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07

拜訪《明月》潘耀明先生(加了新的內容)


潘先生合影﹐小女子自覺多了幾分書卷氣。

潘先生﹐沉靜溫良﹐眼神坦蕩﹐一口福建普通話﹐即使談論很“重”的事﹐用詞都是很“低調” 。



有幸被贈三本書﹐喜歡潘先生提筆的模樣。書﹐會在認真讀後介紹。




潘先生的書房不算大﹐鎮宅之寶不少﹕
有沈從文為潘先生寫的條幅。
喜歡金庸大師的寫給潘的字﹐曰﹕看破﹐放下﹐自在﹐人我心﹐得失心﹐毀譽心﹐寵辱心﹐皆似過眼煙云﹐輕輕放下可也。
劉再復題橫額曰﹕“人生須臾﹐襟懷無邊。”

高行健飛筆﹕“高山流水”

《明報》﹐《明月》﹐《明周》和《亞洲周刊》﹐就是從這里誕生的。
留下點和她們廝摩的痕跡。呵呵。
K:
1月16日﹐冒著冬日細雨﹐去柴灣嘉業街明報工業中心﹐只因與仰慕已久的潘耀明 先生有約。
潘先生﹐筆名彥火﹐他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明報月刊﹐明窗出版社﹐明文出版社的總編輯﹐總經理。
其實﹐小女子讀《明月》﹐歷史不過一年多﹐但是就一見投緣。每到月底﹐就會惦記著《明月》這期會是什么選題﹐一進月頭就去公司樓下的書報攤請書﹐然後即刻鑽進一間安靜的COFFEE BAR﹐不一口氣讀完﹐放不下。
讀《明月》﹐最愛那字里的書卷氣。如品明前龍井﹐清淡而回甘﹔如飲法國紅酒﹐暖意漸入丹田。 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Mpm.cfm?Issue=200701&Htm=About.htm
實話說﹐讀香港報紙好的人文副刊﹐如《明報-世紀》﹐好的雜誌如《信報月刊》﹐小女子常常想﹐如果自己做這個選題﹐又會如何寫﹖或找誰約稿﹖唯獨讀《明月》﹐常就覺得自己功力不逮﹕
一是文字﹐不是大家﹐《明月》不寫﹔
二是作者﹐不是大家﹐《明月》不約。
于是﹐只有追看﹐只有欽佩。

最喜愛《明月》的人文類訪問﹐選題不設框框﹐每每做得很透﹐最好的是﹐不起山頭﹐各家放言。與此間雜誌﹐多從社評始﹐即立場鮮明﹐唯恐表態不夠﹐大為不同。
只會讀書﹐寫字的小女子﹐骨子里喜歡很古風的這種“包容心” 。

今日訪潘先生﹐才知道當下《明月》的走“泛文化雜誌”路 ﹐定位取“中性價值” ﹐要做“不黨﹐不私” 的“公器” ﹐做一座真正的“橋” 。
小女子問﹕那么﹐放眼香港傳媒﹐《明月》不是沒有“同道” 了﹖
潘先生說﹕過去有《盤古》﹐如今就是唯一。
小女子問﹕“中性價值” 如何被認同﹖
潘先生舉例﹕在香港回歸前夕﹐中英雙方的張俊生和彭定康闡述各自立場的文章﹐第一次同時出現在同一本雜誌的同一期上﹐那就是《明月》的“香港對回歸的展望” 專題﹔今年“見証回歸十年誌系列” ﹐張俊生和彭定康將再次為《明月》撰稿。
相信﹐《明月》的“文化格調”和“江湖地位”﹐目前此間﹐其他媒體﹐望塵莫及。

何胸襟何機緣何能量﹐能造就出這樣的《明月》﹖
潘先生說﹕一九八六年﹐學成歸港的他﹐在三聯書店作董事副總編輯。一九九一年查先生即金庸﹐通過董橋給他打電話邀請加盟《明月》。
“我‘誠惶誠恐’ 走進查先生的辦公室。一見面﹐查先生即起身走向書案﹐伏案一筆一畫手寫著什么﹐然後起身遞給我。一看﹐竟然是查先生親自手寫的聘書﹐聘我為《明月》總編輯﹐總經理。大俠的謙謙君子風﹐叫我莫名感動﹐當下就簽了約。回三聯﹐按照規定﹐用三個月時間﹐辭了職。”
小女子聽得入神﹕那么查先生對您主持《明月》的要求是什么﹖
潘先生﹕查先生說﹐《明月》在明報集團中的位置是--“為明報集團穿一套‘名牌西裝’。”
小女子﹕呀﹐這個要求很高﹐同時給編輯人的空間很大啊。真是一樁“好活” ﹗
潘先生﹕是啊。所以﹐《明月》總編從來不被干預﹐于是雜誌總是有自己的風格。
……
潘先生﹐沉靜而溫良﹐眼神很坦蕩﹐一口福建普通話﹐用詞總是很“低調” 。
小女子采訪的切入點是﹕“四十一年的《明月》﹐在堅持什么﹖”

于是﹐訪問進行兩個小時﹐雙方都意猶未盡。
潘先生說﹕你的訪問風格很好﹐可以聽到最真實的故事。
小女子﹕(臉紅﹐竊喜。) 被您認同﹐是我榮幸。謝謝。

訪問潘先生﹐最打動小女子的﹐是他有一顆“感恩的心” ﹕
他說﹐人生﹐喜好要隨心意﹐對喜好的事情就要執著﹐執著才會遇到一些機緣。而帶來這些機緣的人﹐就是你命中的星星了。
這話﹐讓我想到前一日﹐倪匡大師贈的﹕“順其自然” 。
潘先生說﹕他命中的“星星”﹐有引他入出版行的藍真先生﹐有助他美國求學的聶華苓夫婦﹐當然還有上文談到的古風查先生。

小女子想﹕知道感恩的人﹐才會真正享受到人生的盛宴。感恩﹐當是做人的本分之一吧。對不﹖
這樣的午後﹐將會刻在小女子人生年輪里了。

香港﹐一幕幕人文風景﹐真是教小女子﹐從此要牽掛半生了。*