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2009

陳雲:潛行十二年

潛行十二年
或不進則退的市。民。精。神

文章日期:2009年7月1日

【明報專訊】編按:七月一日,市民的臉。十二年回歸日,陳雲訴說中國的龍其實潛行於大陸邊陲——由散漫的示威姿態到謙卑安身,我城孕育出真正的中國城市、公民精神,成為現代中國民主的試驗良地。此脈絡下,七一不再是懸置於生活以外的抗議日;今年民間現場派發的「草泥馬身分證」亦非偶然的創造力。「親中派」堆砌的《香港再出發宣言》引發了論述權搶奪,混亂當前,我們就來看看建構真正和諧的我們——香港市民。

某人在香港街頭跌傷了,不論其籍貫或國籍如何,途人都會放緩腳步,注視的眼神帶有操心,然後其中一兩人上前慰問,或協助致電求救,之後其他人便會如常散開。如傷得嚴重,總會有人留守在旁邊看護或鼓勵的。約十五分鐘之內,救援便到場了。在香港是理所當然的事,在中國大陸卻是奇蹟。在大陸跌倒,除了擔心身上有否足夠現金支付醫院之外,還要看緊錢包,免得被人趁亂哄搶去了。香港的社會公義、法治、廉政和公共服務效率,靠的是五六十年修煉而成的市民精神。平和與穩重之市民精神,正是中國在現代建國運動之中所欠缺的,甚至刻意用政治鬥爭排擠掉的。

真實的中國市民

中國大陸或許有很多雷鋒同志,但缺乏香港滿街都是的,熱心、冷靜又平凡的市民。香港不是中國任何一個城市,香港是中國唯一的城市。不計台灣的海島區,陸地部分的中國,只有香港有市民。香港的市民敢於頂撞政府、蔑視領袖,會為七.一上街爭取民主,在六.四晚上悼念北京民運的死難者,也為大大小小的原因而上街示威。然而,成熟、世故而平凡的市民,卻不會衝擊政府部門、毆打執法人員或癱瘓公共服務,敵對政黨也鮮有在街頭對打。憲政上,叫這做共和精神,即是顧全大局,服膺基本的社會秩序和道德操守,公平競爭,在既定的規則和穩定之下求進步和發展。香港的中共發言人常勸香港人要顧全大局,不要內耗,要團結,要社會和諧,香港要「再出發」,否則必會「邊緣化」。我只想說,謝謝提點了。這些我們都曉得,而且正在實踐,希望他們也來加入,一起切磋,建設香港。

香港示威的人動作散漫,游目四顧,表情生澀,喊聲微弱。遊行時候除了思考行動的宗旨之外,也會順道敘舊,結交男女朋友,注視經過的食肆,他們不是被黨政組織動員的「群眾」,他們是真實的個體。他們是良好公民、預備國民,假如中國有了憲政共和體制,他們將是中國的國民模範。假若香港率先有了民主,香港將成為中國現代化的核心,假若競選論壇自由廣播,整個中國都會圍住香港來轉。中共背棄香港的民主承諾,悶死香港的市民精神,才會真正使到香港陷於邊緣化,使香港成為中國一個不受注目的平凡地方。

誰對國族主義進步力量不安

懷抱天下之心者,有普世仁義者,復愛其憲法、同胞、文化與土地,方可以成為現代國民,推動健康的國族主義(nationalism),否則只是一群奴民或蠻人,為獨裁政府所驅策,禍國殃民,毒害世界。國族主義是現代化之核心,也是孫中山三民主義之首,可惜不論是民國政府或共產政府,都不能把握建設國族主義之機遇。民國政府為了抗日戰爭,必須全國動員,犧牲市民精神建設,共產政府則為了集權和獨裁而扼殺萌芽狀態的市民精神。香港的幸運之處,是借助港英統治,意外地完成了市民精神建設,間接也為中國提供了寶貴的政治資源。

國家由國民組成,不是由政黨組成。香港人的市民性格,是中國國族建設(nation building)的一支健康力量,而健康的、理性的、具備國際公民性格的國民,是中國現代化成敗與否的最終依歸,也是世界和平的最終保證。香港的民主運動,是國族主義的進步力量,是真正的愛國動力。也只有將子女和財產託靠美國的官員,骨子裏通番賣國的政權,背叛中華人民的政權,才會對這種動力,惶恐不安。

