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2008

知音難覓

空曠大廳裏的四個巨人
文章日期:2008年6月18日

【明報專訊】一九二一年,年輕的鋼琴家賽爾金(Rudolf Serkin)才從學校畢業,年紀大些的小提琴家布許(Franz Busch)欣賞他的彈奏風格,加上兩人都喜歡巴哈和莫札特,就找了塞爾金固定合作,演出巴哈和莫札特的樂曲。

有一次,他們演奏完了安排好的曲目,也演奏了預想的「安歌」曲,沒想到熱情的觀眾還繼續鼓掌叫好,布許就對塞爾金說:「看來你只好再上去彈點什麼了。」塞爾金問:「我不曉得要彈什麼啊!」布許說:「隨便彈一首巴哈吧!如果你還不曉得彈哪一首,那就來《郭德堡變奏曲》好了!」塞爾金臉上閃現出一點驚訝,接點點頭,上台去了。

塞爾金在鋼琴前彈下第一個音,換布許驚訝了,不是一點點驚訝,是大大驚訝,因為塞爾金真的開始彈一共有三十個變奏,要花至少半小時演奏的《郭德堡變奏曲》!布許以為塞爾金點頭,是表示他明白布許那話是開玩笑拿來催他做決定的,沒想到塞爾金會當真,更讓他嚇一大跳的,恐怕是不敢相信塞爾金真的能在沒有預演預想的情下,隨時端出這樣的大曲子來。

如此不按牌理出牌的「安歌」曲,保證一定可以安撫觀眾的熱情騷動。彈完《郭德堡變奏曲》,果然觀眾不會再鼓譟了。事實上,半個多小時後,塞爾金彈完《郭德堡變奏曲》起身鞠躬,發現整場只剩四個人還沒離開。

這四個人,一個是塞爾金自己;一個是罪魁禍首布許,他當然不能走。大概是感動於塞爾金如此言出計從,布許後來乾脆把女兒嫁給了塞爾金。(關關:可憐的女兒!!!其實,一定不是因為老豆的餿主意才嫁吧:))音樂是有勾魂的魔力的——————!)還有一個人是名滿天下的大鋼琴家許納貝爾(Schnabel),最後一個呢?是名滿天下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多麼神奇,那一間深夜裏空蕩蕩的音樂表演廳裏,卻集合了比滿滿一屋子人更多上好幾倍的音樂熱忱。這幾個人通過了考驗,憑藉,而且單純只憑藉,對於音樂的喜好,留在那裏。塞爾金根本沒有理由傻頭傻腦彈《郭德堡變奏曲》,然而他不但彈了,而且還愈彈愈起勁,觀眾走光了他都不在意。許納貝爾無法拒絕任何美好鋼琴音樂的誘惑,尤其是一個年輕人大氣魄的隨性演出。愛因斯坦呢?他更是沒有任何其他理由在那裏,除了,他的腦袋中不思考物理問題時,總是幽思安想音樂。

四個文化史上的巨人,在最沒有道理的情下,被巴哈的音樂拉在那表面上看來靜寂空曠,然而骨子裏卻是充滿最高密度腦力活動的廳廊中,這是最足以代表前一世紀音樂意義的歷史畫面。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人類的智力以空前的規模投注在文明發展上,獲致了驚人的成就,然而維繫聯絡這些各個領域不同的天才巨人,使他們在生活與感官上得以交流溝通的,是音樂,是對音樂的理解與摯愛。音樂,是他們共同的語言,也是他們暗夜中得以彼此撫慰的秘密力量。
[楊照 台灣作家.《新新聞》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