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2009

不過是光影:音樂劇《蝶》

給音樂劇一點中國性格
《蝶》製作人員專訪

文章日期:2009年7月5日
【明報專訊】去年贏得韓國大邱音樂劇節最高榮譽特別大獎後,中國原創音樂劇《蝶》將於七月末展開其世界巡迴演出,香港將會是第一站。
五年前, 製作人兼藝術總監李盾來香港為《蝶》祈福途中,
竟看到一雙蝴蝶在他眼前翩翩起舞,他認為這是他跟香港之間的緣分……
適逢他與《蝶》的主要演員來港,就請他們來細說製作這齣音樂劇的點滴。
一部音樂劇等於一百齣電影
長髮留鬍子的李盾看上去是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家。八十年代他在黑龍江歌舞團當舞蹈演員,因為懷做音樂劇的夢想,毅然離開家鄉四處闖蕩。一九九七年他製作的大型音樂劇《白蛇傳》在國內得到好評,創下了演出九百場的紀錄,後來又製作了音樂劇《西施》。創作《蝶》期間,他曾到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等地考察。
「從構思《蝶》到現在,已經花了整整十五年。做一部音樂劇付出的心血等於做一百齣電影,這十五年是破繭成蝶的艱辛過程。」李盾的神情活像一個父親,談起剛出生的孩子便眉飛色舞起來。《蝶》於二○○七年在內地首演,至今已經演過一百場,反應熱烈。最近,外國不斷對《蝶》的劇團作出邀約,希望他們能到歐美等地演出。中國的音樂劇終能衝出國外,李盾總算圓了自己的夢。
「中國音樂劇剛剛起步,以往都是一片空白。音樂劇是音樂和戲劇的結合,要真正做到這樣的結合不是易事,稍一不慎,便很容易做了一場演唱會或舞台劇。」李盾認為音樂劇是種都市化且奢華的娛樂,一個國家要有上了軌道的經濟體系和一定的文明程度,才會有人才和資金去做音樂劇。中國的音樂劇比外國遲了差不多一百年才起步。
人性AB面
雖然《蝶》的故事創作意念來自兩個中國傳統元素——蝴蝶與《梁祝》,男女主角亦取名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劇本卻是全新創作的,「《梁祝》對《蝶》來說是一種符號,故事卻與之不同。」除了主角名字外,兩者唯一相同之處便是自古以來最能感動人們的愛情主題,「我是想借觀眾熟悉的回憶來觸動他們」。
《蝶》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性和生存的故事。 故事裏的主人翁是渴望成為真正人類的蝶人,李盾感興趣的是,最底層的人們是怎樣掙扎過活的,「他們不是王子與公主。可是變成人類又怎樣呢?人性有AB兩面,A面是輝煌的一面, 我要談的其實是人性的B面,輝煌後面,真實的我們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李盾心目中理想的音樂劇除了能娛樂觀眾外,還能牽動他們的情緒,引發他們思考自己的生活。
我們內心柔軟的地方必跟觀眾一樣
《蝶》對演員們來說,同樣是難忘與難得的經驗。二○○五年,李盾和音樂總監三寶開始為《蝶》選角,獲選後演員們要接受為期兩年半的密集特訓。可是,起初他們不知道自己會演什麼角色。「我們要上的課包括現代舞、唱歌、演戲,兩年半以來,比起大學課還要密集。」飾演小女孩、歌藝了得、剛大學畢業的趙鴻英笑說。
訓練期間,他們要不停通過很多考試,不及格的話,會被開除。《蝶》的演員均是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參與這次演出的。
舞台上的演出往往比在電視電影中演出來得困難,每一天演員的狀態各異,觀眾不同,每次演出均要一次到尾,出了什麼錯也不能重新來過。他們異口同聲說,場場演出都是難忘的。
「音樂劇是一種不完美的藝術。有次演出,舞台上有個火沒有燒起來,原定我們要在火的掩護下離開舞台換衣服,我們有點慌,但交換了眼色之後,便裝從容的樣子,像跳探戈般慢慢離開。」飾演男主角的劉岩和飾演女主角的丁子玲談到最難忘的一次演出時說。
閱歷對演員來說非常重要。《蝶》最大的主題便是至死不渝的真愛,雖說海枯石爛或許不再適合形容現代人的感情關係,丁子玲卻覺得要表現出那樣的愛情不會很困難,「因為無論存在與否,那始終是大家心中最想得到的愛情。能觸動我們自己的,必也能觸動觀眾」。
能傳承的才是文化
為了令《蝶》能走到國際舞台上,李盾請來外國的音樂劇專家當《蝶》的「音樂劇醫生」,包括《巴黎聖母院》的導演吉勒馬鳴、倫敦西區音樂劇導演韋恩福克斯等等。「劇本是我們原創的,可是中國人很喜歡談哲學道理,於其中繞來繞去,而『音樂劇醫生』主要的職責是看看劇本有什麼問題,畢竟音樂劇是種現場娛樂,外國專家始終比我們更知道觀眾需要些什麼。」
《蝶》採用如此國際化的幕後班底,李盾卻不認為這會破壞劇中的「中國特色」。「能夠傳承和影響別人的才是文化,京劇是中國傳統優良的文化,但能傳承嗎?現在的人尤其是青年通通都去看音樂劇了。」音樂劇老少皆宜,人人都看得懂,他覺得如把每一種文化藝術都分地域疆界,思想便會過於狹窄了。
語言是中國音樂劇要衝出中國的障礙,因為比起中文,英文法文等外語跟音樂更有種律動關係,比較能帶動觀眾的情緒。然而,李盾並沒有因此妥協去採用英文,反而他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他們在《蝶》中放棄使用獨白,只用唱的方式去說故事。「在韓國演出時,觀眾也只靠看字幕來明白故事,一樣投入得很好。」
在文化中心圓願
聊起國內的文化現,李盾有很多想法。
「國內有個很奇怪的狀,應該保留的沒有被保留,相反不該被保留的卻保留下來。只有跟生活有關的才能保留,否則應該進博物館了。」
最近文化西九在香港再度成為話題,原來李盾一直留意,並希望也能參與,盡一分力。「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支點,是非常值得投資的東西。香港的文化需要再加強一點。」他認為香港國際化,是個非常合適發展音樂劇的地方,「可惜這裏太少養分能讓音樂劇發展,至少要建一些具國際規模的劇院」。
十多年前,李盾來香港文化中心看音樂劇,自此便有個心願,希望有朝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在這個城市演出。今天,心願達成了,他感觸良多,甫坐下來便急不及待訴說這次香港之行的感受。「我相信,《蝶》一定能打動香港觀眾,我覺得香港人很久沒被感動過了。」他說,看了《蝶》後,我們心裏一定會有種「久違了的感動,感動之後的尊重」。
[文 岑倩衡 圖 岑倩衡、受訪者提供 編輯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