。名次排完了,他又提出別人的不同看法,說邢窯可以媲美越窯,由此而論述了瓷器的審美標準,強調瓷色與茶湯的呼應關係。最後的結論,顯然把茶色與瓷色的對應作為品評標準之一,卻也提出了明確的品第評級基礎,把邢州白瓷打入另冊,還是越州青瓷第一
陸羽比較邢瓷與越瓷的差別,舉了三條標準:「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瓷類雪,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從瓷器本身的質地而言,邢瓷色白,如銀如雪,越瓷色青,如玉如冰。拿洋人的比喻來說,就是「橘子蘋果,各美其美」,各有其追求的完美,比不出什麼高下的。陸羽評比的殺手是第三條,茶色。因為唐朝的茶,製作工藝比不上今天,製成茶餅再研磨成末,烹出的茶湯多呈暗紅色,所以盛在邢瓷白碗裏,呈丹紅色,不好看,盛在越瓷青碗裏,則有「雨過天青」的愉悅,當然就勝了一籌,成了第一。經過陸羽這麼一評,把視覺的美感與味覺的美感併合,再加上茶香的嗅覺,撫摸越瓷如冰如玉的觸覺,色香味觸融合為美感的聚合,越瓷之美當然就天下無敵了。
陸羽的評比方式,並非強詞奪理,而是有其社會共識與文化基礎的。唐詩中就有不少篇章,吟詠越瓷之美,都跟陸羽一樣,把瓷色與茶色連繫在一起。如陸蒙的〈秘色越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又在〈茶甌〉詩中說:豈如珪璧姿,又有煙嵐色。明確指出,越瓷的「千峰翠色」、「煙嵐色」與飲茶有關,給人帶來了美感。晚唐詩人徐夤還有一首〈貢餘秘色茶盞〉說起越瓷,更是浮想聯翩,把大自然的美景全都編成了詩的意象,轉而形容越瓷秘色茶盞: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濆。中山竹葉醅初發,多病那堪中十分?這些形容大自然的美麗詞藻,全都用來點綴越瓷了,越窯的上上品秘色瓷,當然是天下第一。
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中,皇室用的茶碗就是越窯的秘色瓷。
[鄭培凱 學者.詩人.著有《真理愈辯愈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