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010

台北書展讀書無禁區

台北書展讀書無禁區 .邢舟

從台北市政府的地鐵口出來,等待書展接駁巴士的隊伍,排起了長龍。搭車到達場館,各個攤位前,看書的人很多,大包小包的買,也忙壞了場內的快遞公司。一位馬來西亞人士說,他是台北書展的常客,開幕當天,他和女友就買了六天的通票,才一兩天,兩大箱的書已託快遞公司寄回大馬。

二零一零年台北國際書展從一月二十七日到二月一日,為期六天,超過八百八十三家各地出版社、一千八百多個攤位參與,四百場文化活動,五十二萬人次參觀,把位於台北世貿中心的三個場館,擠得水洩不通。

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非營利性質的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台北市文化局協辦的台北國際書展,今年已是第十八屆。肩負「國際交流」、「出版專業」、「閱讀生活」三大功能,原本只是展示「櫥窗」的書展(Exhibition),成了名副其實的書市(Fair)。

不禁讓人想起每年七月的香港書展,同樣是穿梭不停的讀者人流、豐富多彩的各項文化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集聚一堂。尤其是今年台北書展的特色之一「全球華人作家會」,也邀請世界各地的優秀華人作家來台交流。哈金、劉震雲、畢飛宇、吳曉波、張大春、楊照、郭小櫓、陳冠中、駱以軍、黎紫書、李長聲、梁文道、馬家輝、舒國治等有些曾亮相香港書展,和讀者分享各地的創作經驗和體會。零九年超過九十萬人次的香港書展,似乎碰到了後來居上的對手。都以自由、開放、多元和「讀書無禁區」為特色的兩地書展,對全球華人來說,究竟誰更有吸引力?

今次到訪台北書展的知名旅美作家哈金,前年也是香港書展的演講嘉賓。用非母語創作的他,曾多次榮獲國際文學大獎,今年還在台灣出版了兩本新作品《落地》和散文集《在他鄉寫作》。短篇小說集《落地》以紐約新中國城為背景、描寫掙扎的移民經驗,更是首次由哈金自己完成中文翻譯。到訪台北書展,座談的焦點自然也是移民經驗和非母語創作,特地趕來的讀者把兩場講座現場擠得水洩不通。雖然行程倉促,急於趕回美國教書的哈金幾乎沒有時間「逛書展」,但對比香港書展,哈金對台北的讀者印象頗深:「他們好像更深入我的作品本身,還專門問我翻譯的問題,一字一句要怎麼處理,提得非常仔細。」

第一次到訪台北書展的大陸作家畢飛宇感嘆:「可能也和我走的館有關係,感覺上台北書展的文學性好像要比香港書展強一些,我記得香港書展的時候,明星啊、漂亮小女孩要更多一些。但無論是管理、規模,香港書展也好,台北書展也罷,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遜色。當然在圖書種類方面,也許還可以更豐富一些。」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台灣,會遇見那麼多熱心的讀者,用他的話說,「如果台灣的讀者不知道我,我不會介意;如果台灣的讀者知道我,我格外高興」。他的《推拿》已由九歌出版社推出台灣版,更選入《中國時報》「二零零九年開卷十大好書.中文創作」。

畢飛宇站在出版社的簽名現場,很早就有慕名而來的讀者排隊買書、要求簽名,與他合影。「雖然大家都是用中文創作,由於種種原因,隔開那麼遠。作家面對自己的作品,就像家長面對子女一樣,總希望讀者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作品身上。當你在這裏,有知音、有讀者,看到那麼多笑臉、那麼多朋友,那麼多人願意和你探討你的作品。這種高興是發自內心的。」

雖然大陸作家在書展現場頗受歡迎,可在剛剛卸任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聯經出版集團董事長林載爵眼裏,任內最遺憾的,還是沒辦法讓大陸的出版社前來設立攤位參展,大陸出版人士只能以私人身份參觀,而到訪台灣的大陸客因為受行程限制,也鮮有機會到書展走走看看。與香港書展期間,規模逐步擴大的內地出版攤位、越來越多的大陸遊客參觀買書相比,兩岸似乎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才可以打開「櫥窗」,互相看到彼此更多的文化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