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2008

宋錚會了錢鋼



真真假假天涯,虛虛實實宋錚,天涯“開放度”在國內是沒得說,他們領的圣旨也很多啊:)相比之下,同樣活在海南的凱迪更有水些http://www.cat898.com/。
網絡神話的現實:還須慎言
記「互聯網時代的中國新聞業」圓桌會議

文章日期:2008年6月21日
【明報專訊】經歷過年初的雪災、西藏暴亂、奧運聖火傳送以至四川地震等事件後,2008年,中國互聯網的民族主義意識引起文化界的關注。中國互聯網研究年會至今第六屆,由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主辦,今年首次於香港舉辦,最後一場以「互聯網時代的中國新聞業」為題的中國記者和博客圓桌會議作結。不知是否特區亦屬中國境內,會上,對於政府的網絡監管等問題,不但台上講者言有忌憚,即使台下發言者亦小心慎言,多有忌諱。
宋錚:「你那裏震了嗎?」
是次研討會中,以天涯社區(http://www.tianya.cn)總編輯宋錚所感受壓力 最為明顯,五個指定他作答的問題中有三題,譬如關於報道內容的尺度問題,他都直接表示不方便回應,或說「中國沒有控制互聯網」。他甚至定位天涯社區不算「媒體」,只是一個互動平台,表示上面有博客、有大量憤青,也有當局僱用的以發帖影響言論的「五毛黨」,指任何人都可利用此平台自由表達,管理者很少干預平台的走向。
宋錚以四川地震天涯社區的頭條信息如何出現為例,說明天涯的草根網民參與特性。天涯的留言帖雖盡量以呈現原生態為原則,但天涯社區論壇的頭條仍為管理層所挑選,主要依據是有多有網友重視該帖留言,誰人所寫或寫得多好並非挑選的主要因素。
而該頭條是最早關於地震兩條相關帖子之一,發表於5月12日下午2時29分,即地震後一分鐘。帖子在10多分鐘裏已有100多個回覆,原題為「是哪裏發生了地震嗎?」,因當時地震信息未確定,經宋錚編輯為「你那裏『震』了嗎?」,並同時向全國用戶發布感應地震的調查。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宋錚,當年與家人從西安跑到北京再回西安,逃避地震,一直不知下一步何時何處會有地震,全家半年裏都住在防震棚,他認為是次因為網絡關係,地震當天各地網友都發來消息,半小時內就知道地震的資訊,消解最初以為遭了核打擊的流言,快速安定國民情緒。
天涯社區1999年開設於海南,現在整合有社會、人文、經濟等8個頻道,07年底用戶人數已達2000萬,在線用戶常在15至20萬左右。
同樣是網絡經營者的張東生,是騰訊網評論主編,則進一步定議網絡媒體。他指出,狹義而言,中國提供新聞信息服務、並得到新聞牌照的網上媒體,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新聞網站以及幾家門戶網站,一共不超過50家,被有效地納入政府管理體系,會得到經常的通知等信息管理;更廣義的是博客、論壇,以至QQ群,較難以有效管理。
騰訊網(qq.com)最初為提供即時通訊軟體的公司,後成為綜合網站,因借助其用戶的龐大數量,騰訊網2007年在Alexa的網際網路排名中名列第12位。張東生認為,中國公民記者還處混亂狀態,他期待的公民記者群體,是如韓國Ohmynews的網站,公民記者的採寫稿件,可以經過網站的公共編輯而發布。翟明磊:個人主義媒體有偏見無謊言
相對起來比較敢言的翟明磊,一力獨支的網絡媒體《壹報》(http://www.1bao.org),發刊辭即言「壹報是一個人的報紙,中國缺少的是健全的個人主義者,因此壹報將成為個人主義的媒體,裏面或有偏見,或有任性,但絕無謊言。」
翟曾經是《南方周末》記者,因不可忍受主編無法頂受政治壓力撤稿而憤然辭職,後創辦《民間》雜誌,卻因刊號問題被查封。開辦《壹報》博客,又因報道胡佳事件而前後三次被屏閉。多次與政治壓力直面周旋,他笑言政府是敏感的動物,對信息開放的恐懼,他致以同情。他表示《壹報》採取溫和的狀態,策略是高速介入報道,以有趣對抗無趣,以微笑代替嘲笑,希望減輕一部分人的恐懼心,以爭取新聞自由。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助理主任的李永剛博士,在本世紀之初,曾自費製作及主持一學人思想論壇「思想的境界」,共維持400多天,被視為當時大陸人文學術界最具影響力的網站,總訪問量共突破了32萬人次,其中最後一個月的訪問量更佔三份之一,日均破4000。然而,在2000年10月,在高行健獲得諾貝爾獎翌日,李永剛突將以個人原因關閉網站,他雖否認與政府或政治有關,亦指從無遭受政府任何部門或有關人士封殺,但在學術文化界引起廣泛討論,並從此掀起知識型網站聯袂問世,成思想界網路化浪潮的起端。
李永剛:只對付洪峰規模的言論
從第一手的網站經營者,變作研究中國網絡的學者,李永剛提出對政府與網絡關係的觀察。關於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監管,李永剛提出政府視互聯網監管為治水工程,監管方的如中宣部、新聞辦,既是水資源的供應商,要提供主旋律的內容;同時也負責防溢工程,使政權不致潰壩崩堤。短暫出現監管放鬆的情,是因為監管方會在大壩不受威脅下,允許部分增出溢出、分洪,以減輕內部壓力。
不過,讓互聯網有言論自由,從利益角度看是對既得利益者造成極大損失,政府不會輕易開放水資源供應市場;同時也不會讓水庫波瀾不興,否則此互聯網沒有存在的必要。固水庫出現小洪水、氾濫,其實是綜合各界平衡點,有時偶然,有時是系統集體表示。他總括政府對網絡的管制,是「存在性容忍,選擇性打壓」,當言論是涓涓細流時公民記者報道什麼無所謂;但如匯成洪峰時就可能要建大壩或分洪。[文、攝/鄭依依 圖/網上圖片]
mfkvf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