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2006

港府擬發展銅鑼灣避風塘為文化歷史區






圖片來源于http://www.pbase.com/sunwahky/causewaybay
http://www.fotop.net/Spiderho/A006
http://www.pbase.com/kadoorie/0629
二十八日﹐港府向立法會簡介灣仔銅鑼灣海傍未來規劃,稱當局計划將銅鑼灣避風塘發展為文化歷史區。
  
地政局常任秘書長劉吳惠蘭表示,希望將來可重現避風塘昔日的風味,例如在艇上吃炒蜆。

“避風塘”﹐是香港維多利亞海港上帆船、舢板等船隻用來避颱風的多個海灣,位於香港島北側的銅鑼灣避風塘最為出名﹐建於一八六二年。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由於環境的污染,香港沿海捕魚為生的漁民在香港鄰近水域已難以有魚穫,僅靠捕魚難以為生。而這些漁民世代以大海為家,對海產的烹調另樹獨特風格。

與此同時,銅鑼灣區已成為香港最繁榮的消費娛樂區,遂有漁民以其艇隻為店在銅鑼灣避風塘經營起特色海鮮美食,由於其制作和烹調技巧在當時沒有任何餐廳菜館可仿效生產,便形成了其專營式的經營。   

據有關資料介紹﹐昔日的避風塘,每當夜幕低垂的時候,漁民們駛來一艘艘張燈結綵的營業艇來避風塘做生意。這些小艇專門經營海鮮、粥、粉、面、水果、飲料等,還有一些歌舞艇上面有歌女演唱和樂師伴奏。市民紛紛到艇上飲食和娛樂、歌舞升平。全盛時期,營業艇多達數百艘。避風塘從而變成市民們夜生活的勝地,更是香港美食家經常光臨的飲食好去處,並且成為中外游客一個旅遊觀光點。   

隨著香港進一步的發展,避風塘受填海及環保衛生的影響,此等經營面臨停業的危機,於是陸地上出現了和原避風塘師傅合作的香港避風塘美食店。   

劉吳惠蘭強調﹐有關計划目前祇是一個構思,當局會“與民規劃”,請公眾及建築師學會參與設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