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2010

鄭培凱:清明上網圖

文章日期:2010年9月5日
【明報專訊】在香港搭乘地鐵,穿過地鐵甬道錯綜複雜的長廊,一般總讓你產生奇怪的感覺,好像掉進了盤絲洞裏,鋪天蓋地的蜘蛛精打扮成美女或類美女,趴在廣告牆上,爭奇鬥艷。不是推銷某種面霜,可以像川劇變臉那樣,把蜘蛛精變成狐狸精;就是宣傳瘦身特技或魔術,把癡肥臃腫的大河馬,只要花上998港元,不費吹灰之力,便化作輕盈窈窕的小雲雀。過客總是匆匆趕路,沒有閑情去仔細觀看廣告內容,更沒有時間與精神去思考,眼前的廣告就像芙蓉姐姐一樣,荒謬愚昧,卻敢赤裸裸地、鍥而不捨地、不知羞恥為何物地,扭曲倉頡老先生造字的苦心,顛倒「指事」、「會意」的功能,無限擴大「轉注」、「假借」的作用,侮辱你的智商,向著你的眼球吐口水。香港人或許是太匆忙了,懶得理會盤絲洞裏的妖氛陰氣,卻沒想過,不知不覺之間,看多了,習慣了,眼睛污染了,心智迷糊了,也就沾上有毒的蛛網,了妖精的道兒。

上個月我經過一個地鐵車站,驀地看到廣告牆上,花花綠綠的宣傳海報之中,有一幅熟悉而且親切的畫面,是從來沒在地鐵站裏見過的廣告設計。雖然條比較粗,像是摹寫原作的漫畫,卻一看就知道,畫的是故宮收藏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廣告畫截取了原作城內部分,是畫卷的尾端「趙太丞家」那一段。店鋪還是店鋪,人物還是人物,街上騎馬的官吏、牽著繩的衙差、提籃挑擔的隊伍、涼棚下聚集的人群,都跟原畫的構圖相同。不同的是,廣告畫裏的宋代人物,個個身邊都有一個筆記本電腦,有的展開在胸前,有的挎在手臂間,穿插得相當巧妙,好像在北宋開封的日常生活裏,電腦是不可或缺的。再仔細一看,原來是某電訊公司做的廣告,推銷電訊產品。

過了幾天,又在東鐵的大學站,看到同類的廣告,依然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選取的畫面卻不同,是稍微靠前的「正店」與「孫羊店」部分。本來是酒樓裏飲酒吃飯的人們,都在身前加了一台筆記本電腦,好像北宋的都城設置了二十一世紀的網絡,人人都沉迷在電腦世界裏。最好玩的是,酒樓店面張燈結彩,木條搭成的彩架突出在房簷上面,頗似發射或接收無電波的天,讓我們產生幻覺,以為看到的是一幅「清明上網圖」。

這幾年經過各地美術館的精心策展,本來深藏故宮的《清明上河圖》,突然變成媒體的寵兒,成為一般中國人心目中藝術巔峰的代表,畫面圖像深入人心,享受了有史以來最受大歡迎與關注的榮耀。自從上海博物院展出「國寶七十二」以來,《清明上河圖》就成了群追捧的對象,躋身娛樂圈影歌星之間,不斷在報章與電視上現身。近來上海世界博覽會,在中國館內還製作了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更使大家趨之若鶩,人人叫好。一卷古畫,不到十年功夫,成了家喻戶曉的文化驕傲,見證了文化遺產活化的成效,真是個異數。

也難怪電訊公司做廣告,都會從中取材,理由很簡單,題材大家熟悉,都看得懂廣告的新點子,都覺得有趣。創意來自文化傳統。人人都會想像青龍偃月刀的威風,就看你會不會耍了。八十歲老太太翻跟頭,看得人傻眼;一千年的《清明上河圖》,轉身變成「清明上網圖」,也令人開心。

[文.鄭培凱 學者.詩人 近作有《樹倒猢猻散之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