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2006

哥德堡號 (瑞典語Gotheborg)(二)



















部分照片鳴謝Molly
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午十一時三十分。
仿照二百六十年前沉船製造的瑞典哥德堡號 (瑞典語Gotheborg)帆船,在八聲禮炮聲中駛入維多利亞港,抵達其“重返中國之旅”之中國境內第三個目的地──香港。   
據悉,哥德堡號將在海港城海運碼頭停泊九天,供香港市民登船參觀,然後經由新加坡,穿越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返回她的故鄉瑞典。   
正午十二時,船上敲響鐘聲,岸上六鼓齊鳴,瑞典、香港、中國三面旗幟同時昇起,瑞典公主H.R.H.Prinsessan Birgitta、哥德堡市副市長Mr.Jan Hallberg 、哥德堡號的所有者瑞典東亞公司主席MR.Stellan Mjardner,哥德堡號岡納爾船長和他的船員,步下舷梯。主禮歡迎儀式的,是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周梁淑怡。   

沉睡大海兩百多年再獲重生   
今日所見之“哥德堡號”,身長五十八點五米,闊十一米,高四十七米,原木船身、本白風帆、桅高錨沉,整個外部造型儼然十八世紀古帆船。   
據瑞典東亞公司介紹﹕一七四五年九月十二日,瑞典商船哥德堡號,滿載著來自中國的香料、瓷器、茶葉、絲綢等貨物,不幸在返至母港哥德堡港時突然觸礁沉沒,從此沉睡大海二百多年。
“一九八四年,在一次海底考古發掘時,潛水員發現原船殘骸。一九九三年,為了探尋古哥德堡號的古老航程,哥德堡號基金會成立了一個全資子公司SOIC,嚴格按照十八世紀造船技術精制仿造哥德堡號,夢想再次依照其十八世紀航海路線,揚帆中國。瑞典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是這項工程的最高監護人。”   
二00五年十月二日,由瑞典西維亞王后正式命名的“瑞典帆船歌德堡號”,作為瑞典企業、貿易和文化使者,開始了她的中國之行,迄今已經停泊了西班牙德比戈和加的斯,巴西德累西腓、南非的開普敦和伊麗莎白/納爾遜﹒曼德拉灣,澳洲德弗裡曼特和印尼德雅加達。二00六年七月,抵達中國廣州,八月二十九日抵上海,今日又抵香港。   


希臘神話海妖與倆人環抱桅桿   
據介紹,由於原始設計圖早已遺失,工人祗能憑殘骸及僅有的文字記載施工。為仿照當年的製作工序,船上所有物件包括船纜、帆等均以人手製造。一百名工匠最終花了十年時間,耗用四千立方米橡木及松木、五點六萬顆釘、二十五噸繩索及一千塊手鑿榆木塊。   
在哥德堡號駛進港口的一剎那,引起記者最大興趣的不是她鼓漲的風帆,倒是船頭那個似海螺、又似獅、還類人的巴洛克風格雕像。據說,那是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徽標,源於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塞壬,是一條雌雄人魚,既會帶來幸福,也會帶來災難,反正是在大海之中,與水手們如影隨形的。   
甲板上的最佳看點,除了二十六面純手工縫製帆布風帆,就是要倆人合抱的主桅了。這高聳的桅桿,全原木拼成,重九噸高二十三米,是整個帆船的靈魂,二00三年安置時,瑞典貿易部長與工人們,在其下放置了一枚一七三八年的硬幣──“幸運之幣”。   
來到甲板下方的一個大廳﹕祗見地面橫陳著胳膊粗的船纜,兩排木質桌椅間竟然架著一門門鐵塑古炮,一盞盞仿古船燈,散發著昏黃的光暈,很是久遠的模樣。   

害羞船長陽光船員難忘航程   

駕駛哥德堡號進行重返中國之旅的船長岡納爾,今年五十二歲,出生於挪威,曾經在裝備齊全的挪威訓練船克里斯蒂安號上,擔任高級船員和船長達十年之久。   
或許,記者問及哥德堡號對其航海生涯的挑戰,以及此行最為難忘的航海故事,打動了海上騎士的內心,這位身材健碩、鬍鬚絡腮的老船長,竟然有些激動地臉紅了。   
“非常非常不同”,岡納爾船長說,“駕駛這艘靠風帆行駛的船,與以往駕駛的機械運作船隻,有非常不同經歷。比如,夜的海上,機械船隻可以就地熄火漂遊,而駕駛帆船就時刻不能停止觀測與調整航向。作為海上駕駛愛好者,最難忘的當然是在氣候突變時,沉著應對化險為夷﹔當然,那些風平浪靜的日子,同樣令人難忘。”   
據岡納爾船長介紹,哥德堡號出海一年來,先後有五百多志願者參與航行,他們分批從不同的港口登船,男女各半,多是航海愛好者。果然,記者今日就見到四女一男五位香港志願者,他們即將參與以下的部分航程。   
岡納爾目前的團隊,多是陽光燦爛的年輕人。記者就見一位瑞典姑娘,名為Alexandra Sewell,紅蘋果般甜蜜的模樣,她與男友旁若無人地談笑著,陽光、海洋氣息,在午後的維多利亞港上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