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2010

一種立場、一種姿態、一種決絕

故事
文章日期:2010年9月6日
【明報專訊】死難者家屬堅強挺住生命的災難風雨,還要倒過來安慰面目模糊的社會大眾,請別為我過度傷心,我會活得好好的,風雨過後,大家將會再度看見我的笑容。

意志硬朗而且心地善良,早已不是「堅強」二字足可描述。但可以想像,當到了傷痛暫退的一天,我們不僅可以再見笑容,或更可聽聞述說,傷痛者或會娓娓憶記生命災難裏的種種細節,跟她願意分享的人分享所有樂與不樂。細節就是「故事」,自己的經歷聽進別人耳裏便是故事,別人的經驗聽進自己耳裏亦是故事,其實生命統統無非故事,故事是生命之牆之磚,此或朱天文曾謂創作者所做之事無非「拆自己生命之牆來砌小說之牆」。

曾有一次聽過一個故事。

與從美國遠來的W聊天,她的女兒坐她身邊,我的女兒坐我身邊,聊到其夫生前瑣碎,某回買車,辦理貸款時,推銷員表示只要略加幾百元美金購買一份不必驗身、不附帶任何健康先決條件的特殊保險,車主在供款期間一旦病故,尚欠餘額即可消除,不必續供;其夫聽了,一口答應並要求當場簽約,其實當時他已是肺癌病發,能活多久尚是未知之數。

可是W當然反對。怎可以呢?這麼爽快答應豈不表示自知無力抗拒死神?豈不代表放棄了跟病魔抗爭的強大意志?W是這樣想的。不簽約,非關金錢財務的所謂「理性」抉擇,而是一種立場、一種姿態、一種決絕的表情;我相信你能活下來,你也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夠活下來,沒有退路也不留退路。夫妻倆遂在推鎖員面前吵了一架。

最後是沒買那份特殊保險。但其夫最後也沒有活下來。四十四歲的年輕學人,從台灣赴美讀書,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學術生命正將起飛,不抽煙,忽發肺癌,醫治兩年,失敗了。W獨自撫養女兒和兒子,熬過來了,所以所有盡成故事。

其夫名字是陸先恒,我在美國讀書時的師兄。我替他編過一本《哈德遜書稿》,是社會學家留給世人的思考筆記。昨天閱讀一份社會學論文,忽然見到內文引述陸先恒的研究報告,見名如見人,本已沉睡的故事立即在腦海蘇醒,窗外暴雨,我有絲絲難過。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