中國唯一的城市,唯一的中國城市

不論在英國殖民地時代或中國特區時代,香港人都不是完整的國家公民(國民)。港人不能公開加入中國共產黨,進入中央參政。香港人不向中央納稅而換取政治權力,而香港納稅也用「在地原則」,不用「國民原則」,香港人不服兵役,不能參軍,取得香港居民資格不需要懂得中文和宣誓效忠中國,香港人在內地也無國民資格和福利。勸令香港人愛黨的土共,有否想到,要香港人愛黨,必須同時賦予入黨權、參政權、參軍權、納稅權和國民待遇?而這形同架空一國兩制,雖然可以扼殺政治現代化,卻令中國失去政治改革參考和國際勢力緩衝之地,不論在理想政治或現實政治層面上,都不是鬧著玩的事情。即使在火紅的革命年代,周恩來總理都不敢取消香港的曖昧地位。即使訴諸實利,中共不致落入蘇聯的下場,免遭美帝國主義摧,也因為有香港的緩衝和助力,當年如是,往後也是。四五年前,中國的銀行系統逃過呆壞帳的大難,能有充足現金應付當今的金融海嘯,就因為當年在香港上市集資空前成功。

香港人有文明的世界公民意識,服膺普世價值,有類公民的身分。港英在麥理浩時代,銳意改革,令香港人有了歸屬感,也有了文明公民意識。香港回歸之前的十幾年,港英利用賣地收入,猛增福利和公共服務,引入民主參與和人權法案,也順應民間的權利爭取運動,扶植公民社會,令香港人有了類公民身分。世界公民意識和類公民身分,是回歸後香港民主進程的基礎。文化意識上而不是政治意識上的愛國,自甘處於邊陲的謙卑,無雄霸中原之心,香港的市民式愛國更是中國民主進程的優良鍛煉場地。

大陸人任誰到過香港的,心裏或多或少,都會讚歎此地的自由、正氣、法治、公共服務和社會秩序。所謂正氣,是不須特別提倡的、不證自明的人情世道。例如,在香港大型連鎖店購買的奶粉價錢較高,但多會是合乎國際規格的;在街坊藥房購買的奶粉會便宜點,但可能是合乎安全標準的水貨,或保質期限快到的次貨,但不大可能是劣貨。萬一買了劣貨,顧客可以罵街,可以要求退錢,也必會有傳媒報道。藥房也自知理虧,只會賠禮道歉,絕不可能找「公安」來驅趕甚至毆打顧客。店員稍為動粗,顧客即可呼喊街坊,可以報警。這種人情世道,人間正氣,本乃中國固有,只是共產黨用五十年的時間來摧中華文化、用舉國的力量來消滅人間正氣,以致今日只能在香港看得見真中國。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國」城市(假若台灣人最終不願意歸入中國的話)。

希望一日能「大行其道」

然而,正氣是會磨損的,香港是會倒退的。市民精神是要不斷磨練和更新的,也須更大的志氣來引領。面對國際之間的利益牽繫,香港的市民精神最終要匯流到國族精神,才是歸宿,不能一直孤懸海外。共產黨一直擔心香港的市民性格和民主運動會勾結西方或為西方所利用,顧慮得有道理,但解決的方法不是打擊或收編,而是為香港的市民民主運動開拓國族建設的空間,容許香港走向歸於中華的憲政民主。

當初一國兩制的構想,就是容許這個空間,在五十年的過渡期之內,容許香港走向民主。然而,香港走向民主,會對大陸形成政治壓力,香港的民主時間表,間接也是催逼中共走向憲政共和前進的時間表,令中共陷於被動。是兌現一國兩制的精神,還是用拖延政策將之淹沒,取回主動權,是中共的現實政治思考所在。但拜託,即使不成全香港的民主運動,也不要惡意詆譭,摧折中華正氣。

市民精神,不進則退。特別是沒有經歷過與殖民政府周旋以爭取民權的香港新生一代,需要新的體驗場景,刷新面貌,延續精神。歷史大局,從來不取決於上層寡頭,而是取決於自覺而團結的民眾。自覺而團結的民眾,就是國族(nation)。東亞的日本、南韓都完成了國族建設,開拓長治久安之局。中國人民也必定可以。香港人在政治面貌上很平凡,行動很散漫,但一旦香港人認識到其角色之重要,當如堅持悼念六四一樣,捍衛七一的精神,以平凡、謙卑而柔韌的面容,默默為中國民主擔當馬前小卒。杜甫詩「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香港人的七一腳步,走了十二年,希望有一天香港的民主不須在各種打壓之下潛行,而是在中華國族之名義下,大行其道。

[文/陳雲 編輯: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